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經宗趣 (之九)

[解]:如《要解》云:「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所以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說,「五逆十惡,十念成就」,這最壞的五逆十惡,五逆十惡的人臨終有十念,這十念念成功了,就是十念成就,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這是最低最低的了。這五逆十惡最後有十念,念成功了,往生下下品,也都得三不退,那其他的更不用說了。

所以就是說,淨土法門的歸趣就是「圓生四土」,剛才說了;「逕登不退」,直接就達到不退,五逆十惡他都不退,最重要就是不退,「逕登不退」。

[解]:又「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

蕅益大師接著發揮,他說「了此」,了解這個,了達這個,「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你信了彌陀的佛的力量,你才能相信這個名號的功德。你真能信,持名了,你才能信自己的心性本來不可思議啊。不須你去作多少多少,什麼多生多劫種種的功行,只要自心這樣念佛就得到這樣啊,這個就是心地中所作的功德嘛,這就是自己本心所具的功德嘛。

所以一開始就說啊,這個日本大德說「眾生本具之化儀」,這個法門是眾生本具的。所以阿彌陀佛是我本覺,這是我們的本覺;而這個佛力,名號之力正是(也是)顯明咱們本來心性之力。所以信了這個,才能深信自己的心性是不可思議。

所以《要解》中是要講六信,「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信他」呀。我們往往現在能「信他」,相信佛了,往往「信自」很不夠,不知道我們自己這個介爾之心跟究竟成就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是無二無別啊!

那麼,極樂它為什麼不退呢?不退的因緣可以列舉五個。

第一、是彌陀大悲的願力攝持。他攝受,所以就不退。所以水鳥、樹林都說法,都是彌陀的化現。你聽著樹,聽著水,水都說法,你心裡想聽什麼法,就給你說的是什麼法。這個是彌陀大願的攝持,種種各個方面護持你、攝受你,所以你不退。

第二、佛光常照。老見佛光,一見佛光就可以消除很多業障,就可以增加你的覺悟。佛光常照啊,所以菩提心就增進不退,菩提心老進哪。所以我們最要緊的是菩提心哪,菩提心要護持它增長。主要是慈悲,是不是每年慈悲一點了?是不是更明白一點了?

第三、水鳥樹林都演妙法。水也說法,鳥也說法,樹也說法,林子說法,增護我們的正念。

第四、跟菩薩做勝友啊。沒有邪魔,沒有魔障,自己也沒有煩惱,所以不退。

第五、壽命永劫。你這麼長壽,你根器再鈍,進步再慢,但是你壽命無量,總得成功啊。所以一定到成佛,而不會在中間有退轉。

[解]:慨夫,聖德難思,佛恩難報。彌陀悲心至極,聖智無倫,從而流現此凡夫易生之同居淨土,行人不須斷惑消業,只要信願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橫出三界。

最後就是,「聖德難思,佛恩難報」,彌陀的悲心是達到極點了。

「聖智無倫」,聖者的智慧沒有倫比啊。所以從這個大智慧,至極的悲心,而流現出這一個凡夫容易生的這樣一個淨土。不是悲心,不會出現這樣的淨土;沒有大智慧,不能出現這樣的淨土;瞭解到凡夫的情況,切合凡夫的根器,而能普惠真實之利。

「行者不須斷惑」,不須要把業全部消了。這裡又要補充一句,不是說你不須要這麼做,就是不須要你完成這些事情;你儘你可以做的,不須要你把這個都斷了,都消了。你就是信願持名,乃至十念都得往生,這是「橫出三界」呀。

[解]:故為千經萬論所同讚者也。往生同居,便是橫生上三土。證位不退,亦即圓證三不退。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是為本經之趣。

所以這是千經萬論都所讚同嘛,「千經萬論所同讚」,十方諸佛都是共讚,千經萬論也是共讚哪。

這往生同居土,也就是橫生了上三土,所以「圓登四土」。證了位不退,也就是圓證了行不退,念不退。那麼這樣的話呢,就念不退嘛,「念念都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這心心流入彌陀大覺之海,這是本經的歸趣。

所以這本經的宗和趣,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宗;歸趣就是「圓生四土,逕登不退」。這就是全經的宗和趣,宗旨和歸宿。

上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