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緣起 特別開示 之三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即從座起」,就從座位起來了。「偏袒右肩」,這是印度的古制,這個手是露在外頭的。「長跪」是跪一條腿。「合掌.而白佛言」。「合掌」也是印度的禮節,現在他們還是用這個禮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所以這幾句話就表達了阿難的水平了。其實阿難當時已經得到了(在佛光之下,他已經開發了他的智慧),就認識到,佛今天現這個瑞相,是入大寂之定。「寂」是常寂光的寂,「寂滅為樂」的寂,「寂」是靜。「定」當然就指是安定,入定就是要一念不生,跟寂是一致的。而稱為「大寂定」,這個「大」的解釋就是超乎一切了,這不是一般的定,這是「大寂定」。這個就是阿難看見世尊放光,首先第一個認識,這是大寂定中的顯現。

是住於奇特之法,這不是一般的法,這是極其特殊,極其出奇的法呀。不要把淨土宗看為老生常談,家喻戶曉,愚夫愚婦所行。佛要說這個經,是住於奇特法所說,這是奇特之法呀!所以曇鸞讚歎西方的不可思議,他的一句話,他說:往生的眾生,不斷煩惱而證涅槃,這不可思議,奇特呀!一般只有斷了煩惱,你才得清淨,才是涅槃。到了往生,你不須要斷煩惱就證涅槃了,這還不奇不特啊?超情離見!你的情見沒法能趕得上,沒法接受了。有的人他所以不能信,不是他高,是他淺哪!是他淺哪,他這理解不了了,這是奇特法呀!這淨土法門不是這個……,有很多人,「唉呀,我的根器不行啊,我很多障礙,有很多世間的障礙,沒辦法,就念念佛吧。」你看多消極,多灰溜溜地。你不知道這是個奇特法呀,這是極殊勝的法,這是你大有善根、大有因緣,他還在那兒抱怨,那這個就是自己就埋沒了。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這都是在讚歎,是諸佛所住的導師之行。佛今天是什麼呢?諸佛都是導師,都作為眾生的導師。諸佛都作為導師,今天釋迦牟尼佛你也是和諸佛一樣,要作為一切眾生的導師,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中。所以十方諸佛都是說淨土法門。這《阿彌陀經》不是有?十方佛都讚哪!咱們念的《阿彌陀經》,那是鳩摩羅什翻譯的,裏頭是六方佛讚: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真正印度是十方。因為鳩摩羅什說「秦人尚簡」,中國人喜歡簡單,就把四個犄角删掉了。等到玄奘(唐三藏),玄奘就是唐三藏,他又翻譯了,就補足了四個犄角。咱們《無量壽經》裏頭是十方佛讚,東、西、南、北,還有四個犄角,還有上、還有下,這就是都稱讚哪,所以十方諸佛都是……〔錄音換帶〕。

所以從阿難的問話裏頭,也就表示出,這說法之前,佛就放光等等。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過去佛就是指「去」佛,「來」是未來佛,「去來」;「現在」就不用說了,就是現在;「去來現在」這三世的佛,佛跟佛都是彼此相念,都是念佛。所以《華嚴經》講,十地菩薩每一地菩薩都不離開念佛。那麼就看見世尊今天這樣的殊勝,這樣的最勝導師之行,這樣的入大寂定,這個最勝之道;十方諸佛都是佛佛相念,那麼今天佛一定是在念佛啊!你看,現在說這個光明,是不是?而這個光明是什麼原因?阿難自己的思惟,他已經想出來,今天釋迦牟尼佛也是在念佛,所以如此殊勝。但是「我不知道,你是念過去佛啊?未來佛啊?現在佛啊?」因為他沒有這個通,他不能知道,他不知道佛的心是什麼呀!但他已經可以判斷,必定是念佛。這個發起序就是增加……。我們知道,這個佛經,你一品,有時候一點點就都夠了。你要真正把它接受了,就夠了。當然,你要接引別人,幫幫別人的忙,那就另當別說了;要想自覺,那就是……。對於這個,咱們只要真正能信,你就去做,那你就是念一聲都不可思議啊,你還念他方世界的佛。

他說,不然的話,為什麼這樣的「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所以他很肯定,必定是念佛,要不然的話,怎麼會這麼樣殊勝!這樣放光!這樣的威神哪!「光」是放光,「瑞」是瑞相,「殊」是殊勝,「妙」是微妙不可說,神妙不可思議了。這個樣的微妙啊,就是說,所以判斷他……。這個是反的話,不然的話,怎麼這麼殊勝呢?「願為宣說。」請佛給我們宣說。這是阿難的請問,這是第一點,放光請問。而且阿難他已經思惟,他能理解到,佛這個時候在念佛呀。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就對阿難說,「善哉善哉」,好啊!好啊!老說善哉善哉,這是讚歎的話,連用兩個善哉。連用兩個善哉,就是十分地讚歎哪,「善哉善哉」,所以佛都是說「善男子善女人」。所以我們學佛,頭一個先要做到一個「善」字,離開惡,要善哪,要修善道。所以《無量壽經》後頭有五惡、五痛、五燒,先要做個善人,你先要從這個做為基礎。不是說這個法很殊勝了,我還可以做惡,因為這都可以給我免掉了。那可免不了!我們可以這麼說,一切惡都可以免,就拿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是歷史的罪惡,一個是現行的罪惡;歷史性的罪惡,過去所做的,都可以懺悔,都可以消滅,都可以往生;你現在在做的,一邊殺人一邊念佛,你這消不了。現行的不行,你臨終還在殺人罵人,一邊罵人一邊念佛,你說我這念佛能夠念一聲就都解決問題了,這個不行。這是現行的不能免。你得悔改,你起碼還是個善人哪。所以《無量壽經》很全面的,各方面都有。

「善哉善哉」,這就是獎勵阿難的話,而這一句話又是我們的一個重點,非常重要,獎勵他說,「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你是因為你在哀憐、同情,要救度,要讓眾生得到利樂,給眾生利益,讓眾生快樂;你是為了度生,有這樣的心,所以你才能問這樣殊勝的道理的事情,你才會提出這個問。因為你的心裏頭就是願意利樂眾生,救度眾生,讓眾生得到安樂,得到歡喜;你心中所關心的是眾生,所以你看到了這個現象,你才會有這樣的問哪,所以說是「善哉善哉」。獎勵他什麼?獎勵他心中念念為眾生啊。我們要是念念為眾生,佛也獎勵我們:「善哉善哉啊,諸位居士。」就像今天大家把這經送來,這就是為眾生,使得這個正法能夠流傳,大家得益,所以也應該讚歎「善哉善哉」。

能問這樣微妙的意思啊!那這一問呢,佛給他稱讚是微妙。「微妙」是深不可測,叫微妙。要說看見佛放光,看起來新鮮就問一問,這很普通啊。可是當時大會只有阿難問,而阿難所問,問出來了是「大寂定」「奇特法」中的現象,是「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所以就能問這樣「微妙之義」。這是微妙之義,不是只是好看、新鮮,我來打聽打聽,那就不值得讚歎了。

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汝今斯問」,這句話很要緊,你提出這個問題,「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再關鍵是下一句,「何以故」,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這就獎勵了阿難了。你一問了這個問題,你有這樣的心,所以才能問哪。你提出這個問題,就殊勝於供養一天下(咱們是四天下,四大部洲,四天下),一天下就說是一洲,一個地球吧;你能把整個地球的阿羅漢、辟支佛,你去供養這些人,整個地球上的阿羅漢你都供養了。你等於「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你多少劫來布施天人,這些蜎飛(小飛蟲)、蠕動(小爬蟲),就是一切眾生;小飛蟲、小爬蟲都包括了,當然牛馬什麼更在內了。你就勝於累劫地來布施天人、動物,這六道眾生,這個功德是百千萬倍,你提出了這個問題。

所以佛法上說,什麼人能報佛恩?兩種人,一種是善問,很善於提出問題;一種是善答。這兩個人能報佛恩。所以我們能夠很好地提出問題,這是報佛恩的一個方法。而先提善問,因為善問之後才有善答,不問就沒有答。因為有的時候,他都是「因病予藥」,因為你說我有什麼病,所以才開個藥方。沒有一個大夫自個兒在家裏頭開藥方的,哈哈哈哈……。那你怎麼怎麼,給你診斷,開個藥方。這個藥方,有時候大家都可以治,拿出去流傳。所以這個問的功德很大,這幫你深入,提高你的覺悟,而且你關心眾生,有的人也是替眾生問。

這是「百千萬倍」,你把全地球的阿羅漢都供養了,這些眾生都布施了,勝於百千萬倍。「何以故」,為什麼?你一個問題、一句話,咱們就得想嘛,是一句話中,你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地球上這麼多的阿羅漢,雁蕩山就有五百阿羅漢,是不是?你這麼多,全地球上,雁蕩山就有那麼多,你有多少啊?還有天界,還有什麼什麼,你這裡有多少啊?多少天?禪天,那多少多少……,這麼多眾生呢!眾生有多少啊?這有無窮盡哪,這麼多的眾生啊,而且是累劫,就一句話。所以這些都超乎情見,處處超乎情見。

「何以故」,為什麼可以這麼說呢?就因為你問了這個問題,「當來」,以後,從問了這句話以後,一直到現在,一直到以後永遠的永遠,「諸天人民.一切含靈」,一切有靈性的。所以「含靈」比「眾生」這個名詞翻譯得好。「眾生」是一切有生命的,植物也得說它有生命,總之這個名詞就差一點。「含靈」,有靈性的。咱們不能說植物有靈性,所以說「一切含靈」指動物,這就是植物和動物還是有點兒不同。植物,再來一步就跟磚、瓦、木頭、桌子、椅子、板凳一樣了。線就在這兒劃,所以含靈這條線劃得比較清楚。眾生有生命,植物也有生命,「一切含靈」,指的是人、畜生,這六道,「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都因為你的問,得到了度脫。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我們現在有時也不能夠去向什麼人都說「你這個還不好,不究竟。」但實際上,這一點很清楚。這《大集經》,佛的開示,「末法億億人」,一億的億,兩個億擱在一塊兒,億乘億,那就是四個萬,四萬萬萬萬人;「末法億億人修道,罕一得道」,「罕」是少,很少有一個人得道。大家有時候不大重視,所以常說:「修道者如牛毛」,都在那兒修行,這個人像牛毛那麼多。咱們世界上有多少牛?牛有多少毛?誰也數不清楚。修道者像牛毛那麼多。「得道」,成功,「得道者如麟角」,麒麟,我馬上就八十歲了,我沒看過麒麟。得道的人像麒麟的角,少得沒法再少了,就是說,不是那樣容易。底下最重要的一句話跟這兒就合了。佛都是一致的,有的人看到這一部經跟那一部經不一樣,那還是因為你沒有能圓融,佛的話沒有兩樣的。「唯依念佛得度」,這又提出念佛,唯獨是依靠念佛而能得度。

這就說明阿難這個問題了,說,你這一問之後,佛就說出「你為什麼念佛?」你要沒有這問,阿彌陀佛誰都不知道。咱們世界,阿羅漢都不知道他方的佛。阿羅漢只有佛告訴他,憑他自己,他聽不到他方佛的名字。十方佛國無量無邊,阿羅漢只能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之內周遊,這個世界的佛是誰?我們這個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了。東方有藥師佛,西方有阿彌陀佛,他聽不到,除非佛告訴他。佛告訴他又另外一回事了嘛。

因為這一問,佛不說了這個法嗎?說了阿彌陀佛,這原原本本哪。所以為什麼《無量壽經》稱為淨土第一經?這個經是最原原本本地講阿彌陀佛在因地中,怎麼從國王……?怎麼聞法?怎麼出家?怎麼發願?一步一步地,最初問,「我要發願超過他方國土,能不能行?」讓佛開示。那時的佛叫世間自在王如來,後來他就把所有的國土,「二十一俱胝佛土」,實際就是無量無邊的佛土,都示現給法藏比丘。那麼他看了之後,他就總結,他選擇各個佛國的優點,而且選擇成一個大願。這個大願花的時間,花了五劫。到佛前宣說這個願,得到證明,也示現、顯出了瑞象。然後就去修行,來實踐這個願。這一步一步一步地,一直到這個願實現以後,極樂世界是什麼情況,這些情況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所以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極樂世界的這個經過,都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

那麼底下更重要的就是,你怎麼能往生啊?那麼好,要往生,三輩往生,這往生的共同條件,不管你是上輩、中輩、下輩,一律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還有往生正因,那都是正因,但是共同的,必不可少的,每一個人都不可少的,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