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徧照第十二

〔第二十四講,一九九〇年三月二十日〕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我們這幾次都是在講極樂世界依報、正報的種種莊嚴,這種種莊嚴當然都是些事相。所以有人就會感覺淨土法門跟《金剛經》的般若好像融通不到一塊,是兩回事。先師的《淨修捷要》中就有兩句話,「託彼依正」,就是藉著,「彼」是彼土,彼土的依報、正報,這是「託彼依正」的意思。「託彼依正」做什麼?「顯我自心」,來顯明「我」。這句話,誰在這兒想到就是誰,每個人,這個「我」字就是你的,都是第一稱,顯自己的心哪。

所以這不是心外取法,這種種的依報、正報、無量壽、無量光,種種泉池、寶樹都是說的是自心。所以我們先要有這樣一個提綱挈領的認識,這才是真正的信入淨土法門。

第十二品〈光明徧照〉。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徧照東方恆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個「威神」,那底下就可以看出來了,這個威德神妙,「威神」和「光明」是最尊了,沒有再尊貴的了,所以佛稱為「至尊」。而阿彌陀佛又是至尊裏面的這一方面的最尊哪,是第一呀,是十方的佛所不能夠趕得上的,佛的這個光明啊,所以稱為「光中之王」。

望西,日本淨土宗過去的大德,他就設問了,佛果是平等啊,《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那怎麼出現了不一樣呢?望西的回答,他就說「常同常別」,經常是「同」,又同時經常是「別」。所以這兩句話雖然是四個字,這道理很深。所以我一學法的時候,我的上師就說兩句話,「於差別中解無差別意,於無差別中解差別意。」這經常是無差別的這就是「同」,而經常是有差別,有差別意的就是「異」。所以在我這個,上次拿的那本書,《淨土資糧》裡頭,在這個地方討論得很詳細。

這都是「同」的,打個譬喻,這些故宮珍寶館許多珍寶的東西,我告訴你都是一樣的,都是金的,這句話成立。事實上,這個是不一樣的,這是盆,這是碗,這是塔,這是佛;佛跟佛又不一樣,這是什麼佛,那是什麼佛,種種差異。剛才我說是「同」,成立;剛才我說「不同」有差異,成立。所以「常同常異」就是這麼講。所以我們這個形式邏輯,承認同就不承認異;承認異就不承認同,而不知道「同異」是常同、常異。

「諸佛妙德,內證雖同」,但以本願的關係,發願有大小,所以光有勝劣,都是本於他的本願,因為佛在因中發願就是要「絶勝諸佛」。不是想我必須拔尖,我必須要超過一切佛。有這個思想,那就是魔。為度眾生故,因為這個光它要起作用,要度眾生,要給予眾生最大的真實之利,所以才須要這個光明要殊勝。

底下就說了,「徧照東方恆沙佛剎」,佛的光明可以照東方恆河沙佛剎。印度的恆河,恆河的沙子數不清,能照東方恆河沙數的佛剎那些佛土。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土、是一個佛剎,恆沙佛剎就是恆沙那麼多個的三千大千世界。東方是如此,「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這是「八方」,和「上下」就是十方。正的有四方,四個犄角上又四方,就八方,加上「上下」那就十方,都如此,佛的光明都能照到。這說明佛的光,所以稱為「無量光」。

【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刹。】

「若化頂上圓光」。這個佛有的頂上現圓光,我們看佛像都頂上有個圓光。這圓光的大小「或一二三四由旬」。「由旬」這個里數是不能很準確,是古代印度帝王行軍一天的里程。有說現在相當於咱們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等等的說法。總之是四、五十里地,五、六十里地,這樣叫「由旬」。

有的就是一個由旬、兩個由旬、幾個由旬那麼大的光,有的就百千萬億由旬那麼大的光。佛的光明,有的照一兩個佛剎,有的照百千個佛剎,大小不一樣。唯獨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頂上圓光也是這樣。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爲預計。】

而且底下就說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於什麼呢?本於他前世求道的時候所發的願的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等到成佛的時候,「各自得之」。

所以願是不虛發,願就要產生力量,成為願力,最後就是都要實踐自己這個願。不是一個空想,空想稱為空願,狂想稱為狂願,那有什麼功德呀?願就一定要產生出力量,這個力量就能夠實踐你這個願,願和力是一致的,所以就「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等成佛的時候、得道的時候,就是自然而然就這樣形成了,不是你找設計師給你安排一個圖樣,不是預計的。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這光明之善、光明之好,「勝於日月之明」。超過日月(後頭有「超日月光」,底下要詳細講),超過千億萬倍。所以在光中是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這一點,我們學佛的應當重視,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一直到最後「不思議光」,這就出現了十二種光的名稱。而十二個光名也稱為十二光佛。總之,都是無量壽佛的名號。所以無量壽佛亦號(也號),這都是他的名號,也號無量光佛,以至最後不思議光佛。

這個在《首楞嚴經》我們可以找到,大勢至法王子和其同倫五十二個菩薩,一起來在佛前說他們成就的經過:我回想到過去恆河沙劫以前(那多少劫啊,那不是十劫了。我們說十劫是示現,這個地方又有一個證明),在多少劫以前,恆河沙那麼多劫以前,有佛出世,名字叫無量光。你看「無量光佛」不是恆河沙劫前就成佛了嗎?

「十二如來,相繼一劫。」你看跟這地方是合的,有十二個如來相繼成佛,於一劫之中出現,最後佛名為超日月光。無量光、超日月光,這兩個名號都在這十二光佛裡頭。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是從恆沙劫以前的無量光佛,大勢至菩薩從那學到了念佛三昧。所以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宗的初祖,真正真純修念佛的。觀音還不是,觀音是耳根法門。所以這個是十二光佛。

還有密部的經典,這個壇城裡頭有十二個曼陀羅大圓鏡智寶像,「十二個寶像」,「大圓鏡智」,所謂阿賴耶識就轉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就成佛了。有「大圓鏡智」的寶像十二個。「其名為」,名字是什麼呢?「一切三達無量光佛」,第一個;還有最後是「智力三明超日月光佛」,十二個;所以這個都和《無量壽經》是一致的。

至於《唐譯》多一點,《宋譯》多一點,這是開合不同,把一個名號開成兩個了。十二譯還是多數,咱們這個經的譯本也是多數,你要跟別的去證明也是相通的。所以我們還是遵從這十二光佛。

第一、我們講「無量光」。曇鸞大師,現在我們中國的淨土宗祖師裡頭沒有曇鸞大師,沒有道綽大師,這個今後必須得更正。古代的時候有曇鸞大師,後來就變成沒有了,這是一個不妥當之處。

曇鸞大師在《論注》裡頭發揮淨土宗這個玄旨非常透徹,這是一位大德。每個佛他都作了一個偈子,十二光佛他有十二個偈子。他不但有《往生論注》,他還有十二個偈子,都非常之圓妙,非後世的人所能及。

《論注》:「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

「智慧光明不可量,故佛又號無量光。」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佛,怎麼又號無量光?因為佛的智慧光明是不可稱量、不可計量、不可思量,所以佛又號「無量光」。因為這光明就超乎你的思量了,所以這個就是無量嘛,超過你的思量就無量了嘛,無量光。

「有量諸相蒙光曉,是故稽首真實明。」這兩句話更深有義趣。底下我說的「大師此讚深契聖心。」這個讚是合乎釋迦牟尼的本心。他指出光明是什麼,無量光。我們不要看它只是個事相,這就是智慧。智慧、光明是不二的。為什麼可以這麼說?「是故稽首真實明」,這個「明」稱為「真實明」。所以我們看古人的東西,我們要一個字都不能放過,不懂就存疑,不要自己隨便籠統的用自己的思想就做解釋,就猜。

「真實明」,他就說這個光明就是真實,所以要禮敬啊。因為我們這本《大乘無量壽經》的特點就是三個真實,統統講的都是「真實」。首先就是真實之際,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真實之利。這些都真實。今天曇鸞大師說的「真實明」也是真實。由此可見,極樂的依正果報是純一真實。當然是如此嘛。

所以彌陀的「願」,咱們講過了,「一切皆成佛」呀。不僅僅是有情,無情也都成佛,一切皆成佛,和《楞嚴》的「一切事究竟堅固」。所以這個「光明」,「光明」就是佛、就是真實。這裡引禪宗,所以這一段的文字,我要講演的能力也就不夠用了,也只能夠說到這個地方。

底下引禪宗的話也是如此。「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是法。」所以一般學禪的人一看,你講「放光」講什麼講什麼,那他就認為你是著相,是不是。大慧是禪宗一個中堅的人物,不然禪宗就滅了。在宋朝,大慧指出一個參話頭的方法,大家都參話頭,又存在了若干年。現在連參話頭根器的人都少了。

「只以此光宣妙法」,一切都可以宣法,這個水、鳥都可以作佛事。極樂世界放香,香可以作佛事,水的波聲、風吹樹、樹上吹出的音聲都在說法,所以都在作佛事嘛。而這個地方說「只以此光宣妙法」,這個光它有極殊勝之處。所以,這部經一開頭就是放光現瑞。眾生就是愚痴,愚痴就是黑暗,無明的對面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光明、破暗。而且凡是大家有修持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只有在你自心極端虔誠、極端清淨,離一切念而不斷滅的時候,在這種情形之下才能見光。當你見光之後,所給你增長的是更加的虔誠、更加的清淨,這就是光明在宣妙法。

「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這個「是法」就說的是真實法,真實法是什麼?就是這個光明。「不離是光說是法」,不離這個光明來說這個法。所以念佛時即是見光時,見光時即是見佛時。「是法」就是真實法,就是真實之際。「不離是光說是法」表示「智慧」和「光明」就是不二。而且這個光就是「照用」,本體的「照用」就是真實的慧。「只以此光宣妙法」就正是惠以真實之利。

後頭就可以看到,哪怕三途極苦之處,見到佛的光明,他的苦頓然就休止,他這個光惠以真實之利,這是光的妙用。

所以「有量諸相蒙光曉」。因為這個智慧光明的真實明,它就能開曉這個「有」,諸有中一切的相都能開曉,就開顯哪,這是一個意思。那麼眾生也是諸有中的這一切相中的一種相,所以也就使得一切眾生得到開曉,也就是一切眾生蒙這個光的真實之利,也能明曉了達真實之慧。所以「只以此光宣妙法」,這個意思就在這兒。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