大教緣起第三 (之四)

底下《甄解》講了很多,我們擇它重要的講一講。

「真實者」,就是佛的智慧的名號。這個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在因地中法藏,就是在阿彌陀佛發這個大願的時候,他當時是國王,出了家,出了家之後,法名叫做法藏,在這個時候發了四十八願,法藏在因地中所成的真實,這個所成的真實你把它開展了,就是四十八願裡頭的五願,就包括第十八願,後頭我們還要解釋,講一點。合起來就是一句名號。

所以我們常說,「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一乘大願之海」,這「一乘」,一切眾生成佛就稱為「一乘」,「一乘」之願海;「六字洪名」,這個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因中所成就的「真實之際」,開演了「真實之利」,就是有這個真實的五願。你把它再合起來就是一句名號。

這個「真實」貫通於「教行信證」,立的這個教,這個修行,所信,所證。所謂「之利」是什麼?就是名號的大利。這個「大利」的究竟是指什麼呢?這個大利的徹底是什麼呢?就是無上的涅槃妙果。這是《甄解》的解釋。為什麼把一切的真實,最後歸到一句名號?因為這句名號,它究竟說來就是無上的涅槃妙果。

《甄解》又說:「真實之利對權假方便。」「權假之說」,一個是「真實之利」,一個是「權假之說」。「權假之說」,說到阿羅漢,後來到了《法華》就告訴他們,你們要知道這是化城,你們走累了讓你們在這歇一歇,實際是沒有的,不存在的,你們還都要成佛,這是「權假」。

「真實之利」和「權假」就是相對的,不是一樣的。既然是這樣的話,你把世間法來看小乘的法,那就小乘法是真實,世間法就是假的。你得了諾貝爾獎金,一天到了八寶山,那都是假嘛,還是假嘛,還有什麼你帶得去呀。所以這一切世間法都假,小乘是真,證阿羅漢是真。

以小乘來相望權教的大乘,權教就這些事度菩薩,要入世去度眾生,就好像舍利弗前身,到處去修菩薩六度,後來人家跟他化眼睛他退心了,這是事度菩薩。你拿小乘跟事度菩薩比,就是所謂權的大乘,那權大乘是真,小乘是假。佛說阿羅漢是焦芽敗種,他沒有利他的心,那權大乘要肯利他。以權大乘來對實大乘來說,對於《華嚴》、《法華》來說,所以「小始終頓圓」,你把始教、終教來對圓頓教來說,始教、終教那就是假啦。

終教當然不錯了,《大乘起信論》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如來藏,但是它就規定你必須三大阿僧祇劫啊。可是《法華》剎那間龍女就成佛啊。所以它這個不真實啊,因為他的根器只能聽這個。就這樣的話,等佛說《法華》還有五千人不聽,他聽不下去。這事不能勉強。所以把權的大乘來望實教的大乘,那麼實教大乘是真,權大乘就是假了。

把《華嚴》、《法華》這種實教的大乘還跟彌陀第十九願來比,就指的《魏譯》本,《魏譯》本的第十九願說,「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這個就是要發菩提心、修功德、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比《法華》、《華嚴》都真。

再拿第十九願跟第二十願比,二十願是「聞我名號」,這兒有名號了,「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就可以往生,那麼就第十九願假,第二十願是真。要拿第二十願跟第十八願比,就「十念必生」,二十願又假,第十八願才真。所以到了第十八願,念佛往生,「十念必生」,這是真實中的真實,圓頓中的圓頓。這是惠以真實之利。

這一句佛號就是大涅槃。實際上這也很自然,因為這一句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證到大涅槃之後才成佛,這才是圓滿,這個佛號才出來了。所以這個名號是佛所有功德之所成,它就代表了這一切功德;現在的話,代表這一切信息了。因此你念,你就是以果覺為之,這是佛的果覺,你現在念這個,拿來莊嚴你自己因地的心,所以是真實之利,最直接、最了當了。

那麼底下大家也會有意見吧,這個《法華》、《華嚴》,中國一直是認為登峰造極的,日本人說它是權假,獨讚《無量壽經》。《甄解》對於這個它有解釋。它說,現在不是說「真實之利」嗎?就從這個利益上著眼,從利益上著眼,所以說《法華》、《華嚴》都是假,只有《無量壽經》是真。因為《法華》、《華嚴》說有疾速成佛的法,《法華》只是一個龍女,而不是大眾,不見疾速修這個法而成佛的人。

所以他「故自成別時意趣」是什麼?就是聞了法之後,在另外一個時間所達到的境界。事實上法體,法之本體並不須要你等待,但是人的根器不一樣,所以讀了《法華》、讀了《華嚴》,你還是要再來、再來、再來,要等待時間,「人機劣故。」

現在《無量壽經》,你只要相信不疑,但是這點很難,此是一切世間所難信法。要知道這個信,能信應當是很重視的,能信而不疑者,十個人就有十個人往生。現在還很多人往生,目前佛教還是一種衰微的情況,現在還是往生者不斷,「十即十生」,而且往生就不退,可以一直到成佛。

而且這個法門,當法都滅了,為什麼說《無量壽經》重要?一切什麼經都沒有了,最先滅的是《楞嚴》、《涅槃》。《楞嚴》現在已經看出來了,很多人說《楞嚴》是假的。佛早就說了,第一部滅的經是《楞嚴》,而慢慢地,這些邪說信的人就多了,信的人多大家也不念了,不念不就滅了嗎。第一部《楞嚴》先滅,然後一部一部的滅,最後剩下《無量壽經》,這是在《無量壽經》講的。

到了最後的時候,眾生為什麼還有智慧能夠來研究《無量壽經》呢?這《法滅盡經》這個地方就預先給咱們講了,說一個油燈要滅的時候,它放光。蠟燭也有這個情形,蠟燭點到最後反而更亮了。到了法將滅的時候,這時眾生有智慧,這時眾生可以接受《無量壽經》,這還有一百年的因緣。所以到最後最後,還有這個法存在度世,而且這個時候眾生所謂「迴光返照」。人要將死的時候,忽然間精神又來了。你要看個病人,忽然間精神來了不是好事,這叫「迴光返照」。整個佛教的迴光返照就是最後這一百年,《無量壽經》還可以度眾生,這個之後就剩一句佛號了。

所以現在我們也不能要求很多人的水平很高,到了末法他就只有這水平了。到了最後的時候,你會念阿彌陀佛就是法師、就是金剛阿闍黎,一般人不會,人壽也短了,這是一個緣故。一個緣故就是說依此得利益的人多,都可以得利益;第二個,最後法滅還完全靠這個經來度眾生。而且凡聖都是念佛,都是相等的,都得這麼做,凡也念,十地菩薩不離念佛,而佛佛還相念,所以凡聖齊等。

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齊諸聖於片言。」就是這一句名號,大家就相等了。因此說這是「真實之利。」最後還要靠這個,凡夫也得念,聖也得念,你開悟之後還是得念。開悟不求往生,恐怕你要欠悟。憨山大師說開悟之後,他《憨山夢遊集》說,開悟之後人都持咒。他不肯說,說怕大家執著,實際都還持咒。

底下,剛才是《甄解》的辯論,底下是我在寫的時候我做一點解釋。本經能夠給眾生「真實之利」的原因,就是因為咱們這個經所「開化顯示」的都是「真實之際」。前頭已經講了「真實之際」,真如實相的究竟之內容。由於「真實之際」,所以這個極樂妙土是什麼?底下就說這個經有三個真實,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底下跟著就來了,阿彌陀佛就「住真實慧」,在「真實慧中」勇猛精進,一志莊嚴淨土,一心,一條心的在那莊嚴淨土,在「真實慧中」。所以這三個真實。所以極樂妙土等於就是從「真實之際」所開演,而國土之種種莊嚴就是「真實智慧」的流現,因為彌陀就住在真實慧而莊嚴淨國土。

《往生論》說了這句話:「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說到這兒這句話就很像禪宗。「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不再往下說。這點破了,點破了成教了。「清淨句」是什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就是教。說到上頭不往下說了,這就很有宗的意思。所謂「真實之際」就是無為法身,所以流現出極樂國土三種莊嚴。

《彌陀要解》:「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所以這個淨土法門,你這能說這個法,所說的內容,你在這度化大家,你所度的,你能夠信和你所信的內容,以至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都是實相正印所印出來的。

所以用這個「印」字的好處,比如說圖章,圖章它代表要蓋章才能兌現,才能有效。而且這個印章不是一筆一筆寫出來的,這一點最要緊,一下就出來了,沒有前後。所以佛法裡頭,這一切譬喻它都有很深的意思,一時就全兌現,一成一切成。你要寫一篇字,你寫半天才寫完;你要蓋圖章的話,篆字,七、八個字,一蓋,一下子都出來了。而且這個印出的印文跟這個印是一致的。你要印證就這個意思,我們要印證一下。所以這一切一切都是從實相這個圖章所印出來的。

咱們就拿今天來說,「能說所說、能聽所聽」,這能說的人、所說的內容,你們所能聽的人、所能聽的內容,你們能發願往生的人跟你所願要往生的國土,這一切一切,你能念所念,能念的是你這個人,你所念是這句佛號,都是「實相正印」。所以《首楞嚴》的含義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為什麼能究竟堅固?無一不是實相,無一不是法身,沒有這一切分別。所以密宗稱為大圓滿,在大圓滿中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大圓滿哪。所以這一句佛號就是大圓滿,就是真如實相。所以密宗說「聲字皆實相」。你這不是執著嗎,有相、有聲、有色?耳之所聞是聲,目之所見是色,這不都是六塵嗎?密宗說聲字,觀這個字種、聽的這個聲音都是實相。所以就是「能修所修」,能修的人是實相,你所修的法,觀這個咒、念這個字,那都是實相。你這麼去體會,你之所行就跟那個就求「哎呀保佑保佑我,發點財吧。」那麼去念的,是天淵之別,效力不一樣。所以也就從這可見,入到淨土這個法門就是入實相。所以說「能惠以真實之利」,那是「真實之利」,「真實之利」還有能超過這個的嗎?

底下佛也就讚歎:佛是「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值」是碰著,你難遇,難相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優曇花是一種花,很像咱們這的無花果,葉子像梨,果大,像拳頭這麼大。咱們這兒也有一種無花果不開花就結果,它這也是不開花就結果,花很難逢。

《般涅槃經》說:「有尊樹王,名優曇鉢。」翻的音稍有點不同。「有實無華。」只有果實沒有花。如果開了金花,「世乃有佛」。所以這個優曇花,看的這個花是難得出現。所以誰說看見無花果開花,那是很奇怪的事情。無花果南方很多,南方來的知道這個,也很好吃,無花果。這也是一種無花之果,印度的。

《出曜經》說:「數千萬劫,時時乃出。」這個花才出來,多少劫才出來花。「羣生見華,謂曰如來將出。」看見這花,有佛要出世了,極大的祥瑞。所以佛就打譬喻,佛的難遇難見,就像優曇花稀有出現。

底下再進一步的鞏固阿難的信念,因為這個話它超情離見。大家一般都是為常識所束縛,好像這個超了我的常識就不是真的。我就常常批評一些人,我說這些人是「唯常識論」,只有合乎常識的是真實的;一不合乎常識,這裡必定有假。現在就是這些話,這一句佛號這麼殊勝、超過這麼多經,大家聽了之後是不是還有一點將信將疑?這個也很難免。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

所以佛再鞏固,釋迦牟尼佛說,「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你要曉得,如來的「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智慧是難以測量、難以思量,沒有障礙。如來的正覺,《甄解》說,「如來正覺者,乘彌陀一如來成正覺故。」現在佛跟大家說法是應化身,就是大家在法會上所見的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我們所記載的佛相,種種的記載,所見的佛都是應身佛。

報身佛只有菩薩境界的人才能看得見,一般看不見,太微妙,太廣大。咱們上了北海白塔就可以知道,看是個圓的,事實上誰給咱們畫了一個圓圈?你的眼的視力給你畫的,因為你視力只能達到這,所以以視力為半徑,就看了一個圓的,對不對?在外頭還有你看不見了。以這種的視力你看佛,看到真的報身,一根汗毛你也看不著,也找不著邊,多少多少由旬,一個由旬就四十里,這個微妙也非你所能見。法身更是一樣。所以我們所能見的佛和經裡所記載的佛是應身佛。

底下《甄解》就說:「應身即本地身。」就是這應身就是法身,因為佛從法身流出報身,從報身流出化身,其本源就是法身,智慧跟法身是一體的。所以今天說法之釋迦牟尼即是毘盧遮那,法身,這個智慧是難於量。常住於「念佛三昧」,他住的這個「念佛三昧」能夠發出極殊勝的妙智慧,所以說「其智難量」,這個不是地上菩薩、等覺大士(等覺就是離佛只差一個位子)所能測度的。所以告訴他,佛是如此的智慧、如此的通達。我所告訴你們的話,連地上菩薩、等覺菩薩都難以測量,大家不要用自己這個水平來測度,尤其是拿自己這個水平來所謂批判接受,我想得通的我就接受,我想不通的就一定是不對,這個就很不好了。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