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治世間法的煩惱

( 問: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或是起煩惱的時候,應該是用阿彌陀佛的佛號去對治,還是用觀照去對治?或是其他什麼法門比較好?)

黃老答:沒有一定。你哪個用得慣,用哪個。有的時候,這個用不靈,用另外一個換一換,這不是絕對的,要說起來,是念佛效果好一些。它就是由於你在煩惱的時候,你還可能念;在煩惱的時候,你還能夠觀照,能有觀照的能力,那個高一步了。因為觀照是清淨的事情,已經在煩惱之中,心裏已經很亂了,已經是瞋恨愚痴這些個居於主導地位,它在當家的時候,所以你才會煩惱,才會愁,總之是把這事情當真了,這個就是痴,愚痴嘛,或者生氣,或者種種的,都是在這個時間裏頭,你還能清淨地做觀、做照,這個比較難。

但在這個時候你相信佛的大慈大悲,我求佛救度,所以有的時候往往是在這種時候念佛特別靈。房子著火了,地震了,什麼急難恐怖,往往這個時候念觀音就見到觀音了。在這時候他求解脫這個念頭很簡單,我在煩惱,我很苦,不願意煩惱了,趕緊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念一陣。這個誰都做得到,但是你但自歸命之後,無不得解脫者,解脫了。

所以好是都好,但是看來大家用得上,好用,還是念,就這一句。觀比念難,但是觀的效果當然是好。你要能觀,觀是已經在定,很清淨中的情況。所以是我比較,在各個方面,還都著重在多用持名、念這個方法。當然都歸一比較好,老用這一個法,這個法就熟了。什麼事情一來,就想起這個法子,就把這個武器拿出來了,這個武器就很熟,很熟在急難的時候你就可以用得上。所以就不妨歸一,大家用功都還以持名為主。

( 問:在主管的位置,當屬下有些不合理的要求時,心裏就會起煩惱,可是又覺得應該保持心理平衡,要以慈悲心去對待,可是不稍微嚴格點,也不能管理。請問師父,我們在這方面應該怎麼對待,才不會矛盾?)

黃老答:對,這總之是一種慈悲心,是主要的。所以菩薩也是「先以欲鉤牽,後令入正道」,觀世音菩薩是求財得財、求妻得妻、求子得子。都應該清淨,他還直是想結婚,觀世音菩薩還是都答應他,是不是?所以這一點我們先要把它肯定下來。但是「先以欲鉤牽」滿足他的願望,底下還是希望他入正道,不是希望他沒完沒了的老來要,當伸手派。

因此我們幫助一個人,我們要給他得到一些滿足,求財得財,求地位得地位,我們能夠啟發他,使他走上正道,能夠改正錯誤,這是更進一步的慈悲。但是這個事情要在用慈悲心出發,是慈悲、同情、憐憫這個心出發,不是看著你有病,我只是覺得有點討厭,覺得這是你的缺點,只是教訓,這個倒有的時候就沒有一種感動的力量。這個是應該的,我們是應該讓他要要求,有時候還需要現出金剛面目,都是。但是他內心是慈悲的。

所以種種的,可以有變化,但是內心要以「利他」為本,真實為了利他,所以你的這些思維要經過很細心的考慮,那麼你就可以真實達到這個目的,達到利他的目的。所以既須要有些個讓,讓什麼呢?人只有這個水平,不能要求太高,所以要求別人不宜於太高,要求自己就不要太寬,這個把它調過來。如果責自己寬,責人嚴,那就不是,那就要搞不好關係。責人寬一點,責己嚴一點,大家關係就會搞得好。最後我們還不是只是一團和氣,只是大家就這麼……,還是很希望這樣子我們會盡忠告,朋友嘛,總算能夠勸善,這個就是很好的事情。

回【佛法與生活】問答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