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之七)

所以我常說,你修什麼都可以,你不求生淨土,你想今生要脫離六道是沒有可能性了。當然你可以再來嘛,所以有些人再來,再來就很難說了。今生的事情有時候你都忘得一塌糊塗了,怎麼也想不起來,你說來生還記得今生的事情?你今生的事情都忘了。今生,以前念過的書大家還能記得多少?能背出多少?不要說小時候念的,就是前兩個月念的,你現在恐怕也就忘了,還要等到來生?

所以在我們這兒說,「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所以我們剛才所說的都是解釋這幾句經文。更引了一些其他的經典來做證明。所以這是「千經萬論共指」,不是一部經說的,千經萬論都給大家指示這條路;「十方諸佛同讚」,十方的一切佛都同聲讚歎這樣一個微妙法門。所以這個「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淨土宗的心髓、淨土宗的心,達摩說「汝得吾髓」,這就是淨土宗的髓。是由於佛力加被,行人才心不亂。

不是要求你在現生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做這個要求就要求太高了,往往人達不到,達不到就心灰、就放棄了,就去學別的法門。不知道別的法門更難,最後一事無成。你要知道,達到「一心不亂」,你就生的不只是「凡聖同居土」,「事一心」你就可以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你就生到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了。當然是好,但是不是那麼容易。所以不要因為達不到就灰心。只要往生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關鍵在於「信願」,蕅益大師講得最好。這一點,很多淨土宗的不認識這一點,所以念得也就是灰溜溜的、心灰意懶。

往生之後,就「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在七寶所成的蓮花之中,這個七寶,我們不要以為故宮中的那種寶石什麼做成的這些盆景。那種東西我說老實話,你擺在我這兒我都嫌討厭,笨拙極了。這個不是那樣的,拿些什麼翡翠、珊瑚、金子做成一個盆景,是說它極莊嚴、極殊勝、極乾淨;「極」,就是拿世間的寶來做譬喻,種種的寶所合成的蓮花。在這種蓮花之中自然化生,自然而然的就化生了。

這個「化」字在這個地方,很容易被體會為「胎卵濕化」,眾生有四生,四種眾生,「化生」是其中之一種。這個「化生」不能夠這麼體會,這不是「胎卵濕化」四種之一的那個化生。這個有根據的,《法華文句》中他就說了,他說是《胎經》,《胎經》就是說的《無量壽經》,蓮花胎中生出來的。所以東密,密宗的「金」、「胎」兩部,「金」就是「金剛部」,「胎」就是「蓮花部」,就是極樂世界,這是「胎」。《胎經》就是我們淨土宗的經典。《胎經》所說的蓮花中生,不是「胎卵濕化」中間的化生,是「非化而言化」也。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這超乎世俗的、世間的這種化生,是以彌陀大願的力量之所感,是自然而生,不是以這個罪業力的因緣而生。

生天也是化生,你有天的福你就生了。入地獄也是化生,沒有說是父母生出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是地獄中接班人,沒有。你死了之後,自然就到地獄中去受生。而且死了之後馬上活,活了之後馬上再死,一天不知死多少次。那是罪業所定的。這跟那個都不一樣,所以不是胎卵濕化的化生。

也不是濕生。人類,現在大家有很多爭論。現在不用爭論,按佛教說,人的來歷,「胎卵濕化」這四種都可以生人。最初的人可以化生,也可以從猴子變的,也可以化生,也可以濕生。《涅槃經》說「濕生」,庵羅樹女等等人,因樹上的花,花裡有濕氣,她就出生了人了。他是靠這個濕氣而生,而極樂世界的從蓮花中生,跟這個不一樣。大家想想看,這個濕生的,先要有了這個樹,有了樹上的花,然後生出人來。而現在極樂世界,人和花同時出現。所以不是因為花的濕氣而生,皆是彌陀願力大願之所感,超乎世間所說的「胎卵濕化」。

而且生下來之後怎麼樣呢?「智慧勇猛」。智慧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成佛就是一個智慧,「轉八識成四智」就成功了。把你的「八識」變成「四智」,四種智慧,就成功了,所以整個是智慧。往生的人,這些上品的智慧勇猛、猛利,勇猛精進;這智慧猛利能夠斷一切煩惱,而且「神通自在」,他通達無礙。

所以極樂世界的人,他「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現在我們知道這個天體有多麼大呀!就是咱們人類的知識知道的天體,十四萬億光年,這麼多的世界。極樂世界的人,掌中都能把一切世界都抓在手裡頭,這樣的神通啊。現在這一點氣功師的奇異功能,那提都不要提了,怎麼能夠相提並論呢?

【是故阿難.其有衆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所以底下,釋迦牟尼佛再叮囑咱們大家一句,「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所以往生不是以後的事,是今生的事。你要今生見阿彌陀佛的人,怎麼樣呢?「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你要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還要念極樂國土的種種功德。所以還是上頭的話再重複一句,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還要「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下輩的也是如此。如果你想高一點,你還要做種種功德,拿來迴向;「由此見佛」,由於這些功德而能見佛。「生彼國中」,見了佛之後,一定生到極樂世界。

而且「得不退轉」,一生之後再也不退轉了。你就是再回到娑婆世界,你就再到地獄中去度眾生,你到任何不好的地方去,你總之不會再退。你所達到的這種覺悟的水平,再不會退步了。在我們這個世界是進一退九,好不容易進了一步,底下就要有退九步在等著你,所以可怕呀!這是說老實話。所以我們就必須得逆水行舟,一篙子鬆不得;這篙子把船撐上去一點,馬上第二篙子又頂上去,只有這樣用功。一個鬆懈,一衝下來,衝下來就好多好多。

這一段,就是上輩往生的。這個上輩的往生,在《觀經》裡頭講到上品上生,比我們這個詳細。《觀經》是把兩頭都說到極端了。好到最好是什麼情況,那個最低的是什麼情況可以來,五逆十惡地獄都現了也可以來,所以《觀經》就是把這個極端都說了。咱們這個「三輩」是指著,用現在的話,概率最多的,這往生多半是這種情況的,這樣略略分成三輩。所以我們這裡都是善人往生,從往生的情況來看,多半是善人。那《觀經》惡人也可以往生,那他就是從那邊看,最低的也可以來。

這個上品上生,我們稍微讀一讀《觀經》的話,我們也可以增加大家的歡喜心。在臨終的時候,「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來接的是這樣一個景象,都來了。

「觀世音菩薩執金剛台」,一個蓮花台,「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到你的面前,因為這個蓮花台就是你要乘坐的。「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加持行者。「與諸菩薩」,諸大菩薩一起。所以接引佛這個手印是這樣的,這個手是這樣的,伸在前頭的,阿彌陀佛是這個手持蓮花,這個手是這樣的,這稱為接引佛,就是來接你。

「授手迎接」,伸出手來迎接你。這個時候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數菩薩讚歎你:善男子、善女人,你這很難得啊,修持精進。這是個婦女、女人這個時候轉為男身,上這蓮花台。「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台」,自己看見自己上了這個金剛台,觀世音菩薩拿給他的。

「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這個就是接引的情況。而且馬上就可以分身塵剎,供養諸佛,聞種種妙法,得種種陀羅尼。所以這個上品往生,當時往生之後,你最低是初地菩薩,《疏鈔》說甚至於到八地菩薩,你今生就得證到這樣的位置。

所以有很多人輕視淨土,東學西學,這個事情我們覺得是很可惜。又不是不信,但是就這樣子,找不到一條光明的、平坦的道路,枉自辛苦,愈忙愈亂。

底下一個討論。這裡頭我們很強調,談了「他佛」的接引,剛才說的都是「他佛」的功德。或者就有人懷疑,你這個跟禪宗就矛盾,禪宗都是講自心功德,你這個不推崇自心而讚歎他佛,靠他佛,你怎麼解釋呢?現在引了三部論的內容來證明。真正說透了之後,實在是「自他不二」啊。你還「自」和「他」還是兩個,《維摩詰經》有一品叫做〈入不二法門〉,你永遠在「二」裡頭,你永遠也入不了「不二法門」。

我們頭一個用蕅益大師的《要解》中說,他也設了一問。他說,既然《觀經》裡頭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談的是心,那心是你自心,你何不就言「自佛」就好了,幹嘛一定要強調「他佛」呢?這是蕅益大師設的這一問。這種問題都是很好的,我們將來有的時候自己心裡也有這個問題,跟著這個我們就可以來解決,自己要說服自己,還要能說服他人。

蕅益就答覆了,說「此之法門」,這個法門,「全在」,完全在於「了他即自」,剛才我已經說了一句「自他不二」了,這就更深刻了,蕅益大師的話。要能夠「了」啊,這個「了」字最粗淺的說,了解。而這個「了」字不僅僅是了解的了,你這個事了得了,了不了?了不了,不得了啊!「了」有解決的意思,這個「了」字。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他用一個「了」字。「了」什麼?了「他」就是「自」。所以「他」就是「自」。我從前不是拿那個磁石做過譬喻嗎?今天不重複了。

「若諱言他佛」,你很忌諱談「他佛」,一談「他佛」你就不高興;「則是他見未忘」,你在見地中還有個「他」,你有分別;「若偏重自佛」,我就老強調自佛,那是什麼呢?「卻成我見顛倒」,你我見很深,你在顛倒。

「又悉檀四益」,我們用「四悉檀」來利益眾生。「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饒益有情用「四悉檀」嘛,這可以利益眾生啊。如果這四個悉檀,從「世界悉檀」讓他發生慶幸心,發生信心哪。如果「世界悉檀」都不能使他得利,那麼所謂「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就談不到了。所以這就講極樂世界,如果是這樣的話,「世界悉檀」要不知道,欣慕極樂、厭離娑婆這種利益你也得不到。你現在就連往生都談不到了,你還說你要能夠悟入到理佛?理上的佛就要破無明,那就是地上菩薩了。你連往生都達不到,你連欣厭之心都不能生。唯有怎麼樣呢?「即事持達理持」。

所以我把蕅益這句話又加上另外一句話,作成一副對子,「即事持達理持」作上聯。唯「即事持達理持」,從「事持」開始你不知不覺達到「理持」,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這個最微妙,就是你不知不覺一切都放下了,只是這一句彌陀朗朗現前了。這個時候,都放下了就是「無所住」(《金剛經》的話);而這一念相續,「阿彌陀佛」相續,即是「生其心」。正在「無所住」的時候就「生其心」,正在「生其心」的時候就「無所住」,這是地上菩薩才能達到的事,然而你凡夫就能達到了。所以說念佛功德殊勝就在這個地方,暗合道妙。

所以,以凡夫的心要入「諸法實相」,只有念佛最容易。其他也不是……,沒有一個不能的,都比這個難哪。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種種的動亂很多,我們總之要求一個我們還能做得到的方法。做不到的、很困難的,這個時候,有等於沒有。所以我常常說,你得了病,你現在到美國去,那有一個專門的大夫,他給你一看就好。事實都是事實,但是我們這的病人他怎麼能到美國去呢?怎麼簽證?然後還要旅費,到了美國他怎麼能找到這個大夫、怎麼去看?你雖然有,跟沒有一樣,是不是?沒有一樣嘛!你是有,真有。很多法門也都是,真有,真是這樣,但是這個有,對於你來說跟沒有一樣。在美國的人他還不見得人人都能找得到這個大夫,比我們強一些,他能找到他就治好了,他也有找不到的。還有,他排得很忙的話,掛不上號,就這個事情。所以這個事情就是要問一下具體情況。

「即事持達理持」。你就這麼念的話,念到念念是暗合道妙,你就到了「理持」。理持就可以破無明、證無生法忍,你就是地上菩薩。

「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的明顯」。彌陀聖眾現前,不是他佛來迎,是你自己的本心的明顯。

「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所以夏老師有兩句話也很好,在《淨修捷要》,「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借託、靠,比方說,「我託託你」了,就是那個「託」字。「託」什麼?託彼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所以這八個字解釋這個話很好,我們把這八個字記住。託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拿觀世音菩薩以及七寶宮殿、八功德水等等的,這一切的莊嚴,幹什麼?顯明你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有這麼莊嚴你不知道。這一切讚歎極樂世界就是讚歎你的心哪!你怎麼能把它看成……,都推到「他」那邊去了?所以密宗它殊勝,你修法,你自己就是本尊。現在很多人不從根本上入手,就是要找個便宜的法子,想很快成功,那只有很快成魔。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