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心要 (下)

前面講了發心的殊勝功德。若問不發怎樣呢?可從兩面說。《涅槃經》,佛在涅槃時說:「雖信別相」(對於差別的能信),「不信一體無差別相」(不信自性是一切一體,本無差別之相),這叫做「信不具」。現在大家具信不具信,大家自己根據《涅槃經》的話考慮考慮,信不信這個一體無差別的本體!若不具足,經中說:由於信不具足故,所有境界亦不具足。這話分量很重。因為信不具足,你雖然認真持戒,不殺生不飲酒不什麼什麼,你的五戒仍不具足。「雖有多聞亦不具足」,你雖聽得很多,但對這最重要的不理解,古德還說,「無菩提心,三皈五戒亦不成就。」這就說到根上了。三皈五戒都不成就,那就慚愧了。所以我們要真正明白什麼是順理菩提心。為什麼三皈五戒不成就啊?佛法的根本義你不明白。

《華嚴》更有一句話,大家聽了應該記住:你發過菩提心你忘了,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你做的善事也成了魔的事業。所以到底是學佛還是學魔,這個地方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很多人自己以為是在學佛,不知道已是在魔隊裏頭上班。在佛堂念發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乾二淨,煩惱照舊生,火氣依舊旺,學法無益。不明根本,只行小善不能出魔。所以希望大家輾轉勸說,要明這個根本。否則沒有皈依就不是佛教徒呀。

上面所說順理菩提心比較深刻。現在我們淨宗初機行人怎麼做?引用曇鸞大師《論註》〔註五〕中的話,他說:「無上菩提心即是願做佛心。」不求聲聞緣覺,不是想生天,想有個好死,來生富貴,這都不行了。要發願做佛的心。「願做佛心即是度眾生心。」不是我自己要成佛,佛教的偉大就是不為我。為什麼要成佛?要度眾生。怎麼度眾生?即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攝受眾生都生到有佛的國土去的心。《大乘起信論》上說:「眾生如弱鳥纏枝。」小鳥剛會飛,離開樹枝不行。沒有成就的人,離開佛不行。怎麼度眾生?讓眾生生到有佛的地方去。「是故願生彼安樂國土,要發無上菩提心。」「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為樂故願生,必當不得生也。」不是為了普度一切為了利他,只是自己能夠幸福;學法但求一切吉祥,沒有苦惱,不但今生這輩子要好,我死了下輩子還要好,整個是個人打算,就不是大乘心。極樂世界往生的都是大乘,其中稱為聲聞緣覺者,是指斷惑的程度,若論發心,都是發了大乘心。《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二乘種性的聲聞緣覺不能往生。所以淨土大法,不要把它看淺了。

大經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即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阿彌陀如來在因地上,發了種種大願,多少劫的修行成了佛,他這是無量種種功德的果實。這句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劫來多少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名號是功德的果實。所以名號中自然含有無量的一切功德。現在把佛的這樣一個果地覺悟的果實,作為我們縛地凡夫,生死苦海中眾生在因地中修行的初心。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具有萬德,我念阿彌陀佛,我的心就是這句阿彌陀佛,這句就有阿彌陀佛的萬德,就成了我的心了。所以我的心召來了阿彌陀如來的萬德,直接了當不可思議。淨宗妙用可從蕅益《要解》中摘錄兩句:「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事持人人能行,從這裏開始,漸漸垢淨功純,暗合道妙,達於理持。這是凡心已在不知不覺超凡成聖,成了佛心。咱們開始就這麼一句句念去,所以很多老太太老修行得到往生。福建有一個八十多歲老太太,她幾十年吃素念佛。臨終一直八天不吃飯,端坐念佛,死後還是端坐,搭扣都不亂,還很莊嚴。八十多歲了。她從事持不知不覺地暗合道妙趨向理持。你念時,世間事都不貪戀,萬緣就放下了。心中只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念單提。事持若能一切放下,就無所住。《金剛經》宗要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這一句佛號明明朗朗,不斷不滅就是生心。這無住生心本是登地菩薩才做得到的事,但是凡夫老實念佛,不知不覺,暗合道妙,不住萬緣,生心不息,你就等於地上菩薩了。所以你念佛功德不可思議(持咒也如此)。從事持達到理持,於是這個事持的凡夫之心,就當下成為佛心。「即凡心成佛心」,即心成佛,直接了當。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再有《觀佛三昧經》打個殊勝譬喻:一個窮人偷了王子的金瓶子,這是寶貝。大家就追他,他就上了樹。追趕者把樹弄倒了,窮人掉下來。可是這個時候,他把金瓶這個寶貝吞下去,他終於摔死了。後來身體都壞了,可是那個瓶子還在放光,那些毒蛇都嚇跑了。這是個佛說的譬喻。佛又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你住於念佛的人,他的心印不壞。就跟這窮人吃這寶貝以後,都摔死了,四肢都壞爛了,這寶貝金瓶還在心中放光,還把蛇都嚇跑了。所以你這念佛者應知,心中老有這句佛號就是心印不壞。心印者,佛就是以心傳心,以心印心。以心為印,印證萬法。傳法,傳的是什麼?傳的是心。怎麼給你印證?是拿心來印證。印就是印鑑,你這印鑑對了,人家銀行就付款。印鑑不對,你本人的錢從銀行取不出來。「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是《觀佛三昧經》的經文。不壞就是常照,就是放光。禪、密、淨土有很多相通之處。

  (四)先師虛老開示淨業心要

一九三一年福建功德林居士念佛七,中國近代三大高僧(諦老、印老、虛老)中的虛老(虛老是接我入佛門的第一位恩師),正好有事在當地,聽說有念佛七,他就去了。功德林居士們正在念佛,聽說虛老來了,很多人出去迎接禮拜。誰知虛老大加呵斥,責怪他們說:「你們都是居士,參加念佛七,學佛好多年了。今天是佛七道場,你們怎麼倒插法幢呀!倒著插呀!為什麼跑出來給我磕頭?」這樣大家就都回來了,坐好聽講。這樣虛老就接著講:「念佛打七貴在一心。」(虛老之意:身在道場就是要一心一意地修,如果不是一心一意,東看西聽,有人還要聊點天,這麼參加念佛七,念到彌勒下生,還是業障纏身。不但現在不成就,念到彌勒菩薩再來的時候,你還是業障纏身。應當從頭到尾的綿綿密密,一句緊跟著一句,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要亂。不是說證到一心不亂,就是你念這一句,別亂。一會兒想吃餅,一會兒又想去看電視,一會兒又想家裏爐子上還有水壺,這心就亂了。在道場裏這些都放下,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佛來也這麼念,不用說虛老來了;佛現前,還是這麼念,魔來也這麼念。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不受外頭的干擾,才有成功的日子。佛是什麼?佛就是覺悟。佛者,覺也。魔是什麼?魔是魔惱。魔者,惱也。魔是惱亂,讓你煩惱。佛就叫你覺悟,佛是覺者。所以你覺的時候,就是見佛的時候。覺心朗照清清楚楚就是見佛。生了煩惱,你在惱害人,或者被人惱害,那樣的時候就是著了魔了。)虛老又開示:「剛才佛七道場有很多人就坐著不動。不管誰來還是念佛,這些人都見佛了。」「那幾位來磕頭接我的,你們接到了什麼?虛耗時光,白白地浪費了時間。」(所以我們大家都儘量珍惜時間,時間就是生命。)「那豈不是因為我而惱亂了你們的大事呀,你們在念佛,我來,你們就不安心,出來接我。我是干擾了你們,也就是你們把我推到魔的旁邊去了。」這真是極殊勝的開示。許多學佛的人都顛倒了。怎樣才是尊敬三寶?怎樣才是如法修持?怎樣才能免於自欺欺人?再有幾句談到神通方面的事情,「一般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變,存此妄想非邪即魔。」一般人不明白佛法是什麼?名利之心根本未忘,念念之間所盤算的是如何爭奪佛教中的名位與權利。學法之後就想得神通,就想能變化。存在著這種妄想,不是邪徒就是魔的眷屬,非邪即魔。須知心外無法,一切法是在自己心內。剛才說信自,要信自心本來有如來智慧德相,不可心外求法。剛才說我們念阿彌陀佛,那不是在心外求;你要信自,都在你自心之內,你的心跟佛的心一樣徧滿一切處,不但阿彌陀佛在你心內,沒有一個佛不在你心內。虛老又說:「神通豈可起心希求,有此用心,豈能證無住真理。」《金剛經》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先有一個要求得通的心,就有所住,怎麼能夠相契無住的真實道理?「此類人們」,佛就稱他們為「可憐憫者!」

虛老的開示妙意無窮,其中殊勝之處,是呵責離座迎接頂禮之人為「倒插法幢」,而讚在原座不動之人是「念佛見佛」。這同當年釋尊升天為母說法後回到人間,呵責來迎的比丘尼,而讚不來迎接的須菩提,如同一轍。這位比丘尼有神通,化現為轉輪聖王,於是排在迎佛隊伍前首第一位,果然她第一個看見佛。佛一見,便責備她為什麼站到大僧的前面?她說「想早見佛」。佛說:「你沒有看見我,倒是須菩提第一個看見我。」這天須菩提在林間靜坐,動了一念,今日世尊回來是否去接?繼而想到「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佛無來去,何須迎送?就繼續靜坐。可見禪門是傳心之法,世尊的心就傳到現代的虛老,心心相印,一味無差。從此公案的啟示,什麼叫做見佛?如何才能見佛?都不必再問了。

同時對於淨宗也是極寶貴的開示,大力宣示,「念佛貴在一心」。佛來魔來一切不管,只要老實專念,前後相繼。呵斥迎接者是「倒插法幢」(顛倒,毀法);讚歎繼續持念不動之人為「念佛見佛」。淨宗警語「念佛時即見佛時」,可見虛老的話,正是當代禪宗第一大德對淨宗的寶貴印證。或有人說:你錯會了,虛老的重點在「不動」而不在念佛。我說:念佛的重點正在「不動」。淨念相繼,正是「如如不動」。

末後補足所引淨宗妙句「念佛時即見佛時,見佛時即成佛時」,作為本文結語。

一九九一年歲在辛未春整理於北京蓮舍

註五:《往生論註》:「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是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是故願生彼安樂國土,要發無上菩提之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生也。」

回《心聲錄》目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