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十) 主伴圓明具德門。橫豎萬法成為一大緣起,法法交徹;故隨舉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緣起。亦即舉一法為主,則其他一切法皆為伴,而赴於此一法。更以他法為主,則餘法成伴而盡集之。故一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是名圓滿具德。
第十、「主伴圓明具德門」。因為「橫」的萬法,「豎」的萬法,橫的是代表空間,豎的代表時間,都合起來了,成為一個總的緣起。以它為緣起,一切法就是這些啊。這一些合起來就是總的緣起,沒有別的了,都在這兒了。而且這個法,每個法都是相交相徹,你徹我,我徹你呀。所以隨便說一個法,其他一切法也就隨著跟著它了。
就這一切,我隨便說一個法,就以這個法為主了,而其餘的法呢,也跟著它,就成為它的伴侶。就好像我們在北海看見水上起波,我們可以指著某一個波,以這個波為主,其餘的波跟它都連著的,其餘的一些波就成了這個為主之波的伴侶。你要另外舉一個波做主,剛才這個主它也就成了那個的伴侶。所以,一個法中就有一切法,也就是一個法就可以圓滿一切法的功德。
那麼也就是我常常說的,那北海這個水,你也可以想,這個波浪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很多因素啊!這個池子這固體的東西(石頭、地)是什麼形狀,決定這波的形狀;風多大,決定它的形狀;剛才這個波是什麼樣,就決定下頭這個波的形狀,所有的波都起決定作用。比如說,這個岸也給信息(也是條件或者說信息),地也是如此,風也是如此;過去的實際情況,這些慣性,這水也在動,下面要動當然跟前頭的那個有關係。
所以你隨便舉,現在扒一個波來看,它過去所有的,現在的情況,與未來將要什麼情況,以及其他所有的一些情況,都在它這一個波裡頭。這一個波你怎麼給割斷哪?這個波劃到哪兒算是這個波呀?它不是跟其他的波都連著的嗎?所以,以這一個波為主,其餘的波都成了伴了,其他一切波中所有的一切的信息,都可從我這個主這兒得到。你換了一個主,剛才這個主成了伴了;另外一個主,那這一切的功德它也都具足。
[解]:《大疏》云:「如北辰所居,眾星拱之。」
所以《大疏》就說,「如北辰所居」,「北辰」就是咱們北斗、紫微星,它所在的地方,「眾星拱之。」北極星,現在我們叫做北極星,老的名字叫紫微,就是你指定了一個為主,其餘都向它朝拱。
[解]:今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十念必生願」為大願之本。專重持名念佛,名具萬德,此一句佛號圓滿具足一切法之功德。舉體是華嚴玄門圓明具德之義。
現在咱們這個經來說,咱們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我們的綱宗就是這;以阿彌陀佛「十念必生」這個願,作為四十八願的主體、根本。
我們特別重「持名念佛」。這個名,老是說「名具萬德」,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一句佛號圓滿一切法的功德。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就是跟前面所說的這一些個十玄,一個具體的玄門吧,〔相契〕;咱們這樣的一個宗旨,這個本身全體就是「華嚴玄門圓明具德」的真實義 ── 一句佛號具足一切法的功德。所以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三藏十二部的道理都在裡頭,這個三聚戒的一切戒律都在裡頭,禪宗的一千七百則公案都在裡頭。另外還有一句話,一切禪定的功德都在裡頭。
所以我們這個修持,我倒不是說一律都要念佛。你持咒,你參禪都可以,但是你要用這樣的觀點哪,你不要老覺得不足,「我這個好像就不如他那裡,他有些什麼優點,那裡又什麼……。」所以有人一生病就要念藥師法,一死人就要念地藏法,過兩天又要修點財神法,啊!這個忙不過來。又有點什麼,又要拜懺;一聽說參禪好,要參禪;一說持咒,就要去求灌頂種種的。他不知道「一法就具一切無量法的功德。」你要有如是見,所以圓人修行一天等於普通人修行一劫。
圓人不是說長得像個皮球一樣,哪有這樣的人哪?他「見」是圓的嘛。所以,你能夠把「這個」如實的信受,能成為你的「見」,你就是圓人哪。你修行一天,你一樣跟大家一塊吃飯、睡覺,人家也看不出你什麼特別的來,但是你修行一天等於別人一劫。
[解]:經中〈三輩往生品〉云:「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此明淨心念佛一聲之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所以〈三輩往生品〉中,「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只念一句就行了,所以就是這個啊,這「一」中的功德就無量啊!可是你得一念淨心之下念的。
[解]:又大願中有「聞名得福願」。十方眾生以聞名故,「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
而且這個名的功德,「聞名得福」,聽見阿彌陀佛名字之後,「壽終之後.生尊貴家」,你就得這麼個好處;「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這密宗還要叫你挑下世,你還很難哪,怎麼選胎?這個你只要是聽了佛的名字,你就具足這個優越性了。
[解]:又有「聞名得忍願」,他方菩薩以聞名故,應時可獲一二三忍,證不退轉。可證彌陀名號,妙德難思。
「聞名得忍願」。他方的菩薩聞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當時就得一二三忍,那「無生法忍」就得到了。真正得「無生法忍」是八地菩薩呀!那還了得!可見得這個名號微妙難思啊。
[解]:如東密《阿字觀》云:「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阿字主也。一切陀羅尼與一切諸佛皆伴也。一字之中,主伴功德無量無邊,是即圓明具德之玄意。
東密,這個前頭引過,這是在東密《阿字觀》裡頭,「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這都是《華嚴》的道理啊。從一個「阿」字出一切陀羅尼,一切咒都是從這一個「阿」字出來的;從一切陀羅尼出一切佛,那麼一切佛就在這一個「阿」字裡出來的。
所以興教大師也這麼說,他並且說,他自己就發揮了,為什麼念阿彌陀佛有好處?阿彌陀佛裡頭有這個「阿」字,那麼持名念佛的人你就可以放心了。你要真正能放心的話,那我也就真的要向你致賀!
你念「阿彌陀佛」,由於裡頭包括一個「阿」字,這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陀羅尼都有了,一切佛都在這裡頭了,就出生一切佛呀。這些古德沒有一個要騙人的,都持戒,妄語還得了啊!尤其在法上,在法上說假話去騙人,那是大妄語啊!比你去詐欺取財嚴重得多呀!
所以這個「圓明具德」之中,我們還看見極樂世界的例子很多。
[解]:又彼國土,色聲香味觸,一一圓明具德。故見光、見樹、聞聲、嗅香,莫不增益善根。
「又彼國土,色聲香味觸」,這本來是五塵哪,「色聲香味觸」是五塵哪;「色聲香味觸」一一都圓明具德,所以極樂世界它有好處。這個為什麼要去?它就是因為這個好處:一個是它一一圓明具德,一一都使你增上;它又沒有退緣,所以你決定不退。而且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不退,一生之後就是不退轉,就是阿鞞跋致,就壽命無量,所以你不成佛是不可能的,沒有第二個答案。
我們怎麼說這個「色聲香味觸」都是圓明具德呢?你看我們底下引了很多經文。
[解]:「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波揚無量微妙音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見光是「色」,可是「色」起作用,圓明具德啊。
「聲音」,這波,水波,八功德池的水波「波揚無量微妙音聲」,種種種種聲,種種說法的聲,還有「甘露灌頂受位」的聲。聽了這些聲音之後,「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這聲音中,圓明具德。
[解]:「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香」。「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聞到了這個香,這個塵勞、污垢的習染都不起啊。風吹這個香到你身上,「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那麼「香」是圓明具德。
[解]:又:「若有眾生.覩菩提樹。聞聲.齅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味」。看見菩提樹,「聞聲.齅香.嘗其果味」,嘗嘗菩提樹果子的味,這都是很大的功德,是不是啊?
「觸其光影」。「觸」到了光,「觸」到了影。
「念樹功德」。這是「意」根了,都在內了。
「皆得六根清徹。」都「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所以色聲香味觸法,連法也包括在內了,這一切一切都是圓明具德呀。
[解]:又「寶香普熏願」曰:「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可見一塵一毛,莫不圓明具德也。
再補充一個例子,那就是「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這個就不是在極樂世界了,這個香就是能到我們這個世界,一切世界嘛。所以大家常常有這個情況,在修行的時候,有的時候,或者心清淨的時候,常常會聞到一陣很清妙之香啊。所以極樂世界的香是普熏十方世界的。
這個就把「十玄門」是些什麼內容介紹了。那麼,何以故,諸法能這樣事事無礙呢?
[解]:《華嚴玄談》謂諸法何故事事無礙?從唯心所現故。諸法之本原,非有別種,唯自如來藏心緣起之差別法,故必有可和融之理。
《華嚴玄談》這一部書,他裡頭講:「諸法何故事事無礙?」這一切法為什麼它能夠事事無礙?就是「從唯心所現故。」因為一切法皆是心之所現,「唯心」,唯獨是心之所現哪。
「諸法之本原,非有別種」,沒有別的東西啊。唯是自己的「如來藏心」,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藏心哪;「緣起之差別法」,從這個心而緣起有種種差別,所以大地森羅萬象,出現了一切了。
因為正是從自己心之所顯現,它是一個體一個性,因此就必然有可以和融之理。雖然是小,或者有大;或者是一,或者是多;或者是長,或者是短;〔或者是〕時間,或者是空間,皆無非是心之所顯現,一心所現之物,自然可以融和。
[解]:《華嚴金獅子章》云:「或隱或顯,或一或多,各無自性,由心迴轉,說事說理,有成有立,名唯心迴轉善成門。」唯心善成門,即主伴圓明具德門。
所以《華嚴·金獅子章》就說,「或隱或顯,或一或多,各無自性」,它本來它沒有自己獨立的一個體性;都是「由心迴轉」,由於心之轉現,所以我們可以「說事說理,有成有立」,因此這個就叫做「唯心迴轉善成門。」都是心在那迴轉而善於成就一切。「唯心善成門」就是「主伴圓明具德門」。因為一切皆是本心,那麼「一切」,那功德就是不可思議呀!
這裡再舉一個布袋和尚的偈子。這個廟裡,咱們一進山門,就看見一個大家都稱為彌勒菩薩,實際那個胖大和尚的像是布袋和尚的像,唐初,是彌勒化身。後來就都把這個像擱在山門上了。布袋和尚喜歡小孩,所以到哪兒都有很多小孩跟著他,他老背著個布口袋。他說,他的偈子:
「只這心心心是佛」。所以有人一說到「唯心」,他就覺得飄渺。要說「唯心淨土」,他就信不真了,他說這個「唯心淨土」大概又是想出來的。他不知道「只這心心心」,三個「心」字,「只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十方世界這個最靈明的東西啦。
「妙用縱橫可憐生」。所以現在大家聽見氣功什麼的,啊!就迷倒得不得了啊,崇拜呀!有的廟裡頭都……,我聽說南方有的廟裡都在那兒練氣功去了,為這個傾倒了。那你看,要布袋和尚他就說,這些神通妙用可憐得很哪;「妙用縱橫可憐生」,不但是有神通,而且是神通妙用,是「妙用縱橫」啊!那神通妙用,縱橫的妙用,都可憐得很哪。所以這個修道人,他要有氣概。
黃檗還沒有悟的時候,跟一個人搭伴遊山。那裡本來有路的,山洪發了,路就變成河了,過不去了。過不去了,黃檗就過不去就不能走了。那個人就說:「走,可以過。」他就把他那個斗笠扔在水裡頭,一蹦,就站在斗笠上,在水面就過了,就招手:「你來,你來。」
要一般人看見這個情況,那還不給他磕頭啊?黃檗說,「早知道你是這樣,我打斷你的狗腿」,所以現在的人都是顛倒見,要有黃檗這種見解就好了嘛,「我後悔,不跟你這麼一個梢子作對。」「我後悔,不跟你搭這麼個伴兒。」那個人說,「唉呀」,他就讚歎了,「真大乘根器,吾不如也。」我不如你呀!
所以這個就是說,把這個說到最後,就是說為什麼這樣子玄呢?皆是心之迴轉。心是如何呢?你用布袋和尚的話 (這是彌勒化身,當來的佛呀 ) ,只這心心心是佛。什麼是佛?就「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明的東西了,沒有更超過於這個了;「妙用縱橫」,你說有個什麼神通妙用,那可憐得很哪,「一切無如心真實。」是最靈之物,圓明具德,超過一切神通妙用。所以識心達本,名為沙門哪。
這是「圓明具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