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灌頂之意義

(問:修習密法,是否必須經灌頂?它是一種儀式,還是另有密意?)

黃老答:這個印度的風俗,太子要登位的時候,或者肯定太子要繼位的時候,舉行灌頂,用四海的水來從頭上灌下去。舉行這個儀式之後,就表示這個人一定要做皇帝,灌頂這個名詞就從這兒來。那麼在佛教呢,就是說給你進行灌頂了,就是肯定你將來一定成法王位,咱們不去做皇帝了,也就說你將來必定成佛。所以它是一個儀式,而這個儀式,它的意義呢,就跟世間的灌頂,現在像泰國王子,也還是在灌頂,這就跟世間的這個道理意思差不多。

但是在灌頂裡頭分好幾種,總的意思是這樣的意思,但是這分得有深有淺,有的是一般的灌頂,有的是授位置的灌頂。一般的灌頂就是經過這個灌頂,你才能夠修習某一種法,所以有很多密典,過去常常封面上印著「未經灌頂,不許翻閱」,就是你對於這個法,比方像《金剛亥母》大法,你要沒有灌過這個《金剛亥母》頂的時候,你不許看這個內容。那就是說你灌頂之後,才有這個資格看。沒灌過頂看了之後,看的人和這個經的主人,兩個都有過失。所以常常還有的寫:「如果翻閱,必受災殃。」現在有很不通的事,就是印的書上寫了這一篇。印的書上寫了這一篇就麻煩了,你印的過程之中已經都……。所以我們的本子不能拿到外頭印,都是自己搞。

還有許多經,根本師父就是說不許寫出來,你腦子記,為什麼呢?他就許多是重這個法,就是你要得到這些法,你必須由師父傳授。確實有許多法、有些東西,你就是用文字、用圖表示不清楚。就是有一個儀軌,有一個本子你拿到了之後,自己要去修也很難正確,因此這密法裡頭最尊重的是什麼呢?就是師承口授,口耳相傳,很親切、很直接。

那授位灌頂呢,就是授你的金剛阿闍黎位,那就是說你可以替代你的師父來弘傳密法。密法呢,很不像顯教,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師父,師父的責任很重,要做師父的人,一定要受過金剛阿闍黎灌頂。現在也是比較很亂了,就是不很嚴格了,過去那是很嚴格的。現在還更不好的呢,有的人根本沒得到灌頂,就收徒弟、收供養,亂傳,這個就是完全違背了密法的戒律。這個密法的戒律,密法是很殊勝,即身成佛那是比別的各宗都獨特的一種優越性,但是你要違犯了戒律,密宗的地獄也比其他所有的地獄都嚴重。

所以有的人只說這一面,只說它怎麼怎麼好,而不說它那一面,這就不合理了,天下沒有撿便宜的事情。就常說刀子快,切水果快,切手指頭一樣快,它就是這樣。所以這個法為什麼不能輕傳呢?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把一個裝子彈的槍給小孩子玩,他就是哭著跟媽媽要,媽媽也不能給。所以師父就有很大的責任,要看你是不是能夠適合於這個法,主要的就是說是,就像我們小孩子,他在那邊鬧說:「我要手槍玩」,你能給他嗎?他拿了手槍之後他亂扳,一下子下去……,他不懂嘛。還有呢,你也不能把這個武器啊,關公那個刀,一百來斤哪,在關公手裡頭,那一刀,顏良文醜就完了。你要別人拿起來,他就不要說騎馬上陣,刀就把他壓倒,拿不起來了。你有沒有這個力量來拿這個武器,所以這好多好多問題。

所以在這真正密宗的規距,師徒之間要互相觀察,而且學密之前,你要把佛教自己理論的研究,顯教的研究,要有脫產學習十二年的這麼一個過程,所以這個是很嚴格的。不是現在我們居士這麼的研究,你現在上個班,回頭看一點,這麼十二年,不等於那個,那個是你是脫產。

我遇見一個清華畢業之後去當喇嘛的人,解放以後他又還俗了,那麼某某一直推薦他,他還考了格西。那他們在廟裡成天都是讀經,黃教要辯論,就跟咱們現在進訓練班一樣,排的東西很忙的。這麼十二年之後,那才能夠給你灌頂。灌頂傳一個法,就是說你對於這個法你有資格學習了,你可以修了,這些經典都可以看了。等到給你金剛阿闍黎灌頂,那你就不但是可以看了,而且你可以傳法了,就是有資格做師父了。大體分成兩類,細分還有很多類,就是一般法的灌頂、大法的灌頂。還有就是正式的灌頂呢,四種灌頂,這是無上密的灌頂,就是瓶灌、慧灌、密灌、大手印灌頂。那麼在修法,我們灌到大手印灌,那就是所謂的第四灌,就是最高的了。

再有呢,後來也把皈依做為一種灌頂,其實皈依應該只能說是只是皈依。那麼也就可以稱為所謂皈依灌頂吧,這也可以。事實上皈依和灌頂還是應該有所區別,皈依嘛,就說你只是皈依到佛教裡面來。那麼現在這個社會上,我們把它方便一點了,你再說他:「你就是皈依啊,你還一點沒得到灌頂啊」,他就心裡頭好像很不安,所以這個說法也很切合實際,稱為皈依灌頂。皈依呢你就是:我是發了決心了,我依止佛教了。

所以要稱為居士,那真正的居士你就應當受過皈依,而且受了戒,這兩個都有才能稱為居士。居士要說也是一個很尊的尊稱,要有德,而且很有地位,這樣的人才稱為居士,現在也普遍。和尚也是尊稱,喇嘛也是尊稱,大家對這都隨便用了。三皈嘛,顯教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呢,你受一條也可以,兩條也可以,三條也可以,五條就具足戒了。你受一條也可以,我只是不殺,或者我只是不盜,這都可以的。你有了戒,有了皈依,你就是居士,就是佛教徒了。

在密法就是皈依四寶,特別強調上師。這個上師是怎麼樣呢?他代表了佛、他傳授了佛的法、他本人就是僧。僧不一定是和尚,四眾弟子都在內,僧噶雅是僧眾,過去說是見了僧噶雅要頂禮,後來和尚說你看見我和尚就要頂禮,這個又有點,又有點什麼……。你單獨碰見一個和尚,不一定頂禮,當然你要是頂禮,代表你謙德,那是有功德,都是好的,但是不是一定的,不是說你不頂禮就錯。你頂禮當然是好,你不頂禮不錯。可是你見了僧眾,對於僧眾這樣一個集合體,那就是很尊重,那就要去禮拜。這就稱為四寶。

這樣的話呢,皈依了密法了,這就可以開始修四加行。《皈依法》,有個法叫《皈依法》,就念這四皈依咒。一般正規的,在這些地方上完成了一些,那麼師父就給你進行一個灌頂。那麼這個我說的是按正規的規律的,現在按圓融的規律呢,也可以給你皈依灌頂的時候,你可以修《皈依法》,那麼也就是等於灌了頂了。你《皈依法》灌了頂了,這個都不一定是很嚴格的。

它是個儀式,但是這個儀式呢,它代表很深的宗教含義,有宗教含義,這個儀式有很深的宗教含義。你受了四皈依之後呢,你就有約束,你就不要再到基督教去做禮拜了,它就有個約束。你不受四皈依,你自由的;受了四皈依,你再做這些事呢,你就是違反了四皈依,你的四皈依就破壞了。你就不能夠再……,比方說教皇來了,你又去禮拜他,這就是對於第一條皈依上師就破壞了。那就是,只有佛教的,顯教密宗都可以;你要是信耶穌教,信基督了,那麼就跟皈依佛就矛盾了,信默罕默德,這也矛盾了。你要是看聖經,看可蘭經,你跟皈依法就矛盾了。跟牧師、神父,回教的阿匐,尊敬他們去,那就跟皈依僧矛盾了。那一些我們就不做了,那你就是,保持住你的四皈依。

(問:現在有些人自稱受某上師灌頂就得法,甚至開悟,灌頂真能使人開悟嗎?)

黃老答:在古時候,你看看,這十二年的研究,然後再給你皈依、傳個小法、然後給你授大法灌頂。還有人有善根又深厚,師父也跟現在的師父不一樣,你要知道,所以在這種因緣會合之下,就有出現這個可能性,在灌頂時候就成就了。所以這個事情是有的,但是也是非常少的,後來就出現不了這個情況了。所以有的人就說是,常常就變成,我們變成一種挖苦人的話:「某某師兄,他只是等灌頂成就的。」就是說來一個佛爺他就去灌頂,來一個佛爺他就去灌頂,這麽說是挖苦人的話,他是等灌頂成就,他不修持的,變成一個刻薄話了。

但是古代在灌頂的時候就成就,是有的。在禪宗就有這個事情,有人去拜訪一個大德,那個廟在江那邊,這個人在江這邊,還沒過江,那邊大德看到他來,拿扇子:「來啊,來啊,來啊……。」他一看,他已經就開悟了,回去了,不用再見了,這種事情都有。還有,他不但不要看見人,看見廟的旗杆他就開悟了,他就回去了,這些都有,這個事情就是各種的因緣不同。

現在有的事情就是些招搖的事情很多,你在我這兒得了我的法,你得了我的灌頂,你就得多大的好處,你就怎麽怎麽樣。現在要是說老實話,師父要是不好,你受了他的灌頂,你不但沒有好處,你簡直就是大禍臨頭,師與弟子皆陷地獄,所以密宗的師父我們要十分慎重。

這裡頭就是這兩個宗最容易被魔來在裡頭混進來、混充,一個是禪宗,一個是密宗。這兩個我都是最有興趣,我也都深得法益的。但是實際就有這個情况,它很容易冒充。別的你都不能太冒充,因爲什麽呢?稱法師,你要講經,你總要能講幾部經吧?你講的經,總得跟經相合吧?聽別人講經的時候,你來聽這位法師講經,他要全不對,一下子就聽出來了,是不是啊?你總得說得差不多吧,所以你總得有幾部經你能說得差不多。

回【禪淨密】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