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第四十八〈聞經獲益〉,聞到這部經,都得好處。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衆生.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二十億衆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法.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淨。」法眼淨有小乘、大乘兩種;大乘那很高了,大乘是到初地了,小乘是初果。咱們這個經上不是說只有兩萬人嗎?怎麼這兒出來這麼多的眾生啊?就是啊!一個法會,人是兩萬,但是參加法會的那就不知道有多少啊!所以不要覺得是,有時候一個很小的法會,這個聞法的就不知道有多少,這有這麼這麼多啊;就是離開塵垢,「塵」是根塵,「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塵,離開塵;「垢」是垢污,這些塵的垢污都離開了,「得法眼淨」。

法眼清淨,這個見四諦法,對於「苦集滅道」這四諦法,這是見「四真諦」,對於四諦法真正的見到了,這是「法眼淨」,法眼嘛,是「見」的問題。初果就是斷見惑,見上沒有惑了,所以他這個不是大乘,因為底下還就是三果、四果,這麼擱在一塊。所以第一句,那是初果。

第二句,「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這是「不來果」,也叫「不還果」,這三果。

再有「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漏」就是惑,所以這個三惑……〔註一〕;見思惑(見惑、思惑),見惑、思惑都盡了,得解脫,這個就是得阿羅漢了。

再就是菩薩了。這以前都得的是小乘果。有人就問:「為什麼佛說的是大乘法,而聞法的人得小乘的果啊?」《淨影疏》他這麼解釋,他說,這些眾生聽說娑婆世界這樣穢惡可厭,生的厭離心強一些,所以得小乘果。這個說法,還有憬興,是朝鮮人,也是這麼說法,這個說法當然是成立的。也就是說,大家的根器,大家斷惑的程度,你聽了這些法,你「見」上沒有疑惑了,就是初果。你如果對於上界的思惑,天界的這些思惑,你都斷盡了,就是阿羅漢。這是一個斷惑的水平。

你這一個「見」,你可以是大乘見;這個斷惑,他是「證」。你有這個「見」,生到極樂世界有很多人,那都是大乘,都是發大乘心哪,但是為什麼說聲聞呢?他斷惑只是聲聞,斷惑只達到這個水平。

「斷見」,叫做斷,那就是「證」,斷了就再不起來了。所以「所證」跟「所見」是應該有區別的。當然有上根利器,最殊勝的,一見他就證了,這也有。但是,可以說絶大多數還是要分兩步走,先解決見,「見修行果」,才有修、才有行、才有果。

底下就是菩薩了。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二十五億衆生.得不退忍。四萬億那由他百千衆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

「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 「不退忍」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念不退」,得不退忍就是這個。

「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這也就是住不退轉,這個就等於「行不退」。「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大願的「願莊嚴」,他的「行」不會退回到小乘了。不會退回到小乘就是「行不退」。

所謂「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所以「住不退轉」這個是行不退,「得不退忍」就是念不退了,這是兩種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所以就看見「發菩提心」是件大事,在經中都大寫一筆啊。有這麼多的眾生過去沒有發起菩提心,到這個時候才發心,把經都聽完了才發心哪。

【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

「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 這些人都會往生,而且是在其他、在極樂世界以外的國土次第成佛,都號為「妙音如來」。這是指著在會上有這麼多人,將來都成佛,都同名妙音如來。

【復有十方佛刹.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

還有十方佛剎,現在就是證往生的,未來往生的,見到阿彌陀佛的,「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得到佛的授記。授記有四種,就是說,對於眾生給你作一種預記、懸記,說當來要成佛,這叫做授記。

一、一種是你還沒有發菩提心就可以給你授記。佛已經可以給你授記了,知道你將來一定發心。

二、已經發菩提心也可以授記。

三、隱覆授記,別人知道,你自己不知道。

四、第四種現前授記,就是正是佛現前,你也在這,清清楚楚給你授記。

這四種,你只要得到任何一種,都叫做授記。這裡有這麼多人得到授記,得到法忍,這個法忍指無生法忍。上面那個「得不退忍」是念不退,「住不退轉」是行不退,這個地方「得忍」,這個是無生法忍。授記,成無上菩提。

【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這些有情,都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過去生中的願力,過去生中的因緣所感,這一些眾生都要「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都是阿彌陀佛宿願所感,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在《唐譯》裡把這句話說得還清楚一點,覺得這麼些眾生「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這是「彼無量壽佛昔行菩薩道時」,過去沒成佛以前,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他所成熟的有情。佛已經教化大家,使大家善根成熟,所以這一些人都當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一切法是從因緣生。如是這些眾生,在過去生中跟釋迦牟尼佛〔註二〕成佛以前的、因地中的這佛能夠相遇,得到教誨,這使得他善根成熟,無上的勝緣哪。而且多生以來受阿彌陀佛的教化,曾經從聞而思、而修、而發願,如是這樣有正的思惟,正的願力,印在自己的八識心田之中,如食金剛,決定不消,所以這就是無上殊勝的善因,好的因緣哪。現在彌陀功圓果滿,成了究竟覺了,這因緣就成熟了,現在又蒙佛的威力攝受,都得往生極樂世界。

因為過去就有了種子了,這成為現在的「因」,現在又蒙佛的威力加被攝受,這成了「緣」,這「因緣」都具足,所以就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有因,要有緣哪,過去種過這個根,這有因,自己又發了這個心是因,又遇見這許多善緣、助緣,所以都很重要。你不是這個種,種不出東西來呀。

你是這個種,所以為什麼唐朝的一顆蓮子,現在長出蓮花來了?以前它沒有擱在水裡頭,它沒有這個「緣」哪,「因」它不壞。現在唐朝的蓮子長出來蓮花很多了,不止一個了;這「因」它是不滅的,現在你水啊、土啊,這科學家保護得很好,它長出來,都開花了,這「因緣」。

我們現在也是如此,過去生中彌陀給我們種下這個因,現在又聞法,又聽說,這就是生了緣,就可以開出蓮花來了。

所以我們就可以想到,極樂世界為什麼往生的無量無邊哪?正是表示阿彌陀佛在因地之中,在成佛以前,在無量劫中,在生死海裡頭,來教化,來攝受種種眾生;所教化的,所攝受的實際是無量啊。所以現在這個無量無邊的眾生,因為有這個因緣,有這個成為善根,得到往生。

說到我們,聯繫到我們自己,我們今天自己這個妙法能夠聞,能夠信,也就肯定彌陀在過去劫中,曾經「追逐我們在泥犁之中」啊,「泥犁」就是地獄,在地獄之中,阿彌陀佛也在那救度我們哪。

「教誨我於火宅之內」,如大火聚,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在火宅之中教誨我們。

「攝受不捨」,攝受我們,從來不捨離我們哪。「勸導不休」,勸我們,引導我們沒有休止啊。

「不惜共輪轉於六道」,就是啊,共同發菩提心的人,如果有一個墮落了,那個不墮落的就要去度他呀。因為他們曾經在一起發過菩提心哪,他就要追到地獄中去救他呀,所以這個大乘佛菩薩這個心,行者的心,就是這樣偉大呀!

「但欲我回心於一念」,為什麼要追我們?這麼不捨我們?就願我們有一個機會能夠一念回心,知道過去錯了,一念回心哪。所以一念回心,這個不可思議啊!就怕老認為我「一貫正確」呀;「一貫正確」就表示你這若干年來,你從來沒有得到真的進步。這種「回心於一念」,感覺佛的恩德、威德啊,給我們培植善根。我們的善根,而且很幸運地現在能夠生長,能夠增長。

「註釋至此,不禁淚零!」這當時的情況,寫到這的時候眼淚就如雨啊!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幷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爾時」,就是當時佛說這個經的時候,要結束的時候。「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整個,不光是地球,三千大千世界都震動。「六種震動」,東涌西沒……,這以前講過,不重複了。

「幷現種種希有神變」,一語帶過,不詳細敘述。所以這也就是佛教,不是在這些瑞相瑞應上頭,作過多的描述,一語帶過,「種種稀有神變」。

「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現大的光,照明十方。

【復有諸天.於虛空中.作妙音樂.出隨喜聲。乃至色界諸天。悉皆得聞。歎未曾有。無量妙花紛紛而降。】

諸天在虛空中,奏樂。剛才不是說,幽溪大師講他的《生無生論》的時後,講的時候天空中奏樂,大家都聽到,每講都如此。天樂盈空啊,音樂在那隨喜。乃至這個音樂,不光是咱們地球聽見,色界天就高多了,那比欲界天高多了;欲界天已經高出須彌山頂以上了,這上頭就不依靠須彌了,就脫離須彌了,那高得遠了,他們也聽得到諸天在那奏樂的聲音。

都「歎未曾有」,都感歎哪,說這是未曾有的事情。「無量妙花紛紛而降」,天雨妙花。

【尊者阿難.彌勒菩薩.及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尊者阿難.彌勒菩薩.及諸菩薩聲聞」,你看,佛就不是一定按世間那個排隊。這個聲聞名字可以擺在菩薩前頭,擺在當來佛前頭,因為阿難最當機,所以先說尊者阿難,然後說彌勒菩薩,然後再諸菩薩聲聞,這個聲聞才擱在菩薩底下。

「天龍八部.一切大眾」,都無量無邊。「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啊!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都所謂「皆大歡喜」啊!正因為他能夠「信受」了,所以後頭說「信受奉行」。他這為什麼歡喜?就是因為他信受了,信受了之後,他才覺得這是一種殊勝的、稀有難遇的、不可思議的殊勝因緣哪。不但是歡喜,是大歡喜啊,而且聽到的人都歡喜,是「皆大歡喜」,這個是只有佛才可以做得到。

不要把這四個字看得容易了,他不是深受感動信受,就不可能出現這個「皆大歡喜」。所以我們說,從佛以下,那就當然了,那就是,只要有人聽到之後能夠歡喜就已經很難得了。這個是稀有的法會,是「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上面表示這個法會圓滿,又現瑞。

本經是三次現瑞。第一次現瑞,阿難才問為什麼現這個瑞啊,中間「禮佛現光」又是現瑞,在這個經末又現瑞,這三度放瑞呀。總之,就是給我們證明,讓大家生信心,於這個經所說的「難信之法」要生起實信。

這個歡喜,為什麼說歡喜呢?《無量壽經鈔》他說 (我沒按它的原文,原文在這個書上有,不念了),它的意思是這樣:

第一、「說此經者,是我本師」,釋迦牟尼佛呀。釋迦牟尼佛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釋迦牟尼佛是法中之王,於法是自在,是「說者很清淨」,說者是法王,於法自在,因此大家聽得歡喜。

第二、「所說之種種功德,只是一清淨句。」極樂世界依正種種莊嚴就是「一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因為所說的法很清淨,這是第二。

第三、「得果清淨」。這個極樂世界種種的莊嚴「全體理性」。而且依教修持,橫出三界,逕登不退,究竟成佛,所以你得的「果」是清淨的。

因為這具有三清淨,佛說的法,所以「聞者得無上益,是故皆大歡喜」。

最後,我們用彭二林的幾句話,來結束這個註解。彭二林就是彭紹升,這是位大居士,清朝初年,他的《起信論》。

「此經具無量壽全身,亦具一切諸佛全身」,也是具有一切諸佛的全身。「於此信入」,於這個經,你如果能夠相信,能夠入、契入。「即具一切佛智」,這句話,大家應當很重視,你要能夠信入,你就具有一切佛的智慧。所以這不是小緣哪,哈哈哈哈……。

所以說是「授法眼」哪,眾生沒有法眼,這個就把法眼給你了。法眼是抉擇,你怎麼知道選這個法門?你怎麼知道要求生淨土?所以你沒有「法眼」就等於有了「法眼」了,那你也就是「佛眼」了,所以說是「肉眼」當「佛眼」用。

「一切〔佛智〕」,就是具有一切佛的智慧。佛的智慧不是要叫你現在能夠出現神通,什麼什麼,不是那個。你現在就是說,你自度度他,你自度也是這個法,你把這個法能給人講明白,他能夠去信,你就度了他,這就是佛的智慧。不是須要那些,那些與這無干。有的人「四禪八定」以為是深,其實那個是走了很彎的彎路。

「故曰聞此經者,於無上道,永不退轉。」所以說,聞到這個經的人,在無上道你永遠不會退轉了。「至經藏滅盡,此經獨留」,經藏都滅完了,這部經還留下來。「所以佛慈加被」。佛慈加被,從這個來看,也「殊異餘經」,也大大的不同於其他的經。

「奉勸後賢」,奉勸後世的賢達之士。「普同信受」,都同發心來相信,來接受。

南無阿彌陀佛!

圓滿。慶祝大家,我們共同把這個學習一遍,今天能圓滿。恭祝大家,也就每個人的所願,同一圓滿。結束。

註一:三惑是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三惑中的見思惑都斷盡了,證阿羅漢。
註二:此處疑為阿彌陀佛之口誤。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