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般若與持名念佛 (之三)

《彌陀要解》: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

持名念佛也分兩種念法:一種叫「事持」;一種叫「理持」。得到一心之後,一種叫「事一心」,一種叫「理一心」。這也是我們應當知道的。那麼什麼叫「事持」呢?就是在事相上,你在那兒持念、持名。這個「事持」同樣是極其殊勝,極可寶貴的。「事持」就是我們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但是你還不能夠深深的了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對於這樣殊勝的般若,你還不能很真實的理解。有的人他也說:「我也就是這樣。」看著文字他也能講,就覺得是理解了,但這種只是像考卷子似的,並沒有成為他的思想。這得真正的成為思想,真正的相信承認,是自己的看法,那才是了達了。你只是看到了這個文句,或聽到某個法師講過,然後按著他的也給講一遍,那還是鸚鵡學舌,這不能算。但是你不了達不要緊,你只要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你決心下願,「決志願求生」,死心踏地,不貪戀這個世界,我就願意能夠盡一切的努力,爭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裏頭對大家很要緊,問你願意不願意,說我也願意,但這個願意是三心兩意的,來了一點別的事,就把這「願意求往生」忘了,就被別的事給轉了。這就還不大夠,要真正是「決志願求生」。「如子憶母。無時暫忘。」你念這一句佛號,像兒子孝順,想起母親來了,憶念母親了,就像母親當年想兒子那麼樣想。「無時暫忘。」沒有什麼時候把這句佛號忘了,這叫「事持」。所以「持名」,我們要注意,並不是說我這一天念了一千,或念上三千五千,就說我已經持名了。真正要「事持」的話,就是在你有時間的時候,都要不能忘記你所修的這個法門、方法、所持的名號。但是你智慧不大夠,沒有了達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樣的持叫做「事持」。

《彌陀要解》: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

水平再高就是「理持」。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天臺宗就是「心具心造」。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我本心所具有的,阿彌陀佛也是我本心所具有的,這叫「心具」。不在我心之外,是我心裏本來具有的。西方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是我心造,是我造的。從前耶穌教說上帝造萬物,我就問他:「誰造上帝呀?」它就不平等哪,只許上帝造咱們,不許咱們造上帝。你要跟他講「我造上帝」,他就認為你很不恭敬。佛教就是平等,佛就是我們心造的,所以十法界就是從我們一念心中所流現出來的。所以說是難信之法啊。有人就接上說:「你這人怎麼這麼我慢哪。」他不知道,他只是重視了佛,而沒有重視心。上次說的咱們的山門上,那個大家稱為彌勒佛,其實是錯誤的,稱為彌勒菩薩還可以,實際上是唐朝的布袋和尚,大家說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的偈子嘛,「只這心心心是佛。」什麼是佛?只這三個心字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十方世界最靈敏的東西了。「妙用縱橫可憐生。」你有多少神通妙用,縱橫自在,這些事情可憐得很,算不了什麼。「一切無如心真實。」一切一切世間、出世間,沒有一樣能比我們自心更真實的。

所以我們要開佛知見,就是叫大家要明白自心,我們念佛還就念的是自心。夏老師的《淨修捷要》,我不是跟大家匯報了一遍嗎?這講了念佛法門,講的十分透。「無量光壽是我本覺。」阿彌陀佛可以翻成無量光、無量壽,可以翻成無量的名字:無量清淨、無量莊嚴、無量的無量,可以翻無窮的名字。但一個「光」一個「壽」就統攝了一切。光就遍滿虛空,壽就豎窮過去、現在、未來,不可窮盡了。無量光無量壽阿彌陀佛是誰呢?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覺,我們人人所有的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我們發起了心在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或「南無無量壽佛」,這才叫做「始覺」,開始覺悟了。這個「始覺」必須得合乎「本覺」才叫覺悟。怎麼合乎「本覺」呢?我在念「阿彌陀佛」,念的是誰呀?就念的是自己的本覺嘛。「始覺」要念「阿彌陀佛」,所念的這個佛就是我們自己的「本覺」。這個「始覺」跟「本覺」不就自然合起來了嗎?不是念的別的。所以「始本不離。直趨覺路。」就必然覺悟。「暫爾相違。便墮無明。」你不念了,不念了就整個又墮到無明窠窟裏去了。所以「理持」就是相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我心之所本具,是我心之所造、所顯現。就拿自心所具、所造的這個佛的這一句洪名,為「繫心之境。」我的心就住於這一句上。而這一句住既然是覺悟,它就離開了四句,離開了百非。而這個心也不斷滅了,就這一句綿綿密密,「令無暫忘也。」沒有一會兒把這個忘掉。這一點是我們修行人的一個關鍵問題。

大家也信佛了,也念佛了,這個怎麼樣?能不能成功呢?能不能像上次我給大家看的那個照片,那位至少八十七歲的老修行,女居士那樣,一天念八萬佛號,念到無念而念。在八三年冬天跟兒(孫)媳婦說:「你不要給我送飯了,我見佛了,我就要往生了。」她就不吃飯了。不吃飯還沒有什麼奇怪,反正她就單腿盤坐,晝夜念佛不斷,又念了八天八夜。所以她後來的見佛見光,我說你們有人否定這個事,不相信,以為她見佛見光,是她自己吹。可以,這話也有理由,眾生你可以這麼說,你也可以說她在臨終時神經錯亂,她看的是幻境。你也可以這麼說,但這個事實你不能否認。這麼一個老太太她八天八夜不吃飯,八天八夜坐著念佛。反對的人,你拿一天試試。你拿一天不吃飯,坐在那兒不住聲的念,你拿半天你試試,做到做不到?就做不到。有的人,說這話的人,三個小時他都做不到,我跟你說,他就念不了。這個是事實,這個事實就夠了。

最後一天,她跟她的兒孫說:「佛的這個白毫光相,這個殊勝,沒有法比喻了。」她在那之前就見佛了,所以她知道自己要往生了,就不叫孫媳婦送飯了。到了這一天的時候,她再一次說西方三聖來接了。所以佛的臨終加被、來接引,這些事例八三年就出現在福建了,離開福州不遠的地方。他把這照片都寄來了,我都寄到上海去了。這個照片,還是死後合掌,那個恭敬虔誠,不是一般人現的相。又坐了七天,我看不是坐不住,是街道不答應了,認為這不符合公共衛生,一般兩三天都不行。燒的時候,大眾聞到異香,燒出了三十多顆堅固子,也就是一般俗稱叫舍利。因為舍利只有佛的可以稱為舍利,佛以下的人再燒出來的,那叫堅固子。她燒出三十多顆堅固子,這都是事實。這堅固子擺那兒,這唯物嘛,有這個東西嘛。所謂的堅固子,就拿錘子砸都砸不破,所以稱為堅固子。

這主要是她不忘念佛。我也常常說我們應當是到一個什麼程度,我們既然都在世間,總有些事情要做,但是我們應當到一個什麼情況?就像這個譬喻,像母雞孵小蛋。它也不能不離開這個蛋去找食,但是它也不能把這個蛋忘了,就到外頭找食不回來了,讓這雞蛋冷了。雞蛋要一冷了,再回來孵也不中用了,所以我們就是要注意不斷暖氣。有的時候事情來了,反正你這是念不成了,這個時候就好像那個雞出去找食去了,一旦回來馬上就要想到這個蛋,我回來還得孵,不要叫暖氣斷了。你這就行!就怕你留連忘返,忘的不知哪去了,你再回來,再孵也不中用了。底下蕅益大師說的很好。

《彌陀要解》: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

不管你是事持到理持,你能夠把見思惑都先盡了。所以念佛到了這一步就很高了,但只要你能夠,就我說的「不斷暖氣」,那必定得受用。這一點是多少的事實經驗證明了,自己的、別人的,多少多少的事實證明,不是一句空話,就是要實踐。真正要達到「事一心」之後,自然而然地,見惑思惑就盡了。見惑思惑先盡了就叫做「事一心」。不管是事持還是理持,你能夠開悟了,這就叫做「理一心」。這個話又是很深入。達到「理一心」的,不一定必須得理持。我們通通想事持就是「事一心」,理持就得到「理一心」,那不一定。事持和理持都可能先達到「事一心」。事持的人也能夠明心見性,也能達到「理一心」。這就是我們所要說的,這個法門的最方便之處,它就是所謂暗合道妙。

因為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花了五劫的時間才想出了四十八條願,想出這個法門。這個是極微妙的,它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生。」「潛」著就跟佛智相通,暗著地合乎這個道的妙,「巧入無生」就是證「無生法忍」,花開見佛就悟無生。這是巧著地入了無生。你不相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這麼事念的人,一樣可以到「理一心」。為什麼?它就是暗合道妙嘛。就剛才我說的,持名念佛的人,你就這麼念,不知不覺你也就到了「實相念佛」了。念得萬緣放下,什麼我都不想了,就是一句佛號,明明朗朗現前,就無住而又生心,這裏頭是極殊勝的實相般若,它就是暗中就通了,就合了。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就在這兒。當然密法的持咒,你要發大菩提心持咒(也一樣),所以淨土宗是密教的顯說,這一點也是相通的。

我們剛才說般若有三個般若,從文字般若、觀照般若而實相般若。念佛有四種念佛,我們現在用的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可以暗合道妙,在持名之中不知不覺,你就暗合了「實相念佛」。因此,你就是不能夠相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老這麼念,如母憶子,如子憶母,一會兒也不忘,同樣的你也可以明心見性,這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說的。就是這麼念,他沒有講別的,就是「如子憶母」,「如母憶子」,「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蕅益大師的話跟大勢至菩薩就完全相合。

有的人往往自個兒喜歡談高妙,他不知道他所謂的高妙,反而是走了彎路。所以有的時候反不如剛才說的這位老修行。她這個人不識字,她這個情形,至少我看達到了「事一心」,不達到「事一心」是做不到的。我們凡夫這個肉體,你怎麼使橫勁,多少天不吃飯,多少天念佛不斷,睏也把你睏死了,餓也把你餓壞了。等達到了一心之後,那就都突破了。這是我們最近很好的一個例子。

最近這《要解》給佛學院又講了一遍,這是第二遍。同時這個《彌陀要解》,上海他們要印第三版,咱們北京印了一次,兩千本,那是第一版。這兩千本出去了之後,各地翻印了很多,數量不大的就不算,上海今年春天印了一萬五,這一萬五一搶,就搶光了。預備再印,第三版要印的更多,要印幾萬本。要印幾萬本我就改一改,咱們居士林也做了些校對,也把一些錯字一塊都改了改,增加了一點東西,前天剛剛寄出去。那麼就要大量的印,這個印出來就很便宜,三、四毛錢一本。在這個結束之後,因為剛講完《要解》,又做這個,就把《要解》裏頭現成的話,彙集了兩句話,成為一幅對聯。

這個上聯是「從事持達理持」。就從這個「事持」,剛才「事持」不是講了嗎,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我就如子憶母,這麼真正的下決心求生,就這麼念,老這麼想、這麼念,不忘,一會兒也不忘,這就是「事持」。「事持」之中,不知不覺就達到了「理持」,那也就趨向於「實相念佛」,或者完全是「實相念佛」了,都可以,要看個人情況。這是蕅益大師的話。這個淨土法門之妙,就是「從事持達理持」。這個也有一句話,有的人覺得「我智慧不高,這個道理我還不十分懂」,但你只要跟剛才蕅益大師這幾句話相合,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對於世間我不貪戀了,我就決志要求生淨土,去度眾生,將來要花開見佛。就老這麼念。

蕅益大師是明朝人,這跟唐朝道綽大師的話也是一樣的。(道綽大師說,)念佛人不要一上來就要求離相,因為離相大家做不到。又要不著相、又要想到金剛智慧什麼什麼,這你就頭緒多了。但能一向專志,你就著這個西方極樂世界,著阿彌陀佛這個像,就這個像,你專心致志這麼去念佛,你決定往生。這個道綽大師這是淨土宗的祖師,跟蕅益大師這個話是一致的。它妙就妙在什麼呢?不要求你現在離相,就這麼念。念念之中,自然而然的,所以巧妙就在這兒,方便就在這兒,阿彌陀佛的大智慧、大慈悲也就在這兒,你就自然而然的合乎道了。誰都可以從這下手。別的法門你得去悟了之後才能修,就這個法門你不悟也能修。能悟的人就太少了,你不悟也能修,這大家就都能使得上。

你要度眾生,你必須給個法子,大夥兒都能用。不然你給一個法子,就像有一群人都得了癌症,你告訴他們:「現在你這個病你不用發愁,美國有一個醫院,你去了那兒准好。」但這對他們有用沒用?你怎麼能飛到美國去?你哪有這個美金去看病?他是不是接受你?這法子你使不上,但這個不要緊,街道上就有個大夫,就有現成的方,他就能給你治,你就吃了准好,這咱們就使得上了嘛。他這個咱們使得上,不是那個高不可攀。美國有名醫有大夫,絕對給你治得好,但首先你去不了,你使不上。

                                                上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