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諾那祖師離港開示 (之一)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諾那祖師到過香港,到過澳門,在香港澳門傳了很多法,那時候弟子都很恭敬,很多法都傳圓滿了。上師要回到内地來,弟子都要求師父再說些開示,所以這個是一個臨别,跟大家最後的法會圓滿,跟大家說的一個開示,也就等於是一個總結。所以底下就說「願於臨别之前,略說大義。」簡略的說一說佛法的大義。這「大義」兩個字很深,廣大、深入,這是佛的真實義。

【學佛之法。自非外道。即應皈依三寶。初入顯教如是。】

一上來他就說「學佛之法」,真要學佛成為佛教徒,「自非外道」,不應該是外道,所以首先是要受皈依,咱們都受皈依了,是不是﹖要受皈依。要皈依三寶:皈依佛,佛是一寶;皈依法,佛法這些經論;皈依僧,僧是眾,出家的僧眾。這就是皈依三寶。這個就是「初入顯教」就是這樣。

【次入密乘。則有四皈依。以皈依上師為本。蓋由人而及法。世代相承。身口心綿延不替故。】

那麼如果「次入密乘」,諾那祖師說入了密乘的話,「則有四皈依」,這是學密的一個特點。四皈依就是在皈依佛之前加上一個皈依上師,把這個師的地位很突出。不但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底下加上皈依上師,那麼就是一般了。他現在把它倒過來,皈依上師擱在前頭: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且你要供像的話,你可以把上師的像供在佛像的上頭,但是不一定,你擱在底下也可以,但是可以供在上頭,不錯的。

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就是說他是「以皈依上師做為根本」。你怎麼知道有佛,怎麼知道佛的教化,怎麼知道佛的法種種﹖都是靠上師嘛,而且上師就是僧裏頭的具體代表,所以上師他就攝集了佛法僧,它這個地方就是如此。

再有一個意思呢,諾那祖師說得好,「世代相承,身口心綿延不替故。」「替」就是代替的那個替,這個意思就是衰落的意思,他是不衰落的。他是世世代代從這個蓮華生大士起一直就傳,傳到第二代,第二代傳第三代,現在傳到第三十幾代了。有人把我排成第三十四還是第三十幾。這個身口心是綿延不替,這個「身口心」這兒翻譯的不大好,應該說身口意,大家的習慣喜歡說身口意,其實這個意就是代表這個心。這個蓮華生大士也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底下就要說。他的身、他的口、他的心一直就是這麼一代一代的祖師傳下來了,所以是綿延不替,是沒有改變、沒有衰落、沒有減少。所以這個師父的傳承中就是這麼個作用,就是從蓮華生祖師,也就是阿彌陀佛,也就是阿達爾嘛如來,這麼一代一代的相傳,也就是把阿達爾嘛如來、蓮華生大士、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他們的身、他們的口、他們的意,通過上師一直給你傳傳傳,傳到你現在所遇到的這個上師這兒,因此你這個上師就重要了,所以列為根本就是這個意思,這也就是說密宗重上師就在這兒。

【複次修行。有四定義。(一)人身難得。今幸能得。不可輕視。經所謂一失人身。萬劫難複也。】

再說修行它有四定義。這個「定義」也是翻譯的不大好,我們就跟那個混了,什麼化學有什麽什麽定義。這個不是那個含意,不是說要下個定義,就是決定的意思。這修佛,你決定的意思是什麽?不是我們作個定義、定理那樣一個名詞來解釋,不是個專用名詞,它就是說決定義。

第一是「人身難得」,我們學佛要知道得這個人身是非常的難。從前佛就問弟子這個人身,有人就問「人身難得到什麽程度?」佛就把這個手在地下摳了一下,手指甲不就沾了一些土,說「你看一看是我手指甲上的土多,還是大地土多?」「當然是大地的土多啦。」釋迦牟尼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一切有生命的能得到人這個身體的,就像指甲上這點土這麽一點。「失掉人身的」,得不到人身的,「如大地土」。所以人身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我們總還好像覺得活的不耐煩,還不高興,不知道這個人那是非常難得。人難得在那兒呢?天不是比咱們舒服嗎?天不好修道。天上太舒服了,什麽都滿足了,一滿足了…,剛才我還跟老八說,我說這個人就是賤骨頭,我說我要能像病中最厲害的時候那麽念佛,我早……至少我,不要說我早成佛了,至少我早得念佛三昧了。它這個就是懈怠了。所以要知道這個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失人身它很容易,現在我幸而能得到人身了,怎麽辦呢?就「不可輕視」,不要輕視這個人身了。但人身就是痛苦也很多,是吧,天道,就剛剛打的這個比方,他一舒服就放逸了;我明明白白知道我要照那麼念的話,我很快就得念佛三昧,但是他就是不能維持。而且要知道天是生到了天界,而且人能够克制情欲比天還容易,天往往還不行,所以一切修道的菩薩教化眾生,再到這個世界上來,因為眾生他還可以修道。他苦,因為他病重了,病重了他急了,真没轍了,這個病到最苦了,真是苦惱。我也經常跟大家說在病中你能念的人,一百個一萬個沒一個,你念不了了!這都是經驗之談,我這麼跟你說,你念不了了,而我說我念下去了,真要那麽念的話,我很快就可以得念佛三昧了,但是它一好他就…,非得逼不可!我跟你說。所以這個天不如人哪,佛菩薩也不常到天界去,也去,但不是像到人世這麽多。佛菩薩不離開咱們,就是有時你不認識。像老兄你不就是過去這些大德你都看成是普通人嗎,你不認識呀,哈哈哈。

「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要重視這個人身。這是第一點。這些話我們好像都知道,今天不就是總結嗎?都總一總,都總一總。今天有好些小菩薩,你們聽了正合適。這個人身很難得,你們要得到這個人身,怎麼利用這個人身呢?可是不容易啊,得的是這麽點是得了的,其餘的是大地那麽些個土,都是得不到人身的。得到之後怎麽利用﹖這是第一點。

【(二)人命無常。命在呼吸彈指頃。當勤精進。如救頭燃。蓮華生大師。乃從蓮花化身。非常人生滅身。當流通向所譯略傳。俾學者瞭解大師事蹟。知所信仰。並解即身成就要門。】

第二點大家要知道,得了這個人身,但這個人身很容易丢掉。人命無常,人命就在這麼一會兒功夫就沒有了。這個我們能體會,一轉眼我就七十四了,很快,我再没有第二個七十四了,現在就算我壽長,頂多再活一陣子,這一陣子,連這一個彈指的時間都沒有了。七十四一彈指,一轉眼就都過去了。所以就是說你得到人身這麼難得,可是你不是很老能這樣,你一病你就困難了。那天老八來問問題,我說我在病中,你問我這問題,我解答不了,我沒有那個氣力。因為健康什麼都不是你自己的,說這一不行就不行了嘛。所以就是要知道什麼,要知道人命在呼吸間。要勤進,「如救頭燃」。就好像頭上著火了一樣。頭上著了火你就趕緊要救了嘛,你還能玩啊!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人身很難得,容易失,而且很保不住,很快就要完了,如救頭燃。那麼我簡略一點兒。

【(三)吾人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當深信因果。止惡修善。】

第三呢就是要知道「吾人的舉止動念」,常說就是起心動念,翻譯的人有好些就直譯了。人他這個心一起,念頭一動,「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就没有一樣不是罪業的,「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麼說好一點兒,反正你起的是好念頭,你就是善業,善業也是業。這業力不可思議嘛,你之所以出不去就是因為這些業力。你起了個惡念是惡業,要受罪報;你起一個善念,它也是一個善業,要受到好報。它這個總之是束縛你的,所以你這個一起心什麽的,這個分成兩說,再說的嚴格一點,就是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那麼怎麼說它是罪呢?你稍微多看一步,它就是罪。你就是起了好念,你來世要受好報,受好報就要吃好的穿好的,那你這個就造罪了。你不要說做壞事了,就說吃好的穿好的,你天天吃一盤蝦仁兒,你就多少罪!咱們頂多買一點肉吃,多少人吃一個動物,你這一盤蝦仁就不得了了。你有錢就是這麼吃,要享受嘛,享受就要造罪,所以你不管什麽,你造了業。造了業,他就有罪,就有很多很多罪。所以應當「深信因果」,相信有什麽因,就有什麽果,就好像咱們種什麽似的,你種黄瓜就結黄瓜,種豆就得豆。

要「止惡修善」,把這個惡的事情要停止,要做善的事情。這是第三點。第一點是人身難得,第二點是無常,在這個無常之中,人的起心動念都是有罪的,都是有業的。

【(四)眾生處纏。莫知出要。應常觀三惡趣之苦。乃至八苦五苦。三界皆苦。深慮墮落。而起悲心。此顯教入門之要義也。】

第四點,眾生在纏縛之中,你不知道怎麼出去,你怎麽辦,你開始怎麽辦呢,你先看這個三惡道的苦,地獄、惡鬼、畜生。地獄、惡鬼你看不見,可以按經上的話去想一想,念一念《地藏經》就很有好處,有種種的地獄,這個地獄可憐哪,凍得人都把肉都翻在外頭,那個地獄叫做「阿陀陀地獄」,什麼什麼地獄,就是用人的叫喚的聲音做這個名字。人疼的時候就「阿陀陀,阿陀陀」,就這個聲音,用這個聲音做成地獄的名字。那個下油鍋是很普通的地獄,下油鍋嘛,人以為我下油鍋嘛,死了就完了。不是﹗你下了油鍋之後,好不容易把你炸死了受了罪,一出油鍋你又活了,再炸,老炸呀﹗這個三惡道的苦看不見,你看那個畜生的苦就看見了。你看那個槐樹蟲子讓螞蟻咬,多少隻螞蟻圍著咬著這個蟲子,到處都是螞蟻在吃它,它苦不苦啊。殺雞,殺魚,這都是常常容易看見的三惡趣的畜生的苦。咱們這麼還嫌熱,你看那個貓還穿著皮衣裳,渾身都是跳蚤,它畜生苦極了。那個猪,不但它是被殺,而且它的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是被殺給人吃,你說你苦不苦。人生個孩子希望他長成了,他健康,你說你的孩子將來註定了要殺給人吃,你說你苦不苦,而且是沒有一個例外。猪跟雞就最可憐,沒有例外,都要受這一刀,别的動物可以免。有的牛耕種了一年了,一輩子了,最後說不殺它了,它也老了,但猪跟雞沒有例外,所以這個就是三惡道的苦,現實就看到的三惡道的苦。

那麼看這個三惡道的苦幹什麼呢?那麼我們就知道世界上人類有「八苦」,八苦交煎。生、老、病、死這是四苦;還有求不得苦,你求什麽經常沒有什麼;這個愛别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是八苦。還有「五苦」,五苦就是開合,有的把生老病死合成一苦,剩下那四樣,加上去就是五苦。再有一種,就是五苦,有一個《五苦經》講的這個,裏頭他是這麽說的:生是一苦、老是一苦、病是一苦、死是一苦、再加上一苦,犯罪枷鎖苦。你犯了罪了,給你扛枷带鎖,這就成了五苦,反正就說是分類,總之是很苦,人生裏頭就有這些苦。

這個求不得,他總有一件事情求不得,至少有一件事,就是他想活著活不成。所以那個成吉思汗多英雄,全世界都讓他統一了,他就是想不死,後來道教給他總結了:你不死辦不到。他求不得,你總有一樣是求不得的。怨憎會,你所討厭的人偏偏常常見面,你好的人偏偏就要分别。五陰熾盛,就色、受、想、行、識這幾樣東西,就是讓你糊塗顛倒。所以這八苦交煎。

這三界皆苦,咱們這個欲界當然是苦,你到了天上之後就是色界,高的天了,就不是欲界天,是色界天了。色界天他還是苦,到了無色界那也沒有出苦。無色界的情形,他為什麼能活八萬劫,他真就是跟那個凍魚的情況一樣,你生到無色界裏頭,你五十小劫入他這個非想非非想定。入了定了,就好像那個凍的魚,凍住了,不動換了,所以他就老活著。等到你八萬劫最後的五十小劫又出定,出了定就好像水又化了,魚又活了。所以他是什麽境界﹖他是不動念了,就好像魚在水裏頭凍死了一樣,凍住了,凍在那個冰裏頭,看著不能動,他還是活的,但是他一點也不能動換。這就說明咱們這個心,這個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劫的情况,這個我看也是挺苦,並不自在。

那麼「三界皆苦」,而且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八萬劫還是很快,這個是要深深的,要「深慮墮落」,你就是上了三界,三界無安,就好像著了火的房子一樣,你要很深的去想到有墮落的危險,就是說你又墮落到三惡道裏頭去了怎麼辦呢?「要引起悲心」,所以不只是想到自己的這個苦,要想度眾生,這麼多眾生就在這兒轉。「此顯教入門之要義也。」你要修顯教入門,這個就是它的要義。這是講第一段,這就是一個基礎,而且顯教必須是這樣一個基礎。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