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第三十二講,一九九〇年夏〕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今天咱們一塊來參研第三十四品〈心得開明〉。

我們修行主要就是為了這件事,要「心得開明」。這一品以這個為名字,這個是很重要的內容,是未來佛與現在佛的對話。彌勒是「當來下生」,是未來佛。這是彌勒佛聽了佛上頭那一段,因為從上一品起,彌勒佛已經是當機了。對於這一個無量壽法會這一次講經,這以後,從三十三品以後,彌勒是當機。當機,就是他最應機。所以這一點也是很值得我們重視的,未來佛是最當機的聽眾,也就是對於這個事,他最合適、最有緣、最有責任,他最能領會,所以當機呀。

聽了佛的「勸諭策進」,勸說、教諭來促進哪;聽了之後,他就向佛匯報,要陳述聞法以後自己的情況。這就像病人吃了藥以後再看到醫生,要說:「我這吃藥以後,我現在怎麼怎麼樣了。」這個誰都知道匯報,那求法同然哪,那大夫才知道,這個藥對於你是不是合適。所以是好的、壞的都應該說,「唉呀!我更肚子痛了。」或者我一下吃了,我某一方面的病好了,可是某一方面又怎麼樣了,所以這一種都是必須的。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現在這一段是彌勒聽了之後,他的匯報。他就「白言」,「白」是啟白,就說了:

「佛語教戒.甚深甚善。」佛說的話,佛說的這些教導、這些誡諭,就是說,要應當不做哪一些,有所禁止、有所約束。佛之所說都是契合於第一義諦,都是契理的,所以就「甚深」哪;而佛之所說都是轉凡成聖,所以「至理一言」就「轉凡成聖」了,一句話把凡夫點了成聖了,所以「甚善」哪,非常深哪,非常好啊。

這個具體表現在哪裡呢?「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他這個當機代表大眾,代表諸大菩薩、人天一切與會的大眾,都蒙到佛像慈父一般的恩澤、恩惠,都從憂苦中得到解脫,而且是得到徹底的解脫,所以就讚歎「甚深甚善」。

【佛爲法王.尊超羣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爲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値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佛為法王」,法中之王,《法華經藥王品》云:「如佛為諸法王。」佛是諸法中王;釋迦牟尼佛也自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所以佛是法王,佛也自稱。這個謙虛當然是好,過度的謙虛就變成了虛偽。「我慢」當然肯定是不好,謙虛是好。如果過度的謙虛……,「是」就是「是」,我們就是如實嘛,佛也不要謙虛:「我不是法王」。所以直起直用,如實而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這裡頭沒有一點我慢。

「於法自在」者,就不為一切法所拘束、所限制、所煩惱、所干擾,所以才得自在。不是說是我這一個地位高出一切,我是最高的主宰,那就成了上帝了。佛法是最平等的,沒有這種思想,說是法王也不是說我地位高。

但是,是覺悟高,大家要知道,所以我常說,大家在名利上的要求是愈低愈好,對於覺悟的要求是愈高愈好。這個法王是覺悟高啊,「於法自在」,沒有一法可以當情。所以禪宗說「無一法當情」,有一法當情,你對於這一法就不自在了,你就不是法王了;你就捆住了,就有一個繫驢橛,栓驢的橛子把你栓在那,你就成了一條驢了,不是法王。佛是法王啊!

「尊超羣聖」,所以大家對於佛的尊仰,受世間的尊崇、依止,超過其他的一切聖。這個小乘教初果以上稱為小乘的聖人,二果、三果、四果都稱為聖人;大乘法以初地以上稱為聖人,三賢位是賢人。超過一切地上菩薩,一切小果的,從初果到四果的阿羅漢。

而且「光明徹照.洞達無極」,佛的智慧光明徹照一切。《淨影疏》解釋,「光明徹照」是「達空無極」。這兩個連起來了,「光明徹照.洞達無極」,光明徹照什麼?是「達」,了達這個空沒有極限啊。

所以上一句,這個「光明徹照」表示自己的大智;這個「洞達無極」呢,就是說,佛要去度眾生的話,普度一切有緣眾生沒有極限。所以這個從體起用,就這兩句話。以光明為體,光明徹照,於是乎沒有眾生不可以得度;所以「洞達無極」是從體起用,是悲智並運,智慧和慈悲。所以這樣的話,這個妙用是沒有窮盡的。因為佛為法王,「尊超群聖」,自證究竟,而度生之願是無有窮盡,沒有邊際。

因此「普為一切天人之師」,為一切天人之師,佛的十號就是「天人師」。現在有很多人總是信不及,又是東學一點這個、西學一點那個,什麼氣功、道教;不知道這個氣功、道教他們所崇奉的天,都以佛為師啊,而且一切天人之師啊。

〔錄音換帶,依《大經解》和上下文義補入:〕所以天上天下,唯佛獨尊。佛誕生的時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所以雲門說:「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餵狗子喫。」這就是凡夫對這兩句話的體驗,那就須要把這個太子一棍打死。他這個「獨尊」,不是那個地位的尊 (剛才說的),是覺悟的尊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你要體會是個地位的尊,什麼什麼神通的尊,什麽什麽種種方面吧,學問哪,什麼什麼,那都應該一棍子打死。但是,佛的本意不是如此,「唯我獨尊」哪,所以「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今得值佛」,現在我們,「值」者,是遇也,我們能遇到佛。所以佛是難遇,我們現在生於佛後,就沒有能遇見佛。但是現在還能夠來接受這些遺教,實在已經是莫大的幸福啊。當時在法會上的人,那是比我們福氣大得多了。後頭他們親自見極樂世界,這個信心就還會有動搖嗎?「今得值佛」已經是殊勝殊勝了。「復聞無量壽聲」,還又聽到關於無量壽的這些教導。這個「聲」就是指的教導,佛說了這個「無量壽」啊。

所以,那一天我又寫了一篇文章讚歎善導大師。咱們國內的人,對於善導大師很不知道尊重。台灣也是這樣子,那天來了一位懺雲法師,他還不知道善導大師的自殺是錯誤的記載。我告訴他,他們都很驚訝。所以是給善導大師抹了黑呀。

善導大師就是公認為是彌陀化身哪,日本人對於這個信得很結實,是彌陀的再現,他就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佛為什麼要出現於世?那《法華經》答覆這個問題,佛為什麼出現於世?因為「一大事因緣故」,為了一個大事因緣。什麼是「大事因緣」哪?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個是《法華》的話。

現在善導大師怎麼說呢?「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彌陀本願海就是「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的「大事因緣」哪。所以蕅益大師說,這一句佛號就是釋迦牟尼佛之所證,傳給眾生啊。因此,能夠聽到關於這一方面的佛的這些言教,「靡不歡喜」,沒有一個不歡喜呀。

「心得開明」,心就得心開、就明白啦。所以這是「演慈辯.授法眼」哪,佛是慈辯,把這個法眼授給了每一個人。因為眾生沒有這個能力知道阿彌陀佛,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對這些是不理解的。只有聽見佛的教導才能夠相信,才能夠明白,心開心明,等於自己有了法眼。

再說,禪宗和淨土,「若待融通是兩物」。禪、淨如何融通啊?這個答話的人(我沒去查書,大概是蓮池),「若待融通是兩物」,要等著「融通」就是兩個東西了。所以達人的見解和凡夫的見解,大家要知道,是絕然不同的。所以我們的修行就是要放棄這些俗人的見解,要把它丟乾淨才行,一點也不叫它剩啊都是些俗見哪。所以他這個就是「心得開明」,這就是彌勒當時,把大會大家的情況向佛匯報。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