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因地第四 (之四)

【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發廣大願。】

他就「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到世間自在王如來那裡去給佛頂禮。頂禮呢,就是要把這個…,我們往往現在是這個手這樣一翻,就是接這個佛足。把佛最低的是足,我們最高的是頭,把佛最低的足擱在我最高的頭的上面,表示對於佛的崇敬,「頂禮」。

「長跪」,這有兩種跪法。長跪是兩個膝都跪下叫長跪,「向佛合掌」。像《金剛經》須菩提那個跪法,右膝著地是單腿跪,那個就叫做胡跪,那是另一種跪法,兩種跪的方法。不過這都是當時印度通行的禮節,佛並沒有另外制定一些禮節。合掌也是,都是那時候原來的禮節。

「即以伽他讚佛」,做個偈子。偈子的字都是同樣的長短,而且有音韻可以唱的。經中有的時候白文說了之後說長行,然後就來了一個偈子,有的時候重複,有的時候偈子中又有發揮,《無量壽經》也有這個情況。這個偈當時是可以唱,用音樂,通過音樂,這種可以感人,也很莊嚴,還很清淨。同時這個偈子它文很少而意思含得很多,所以常常用這種形式。這個時候法藏比丘對於所說的話,他是用「伽他」的形式,就是一種偈頌的形式來說的。

頌曰。【如來微妙色端嚴           一切世間無有等
                光明無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暱曜
                世尊能演一音聲           有情各各隨類解
                又能現一妙色身           普使衆生隨類見】

一上來就說:「如來微妙色端嚴   一切世間無有等   光明無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暱曜」,這個讚佛的色身,讚佛的光明,我們先談這四句,這個稱讚世間自在王如來。所以佛都是如此,他是尊敬佛,所以佛佛都道同,每個佛都是如此。而且他讚歎,一個是從內心真實發出來的,再有他的讚歎是稱如來之量。大家常常對於佛,實際是把佛…,我常常說佛教徒懂得什麼是「佛」的人很少。我常常說:「你們說,你們心中的佛是什麼?你說。」你說完了之後,我就會告訴你,你腦子中那個佛是上帝,是耶穌教的上帝,最智慧、最公正、最獨一無二,超於一切,如何如何,就是耶穌教說的那個上帝呀,不能超過上帝。所以真正認識佛還是不容易的。

他說頭一句,「如來微妙色端嚴  一切世間無有等」,這個偈子是七言的,是唐宋譯的形式,唐宋二譯都是七言,而且內容和文字都好;《漢譯》是五言,最流行的《魏譯》是四個字一句,《吳譯》就沒有這一段文。所以你看這五種譯本差別很大。

這個地方採用了唐宋譯的形式,因為一方面是多數,你看五種譯,這兩種都是七言,多數。所以看這會集,我們要看他的精神,一個是多數,一個它殊勝,它比較好,是不是?因此這個會集,我們讀這一種,不但有遍讀五種的功德,而且超越了我們這種遍讀的功德。因爲我們不善於總結,看了之後什麽都在腦子裏頭,就替我們選擇好了,五種的精華。所以這個經在海外是大印哪,夏老師的會本,到處在宣講,在國內我們這兒在講,南普陀也在講,這一南一北,慢慢地大家就這個情形會好起來。

第一段就讚歎佛的功德,「微妙」,「微」是細小、是精妙;「微」一個是小的意思,一個是精妙之義。中國最老的經書《五經》裡頭講 (《四書》、《五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人心很危險;道心,這個「道」的心、覺悟的心很「微」,就是微細的微,這就是「精微」的意思,很微妙,不很可知,又很細不可見,說這個「微」。「妙」就是好、善、精,讚美之詞;這個「妙」字它就有不可思議、不可比的意思。所以智者大師在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講經題花了九十天的時間講了一個妙字,所以「九旬談妙」。這個妙字有種種的,所以《法華》也說法都是沒有不妙的,而單以妙法來名經的那是《妙法蓮華經》,這點是它的特點。

「如來微妙」,「微妙」擱在一塊就是精妙到極點了。「色端嚴」,這個「色」是指的色相。《法華經序品》說:「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佛的身色、色相,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身相,報身相那就是無量的相好,所以「色端嚴」。

「一切世間無有等」,這個世間,那還是應該說「地前」的都是世間,不光說是人類、天上,沒有啊,這一切世間,這一切地前的菩薩,一切地方、一切處,沒有能相等的。我們這個讚佛偈,「十方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就是說「一切世間無有等」。

「光明無量照十方」,佛是無量光。佛都是有光明,阿彌陀佛是無量光。其實別的佛光明也是無量,普照於十方世界。佛光所照之處,日、月、火和珠都「暱曜」,「暱」是隱匿,藏起來了,它的光芒就不顯現了,月明星稀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大好月亮看見星子就少,月亮不出來滿天是星,這就是因為月亮太亮,別的星子光很微小,它就暱曜,暱曜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佛的光明很盛,不但是月亮暱曜,太陽的光也暱曜,咱們這有火,火是很亮的,火的光也暱曜。「珠」是指的摩尼珠,就是「震跢末尼」,印度話是「震跢末尼」。「震跢末尼」就是摩尼珠。摩尼珠稱為「如意珠」,這個珠放大光明。而且這個珠能够給衆生許多的,讓大家如意,得到如意的一些勝妙之物。所以《會疏》就解釋:天下至明的東西,最亮的東西,沒有大於日月的了,普照萬方。說它是光最亮,一切中殊勝,一切沒有過於摩尼寶的了。就是在佛光之中,它的光都不顯。這就是讚歎佛,讚歎佛光的殊勝。底下更顯出佛的不可思議了。

「如來能演一音聲」,如來用一個音聲,只要演一個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種種的有情,他每一種每一種都可以隨他的本類他都理解,就這兩句。這就是什麼呢?這就是到了《華嚴》「事事無礙」的境界了。所以我們前頭序分就說,這個經是「事事無礙」的境界。在一個音聲之中,我們說話方言不同就不行,不要說外國人不懂,有的人說話有點口音,那個法師說話,那個聽的人就不懂。正果法師的話是很好懂,我們聽得很好懂,因為我們跑的地方多了,居士林很多人就聽不懂。你要再說,咱們到廣東去,廣東人就聽不懂。我到過廣州、香港,你跟他說英文他還行,你要說北京話還湊合,你要稍微帶一點什麼天津味或山東味、保定味就不懂了。南方話什麼的,很多很難懂、很難懂,有很多話簡直不懂,跟外國人一樣。方言不同這就沒法子。還有知識水平問題,他的知識水平很低,他就沒法懂。所以我們這個語言就很有障礙。不但方言問題他聽了不懂,還有咱們講到佛性,我們跟他說「孤明歷歷」、我們說「如如不動」,他水平不夠,他聽了莫名其妙,不知你說什麼。因為我們是人的語言,不是佛的語言。

而現在佛的一個音聲,每一種不同的眾生包括蒼蠅、螞蟻呀。所以《大乘莊嚴寶王經》,佛的度生佛就放光明,大家說爲什麽放光明?佛就告訴大家夥兒,說是觀世音菩薩就要來了。觀世音菩薩怎麽還沒來?佛說在度衆生,觀世音菩薩這時候正變了一個蜜蜂,在厠所裡頭對於厠所裏面的蛆在說法。所以要知道各類的衆生佛菩薩都在普度啊。然而這個佛呢,以一個音聲使各類的衆生都能聞佛解佛所說的法,所以這個妙用是無窮啊。而且在一個音聲之中,根據《華嚴》,能够具足無量的功德啊。你普度衆生能演一音聲他隨類解,他一個音聲解什麽呀?他就是一個音聲之中就含了無量義呀。所以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呀。所以《華嚴》講一多相即,這都是超乎這個世間常識的這些道理,也超過世間一切學問。所以這個在我前頭這個概論裏都講了,有很多也可以從科學上得到解釋。不但是全體包括局部,局部包括全體,科學有證明,實際上有證明,不是個玄說。所以愛因斯坦就把空間、時間、物質,我們這些常識這些東西都給打破了,這是人類的錯覺。科學家說的,所以大家可以大膽說,這些地方我們可以大膽說,這是科學!你不要以爲這是玄學、這是哲學,這是科學。剛才我說一個音聲有無量,這也是局部包括全體呀。所以那個全息照相就是這樣,全息照相這個底片你把它砸碎了,取它一個小渣兒,還把激光通過它,還出來的是整個兒的原來的,比方照的是張三,出來的形象還是張三。本來全部底片所包括的,一個小渣兒也包括,局部包括全體。數學也證明,從數學也證明,在你所積的這個數學項目到了無窮多之後,你每一個項目就包括你所有的項目的全體。一個留蘇的學生,他不懂他來問我,我就對他說…,當然他數學的證明他是沒有什麽懷疑,但是這個道理他不懂。我說這個道理佛教早講過了,這不是個新鮮的道理。所以我們這些個道理,正是由科學上面在慢慢在那兒發展來給咱們作一些補充,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哪。就是科學越發達,佛教越昌明。不要以爲科學發達了,我們都不對了,什麽這個太陽…,我們都要上火星了,上哪兒上哪兒了,我們到宇宙了,就以爲佛說的都不對。那這個太陽、太空這些都證明佛就是對的。這太空中有無量的中微子,中微子比電子小的不知多少億倍,多少英哩厚的鋼板都能穿過去,而這也彌漫於空間,因為是微塵。世界碎爲微塵,一個大爆炸,世界就爆炸成微塵,微塵聚合了就是世界。這種科學的這種論斷跟咱們佛教的佛的說法,尤其這個「世界碎爲微塵,微塵聚爲世界」這個說法,都是一致的。所以我們要相信,信心十足啊。所以這個裏頭就是說一個音聲能具足,所以這個《華嚴》也就說了,《普賢行願品》大家常念的,「一切如來語清靜,一言具衆音聲海。」一個言裏頭有衆多的音聲的海洋啊。「隨諸衆生意樂音」,隨著你衆生你心意你所喜歡愛聽什麽,你就聽到了。每一個都流露出佛的無量的辯才,在一個音聲之中。這都是顯出事事無礙的境界,事事無礙的境界是圓教所獨有。所以判教,這個天臺判教,四教,「藏通別圓」,圓教判教是五教,「小始終頓圓」,這是圓教所獨有。

所以每一個都有這樣殊勝的妙用,每一個音聲之中都可以流出無量無邊的真實義,使衆生能够得聞、得解、得度,這正是《華嚴經》所獨有的十玄門中的「主伴圓明具德」,一一都圓明具德。因此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的《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的《華嚴》。我們不能够把這個…,因爲這個經是多度的說,在方等時也說,就把它看成是方等,其實這是圓教的經典,跟《華嚴》是一部經。

那麼上面讚歎的什麼呢?讚歎如來的「語密」、音聲。底下讚歎佛的「身密」。佛的身,「又能現一妙色身」,這個身體,「普使眾生隨類見」,讓眾生都隨你本類可以看見。因為俗話說,到底是不是如此這樣,這倒是沒有科學證明,這是俗話,說「狗眼看人低」,所以狗它就敢咬人,它看到人都很低,自己很大;馬看到人很高大,它就讓人騎。它眼睛不同,這個確實是,經上也說,這個動物所看的是…。你比方,像這蒼蠅是複眼,很多很多,一看是很多,它好多好多眼睛,這眼睛是不一樣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大家所見也都不一樣,各各隨類見。有的時候,比方像說世尊報身的高大,多少多少由旬。我們的眼睛看不出一由旬哪,看不到四十里地。譬如上北海,你就拿你的視力為半徑,你看就是一個圓圈。哪真是一個圓圈?沒有這個圓圈,圓圈怎麼畫的?是你的視力,你的視力就那麼長,這個成了半徑,你一看,一個圓的。其實怎麼可能是個圓的,哪兒有邊呢?

所以佛的報身,種種、種種的…。佛的身來說,有五種:

第一是「法身」。從這個法身就流出一切,法身是佛所證的。

「報身」,菩薩才能見,就說高大微妙,其他的眼睛就不能見、不能識別。就是說多少多少由旬,咱們眼睛半徑就只有那麼多,視力看到的這個距離,你一根汗毛都看不到頭,你怎麼能看得見佛呀?看得見佛的報身哪?而那個微妙也不是你所能够…,這個精細程度,就好像蒼蠅脚上有很多微生物,咱們眼睛看不見哪,它太小了。太大了你也不行,太小了你也不行啊,所以這個眼睛他就是…。一切都是如此呀,我們這個衆生只是都是一小段,你看的光也是一小段,這個七色之中,紅以外,紫以外,你都看不見。聲音你也只能聽一小段,那超聲波你聽不見,什麽叫超聲波?那有這個波動,聲音的波動,可是你聽不著呀,太低你也聽不著,你只能聽一段,很窄的一段,一切都是一小段。而現在這個衆生往往就是說根據這一段來評定一切,只承認這一段是實際是有的,在這一段之外是沒有的,這是很不科學的看法。

第三是「應身」。應身,釋迦牟尼佛這樣的就是應身,示現作佛了,應化這是作佛,這是應身。但是就是應身,當時在印度大家看的也不一樣,有人就看見是丈六,有人就看見是一個黃面比丘,還有人看見只是一塊黑炭,所以這各個還是有不同。

四是「化身」。化身是變化之身。但是就不一定就是表示我作佛了,還有種種的化現,如這個魚籃觀音哪,等等等等的。

這密宗還立一個叫「等流身」。等流身更是隨著一切一切種類的衆生,他都可以看到它同類的這些相。那等流身比方像過去那個,現在不大見了,過去人要死了之後,到鋪子裏頭糊一個開路鬼,很高大一丈多高藍臉的,他們都叫做開路鬼,不知道這個是觀音菩薩。這個是觀音菩薩就是這面燃大士,藍臉很高很凶,嘴裏頭噴火,他要在地獄中去度衆生。到地獄中去度衆生,他就要示現成跟地獄衆生差不多的形象,所以現在大家都是叫做開路鬼呀,說是鬼呀,其實是觀音哪。這種就屬於…。還有你可以變成,剛才我們說的,觀世音菩薩要給蛆說法,變成了蜜蜂,這都屬於等流身。

所以這個身有五種:法身、報身、應身、化身、等流身。佛在一身之中,「又能現一妙色身」,現一個身,而使得衆生各各隨他本類都見了。現了一個身,菩薩見就是報身,其餘見,有的看見各種身哪,應化身哪,動物呀鬼等等看見等流身哪,各各隨他的類呀,動物看見就是畜生的身哪。所以現這個畜生中來度生的還是很多呀。

剛才我說的觀音是經典說,不是人間的事。人間的事情也有,所以這些是菩薩的示現。有一個人在路上走,碰見一個和尚問他,說:「你到哪兒去?」他說:「我到哪兒哪兒去。」說:「你去那兒,我有一個老朋友,你給我帶封信吧。」說:「可以呀,這事我可以給你做。」這個和尚就替那位和尚把信就帶著。到了那個地方,這信上寫著找薄荷。他打聽這個人,說:「這兒有個人叫薄荷嗎?」怎麽找也沒有這個人。他說:「他清清楚楚叫我帶信,怎麽沒有?」他說:「我們這個猪叫薄荷,是不是它呀?」那個人就出來喊:「薄荷!薄荷!」那個猪就跑來了。猪就跑來嘛,那麽他就說是:「有人給你的信哪,給你這信。」它就像人似的站起來,拿那信一接。一接嘛,它就一吃,吃完了它就死了。這個他就是說,這個猪就很特別。猪都要殺呀,爲什麽老不殺它?它就是凡是要被殺的猪,它知道哪個猪要被殺,它頭一天它要跟它在一塊兒咕嚕咕嚕跟它談好些,第二天要殺那個猪的時候,猪一點兒也不叫也不鬧。那麽大家說這個很有用,就老留著它。它就這麽來度化這些猪,所以稱爲薄荷。這封信就告訴它說,你這不是給我帶信嗎,他說它該回來了,它要再不回來就要迷了,該叫他回來了,它一吃就死了。所以度生有種種的因緣來度衆生,種種各類的,所以各各裏頭都有菩薩在救度衆生啊。那佛就可以現一個身,而有其種種在各界,各界的衆生都能得見,這是一個身而能這麽普現,示現一個身而能讓大家得種種饒益,這個是不可思議。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