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場第十五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衆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暉徧照。】

〈菩提道場〉,這個樹就很特殊了,菩提樹。「又其道場.有菩提樹」,有的地方叫道場樹。道場樹就是菩提樹,分別於前頭那個寶樹。菩提樹就更高了,寶樹也很高,寶樹高是百千由旬。你要是硬著要去乘一百、乘一千、再乘上由旬,那也是四百萬里。恐怕那個「百千」不是直接相乘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百千那由他」什麼什麼國土,這就沒有矛盾了,十萬億國土。這地方也是如此,那麼它就一般齊了,就沒有分別了。所以這個「百千」就是極言諸「若干千」,也就不低呀,比一般的樹也就不低了。

這個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有人就感覺這樹太高,這個葉子分佈的不很廣。因為這個底下它還有很多樹,不能都擋住了。還有就是,底下的樹也很高,所以這個樹你不能從地下往上看,你得從這些樹的頂上再往上看,那就不顯得樹很高,這個枝葉分佈的不廣了。

「一切眾寶自然合成」,是一切種種的寶自然合成的。「華果敷榮」,這個菩提樹,花跟果子開敷的都是一個極榮茂的顏色。「光暉徧照」,光明、光輝徧照到一切處。

我們就到這兒,這經文到這兒,我們再仔細看一看。「又其道場」,這個地方的「道場」就是指著……,道場有四個意思,我們不列舉了。學道之處名為道場,這個道場就是指學道的地方。在極樂世界大家也在那兒學道,所以指的是這個道場。

有好多菩提樹,菩提樹在《西域記》稱為「畢鉢羅樹」,佛就是坐在菩提樹底下成佛的,所以這個樹名字叫做菩提樹。這個樹的照片我還看到,還活得很好。佛在世的時候這個樹高四百尺。後來經過砍伐,現在還有四、五丈高,這是咱們這個世界上的菩提樹。還在,還有很多人在那兒修持,很莊嚴的。

再有就是一個問題,因為這個樹高四百萬里,《觀經》上說佛是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有人就說,這個人大樹小,覺得不相稱。其實這個無礙。

底下就看出來,那個水,你想那個水在腳面上,就在腳面上;你想那個水在腰,就在腰;你想那個水在頂上,就在頂上;你想那個水給你沖淋浴,它就是淋浴;你想樹高,它就高;你想樹低,它就低;不是那麼死的,這是一個方面的解釋。這個水是一樣,樹更是一樣。所以這個大小,它這空間,有些人談這個問題,他這個空間還沒打破。咱們這個完全都是華嚴境界,華嚴境界就是小的容大的,不然怎麼叫華嚴境界?小的不能容大的是咱們娑婆世界的境界。

所以這些地方,根據咱們這些情見,有很多人就把這個當成是證據;他這些情執,這些東西當成證據來懷疑經典,好些人犯這毛病。所以它這也無礙。而且菩薩,所謂見佛、佛身,他自己身有多大,他見佛身有多大,各個的一地、二地也都是不同。這個地方只說了一個,所以那個樹到底是多高多大,有各種不同的大小,各種不同的樹,相稱,而且也就自然相稱,而且小的就可以容大的。所以這麼幾方面一說,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復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衆寶之王.以爲瓔珞。雲聚寶鏁。飾諸寶柱。金珠鈴鐸.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

「復有」。這是後頭了,「復有」底下就表現了樹上頭的莊嚴,有青顏色的、綠顏色的、紅顏色的、白顏色的種種摩尼寶。這個寶是珠寶,摩尼寶我們講過了,拿這個來做瓔珞,在樹上。

「雲聚寶鏁。飾諸寶柱」,樹上還有寶柱。寶柱要有結構,結構之間彼此要有連接。這個鏁就是這個木結構的連接的地方。結構的連接不一定是木。結構的連接地方,這個連接用什麼做的呢?是「雲聚寶」。雲聚寶是個名稱,寶的名稱。「雲聚寶鏁」是以「雲聚寶」做的建築物相鈎結的地方。

這個有證明,《唐譯》說:「有師子,雲聚寶等,以為其鏁。」所以你從別的譯本上就找到證據了,這個就是很確鑿,不是我這兒杜撰了。都是寶所成的鏁,用瓔珞來莊嚴這些寶柱。經上還說,柱由各種各種寶所成。又在樹上掛了網子,都是摩尼寶。寶上有金、有珠,金就是咱們黃顏色的金,珠是白色的珍珠,鈴是能夠搖動的鈴,鐸是鈴裡頭能敲聲音的那個叫做鐸,這些掛在網子上;這些網子,做成網子。

這一種珍妙的寶網,「羅覆其上」,都是蓋在這個樹上的。這個樹上面的這樣一些網子,「百千萬色」,就好像現在說的聖誕樹,還有咱們的國慶,樹上裝燈,大家覺得很好看,那這個極樂世界比這好看多了。而且是百千萬色,互相輝映。像《觀經》說,一個寶珠有一千種光明,一個光明有八萬四千色。看見沒有?這放光,一個寶珠能放一千光明,一個光明有八萬四千種顏色,咱們就沒法想了。咱們世界就一種光,一種光就一種色,你看咱們國慶節日,掛紅燈就是紅色,綠燈就是綠色。所以我們這個世界的情形,你怎麼能夠想到極樂世界的情況?

而這些個光色「互相映飾」。你的光照著我,我的光照著你,互相輝映,互相作為裝飾,增加它的美麗。「無量光炎」。無量光;「炎」,炎也是光,形容光的光耀、明耀、耀顯。這麼多的光和色,「照耀無極」,照耀無有極限。

最後,「一切莊嚴.隨應而現」。「隨應而現」,這也很莊嚴。我們處處要知道,這一切莊嚴都隨你所相應、所感應而現。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機械、死的東西,是極其微妙,要知道,極其微妙。這是菩提樹。

【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徧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爲第一。】

「微風徐動」。很輕微的風,慢慢在那兒吹動。「吹諸枝葉」。吹到菩提樹的枝和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這個樹流出來無量的妙法音聲,都在說微妙法呀。

「其聲流布」。這個聲音就傳送出來。「徧諸佛國」。徧於諸佛的國,不光是極樂世界,別的佛國也徧哪。

「清暢哀亮」。「清」就是清淨,讓聽的人不生著染心。「暢」就是通暢、歡暢,讓聽的人心中能夠通達、能夠歡暢,踴躍歡喜,還有通曉的意思,能夠通達實相。「哀」者,很悲哀,所以我們悲憫眾生,自然有一種悲心的流露。好的音樂裡頭總是含一點悲意 (不是這種狂歡曲,這只是一種亂動),這種就使人聽到,能引起你的大悲心。「亮」是明亮、響亮,也是顯露,能叫你開發你的本明。這就是這個音聲「清暢哀亮」。

「微妙和雅」。「微」者是很微密。「妙」就是好,「微妙」更是說不出的好。「和」是調和。「雅」很雅正;順佛法故,所以說「雅正」。「雅」對照就是「俗」,所以我們首先要脫俗。人家說,「你渾身的俗氣。」所以極樂世界的音聲就是「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風吹寶樹出的音聲,在十方世界一切音聲之中,這是最為第一,沒有能相比的。

【若有衆生.覩菩提樹。聞聲.齅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底下,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就來了。「若有眾生.覩菩提樹」,你看見菩提樹。「聞聲」,聞見這個妙法音聲了。「齅香」,聞到它的香味了。「嘗其果味」,結的果子你吃了。「觸其光影」,被這個光和影子照耀到你的身體。「念樹功德」,你在憶念這個樹的功德。所以我們密宗修法,觀想永遠不離開菩提樹,這都有所本,都是一致的。「念樹功德」,觀想皈依境,觀想上師三寶,上師三寶都在菩提樹上。

「皆得六根清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徹。人都是煩惱,不清淨。清徹,《會疏》說「耳根無垢」,耳根沒有什麼垢染,你沒有什麼成見。有些什麼東西聽不進去,由於你耳垢太重了。耳根無垢叫做「清」;「徹聽眾音曰徹」,聲音都能聽到叫做「徹」。眾生這個六根,這是對於耳根來說,其他我們可以舉一反三,都可以清徹。

「無諸惱患」。沒有煩惱、憂慮這些所造成的過患。「住不退轉」。就可以住於不退轉之地,以至於成佛。所以看見樹,就「聞聲.齅香.嘗其果味」都有這樣的功德。

「復由見彼樹故」。又因為看見這個樹的原因,得三種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所以見了樹之後你可以得無生法忍,所以極樂世界的增上,使你處處是增上。

這個「忍」,《淨影疏》說:「尋聲悟解,知聲如響。」你從聲開悟了,知道這一切都如迴響。山谷的迴響,根本沒有人在說話,但是它有響。知道這一切都跟聽迴響一樣,沒有作者、沒有誰作這個響。瞭解這個,叫做「音響忍」,這是二地以上。得了「音響忍」就是二地以上的菩薩。

「柔順忍」是什麼呢?「捨詮趣實」,一切經典言論、禪宗的這些話頭都是一種言詮,用言說來表達;你把這一切「詮」都捨掉了,趣於實。所以我們修行不是就在故紙堆裡頭,「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不是在那鑽故紙。這是詮法,你要趣於實。能夠「捨詮趣實」叫做「柔順忍」,到四地、五地、六地了,所以這也不是凡夫境界。

七地以上就聞法悟道,知一切法,證入實相,離一切相,這才是「無生法忍」。這是七地菩薩以上。

瞭解到一切如迴響、如夢幻泡影,這是三地;能夠捨離言說而入實相,這是四、五、六地;證入實相,「入」,真入了,證入了,離開一切相,無生法忍。安住,所謂「忍」就是安住,安住於無生法中,這七地菩薩以上的事情。你看見樹之後就得到這三種忍。

《彌陀疏鈔》的解釋,「無生忍」有兩種,一種從法上說,一種從修行上說。從法上說,沒有「起」、沒有「作」的理體叫做「無生」。「慧心安此」,你智慧的心在這個地方安住,叫做「忍」。

「約行」,從行門說,「報行」〔註一〕都純熟了。「智冥於理」,你的「智慧」跟「理」自然相和;「無相無功」,沒有(離)一切相,也沒有一切功用。所以現在都在練功,天天在練功,你到無功才能登地,「無相無功」。「曠若虛空,湛若渟海,心識妄惑」,起心動念這個識,有妄的疑惑,「寂然不起」,常寂光的「寂」,「寂然不起」才叫做「無生」。

前說,這不是兩個,一個是「約法」,一個「約行」。前說,還可以通於別的地上、其他的諸地;後者,「約行」這一段,八地以上才能有,這無生法忍是很殊勝的。

這個有很多證明,在《華嚴經》裡頭它也有「十忍」,第一是「音響忍」,第二是「柔順忍」,第三是「無生法忍」,跟我們這個完全相合,但底下還有第四、第五、第六,都還沒成佛呢。我們見了樹就得前三種忍;第三種忍,「約行」就是八地菩薩。所以這就是這個樹的功德不可思議啊。

所以我們前頭講十玄,「託事顯法生解」,從事可以顯法生解。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拈起花來給大家看,就現給大家眼睛看嘛,叫大家看嘛,那迦葉他就開悟了,成為咱們禪宗第一代祖師。「託事顯法」,沒有什麼,就是這個。所以極樂世界的菩提樹你看了就證無生法忍,也都是託事顯法。你不要把事看成什麼,它這個事中就是顯了極深的法。所以你看見這個樹就證無生法忍。

【佛告阿難.如是佛刹.華果樹木。與諸衆生.而作佛事。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花、果子、樹的本身;「與諸眾生.而作佛事」,對於種種的眾生,它作佛事。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極樂世界花果樹木都能給眾生這樣作佛事。什麼原因呢?是由於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無量壽佛的威神力故。阿彌陀佛已經成了佛了,阿彌陀佛有如是的威神,有這個力量,這是一個方面。

再有,「本願力」故;過去發的願,所以現在能讓眾生看見樹就得三忍。所以「本願力」是總,底下「滿足願」、「明了願」、「堅固願」、「究竟願」,這四個是分別說。這四個解釋,我們挑好的說,我這書上引的很多,我們就把那個淘汰的我們就不介紹了,我們挑好的說。

「滿足願」。這是《淨影》的話,這是因為他「願心圓備」,他發願的那個心是圓滿、是都具備,為眾生所想的都想到了。這是第一個願,圓滿願故。

第二個,「明了」。我們用望西他們的話,是光明、智慧共同相應故。這比別人解釋得好,是這樣的。

「堅固」。是「無退精進」,他沒有退心,他的願他沒有退。阿彌陀佛沒有說我發的願我後悔了,一直是精進。咱們講阿彌陀佛過去修行,那精進極了;因為它堅固,這是所成就的。

「究竟願」。〔義寂、望西〕他們說,「期盡有情法界際故」,所以稱為「究竟」,因為他要把一切有情都要度盡。這是古人的解釋。這四種之中我們挑好的介紹了,其餘的大家可以做參考。

不過在「究竟願故」我還可以補充一點點。「方便為究竟」,正是因為這個願,他度盡一切眾生,廣度一切眾生,眾生都可以得真實之利,是最究竟的方便了。這個方便之法才是成佛的究竟,所以成為「究竟願故」。這是因為他是究竟的方便,這是一個說法。

再一個說法,因為本經「三真實」,這一切願都是真實之際為體,真實之慧所生,所以他能夠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所以這個是究竟願,「究竟之願」哪。

註一:《彌陀疏鈔》云:「約行,則報行純熟,智冥於理,無相無功,曠若虛空,湛如渟海,心識妄惑寂然不起,方曰無生。」此處錄音說「根行」,可能是因為「報行」簡體字作「报行」,容易誤認為「根行」;黃念老後來於東林寺所印版本,亦將此處親手修改為「報行」,故知這裡應該是「報行」無誤。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