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呢就是念佛。車子要三點鐘來,所以我們這兒還有三刻鐘,三刻鐘再談一點點,也是夏老師一次的開示。
乙未元月十三日在我家開示:
乙未〔編按:公元1955年〕的陰曆春節,元宵節之前,十三,那天我大概都把你們請來了,齊家、余家,你們可能小,反正你們的父親什麽都來了,這個齊大師兄一定是到的,因爲這個劉大師兄不好找,他遠。他們都在我這兒附近,他們在白塔寺,他在錦什坊街,我騎車一轉就把他們都約來了。這個時間還夠,我們就不妨稍微詳細一點。
【今天感想甚多:
(1) 過去每週一次,現在道塲難遇,今天是殊勝又殊勝。 有一道塲,香花供養,同修聚會,其中有殊勝因果。……此處常作道場常修密法,此地已成金剛地。】
他說,這一上來夏老師說,過去呀,那過去是每一禮拜一次到我家,有很多都是常參加的,每禮拜一次,現在就道場難遇了,解放了嘛。他說:「今天是殊勝又殊勝」,大家,有人能講啊,還有人能聽呀,有個道場,香花莊嚴,同修在聚會,這裏頭有殊勝的因緣哪。所以夏老師說,說我那兒因爲常常作道場啊,說這個地都成了金剛地了。這種話夏老師不止說一次。底下就講佛號了。
【(2) 一句佛號即是不廢世法而證佛法。】
說這一句佛號,就是「不廢世法而證佛法。」這是沈善登老居士的話,所以他特別讚歎淨土法門,他說的是四句,夏老師這兒引了兩句。他說這個淨土法門就是「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你不要離開佛法,你可以行世間一切法。你「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你不要把世間法都要把它扔掉,而你能證佛法。所以它這是在家人特別好修的一個法,非常契機呀。所以《無量壽經》,列完這些個文殊、普賢、彌勒幾個大菩薩之後,這《德遵普賢品》一上來就是賢護等十六正士,列了十六個人。
這菩薩之後列十六個正士,這正士是何許人呢?正士是在家人,是在家的菩薩。而不止是十六個,這十六個是這個在家菩薩的上首。這個賢護這位大菩薩,在很多經典提到賢護啊,單有《賢護經》啊,是等覺菩薩,可是他降生在印度,成爲一個大富商人。還有其他的這些個正士,都是他方世界來的,助佛弘化,現居士身。所以這個法門它是特別適合於居士,就在於它是什麽呢,不要你廢除世法,你也還是可以證佛法;你不離開佛法可以行世法。
你畫畫兒的畫你的畫兒去,你寫字的寫你的字去,你設計電腦的設計你的電腦去,你講外文的教你的外文去,哪一件事妨礙你修持了?你世間的事都可以做。你不用廢這個世法你可以證到佛法啊,所以這就是這個淨土法門特別,而且它適合於時代。你現在時代提倡這個法門,大家都是不能生産,不能够做社會工作,都要關起門去修持,這樣的佛教它允許你存在嗎?所以它契機呀。將來不管你時代發展成什麽樣,所以這個淨土法門它從現在起一直到最後,這個有兩說,一說是還有四千年,一說是還有九千年,佛法還是要住世的,咱們這個淨土法門就是契機嘛。
所以夏老師說:「一句佛號即是不廢世法而證佛法。」你看,就這一句佛號你就可以證啊。你這一句佛號,你幹什麽都可以念哪。那個黃打鐵就是打鐵啊,不識一字,人家教給他,你就打鐵,他就拉風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拿榔頭打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三年之後,他就站著就化了。三年之後,他站著說:「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至,我往西方。」把榔頭往地上一戳,就站著化了。他證佛法嘛。他不廢世法嘛,他還是打鐵呀,他沒有說是我不打鐵了。他照樣打鐵啊,是不是呀。
底下這就是夏老師的話了:
【但能不忘,即是功夫。如認爲沒有地方,不能修,即是將佛法世法打成兩截。淨土法門佛不問自說,就因爲可不離佛法而行世法。】
「但能不忘,即是功夫。」所以剛才齊大嫂說,還有些妄想。那沒關係,只要這句佛號你不根本把它忘了一邊兒去,就是有功夫。「但能不忘,即是功夫」。有的時候那個妄想鑽出來,你馬上你就覺察了,你不跟著它跑,馬上佛號就接上了,這個是不礙事啊。
他就批評了,說「如認爲沒有地方,不能修,即是將佛法世法打成兩截」了。非得有個地方,我進我的佛堂什麽我才能修,你必須再另外有個環境,你就是分成兩截。什麽地方都可以修,幹什麽工作中他都可以修。
「淨土法門佛不問自說」啊,所以《阿彌陀經》是沒有誰問哪。佛就太慈悲了,不等你們問哪,佛就告訴大家啊,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怎麽才能够去呀。這爲什麽佛不問自說呢?就因爲是它是不離佛法而行世法啊;你不要離開佛法,你可以行世法呀。
底下夏老師的話:
【一句佛號稱爲顯亦可,密亦可。】
你念這一句佛號,你說這是顯教,可以呀;你說你修的是密,可以呀。剛才不是大家有人說嗎,這佛號就是密咒。
【淨土法門是密宗顯說。】
把密宗來顯說,來公開了,這就是淨土法門。
底下夏老師說:
【只要佛號不斷,在煩惱、苦痛、歡喜中不忘,即是功夫。只要肯念,成佛一半。要搶救,救一句是一句。】
這話都非常懇切啊。只要你肯念,成佛就一半哪。現在大家就是搶救,你別管還有妄想沒有妄想,你不是搶有些句子了嗎,你不是老打妄想嘛,你搶一句是一句了。一句還不止,一天有一千、一萬呢,是不是,這就對了。「搶救」兩個字,大家要體會。
底下是夏老師的話啊,這底下很重要啊。
【念到成片,一心不亂,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證。一般說來,不忘就是證。苦樂忙閑老有這一句就是證。就是證明,就是憑據。不證這個,不能證正覺。】
念佛念到能成片,就是能有這麽一片兒,很清淨。再進步就是一心不亂哪,理一心,事一心,這不大容易達到。事一心就念到這老有這一句了,在幹什麽時候這一句都不斷了。那要到了事一心的時候呢,見惑、思惑就沒了。所以它這個很具體呀,所以這個佛法是最科學的東西。有很多人亂來,你亂來我們一看就知道,你說你事一心,你還有見惑思惑,那就不是啊。念到理一心就破無明,所以這是破無明最好的辦法了。念到理一心就破無明了,這都是證啊。當然,那還不是證嗎,當然是證。可是,念佛成片就是證。
「一般說來,不忘就是證。」你老記得這件事兒,老是把它當做很主要的一件事兒。我常常說,我不要你……,要求你把佛法當成唯一的,我只要你把它當成第一件事兒,這個要求不是很高。我認爲你要求你是唯一的,那別的都應該放下,那就只能專心去修持;那不做這個要求,也不符合時代,也不符合於這現代人的根器,而且這麽做也不見得就好。但是你把它做爲第一,就好辦了,你還有第二、還有第三;你第二、第三還可以照顧。但是在有矛盾的時候,你要保證第一呀,是不是?你兩個,二者不可得兼,你選的時候,你應該要保證第一,你放棄第二,你就這個就決定了。
所以這個事兒是咱們做得到的,把這個佛法這個事情當做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對大家要求太高。所以說是這個老有就是證。這個就是證明,這就是憑據,不證這個,就不能證正覺啊。你連這個「不忘」都做不到,這個「念成片」也做不到,你還想成佛,那就做不到了。
「第一步證」,這是夏老師的話:
【第一步證,就是要從這裏證起。不一心不亂,也能往生。不一向專念,不能往生。】
所以我們還是要叫它專一點兒。修持啊,不要好像是這個我也捨不得,那個我也捨不得,我什麽還都有一點。其實一法就是萬法,一個你真熟了,所以我們現在修持啊,就是六個字,「生處熟,熟處生」啊。咱們這個貪嗔痴太熟了,我們的修持叫它慢慢變生一點兒;這個佛號、往生這些事兒,咱們太生啦,叫它變熟一點兒,老想得起來,就是這個事。要熟處變生,生處變熟。要想生處變熟,你就老專提這一件事才容易變熟,一會兒這兒、一會兒那兒,它就不大容易熟了。所以不一向專念,就不能往生。
【要老念,苦也念、樂也念。不必一句頂一句。心中老有這一句即是一向專念。】
應當「要老念,苦也念、樂也念。」這裏有一點很要,「不必要一句頂一句」。過去那個追頂法呀,那就是要一句頂一句,我過去用這法子的,一句頂一句,不是必須的。一句頂一句的好處呢,就是不給妄想留縫兒。一句頂一句,這就偏於緊了一點,一句頂一句就緊了一點,所以就不必是老是這麽著要一句頂一句。「心中老有這一句」,這一點不大很好體會;又不是一句頂一句,怎麽我心中老有這一句呀?慢慢體會。你只要心中老有這一句,那就是一向專念。所以有的時候就可以把當時許多大德的什麽話都可以連起來,「心中有這一句」。
夏老師的話:
【一向專念是因,一心不亂是果。一向專念,人人能辦。】
你說還有誰不能辦呢,只是他不肯辦。沒有說是,我就是天賦上有缺陷,我做不了,沒有這人。所以老有這個,就是什麽呢,就是:
【佛法時時現前 塵勞處處解脫】
「佛法時時現前」哪,時時心裏頭都有佛法。佛法能够時時現前,夏老師說:「塵勞就處處解脫」。你只要時時都有佛法,你就處處都可以解脫塵勞。
這底下就跟這上頭做證明了。剛才我說夏老師講了念佛,這就是最深的深般若,這就是最秘的核心,就是剝芭蕉所見的心。
這個地方夏老師說:
【一句佛號當下即是常寂光。】
這個是很殊勝啊。爲什麽呢?
【正念相續即是常,湛然不動即是寂,光明遍照之謂光。】
夏老師說,「正念相續」就是「常」。念佛是正念,一念接著一念就是「常」啊。「湛然不動」就是「寂」,就是這句佛號清清楚楚,這清湛極了,在這裏沒有動搖,就是「寂」呀,寂淨的很哪。光明常照就叫做「光」嘛。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咱們說到最少是四十華里。所以有人說,你好,修得好,你有多高,你這有一尺來的光;其實這都是在譭謗,有人還聽了很高興;你念佛你應該有四十里的光,所以有人就喜歡找這些人給看。「光明遍照」,這我就是所謂說當下一句佛號就是常寂光。但是
【起心即錯,動念即乖。】
這說了兩次了,剛才上午說了這兩句,這兒又有這兩句,「起心即錯,動念即乖」呀。
【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
起了個我要精進,你這是妄,你這不是精進,所以「起心即錯,動念即乖。」所以真正的佛法,沒有你湊泊的地方。這些話都不是夏老師自己說的,多少經典都是如此,這是個總結。就看你肯不肯接受,你相信不相信。
【常思淨土在目前,日用頭頭無缺欠。】
你常常想著淨土就在眼前,這比那個「常把死字掛在眉」,我看是快樂一些。老想眼前就是淨土,你在日用上頭,頭頭你沒有欠缺。這兒就是淨土,七寶池、八功德水、香光莊嚴、佛都在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