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序文介紹 (之二)

那麽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就三十二拜,很簡單,沒有幾篇,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這一個簡課的內容是怎麽著呢?「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這個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自和他有了感應了,就是最好的事情。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的身、口、意,這是我們做業的,稱爲三業,人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就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够達到自他感應。

你身在禮拜是身業;口在念誦是口業;意在念經文,安住於經文的奧意之中。你的身口意以這個爲能感,你就能得到感應,得到佛的加被。「括」就是包括,「括讚觀願向於一禮之際」,這就是五念法門。五念法門是禮拜、讚歎、觀察、發願、迴向,這就是五念法門。所以「讚觀願向」,把讚歎、觀察、發願、迴向都在這一個頭裏頭。

你就是磕這一個頭,可是在之前你就有一心觀禮,就觀了,然後這裏頭有讚歎的話,發願也在裏頭,迴向也在裏頭。所以世親菩薩說這個五念的法門,就是融會在這個修持裏頭了,所以稱爲五念簡課。

這麽做的話,「妄想不易乘隙」,妄想抓不著機會,不能鑽空子,你沒有機會給它。因爲你都一件事接一件事,這個頭磕完了,下面又一心觀禮了,這裏文句與文句都很緊湊,底下磕完之後你又是念佛,念佛中還三稱「南無阿彌陀佛」。起來又念,那妄想沒有機會,它沒有空子可鑽,不能乘隙而入。

「而正念自得現前」,妄想不能乘隙而入,你正念就自然現前嘛,這個就是多麽直截了當。「需時既少,收效良多」,這三十二拜一會兒就做完了,時間很少,而收效是非常非常多。跟別的相比,「先後相望,節時省力」又節省時間,又省精力。

所以現在大家都忙,都緊張,就是出家人也不閑,有的出家人比我們還忙,他的廟做了旅遊點了,他一早上起來就要把廟打掃乾淨,然後來了遊人,就是香烟頭、包糖的紙,就這一天這個笤帚掃啊掃,他說還什麽叫用功?腰酸腿疼的,什麼動換都動換不了了。大家就是忙呀,所以有人想出家,我說你現在到哪兒出家去?現在就是在家也是各種都在忙,美國是中年人的戰場,都是在鬥、在爭,競爭呀,所以要專門修持是很難。

所以就要有這樣的法門,簡單、扼要,效果很高。我們講效率,高效率,花時間少,效果大,就是效率高嘛,我們要謀求這個高效率的法門哪。行者都稱便,所以前前後後有很多人修。很多人一直修到九十多歲,我看見一個人,他還在馬路上一邊修、一邊念,他從來不坐車子,幾十里地也是走,他在路上一邊走一邊就修這個,他當然不能磕頭,就心裏觀想我在磕頭。

這麽樣的話,「果能隨文運心」你隨著這個文,你就是心在這兒隨著它,你心之運轉跟《淨修捷要》裏頭的文一致。「久習純熟」純熟了之後,你就對於「性修不二,境智一如」的道理,不用去研究,也自然就能生到信解。

「性修不二,境智一如」這兩句話,現在不講,等到以後要講,在這文章裏頭,這很重要。你的本性和你現在的修持,你本性就是佛,你現在修持,就是你在做三十二拜,你這個修持和你的本性是一件事情。境和智,你這個境界和觀想極樂世界種種的境界,和金剛的智慧不是兩樣的。

所以有人就說《金剛經》跟《阿彌陀經》是矛盾哪,《金剛經》是一切有相都是虛妄,你看那個《阿彌陀經》告訴我又是黃金爲地,又是這、又是那,全是有相,這兩個經矛盾哪!其實這兩個經並不矛盾,是你讀的人矛盾!境和智是一如,境就是智,這些道理我們在裏頭都要發揮。

那麽這個時候「再讀大經.於淨土法門.有如順水行舟.颺帆逕渡矣。」你就是在順水在撑船,會順風,帆也掛起來了,直接就渡過了。

這底下就不多說了,底下再交代一下,說這裏頭每一條、每一條都是經文,不要大意,恭恭敬敬的。天親菩薩四修五念,五念我們說過了,還有四修。

四修的意思就是,一個是「恭敬修」,我們要很恭敬淨土法門,恭敬阿彌陀和一切聖衆。第二是「無餘修」,你稱了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專念阿彌陀名號,也就是跟經中這些如來聖衆的名號,不去摻加其他的,就是無餘修。「無間修」,就是淨念相繼,沒有間斷。「長時修」,就是以畢命爲期,我這一生一直到我命終了,我這才算念完。這叫四修。

五念剛才說過了,有五種。這是天親菩薩所主張的要四修五念,那麽這四修五念自然就獲到密益了。底下不說了。就是這個主要的,我們也從這裏頭知道,要修淨業,這裏頭要知道讀《無量壽經》,要知道夏老師會集的《阿彌陀經》種種的。這裏頭最簡易的就是《淨修捷要》,所以我們今天就開始大家一起來共同研究這個內容。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