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般若為導 淨土為歸 (之三)

【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謂身見。邊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昬昧汨沒。故名為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處見濁中。決定為邪智所纏。邪師所惑。】

「見濁」是什麼呢?「見濁」是見惑的前五種,就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這五樣稱為「五利使」。因為它非常之迅速、非常之靈利,比誰動得都快。「見」,說俗話,當然說得不很恰當,就是你的觀點、看法。對於這個事你是怎麼看,你是怎麼看問題的,這屬於「見」。每個人有他每個人的「見」,但這個「見」,這個「五利使」,也就是見惑的前五樣,是什麼呢?

第一個就是「身見」。就把這樣一個五蘊假合的血肉之軀,當作是自己了。愛護這個身體,種種想營養它、保護它。女同志的「身見」還多一點,她總覺得這個很美,很留戀它、裝飾它。有很多修練的人,又練氣功,練這個練那個,想通周天,大周天,任督脈轉,這個脈通了,那個脈通了。而且奇異功能使這個身體起了些變化。這些也都屬於「身見」。這是「見惑」裏頭的第一個。「惑」,惑亂,就是迷惑;「濁」是混濁,都是貶義詞。

「邊見」呢?就是落在邊上。一個事情一分為二,二就兩邊出來了。一個球是沒有邊,但你刀子一切,就有兩邊了,就出來邊了。所以一個是「空」,一個是「有」,有的人是「空見」;有的人是「有見」。有的人就把一切執為實有,一切都看成是真實的。人民幣是真實的,這電器、冰箱也是真實的,明天還要買個彩色電視,臨死的時候就是留戀捨不得。這都看成有。有的人就都看成是空的,外道就都看空,本來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變成斷滅,也是「邊見」。

再有的人就執斷執常,這也是兩個邊,「斷」、「常」兩見。「斷見」,許多科學家說「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現在國外大量的試驗證明了前生,有一篇文章叫《Memory out of time》,裏頭作了大量的報導,證明了這些人記得他們前生的事情,他那個記憶超乎時間了,所以叫「out of time」,他還記得,舉了許多例子。「斷」當然不對。有的人就是「常」,有些宗教徒就說「常」。比如耶穌教,說人死了之後,將來要等著耶穌來審判,有罪的人就入地獄了,而且是永遠入地獄;善人就升天,而且是永遠升天了。這是常見,老是如此,也是錯誤。這都是邊見,不落斷就落常。種種的所謂邊見,都是在見濁裏頭,不是這樣就是那樣,是、非種種的,這都落邊,這就不多舉了。見濁就是這樣一個性質。

那麼在見濁中如何呢?蕅益大師說:在見濁中決定被邪智所纏,就被這種邪的智慧把你纏住了。所以現在有很多練氣功很什麼的人,託著找朋友,說要來跟我談談,我說這樣的一位也不要給我接見,我說現在他們連外道也不是了,不是老子、莊子的道理,這一些人只能稱為養生家、氣功師,所以被這邪智所纏。在這種情況之下,有這些身見、邊見的人怎麼辦呢?如果「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他已經被邪智所纏,沒有什麼智慧了,你沒有特殊方便的辦法叫他修行,他就不能得度。還要叫他很艱苦很什麼,那麼去度他,他就沒有這個心了,他就做不到了。這是見濁。

【煩惱濁中。非卽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處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惡業所螫。】

「煩惱濁」呢?就是見惑中的後五樣:貪、瞋、癡、慢、疑。貪、瞋、癡是三毒,我們都知道,就不用再說了。所謂「息滅貪瞋癡,勤修戒定慧。」用三無漏學去對治咱們的三毒。「慢」就是我慢,這個我慢僅次於貪、瞋、癡。人人自個兒想一想,總覺得自己不錯,總覺得自己對,而別人不對。兩個人要有點意見,一定錯在對方;自己的修行總好像比別人強一點。還有大我慢,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這種種的。 「疑」就是懷疑。對什麼事都不能信,總要有點懷疑,對於正法的懷疑,那是最不得了。所以「疑根未斷,即是罪根」,疑的那個根沒有斷,就是犯罪的那個根沒有斷,所以「貪、瞋、癡、慢、疑」就稱為「五鈍使」,就是我們的「煩惱濁」。

「煩惱濁」就是煩動惱亂。「煩」,煩燥;「動」,亂動,這個人喜歡熱鬧,安靜不下來。「惱」,苦惱;「亂」,心裏頭很亂。大家種種的心情,實際說起來就在這四個字裏頭。煩動惱亂,煩燥;心裏總不安,老在那動;這很苦惱;心中散亂,所以叫做「濁」,不然怎麼叫做「濁」呢?為什麼稱為「鈍使」?因為很癡重,他就老這麼樣,好像有慣性一樣,貪就老叫你貪;瞋就老瞋,轉不過來。

那麼在這個「煩惱濁」之中是如何呢?蕅益大師說:「處於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欲所陷。」你在煩惱濁中,一定被貪欲像陷阱一樣,把你陷進去。各種的貪,貪吃、貪色、貪享受、貪舒服、貪名、貪人家恭敬,種種的貪。「為惡業所螫。」像被蠍子螫了,被黃蜂螫了一樣,被這樣的惡業螫了,決定有這樣一個遭遇。在這種情況之下的眾生,要不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這念佛是個什麼心?就「即凡心是佛心」,這幾句話我們要好好的珍重。把你這個凡心就成為佛的心,不是這樣的妙行,「必不能度。」這個「必」字在這兒很肯定。要不是把你的凡心,就你這個凡心,當下成為佛的心,沒有這樣的妙行,你決定不能得度。所以這也就是十方佛稱讚釋迦牟尼佛的道理,因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這樣的妙法。

怎麼說「即凡心是佛心」?你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之能成為佛,出現這句佛號,是萬德的一個果實,是萬德之所莊嚴。是萬德成了這個名號,所以這個名號之中就包括了萬德。所以你念這個名號的時候,這個名號就在你心裏頭,這個名號也就把「阿彌陀佛」的萬德,莊嚴了你自己的心,所以就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大家要注意。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把阿彌陀佛所有功德攝即成為自己的功德,即你的凡心成佛心。這就是密宗的道理。大家都要學密,「密宗」就是把凡夫的三業,身、口、意都是造業的,叫做三業,叫它頓然同於佛的三密。念佛就是這個法,使你的口業同於佛的意密。你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莊嚴你的意密,也就是你的意業同於佛的「意密」,這就是密宗的道理,即這個凡心成為佛心。要不是這樣的妙行,不能得度。

【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麤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並皆陋劣。故名為濁。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處眾生濁中。決定安臭穢。而不能洞覺。甘于劣弱。而不能奮飛。】 

什麼是「眾生濁」呢?因為又是見濁又是煩惱濁,這樣所感成五蘊假合的這麼一個身,所以「色」跟「心」都否劣。身色就是這麼個樣,把這個皮一剝開,這裏頭人就是一個行動的廁所,這個身體很劣。「心」呢?也就剛才說的見濁、煩惱濁,心也很劣。所以這叫做眾生,就是五蘊假合,假名為眾生。在「眾生濁」呢,你決定是安於臭味而不能洞覺,因為你是「濁」了嘛,所以你就安於這種臭味的環境之中,你不會感覺到。昨天晚上,我還批評我的兩個女兒,我老是這麼舉例,我說:「大家就是糞坑裏頭的蛆。」現在是新社會新設備不感覺了,從農村來的,在農村勞動過的人都知道,這糞坑裏頭的蛆,就在這兒忙忙亂亂,爭呀,這一塊糞好,這一塊糞不好,我要丟掉這塊糞去奔那塊糞;那個蛆不如我,我比它強,就不想我出糞坑!

這個,蕅益大師說了:大家在煩惱濁中,你決定安於臭穢,你不能覺得。你不認識這是糞坑,就在這爭,這是一個大富翁的營養充足的糞;這個是個病號的糞,我要從這個糞,換那個糞,甘於劣弱而不能奮起。自己覺得「我總是不行」,很多人就是「我還能去往生啊,我念佛就求一個好死。」這是我自個兒的妹妹,她修了一輩子的佛,這是她的話,她就求一個好死。還有一位居士跟我說:「我念佛就希望我的一個亡者死了,我想(他得好處)。」他當時就不想我們自己的佛性,和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也平等的,我們念佛就是把佛的功德攝成為自己的功德,我們決定可以往生,我們決定可以如阿彌陀佛一樣,廣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他不能擔負起。

所以很多人也都很關心佛教,我說你關心佛教,第一件事就是你把自己這個燈點著。你不要去管別人,這個廟怎麼樣,那個和尚怎麼樣。你先管你自己,你這個燈先放光。他不能奮飛,淨想管別人的事,總覺得…。這就是「眾生濁」的現象。如果在這種情形之下,沒有欣厭之心。因為眾生否弱,沒有這個雄心壯志,沒有廣大的願力,他就安於這個臭穢。你就告訴他要欣厭,這裏是苦空無常,要厭離,極樂世界你可以欣羨。而且這個欣厭之中也就包括了「四弘誓願」,包括了「苦、集、滅、道」四諦,今天時間不多,不多講了。要沒有這種欣厭之心,而且很切合實際,一般人都感覺到,尤其是年歲大的,看看無常就到了。今年發回來我的很多照片,連學生時代的,翻開一看,就唐詩說的:「訪舊半為鬼。」訪老的朋友,我看這照片,一半都是鬼了。底下就夏老師說的:「看看輪到我。」再輪也要輪到我了。所以這個時候得欣厭,大家眾生濁也能懂得這個道理,要要求往生極樂世界。

【命濁者。因果並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為濁。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處命濁中。決定為無常所吞。石火電光。措手不及。】

再有就是「命濁」了。因為你因很劣,所以果也很劣。感受的壽命就不滿百歲。現在到一百歲的人很少很稀有,所以叫做「命濁」。我們最苦的就是這件事情。也發心了,也懂得了什麼什麼了,但是壽命沒有了。很多很多都是錯誤,不覺悟。也明白了,理解力也強了,種種的也有了決心了,可是身體不頂勁了,老了。釋迦牟尼佛:老了之後,修行就如那個吃過了水的甘蔗。所以希望年輕的要趁及早努力,莫待老年方學道。《涅槃經》講了:老年人修行如擠出了水的甘蔗。造糖廠,把甘蔗擠出了水後,剩下的只是甘蔗渣。你吃那甘蔗渣去了。「命濁」就是如此。

在「命濁」之中,蕅益大師說:「決定為無常所吞。」這很快啊,石火電光般的,像把那個打火石一樣打個火,閃電閃個光一樣,措手不及。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只有不花多少時間,修密的人,有時候要十二年閉一次關,一個關接一個關,那就不容易,一般人做不到。現在這不讓你費時節,像明真長老,他一天修「十念法」,修「十念法」也可以往生。你早上起來衝著西方念十口氣,當然像退休的,沒有別的事情的人,你這麼念,表示你還是不想念。明真長老是修禪的人,他是禪淨雙修,用他的「十念法」也可以往生。不是一定要你功課很多,能否往生決定於你信願的有無,品位決定於你念佛的水平。所以這不需要多少時節、多少勤苦,只有這樣的不需要花多少時間,不需要勤苦去修的這樣一個法,你才能夠得度。因為在命濁中,生命很短。到了現代,事情很多,尤其是我們在家居士,社會上的事、家庭中的事,我們不能不管,這也是我們菩薩道的,菩薩行的一部分。淨土宗的好處,就是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世間法所應該做的事,你一樣也不要廢除,還能證佛法。所以這句話最妙了:「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不離佛法而行世法。」沒有離開佛法行世法,你那炒菜,何嘗不可以念佛。你那帶孫子、拍孫子睡覺,你要念佛的時候,對你孫子有很大的加持,這樣你可以一舉兩得。所以沒有這個行不能得度。底下最重要的一句。

【復次。祗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命濁。為無量壽。】

     「復次。祇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你有信有願,以這個信願的心來莊嚴你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念佛必定是信願持名,光持名而無信願,不能往生,這個要點今天來不及多說了。那麼用信願來莊嚴你這一聲「阿彌陀佛」怎麼樣呢?不是五濁惡世嗎,就轉了,「轉劫濁為清淨海會。」這是劫濁,整個這個時代的一切環境都濁,還可能有核戰爭,到處鬧災,災情很普遍,而且恐怖主義份子到處搞爆炸。但是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就把這樣一個濁變成了清淨海會。當然你往生之後,這個就很好體會,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了,就是清淨海會。還不知道,你這一聲正念的時候,當下對於你來說,就是清淨海會了。

「轉見濁為無量光。」「見濁」就是污濁,你就變成智慧的相。「無量光」,「光」是照用,是智慧。你這就把「見濁」完全變成「無量光」了。轉「煩惱濁」就成了「常寂光」了。剛才不是說「無住生心」嗎,你念的時候,什麼都不想,就是寂;你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就是照,這不當下就「常寂光」嗎?「寂而常照,照而恒寂。」「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現在眾生濁這樣一個污垢之體,成了蓮花化生了。「轉命濁為無量壽。」人本來不過百歲,這一句佛號這麼莊嚴之後,你就把「命濁」變成「無量壽」了,就是無量壽佛。

【故一聲阿彌陀佛。卽釋迦本師。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故一聲阿彌陀佛。」念一聲「阿彌陀佛」,今天我要供養大家的,來報大家給我加持之恩。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拿這一句話來報大家的恩。這一聲「阿彌陀佛」即是釋迦牟尼佛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什麼呢?就是咱們的本來的導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今以此果覺全體,」現在把佛所得的這個果實的覺悟,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把這個果實全體的、一點沒有留的、一點沒有保存的,給給濁惡的眾生。 在「五濁惡世」,見濁、煩惱濁,咱們各個都有,我也具足,「濁惡眾生」。但是釋迦牟尼佛他把他的這個果實,給給我們濁惡眾生。這是什麼?這是「諸佛所行境界」,這是佛所行的境界,只有佛才能做得到的。所以佛都稱讚,稱讚釋迦牟尼佛甚難希有啊!這種修行,「唯佛與佛能究盡。」只有佛跟佛才能夠究盡、徹底,能夠行、能夠解、能夠信、能夠說。「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一切世間」包括什麼?包括九界啊!九界|咱們六道是六界:天、修羅、人、畜生、鬼、地獄,這六界了。阿羅漢、聲聞,這是七了。緣覺,是八了。九界呢?菩薩!所以這個九界,就不是說是「一切世間」,大家就以為普通世間上不能知道,不是這意思,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只指到這兒!包括了阿羅漢,包括了緣覺,包括了菩薩,一直包括到等覺,不是這些個菩薩他們的自力所能夠信、所能夠解的,當然佛給加被之後你能夠信解啊。所以這才說明這真正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把佛所多劫修行的一個果實,能夠直捷、全體的給給濁惡的眾生,這是「唯佛與佛」所行的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所以十方的佛都稱讚,釋迦牟尼佛甚為希有啊!
今天我們就…,時間也不少了,就以這個供養大家。

                                 上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