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池功德第十七 (之二)

〔第二十五講,一九九〇年四月十七日〕

上一次講了「十二光佛」,這「無對光」下面的「智慧光」,沒有單獨提出來說一說。

《論註》:「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

「光」就是智慧,這個在「無量光」裡頭已經解釋得很充分了,就是說,這個稱為「真實明」。曇鸞大師說,光明就是真實,光明就是智慧。大慧法師說了很多,上次都講過了。

今天我們再點一點這個「智慧光」,因為這個光明能破無明闇,所以佛又號「智慧光」。這些內容以前已經有了,「十二光」的含義。

至於講了〈泉池功德〉,這個是〈泉池功德〉,是第十七品的後頭,講到這個「波」能夠出無量的微妙音聲,也聽到種種的聲音了。這些音聲的解釋寫在書裡頭了,我們就大家自己看。

【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它這個所妙的就是,聽到這些個聲音,心就清淨。我們要聽見許多聲音,就被它牽動,甚至於狂亂。現在比方你聽到這種搖滾樂等等,心中就動。這聽了清淨,沒有分別了,離開分別,所以這些音聲就是殊勝。

「正直平等」,「正」就不邪,「直」就不曲,離開了邪曲。眾生心不是邪就是曲。所以「直心是道場」,這個「直心」很重要,直起直用。禪宗說,問那個台山婆,「台山路怎麼去?」「驀直去。」「驀直去」,所以這趙州也參不破它。就是「驀直去」。「直」啊,「直」很重要。正直平等,一切平等,是不二法門。「成熟善根」,聽聲音。

「隨其所聞.與法相應」,聽到的就相應,跟這個法本身相應。說提到實相,他就跟實相相應;談到平等,他跟平等相應。現在咱們是「凡聖同居」的凡夫,你就只聽到這個名詞,頂多還知道一些名詞的解釋,你沒有相應。那麼,怎麼叫相應啊?你「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就相應啊,你真正是「照」了。你不然,你把那兩句話天天念,天天念,就等待有那麼一天你相應;那麼沒有相應之前,你苦還是苦。

還有就是,不是這種噪聲干擾。你願意聽的就聽到;不願意聽的,沒有聲音。所以是微妙,極樂世界它「微妙難思」,你不想聽的一點也聽不到。

「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遠不退了,所以他就不退轉了。

【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

底下是「十方世界諸往生者」,所以這個不光是咱們娑婆世界的人往生。後頭底下說,十方世界的佛都在稱讚這個阿彌陀佛、稱讚這個極樂世界,勸他那兒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十方的佛土都是如此,所以大家要重視這個問題啊。十方世界的佛都這麼重視、都是依教奉行。所以我們學佛,最要緊的是要依教奉行。你拿它當學問研究,你最多是個學者而已了。你要成功的話,你得依教奉行、你得去做。

所以這就往生,都得到往生。怎麼樣呢?都在七寶池,我們說的這個池是七寶池,七寶所成。「七」也是表示一個多數,眾寶所成。蓮花裡頭(所以稱為蓮花化生,前頭有這個願)是自然化生,不須要胞胎,也不是濕生,咱們世界這種胎卵濕化,都不是。這是依彌陀的願力,自然而出現,所以叫做「自然化生」。

「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清虛」、「無極」是出現於古譯,漢、吳的譯本。因為那個時候佛教剛來,所以用的文字很自然的就和道教所常用的文字差不多。所以我們現在要翻譯佛經,也難免有些字跟那個基督教常用的字相同。所以「清虛」啦、「無極」啦,都是;這就是那個時候很自然的就選用了這個文字。它的含義,嘉祥大師的解釋,因為他的「神通無所不至」,神通廣大,沒有極限,所以稱為無極,是「無極之體」;還有,為什麼稱為「虛無之身」呢?如光如影,不是一個血肉之身,所以稱為是「清虛之體」。他是清虛,這「自然化生」就都是這樣。

【不聞三塗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爲極樂。】

「不聞三塗惡惱苦難之名」。《阿彌陀經》說:「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沒有這個名字,所以他也不聞這個名;連名字都沒有,哪裡還更談得到實際呢?地獄、餓鬼、畜生,沒有!那些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的。

「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所以「彼國名為極樂」。這就是前頭這一品。

上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