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諾那祖師離港開示 (之二)

【複次眾生與佛。原本不二。其修證有殊。由於發軔之初。發心大小不等。故機有大小。教有淺深。果有高下。】

底下就說到這個眾生跟佛本來是不二的,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大家的修行也不一樣,本來是一樣,為什麼修行不一樣?成就不一樣?就是由於他最初開始的時候,他的發心有大有小。這講到發心了,所以這個差别就差别在發心上,關鍵在這兒,不是在乎你那個怎麼著、怎麼著,那一些個閉關多少天,不是在那個行動上,不在那個形式上。那麼發心的不同,因為發心有大有小不同,所以這個機、他的機緣也就有大小不一樣,所遇見的教,有淺有深,所成的果就有高有下了,都是從最初發心這個地方的差别。這底下就說了,分别的說了。

【譬如發自度心。未計其他。此小聲聞發心。我先成佛後來度生。此大聲聞發心。我法教如舟。我及眾生。同舟共濟。此小菩薩發心。我誓拔濟無餘界。一切有情諸苦難。三世所作諸福利。皆悉施予諸眾生。令彼速疾成佛。彼所作罪障。應墮三途者。我皆代受無餘。如是發心。乃為上乘。可謂之大菩薩發心。】

你發了一個「自度」的心,這個三界是苦,我要出離生死,我不要再入這三惡道了,不要再像猪那樣,被宰了讓人吃,不要到地獄裏頭去當這個油餅去了。我只想自度,沒有考慮别人的,這就是「小聲聞」。在聲聞裏頭這是小聲聞發心,就是只想自度。

那麼好一點的就是說:我先成佛,成了佛就來度眾生,這就是「大聲聞」。他有個自己要成佛了,但是他要我先成了佛,成了佛再度眾生。大聲聞比那個好一點。

再進一步呢,就是我這個法像一個船似的,我跟眾生同舟共濟,都在這一個船上,那麼大家怎麼樣呢,大家一塊兒得度。這是「小菩薩」的發心。

那麼大菩薩呢,就是我誓願救度一切無量無邊的眾生,一切有情他們的種種苦難,我給他們解除。我這三世:過去、未來、現在,所種的一切福德,我都布施給一切眾生,這些福德都讓他們得,讓他們很快成佛。他們所受的罪,應該入三惡道的,都由我替受。我們那個《彌陀大法》裏頭,就天天得發這個願,而且還要觀想,眾生的罪,都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由我代受。「如是發心,乃為上乘」,這是「可謂大菩薩發心」。

【若夫無上乘金剛乘之教義。儼同華嚴一乘實相。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實相現前。如如不動。數語為本。】

那麼這還不是密教的發心,所以底下就要談密教的發心,這一點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因為大家以為到這兒就是最高了。「若夫無上乘金剛乘的教義」,所以貢師就《金剛乘學會》嘛,什麽乘啊?菩薩乘、聲聞乘、緣覺乘?這是金剛乘。這個教義是怎麼著呢?就跟華嚴的道理一樣,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别」,我們的心,我們跟佛,跟一切眾生,這三個沒有差别。「實相現前,如如不動。數語為本。」所以大密宗金剛乘就以這四句作根本。我再念一遍,「心佛眾生,三無差别,實相現前,如如不動。」

心佛眾生三無差别,所以在天津我那個偈子就說「我即是佛佛即我」。我跟佛是平等的,無有差别嘛。佛就是我,我就是佛。「二而不二」你說這是二,他又不是二,你要說是一,他又是多。「生佛兩泯即是佛」,生跟佛兩個都「泯」,「泯」是三點水,一個人民的民字。這個念頭不起了,你就是佛。「才相對待便成魔」。你有一個佛跟眾生在那兒作對,這兩個有不同,你已經成了魔了。我這話也很尖銳,當時就是這麼看,而且永遠我也就是這麼看,不過跟大家說,不能這麼說,跟大家這麼說,大家受不了。「才相對待便成魔」。所以大家老實說早成魔了,都在對待之中,要大大的改呀,要大大的打一棒子。他本來是平等的,無有差别的,心哪、佛呀、眾生啊,這三個,三無差别。那個心就是兩個這兒都可以解釋,你是妄心也行,真心也行,他跟眾生也沒差别嘛!跟佛也沒差别嘛,真心和妄心也沒差别嘛。這個大家就有點兒要吃不消了,先不管他,就先說到這兒。

你光這個還不行,「實相現前」,所以這個發心很不容易,實相就是在眼前哪,也就是說我現在安住於實相,而「如如不動」。這個就是密宗境界很深,所以密宗他為什麽可以即身成佛?一開始就不一樣哪,為什麼大家說是密宗根器難得呢?

【唐譯金剛經八句。最堪玩索(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彼如來妙體。即法身真性。法性不可見。法體不可知。)諸位看經甚久者。當能體念。勿俟贅述。】

底下他又引了玄奘大師譯的《金剛經》裏頭的八句。那《金剛經》大家都知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現在許多人都在色見聲求之中。就是大師兄也在這兒這個佛像莊嚴,那個佛像不莊嚴,都是「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音聲念得好不好,莊嚴不莊嚴,都在色聲之中求,「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釋迦牟尼佛給你授記了,這是鳩摩羅什翻譯的。

玄奘大師翻譯的呢,就稍微有一點不同。「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還有四句,鳩摩羅什大師沒有翻譯。現在諾那祖師特别强調就是玄奘大師翻譯的八句最好、完整了。後頭還有四句是什麽呢?「彼如來妙體,」你這樣是不能用色跟聲去求的,那個如來的妙體是怎麼回事呢?如來的妙體是什麽呢?離開色、離開音聲是什麽呢?「彼如來妙體,即法身真性,」是法身佛陀的真實本性。如來的身體是這個,是法身的真性,法身的真性就是法性了,「法性就不可見」,所以這不是斷滅,所以若以色見我…,那離開色聲就什麽都沒有了,又大錯特錯了,他是有,但是不可見。法體不但不可見,「法體不可知」。所以見、聞、覺、知全都是在妄裏頭。所以開悟是什麽?離開了見、聞、覺、知,朗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所以大家都還「我覺得什麽」,你有個覺就完了,還在見、聞、覺、知裏頭。又怎麽殊勝了,我怎麼怎麼了,我那兒又怎麼怎麼了,都在覺知裏頭。所以這個就是密宗的發心。我們知道這個大密宗是非常殊勝的。

這是說明這個發心的不同,這個大的平等。這個平等跟差别,大家看一段《資糧》去。所以那個正果法師拍案叫絕啊,他在那兒拍桌子,好啊﹗哈哈哈,就是差别與無差别同時成立,這個大家還可以去看。你看見金盤金碗,就是這個盤、碗呀,這個塔,佛像呀,這都有差别,差别不就成立了嗎?那怎麼又說無差别呢?這個什麽盤、碗呀,金子塔呀,全沒有這些差别,統統是金子,沒差别,成立不成立?成立,對不對,所以有差别和無差别同時成立。所以這個心佛眾生三無差别是從平等上看,那裏有這些差别?統統是金子,是不是。剛才老八剛要問到這兒,我給你打回去了,因為你一要問,要求知解,我給你打回去了,哈哈哈哈哈,要說那個指和月那哪有差别去啊,是不是,哈哈哈哈。但是你一求知解就不值錢了,就入魔途了。這一段比較難懂,就是這個大密宗的發心,這個在外頭咱們……聽不到的。底下回頭可以有幫助,咱們回頭來再研究這個。

【複次修法本尊。無論何人何機。不待考察。必以金剛薩埵與阿彌陀佛二尊。為必經之階級。蓋金薩為消除業障最為有力之尊。又釋迦佛與藥師彌陀為一代時機最為有緣之尊。】

底下就是說咱們修法本尊,咱們這個可以放心了,諾那祖師說不論什麽人,不論他是什麽根基,不要等你去要研究,他要來學密,你就是一定把金剛薩埵和阿彌陀佛這兩尊叫他修。咱們正是這樣,這個是必經的階段,所以現在大家都在修金剛薩埵,像你們這些個小朋友,也就可以……。

為什麼都要以金剛薩埵和阿彌陀佛作為必經的階段,就是因為金剛薩埵是消除業障最為有利的本尊,因為人都有許多的業障,而金剛薩埵是消除咱們業障最有力量的一個本尊。所以每個人你要想研究想進修,你就是要多念一點金剛薩埵嘛,把你這業障消除一下。你這業障太重了之後,它障礙你學習,你剛要一進步,它就拉你。這個業障啊,它這個是很特殊的,比方說這個戒律,在家人不許看,在家人看了怎麼樣?那一天跟通願法師談這個問題。戒律我也沒去看,但是在故宮它那兒當做唐朝寫的經,唐朝人寫的經,展覽出一段兒,我在那兒看,研究書法,我把那段看了。他說是看了怎麼樣?看了就是這樣:你將來你要受戒,你看了那兒,你這一段戒你持不好,這叫業障。所以今生有許多事情,你到那兒你就上不去,你就困難,都是業障,不由你自主的,不是由你今生做的,你前生誰叫你看戒律了。不過我這個不是我自己找著看的,還可以原諒一點,是看展覽。我就通過這跟大家說一下業障。業障表現在什麽?就像這種事情,就是說你要想從這兒去修行,它就出現阻力。金剛薩埵是消除業障最有力量的,所以現在我們大家很多人還在念金剛薩埵。這個咱們就做對了,做對了。

那麼另外為什麽都要念阿彌陀佛,就是因為釋迦牟尼佛、藥師佛,藥師佛跟阿彌陀佛,是咱們這一代時教最有緣的本尊,就這三個本尊。釋迦牟尼佛,不然怎麼稱我們的老師,咱們的導師,所以有的佛殿裏頭,就是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方是藥師佛,西方是阿彌陀佛,因為這三尊就和咱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最有緣。

【此外則觀世音菩薩。與蓮華生大師宜常念誦。蓋大師為紅教初祖。紅教為最古密教。至於今未墜。常念大師真言。可消災除障。及長壽往生。何以故,大師非人身。乃以彌陀為法身。觀音為報身。本身為化身。法報化不過表體相用之教理。實則三身一如。乃至一亦不可得。多亦至無盡。乃為正論。彌陀經所載一心不亂一語。是義甚深。最堪揣摩。容下年再來詳說。】

此外除了金剛薩埵和阿彌陀佛、藥師佛、釋迦牟尼佛之外,再有就是觀世音菩薩、蓮華生大士。這個都應該多念。這個大士是紅教的初祖,紅教是最古的密教,之後有白教,黄教在明朝才開始,那很近很近了。那麼蓮華生大士是什麽時候的人呢,是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年,是在海中蓮花中化生的。這個蓮華生大士永為紅教的初祖,最古的密教,而且這個法到現在還是…現在還要成立專研究紅教的研究會,而且是國防科委主持的。

念這些法,念蓮華生大士的法可以消災、除障礙、長壽、往生。因為什麽?因為蓮華生大士他就是以彌陀作為他的法身,阿彌陀佛是法身,觀世音菩薩是報身,本身是化身,所以法身、報身、化身,這個是一致的。說到法、報、化身,這不過就表示體、相、用,法身代表體;報身代表相;化身代表用。你要度眾生,你就得要有作用,那就變化現種種的化身,現報身咱們看不見,眾生你見不了,你看他那個多少萬丈,咱們只看三四十里地,你一根汗毛也看不到頭,報身咱們見不著,而且他那個微細我們也見不著。你看《觀經》去吧,你看佛身多少多少多少萬由旬,一個由旬四十里,就一個由旬就夠咱們看的了。所以上了白塔你就看見一個圓圈,空間那是圓的呢?就說你這以你的視力為半徑,你就是看見一個圓圈,所以你要看佛,報身佛出來之後,你只看見半根汗毛,或者是十分之一的汗毛,你什麽也不知道。

看見的是化身,化身就是給我們示現,讓我們看的,隨著你的不同,就有種種的不同,有的人你看見的,就是一個普通人,而且這個化身很特殊、很難懂。佛的化身跟菩薩的化身就有很大的區别,這只有佛能够做得到,菩薩做不到的,菩薩的化身就是菩薩的化身,他沒有他眾生這心,就化現,你看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就是觀世音;佛的化身可以讓每一個化身有心,就是凡夫那個心,你就是跟他,你一點兒也不能知道他是佛菩薩化身,他完全跟凡夫一樣。只有佛有這個力量,現多少化身,就有多少個衆生的心。

那麼實在說起來三身是一如,法身、報身、化身也是平等,你一也不可得,多也不是三,多可以到無盡。底下又提出「一心不亂」,《阿彌陀經》裏頭,所以這個意思很深,再三提這個「一心不亂」,所以這個回頭我們再說。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