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與修持 (中)

那光這個怎麼樣呢?那就比我們是覺悟了,但是他也是四個顛倒。所以爲什麼我們要發菩提心,就這四個顛倒還要扭過來呀。阿羅漢說「無我」。「有我」!阿羅漢說是「不淨」。「淨」!阿羅漢說是「無常」。「常」!是不是?他這個就是變成「常樂我淨」了。「無常」、「無我」、「不淨」、「無樂」,但是到了佛菩薩,「常樂我淨」。所以我們這個法,它是螺旋上升的。所以光有一個「出離心」,就在前半截還不夠,你再要發大乘心才能成佛,你要廣度一切衆生,你要有大慈大悲的心。光這個還不夠,你沒有平等啊,你沒有真正知道這個實際,實際上這個「我」是沒有的,這個「妄我」是沒有的,有個「真我」呀。人人有個佛性啊,有「我」啊。這個佛性從來不生不滅,他「常」;他清淨極了,從來不染污,他怎麼「不淨」啊?

他是「寂滅爲樂」,不是咱們這個樂,咱們這兒跳搖擺舞,那兒喝酒,那兒吃螃蟹,以此爲樂,其實真是苦,現在我對於這,我就看到這個是苦,我不覺得這個是樂,在別人樂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很苦,我自己也不想,我就覺得這很苦。在過去社會上,那時侯一些個酒宴、宴會,不要等那個席散人空的時候覺得可悲,就在那個最熱鬧的時候,就覺得它這是很可悲的事,無可樂者。

但是現在這個樂是什麼呢?他是「寂滅爲樂」。所以這又倒了嘛,那個是「無我」、「不淨」、「苦」等等,這些叫做阿羅漢的四倒。所以我們先要破凡夫的四倒,我們這個不要跳,對凡夫的四倒就是「出離心」。有的人就混了,混了之後就變成亂了套了。我們是先要出離,要把這個凡夫所執著的東西,我們能不執著,在這個基礎上去發展,而「常樂我淨」,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所以我們有時候不能把一句話「死於句下」,因爲它這個道理是圓的,你抓住一句話「死於句下」,那就變成個死東西了,佛法不可能是個死東西。

所以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才是覺悟的心,覺悟的心就是佛的心。你要成佛,你必須都是有因果律嘛,你有這個因才有這個果,你沒有這個因怎麼會出這個果呢?所以你必須有這個菩提的因,你才有菩提的果,你必須有佛的因才會有佛的果,所以必須以發「菩提心」爲佛的因。所以是大智慧,一切平等,一切「常樂我淨」。所以《楞嚴經》也說了:「一切事究竟堅固」。到了這個時候,就沒有什麼叫取,也沒有什麼叫捨了,那也沒有什麼叫出離了,但是你是出離之後,再來說沒有什麼叫出離,這才是一條正確的路。你根本不出離,你根本留戀,你根本留戀世間上這些繁華富貴,這些個紅紅綠綠,你說我不要出離,那你就是自欺欺人,這裏有好多人就搞混了。

所以要在出離心爲基礎之上發起菩提心:大悲、大願、大智慧。所以《金剛經》說我要度一切衆生,這就是大悲、大願。我要度一切衆生,什麼衆生我都要度,度他要成佛,入無餘涅槃,這就是大願、大悲,可是他的智慧就也同時在那了,那實際上說沒有衆生我度了,這樣的心叫「菩提心」,所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發「菩提心」不是容易發的,真正有了這個心了,你在這個時候就成正覺了。

還有一句話就是說:「初心畢竟二無別」,「初發心」,「初發菩提心」就是剛開始,所以稱爲「初發心菩薩」,一直到成佛就「畢竟」了,「初發心」跟「畢竟」這兩個沒有分別。因爲在一圓上,起點就是終點,初步就是到家。所以我們老是一種有次第有什麼有什麼,這還都是咱們衆生的情見。「如是二心先心難」,這個「畢竟」不是難,在凡夫的這種情況下,你發起了這個「菩提心」,這個是極難啊,所以《無量壽經》中要往生的人,就都是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這個發心是一件大事,這是根本中的、中間的,發菩提心。「出離心」、「菩提心」,第三個就是我們老說的「正見」。

《阿彌陀經》裏頭,那鳥都說三十七助道品,「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這是三十七助道品,前頭四個沒說。「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是十二個,「五根、五力」加到一塊就是二十二個,加上「七菩提分」就是二十九個,再加上「八正道」就是三十七,就稱爲三十七助道品。「八正道」也稱爲「八聖道」,是入聖的道路,這個道路以「正見」爲首。那密宗更強調見了,是決定見宗,一切以見作爲決定,先不看你別的,先看你的見。從見以後,你只要見…這跟那禪宗是一味的。那六祖就是見可用,六祖所掌握的東西那遠不如神秀,就是他的見可用,所以密宗稱爲「決定見宗」,這個見很重要。

咱們就從「八聖道」來說,「三十七助道品」最後是「八聖道」,「八聖道」以什麼爲首,以「正見」爲首。有了「正見」你才能有「正思」。沒有「正見」,你思什麼?你是邪思,你思維什麼?邪思!「八聖道」就是正見、正思、正語(語言的語)、正命(你靠什麼生活),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這稱爲「八聖道」,以「正見」爲開首。從這個才能有其餘這些東西,你才有正的思維,不是胡思亂想,不是邪思;你才有正的語言;你才有正的事業,業;你才有正的立命,你的命是個什麼命,邪命就靠這些個不正當的手段,種種的來謀生,邪命就是邪的了;邪精進,不正的精進;精進是好的,你正精進才是好的。所以盲修瞎練那有什麼好?盲修瞎練你越練越壞。你走路跑錯了,你跑的越遠,將來你要退回來的路就越多,這底下才有「正念」、「正定」。

「正定」就跟這個「不定」、「邪定」和「有漏禪定」是分開的。你只要真得到「正定」,就不是……,當然一般凡夫都是「不定」,還有很多是「邪定」,現在外頭……(換帶)
跑到黃鼠狼廟裏頭去求保佑,哈哈哈,可笑。他們是有這個本領,他們的這叫邪定。大家有時候就想兌現,一兌現就以爲對了,你不知道他是從什麼兌的現?妖通、術通、鬼通,鬼都有通,報通,這種種的,這都是從這邪定裏出來的。還有有漏的禪定,所以修第五度的禪定,打坐怎麼怎麼的,這是有漏的,你可以升天,升色界天,升無色界天,但是你福盡你還得墮落。「正定」就不是一樣了,這個定就能生慧了,戒定慧那就成佛了,所以要得這個「正定」呢,那你就從這個「正見」做開始。

什麼叫「正見」呢?你這個「慧眼明了,見理正確」,你這個智慧的眼很明白很清楚,了了然,能見這個理體,很正確的能看見這個理體,這個也就是夏老師說的「理明信深」的開始。「理明」,「理明」你才有「深信」,「深信」你才有「切願」,才有「專念」。

所謂「正見」者就是,所以它擱在第三,擱在「發菩提心」之後,他已經要有一定的智慧。由於你有智慧,才能正確的,能夠比較分明的,看到這個第一義諦它的本體。從這兒底下才有那一套其餘的七個正道。所以很多法門,都是「先悟後修」,圓教的法,先悟後修。不悟,你沒有正見,你修什麼呀?唯獨淨土是特殊又特殊,要知道,這是阿彌陀佛最大的慈悲。你先念起來再說,你念之後,你真正要是肯那麼老老實實念,你不知不覺你把這些東西都放下了,你就是正念分明,就暗合道妙。

所以後來我集了一副對子,都是蕅益大師的話:「從事持達理持」,你就從事持開始吧,你可以達到理持。達到理持還有什麼話說,什麼發菩提心,你已經整個是菩提心了,都理持了。「從事持達理持」,這是蕅益大師《要解》裏有這麼一句,另外我給他湊上一句,成了一副對子,「即凡心是佛心。」就你這個凡心就成了佛心了。要沒有這樣的方法,咱們這個世界的衆生沒有法子出離生死苦海。

所以這個「正見」,你要真是能夠相信,咱們現在這麼說吧,像「正見」這個定義就很難,我要能夠悟,起碼有一個解悟,沒有解悟,你怎麼能夠說「慧眼明了,見理正確」呢?但是在淨土法門來說,你真正能夠相信,「信願持名」,以這個爲綱宗,就這樣解決問題,你就「信願持名」了,你這個本身就是大智慧。所以信和智慧是一致的,你能這樣,難信之法,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你能信,也就是你的智慧很超越,所以這個淨土法門這一點很重要。現在大家不能夠去參究,不能大開圓解,不能夠參禪,破參,那你就是很難達到這兩句話,「慧眼明了,見理正確。」但你能真正把「信願持名」這個淨土宗的綱宗,能夠信的下來,信的很踏實,也是「正見」!

這就是說,我們要有這三個根本,這個知見,一部佛法就是把衆生的知見換成佛的知見。佛以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什麼大事因緣呢?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給我們開了,給我們示了,我們就要怎麼樣呢?我們就要以種種的修持,來悟佛的知見,入佛的知見。入了佛的知見,悟了佛的知見,我們就可以給別人再開佛知見,示佛知見,就是這麼一件事。

所以要斷惑先要斷見惑、斷思惑,才能斷塵沙惑,才能破無明惑。斷惑就要以斷見惑爲始,「八正道」就以「正見」爲始。所以關鍵,破惑你要破見,破這些不正確的見。要入正道你先得要有「正見」,而最後就是把衆生知見變成佛的知見。這個「正見」,我們老談這個見。見,見解的那個「見」字是最這一頭,悟是那一頭,真正到了佛的知見就是證的那一頭了。見字包括的很廣,就是你的觀點,你決定性的觀點,你怎麼看這個問題,你怎麼理解這個最中心的東西,叫做你的見。

所以我們現在要修行主要就在這三個上頭,你不能出離的,慢慢也能出離,慢慢淡;「菩提心」叫他長;「正見」叫他慢慢能夠弄清楚,把邪的,剝筍皮兒,沒有一個什麼東西叫「正見」,「但盡凡情」,但盡凡情就是聖解,你剝筍皮兒去,把你的邪見剝掉。「須知聖解亦凡情」嘛,不是給你添出個什麼東西叫聖解、佛知見,就是把你種種的知見你能夠抛掉。所以「捨身容易捨見難」,這個捨見很不容易。每個人到現在都固定有一個見,就看你怎麼去破它,是不是?好難哪。大家回想想咱們這幾年的經驗,誰要破掉,去掉一點見,要多少努力、多少祈禱、多少的時間,它才能換一點兒。從對方也就了解自己,自己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所以現在我們就是三個根本,三個根本呢,我們這個根本就是從這出發,根本就是要長出枝葉來。枝葉長大之後怎麼樣呢?根怎麼樣?根隨著長啊,所以說葉落歸根,樹到了秋天都落葉子了,葉子落都落到根上,葉子所到的地方根就長到那。所以我們修持中你枝葉就長了,枝葉長了,那根本同時也是長的,所以就從根本長出枝葉,枝葉長了之後,枝葉中又同陽光這些化合,又把這個營養送回根本,這就互相促進。

那麼底下就是從這個根本産生修持,而修持不斷之中,根本也是在那兒長。只有根本在那兒長,才能表示你這修持是得了力;不在乎見佛、見光、出神通。老想在功夫上找一點兒成績,就是邪見。最大的功夫就在你的三個根本上長。你另外求什麼?「心外求法」就是邪見!這個見就得捨!哈哈哈哈。你不管你念得怎麼樣,你好好去念,你把「出離心」長一長,「菩提心」長一長,「正見」再分明一點兒,這是根本,你不要去務外。所以今天我們談這話很具體。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