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之四)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顚倒相續.無常根本。】

下面又一段,「世人善惡自不能見」,世間的人看不到這個果報,因為這個果報是屬於三世的因果。所以有的人就常常這麼說:「為什麼不立即給他現報?」有時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你排不進去,只有特殊的情況才能排得進去。你排不進去啦,不能今生就給你受報,那只有極特殊的、極嚴重的。

所以那個張寶勝,這個氣功師,他就是鬼道。他跟別人不說,他跟牛實為他說點實話,他說他的後台就是個無頭鬼,他到陰間看見過生死簿。牛實為就問他說:「這個生死簿有能改變的嗎?」他說:「有,但是極少。只有你特殊的善、特殊的惡,才能把已經排定的程序可以改。」但是一般都是沒有這麼大的力量,那也就是原來的不動。

所以佛教講「宿命」,不是「宿命論」,就是因為它都可以改。但是,不是特殊的因緣,這個以前過去的這一筆一筆的因果,因果〔交〕錯下來,就自然而形成一個……,他這業,它這有時候是雙方的。我要還賬,我要還給誰?這個債主他要來,我才還給他;我要還賬,他不來,我還給誰呀?那麼這個事就很複雜啦,所以說,這都要排呀。所以這因果、因緣種種要排在一起,所以我們以後就會怎麼樣,什麼許許多多的,確實是有。所以就是說,為什麼可以算命,是不是?不然算命之說就是……,對不對?但不是絶對的,不是宿命論;承認宿命,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他自己是不能見,但是,它是三世因果啊。剛才我說,還有很多的阿修羅壽命很長,他都記得誰做過什麼什麼事,將來他受不受報。自己看是看不見,他這個都看得見。因為你看不見受報,你就不信因果。所以目前的人就是不信因果,誰信做好事得好報,做壞事得壞報?我不拿白不拿,好像還有這理。我貪污?這筆錢我不拿白不拿!他這個思想在這兒了嘛,他不相信嘛,他不相信這個以後要有果報啊。

所以「吉凶禍福」,吉的事、凶的事、禍的事、福的事,都努力去做,拚命去做,「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身愚」,你身老造惡,所以說「身愚」,這是身作的。心不信正道,所以說「神闇」。說這種人,心在作惡,身在作惡,心沒有正信,所以說他是「神闇」。

「轉受餘教」,他不信佛教,他跑去什麼呢?跑去信邪教去了,信外道的邪說。所以現在真正說起來,眾生裡頭能信正教的很少,能信邪說的人確實是多。那個張香玉,幾萬人哪,萬人空巷,現在逮捕了。其實她這個非常落後、非常無知,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不應該信哪。

但是現在看,恐怕很有常識的人都也要信,那就是屬於這一類,願意信邪教的。他因為「身愚神闇」,他就是愚痴、痴毒,不能正信因果,聽受經法;反而對於外道邪說,他很容易相信,很容易接受。這些人都花了很多錢,聽她一次什麼說說,或者什麼加持一下,要交幾十塊。現在在北京二百八十多個病床,都是經她醫治而生病的。這個就是對於正法不能生信,「轉受餘教」。因為現在有很多說是信佛,實際上是糊裡糊塗的。

那天來了一個大同煤礦的,是個教師,先教數學,後教語文,最後教政治經濟學,教了多少年。現在好像她還有點地位,打著什麼佛教協會的信到處跑,一個女的。她跟我談談,見過上海的鄭頌英,鄭頌英把我的《大經解》送給她,她說看了很有好處,怎麼怎麼樣。她說她念佛的情況,這點還不錯,她說她不用嘴裡念,也不用心裡念,她自己用耳朵聽,還能聽到這一句,所以各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她還要搞道教,她說:「我這小周天、大周天是不是都不要?」我說:「用不著管這些事。」她說,有人可又這麼說,說:「你又信了佛教,你把道教的加上去不就更快嗎?」所以大家就是說,這種思想很可憐哪。她覺得對於佛教的東西我也來來,道教的東西我也來來,我這不是好處都吸收在一塊了,我不是更快嗎?勸她的人就這個理由,她也就接受了。我說:「你這樣的話,你連佛教徒你都不是了,你連三皈依都沒有了。」所以大家就是「轉受餘教」,要相信別的教去了,所以堅持正信很難哪。

常來的那個巴建明,他現在也信了耶穌教。前不久曾經有兩天又念咒了,他心裡很高興,他說這回我可以去見黃老了。因為我跟他說,你去鬥爭,什麼時候勝利,你再來看我,你不勝利,你不要來了。可是第三天又不念了,所以就是善根、業力都在那鬥。

所以每個人都要知道,要趁現在我們這個善根占上風的時候,那麼釋迦牟尼佛的那個話,我們的具體情況,我還可以補充,就是趁著我們現在善根占上風的時候,趕緊用功,切防業力發動,就最怕業力發動!

所以巴建明這就是好好的,他要跟那個楊鬧這個,為不值得的事鬧意見就不來了,信耶穌教去了。這個你說是怪楊,不如說是他自己的業力發動,要「謹防業力發動」。業力發動就是天主什麼的,就不來了,就談這一些,所以要謹防謹防啊!「轉受餘教」,所以這是最可怕的事。所以這一切障礙之中,最可怕是「中斷障」。把你殺了只是斷你的壽命;你要是不信了,你這個修持中斷了,這是斷你慧命。所以「中斷魔」、「中斷障」是最厲害的。

「轉受餘教」,這個就是顛倒見哪,你這佛教不信,跑去信邪教,這不就顛倒了嗎?而這種顛倒見相續不絶,這個顛倒見就更能產生出無窮的顛倒。於是乎就永溺於生死苦海之中。這個根本是什麼呢?就正是因為愚痴呀,「身愚神闇」。所以生死是「以痴為本」,就是無明為本。這是什麼呢?所以就是說「顛倒相續」,這就是無常的根本哪。所以無明是根本,愚痴是根本。這一種「身愚神闇」,信餘教就顛倒,這就是在生死中,無常生死以此為根本。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再底下一段就是「蒙冥抵突」。「蒙」是有眼珠而不能見叫做「蒙」;這也就是表示暗昧無知。「冥」,這個「蒙」是看不見,「冥」是表示暗昧,表示無知。這個「蒙」跟「冥」加在一起,「蒙冥」,就是眼睛瞎,用來做譬喻。整個兩個字擱在一塊,也就表示暗昧無知。

「抵」是牴觸,以前講過了;「突」是衝突。義寂解釋這幾句就是說,「蒙冥抵突」是什麼意思呢?就說是「無所了知」,這個人很無知,碰見事他就違犯,他都不同意,如小兒在夜裡頭看不清道路胡跑;「狂犬妄走」,瘋狗不知道方向;「無所不作」,沒有什麼可以不做的,這個就更低了,這就是「蒙冥抵突」。他愚昧呀,他不明白經中的意思,跟他講也不懂,而且他還牴觸,聽了就衝突,他還要批評,不能信受啊、對於經法不能信受。

〔心無遠慮〕,心裡頭沒有遠慮,考慮不到來生這些事情。「各欲快意」,就求眼前痛快,有酒當醉就醉,就這「各欲快意」呀。而且心裡頭就是瞋心很重,很容易生氣。「迷於瞋恚」,也沒有遠慮,「各欲快意」,就是想自己痛快,在這個瞋恨心之中使自己迷了。

「貪於財色」,一個是瞋,一個是財色,貪!所以貪瞋痴,這三個是三毒。貪財好色,所喜歡的只是這個事。不信經法,沒有遠慮,就是瞋恨,就是貪財好色,沒有休息的時候,一直到最後也不休息,所以「終不休止」,沒有停止的時候。這種人「哀哉可傷」,悲哀,可傷啊。這佛感嘆哪。

「先人不善」,這些人怎麼回事呢?就是由於他的祖先就不好、就不善,不懂得道德,沒有人跟他講啊。「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所以也怪不得。所以現在抓著那些壞人,把父母拉去陪鬥,或陪什麼,父母是最有責任的。

可是「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要是都不信的話,並且說「根本就沒有」,很多人都是這樣;也沒人跟他說,他也不相信,佛的話他也不聽,聽的時候他也不同意,他牴觸,他就認為這一切都沒有。你說都沒有,可是你自己會看得見哪,只要你好好看一看。「更相瞻視。且自見之」,你只要好好注意看一看,你自己會看見。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或者父親在哭兒子,或者兒子在哭父親。「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這個哭那個,那個哭這個。

【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

「一死一生.迭相顧戀」,一個死,一個活,互相這個時候思慮呀、留戀哪。存在者就傷親人之永別啊,我這存在,可是我的親人和我永別了,我很悲傷啊。死的呢?死的呢,就要悲自身之長逝,我這個自身,我就在這個世間就不存在了,我要走了,我不知跑到哪去了,再也不能同大家相會了。所以這「愛別離苦」,生離死別;這個「互戀難捨,如刃刺心」,就如同刀子扎在心裡頭一樣,這個必定你看得見嘛。你不信,不信你也不能免,你也看得見哪,「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憂愛結縛〕,昔日的這一切恩愛,現在都成了憂苦了,「愛」要別離了。這兩個事情,「愛」也罷,「苦」也罷,束縛你的身心,如同繩子打了個結,讓你出不來呀。所以說「憂愛結縛」就是這樣子,被「憂」和「愛」捆起來了。

〔無有解時〕,沒有解脫的時候,眾生就是如此。這個「結」,《大乘義章》說:「煩惱闇惑,結縛行人」,能夠把行人捆住,就叫做結;「又能縛心」,把心也捆住了,所以也叫做結;「亦能結集一切生死故」。所以這個「結」字就是兩方面的含義,一個就像打上結,栓上扣,你跑不開了,這個叫做「結」;一個是它能「結集生死」,它把多少生死都給你結集起來了,有兩方面的含義。

所以「憂愛結縛」,結集這些生死是怎麼給結的?就是由「憂」和「愛」這麼結縛起來的,沒有解脫的時候。要知道「思想恩好」,彼此相思,「思」就是互相想念,彼此有「恩」哪,彼此感情很好啊。

「不離情欲」,西方的哲學讚頌愛情,東方不如此,愛情沒有什麼神聖,是「不離情欲」呀。「情」還高超一點,「欲」就跟動物是一樣的。動物都有欲,所以「獸欲」,欲呀,比動物不高多少,談不到什麼神聖。一個人為什麼不愛一個歲數很大的賢者?不管是男的或者是女的,必須看上一個年紀相當的、美貌的男子或者女子?這就是欲,沒有什麼理智,也沒有什麼尊重。與其說是愛對方,還不如就是說,他要滿足他自己本身的要求。

就是從這個,說穿了就是這麼一回事,沒有什麼高超的。所以這一種是不離開「情」和「欲」,再上一點就是「情」了。比如有一方都殘廢了什麽什麽,他還跟她很好,這就高了,這裡頭就不是「欲」了,而且有「情」啊。

但是要知道,「情」這個事情,在修道的人裡頭,「情」這個事情也是墮落之因。一個是「情」,一個是「想」,咱們人是「情」和「想」各占一半。所以「純想即飛,純情即墮」,如果是這種情念就墮落;「純想」,這個「想」就是理想的想那個想字,就離開了「情」,所以我們說「超情離見」,要超出這個「情」啊。

「思想恩好.不離情欲」,好一點是「情」,其餘是「欲」,總之不離開「情欲」。就是「情」也是墮落之根,「純情」就墮落啊。人就是一樣一半,在中間。「純想即飛」,你就可以生天哪;或者你善根厚,可以生西方極樂世界;再高的話,你可以當下成就,你飛在佛的心中。

這個「飛」大家也不要體會成真是一個鳥飛那麼飛,這個「飛」就表示快速就是了,超越空間。所以「純想即飛」,這不是墮落。墮落也不要體會就是掉下去了,不是說地獄都在地心,那你要墮落再深的時候,從美國那邊出來了,大家都不要這麼執著。這地獄哪都有,這個經上說,海邊上,樹林子裡頭,什麼地方都有地獄,空中都可以有。所以,這個都是由於「恩好」,都是由於「情」和「欲」。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