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之二)

【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

這個苦因「皆由貪著財色」。你「貪」戀,「著」就是你抓住了不肯放。所謂這個「財」就是一切,包括現在所說,有多少大件,什麼黃金的首飾;再有,「錢」大家都知道是財了,這一切也都是,住的房子,一切享受,這都是屬於財。這個財就是代表錢財、貨物,各種近代這些新的設備都屬於財。這個大家很貪愛,很捨不得丟,就是「著」。

「色」,就是說,這個誰的話好,嘉祥的話好,「或貪財,或貪皮肉」,就是在肉身的這種貪著,男女之間。現在還不僅僅是男女之間,同性戀同樣是,還都是「色」。還有人和畜生,這都是「色」。這個在真正的戒條裡寫得很清楚,都在內,都是要禁止的,就貪著這些東西。所有壞的東西都是共同的,中國有,外國也有;中國古代有,一直傳到現在,現在還是有。中國在春秋時候,那時候就是男色,一直傳到現在。外國還很發達,各國都有,這壞的事情都很普遍,這都是大家貪著。

「不肯施惠」,這種利益好處不肯給人家,你不肯去給人方便,去救度別人,你的財物不肯布施。所以就是說,這個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你貪財好色,你慳吝。

「各欲自快」,每個人每個人都是想自己痛快。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這個……,恐怕也是古代的,不過現在它很發達,崇拜撒旦。他們的紀念日快到了,已經有十幾個人把孩子都準備好了,自己小的兒子就要殺,殺了來祭祀,胡作非為。在那禮拜行禮的時候,可以強奸少女,就是這樣。他的要求是什麼呢?要求「自由解放」。這個「自由解放」是好名詞,就這「各欲快意」,實際上就是這「各欲快意」,我要幹什麼就幹什麼,我不受一切拘束。那麼他沒有考慮……,只考慮你的自由,你考慮沒考慮別人的自由啊?你這要想強奸就強奸,你這自由了,那個被強奸的她自由嗎?這種魔說。這一些事情就是說,現在這個勢力很大,勢力很大,有組織,所以就是「各欲快意」。「各欲快意」到這個時候是登峰造極了。

「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忍辱」這個「忍」字,中國清代中興的名臣曾國藩他的語錄,他的語錄有兩句話我是老記住,是「千萬忍耐,忍耐萬千」。千萬你要忍耐呀,你所要忍耐的事不是一件、兩件,你是要成萬成千的忍耐,所以「千萬忍耐,忍耐萬千」。

佛教這個「忍辱」是六度之一。所以在《金剛經》裡頭特別指明了忍辱。一講,先講的是「布施」,應該要怎麼不著相的布施,三輪體空;具體舉例就舉的是忍辱,歌利王節節支解,所以這個忍辱很重要,忍辱很重要,所以就是要所謂「難忍能忍」哪。

所以一個人不能忍,處處要講自由,處處要講「老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這將來非幹到地獄去不可!都要有所不為嘛,所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言」,要自己有約束,哪裡能這麼放縱啊!我就只考慮我自己,我要幹什麼,我要怎麼著。你侵犯人家對方的自由啊,這不就是造惡嗎?還自己覺得很有理。

「忍辱」者,就是克制自己,把這個自由讓給別人,你就忍辱了。他罵你,你要回罵,倆人就彼此都不自由了。他罵我之後,而我沒有反抗,他不就自由了嘛,把自由讓給對方啊。為什麼必須我得自由,不讓別人自由?

「不務修善」,不肯修善。所以在這一點,耶穌教的話很徹底,當然是稍微有點偏了。耶穌的話,當人家打我左臉的時候,我把右臉送上去。所以這一些教,大家有好多都覺得是……。有的年輕人就「各欲快意」,我想怎麼痛快就怎麼做,這個很危險。

【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糺擧.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威勢無幾」,你要知道,現在你想痛快,你還想橫行,你還在享受,你還有威有勢,但是你這個威勢沒有幾天哪,沒有多長的時候啊。你前生修了善,你今生得了人身,你享受這個善報。這事等於說是,一個人他繼承了這家的遺產,還可以、還容許他揮霍。但是你沒有多少啊,你坐吃山空,沒有幾天你就花完了。你這個威勢沒有多少啊,你就「隨以磨滅」,都消磨了、除盡了,叫做滅,就全沒了,就全完了。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施」也就是「張」。「天道」就是講自然之道、因果之道,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有很多外道就是求天,其實,天它也是在執行這樣一個法度,也是一個執行的人哪,它也要秉公辦理。不能說因為你磕頭它就赦免你,你上上供就把你〔的罪〕減了,那不是天在那兒受賄嗎?有很多人糊塗啊。

這個「天」它就是自然的因果,就是如此,它就是要「施張」,它就是要起作用。「自然糾舉」,自然而然,所以「自然」兩個字就點出來了,不用造作,不用安排,自然而然。「糾」就是糾正的那個糾;「舉」就是舉發、檢舉。這一些,自然而然的把那些個罪,把一切一切都給你暴露了,都要追究。

「煢煢忪忪」,「煢煢」是很恐慌的相貌,憂思,無所依,孤獨。「忪忪」是心慌失措。你這是孤孤單單的,「萬般將不去」,你的這些同夥、哥兒們、至親愛的眷屬,沒有一個誰能跟著你的;「只有業隨身」,孤獨得很,而且這個時候你恐慌得很哪。

「當入其中」,你自然就走到你的罪業之中,就輪迴在五趣裡頭,到你應該到的地方。

「古今有是」,從古到現在,都有許多這樣的事情,這些事情是悲痛、可傷。眾生本來是佛,自己不明白、不相信。自己不但是妄想執著,而且種種造惡,在冤枉之中受輪迴。在這夢中,惡夢是愈做愈惡、愈做愈恐怖,不能醒啊!所以,哀哉可傷,可痛啊!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

「汝等得佛經語」,就指的在會的大眾,以至我們後世的人。我們後世的人「得佛經語」,看見佛經就是得佛經語,當時在會的人更是如此了。你們得到這一些,「熟思惟之」。你看這個地方,是佛教導大眾。所以大家往往不大肯思惟,只肯背誦,要好好的思惟。你就是在那背,那是走過場,也有功德。

所以「聞思修」三慧,在那念只是聞,你要進一步就得思,思了之後才有修。你不要以為你在念著就是修,這個不夠;這是程度水平太低的,所謂初步的,也可以叫做初步的「修」的準備吧。要經過思、經過修。這個不就是佛在這兒說的:你得佛經這個語,「熟思惟之」,你要很好的去思惟呀。

那麼現在這個經語之中,善導大師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淨土的經最要緊,淨土三經之中,《無量壽經》是第一,這個就是詳談了「本願之海」。所以我們要對於這個經,別的經你不去思惟不要緊,你對於這個經要好好去思惟,你好好去想一想嘛,他這一句話什麼意思?你要把自己擺進去,要聯繫自己,哪一些都是說我呢?

有一個人她聯繫了一下自己,當時她說是,兩年的一個病她就好了。居士林的一個人,一個老太太,這大概是前年還是哪年,我去了,她跑出來,她給我問訊,她說:「謝謝你,我當時因為沒有工夫跟你說,你講了之後,我當時……。」我就講了一個什麼,我舉了一個例:你燒開水,你要一口氣燒開了,燒開了之後,你就是再放涼了也是涼開水。你把壺擱在爐子上,你燒三分鐘拿下來,明天再燒三分鐘拿下來,後天再燒三分鐘拿下來,一百年之後它還不是開水。

而且「一曝十寒」哪,這個水在這,燒一會只是幾分鐘,拿下來的時間,你就是寒的時間長啊,「一曝十寒」,你這不起作用啊。她說:「我當時聽了這句話,『一曝十寒』,這不就是說我了嗎!」她這樣一想,她說當時就覺得她這害了一年多的病,當時就好了。這都是真事,這也胖了,她說:「我要跟你說,今天我要告訴你。」

這兩個老太太在一塊,那個就是見著滿屋子都是……,要看觀音,結果就著魔了,不能睡覺;多少人在屋子,擠滿了,都沒法治,要死了。這不行,沒法睡覺,整天緊張,有人叫她念大悲咒對治。我說:「不要對治了」,我就給她講了一個禪宗的公案,我說:「老僧不聞不睹無窮。」她說:「我記不下來。」我小女兒在旁邊,福良,我說:「你寫個條子給她。」第二次我再看見她,她就給我很深的問訊,她說:「謝謝!」也胖了。自從那條子到手之後,這些現象都沒了。

所以就是這些事,你把自己擺進去,不要就在那兒走過場,這個作用是很殊勝的。這些也沒有什麼叫法術,也沒有什麼特殊,就是這很簡單嘛!就你不要「一曝十寒」哪,就是說你「不聞不睹」就對了,這都平常得很嘛,就是這樣子。「熟思惟之」,要在「思惟」上用功。

【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各自端守」,「端守」指按著佛經的話去做。讓你「端守」什麼?就你思惟,你知道了這個道路,知道這個道理,這就是「修」。「終身不怠」,你不要懈怠。

要「尊聖敬善」,大乘初地以上都是「聖」,小乘初果以上稱為「聖」。對於「聖」,我們都要尊敬,要恭敬「善」。經中它就是尊重這個,所以「善男子、善女人」稱呼大家。就是要依這個三善道啊,要止惡修善哪,要停「五惡」修「五善」,要恭敬這個「善」。

憬興他說,說到「聖」,那就包括了佛跟僧。佛當然是「聖」,還有這些菩薩、羅漢以及僧;僧本來是「和合眾」,除了佛之外的修行人都通稱為「僧」,「尊聖」就包括了佛和僧。

「善」是指的世間法、出世間法。比方「仁義禮智信」,按儒家的話,你能夠把五常,「仁義禮智信」,都能夠實踐,你還可以保持人身,就相當於佛教裡受「五戒」,這都是善,那麽說就是法,法寶嘛,這就是三寶。

「仁慈博愛」,「仁」者,安人;普利,慈悲為懷,所以「仁慈博愛」。

【當求度世.拔斷生死衆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

「當求度世」,要求解脫,要「自度度他,自覺覺他。」所以這個「度世」不是說只求自覺,而且要覺他,要普令一切眾生都永離生死。所以佛就說,你們得了佛的經語,要好好思惟,要好好去實修,不要懈怠,要尊敬三寶,仁慈博愛,要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拔斷生死眾惡之本」,就是說,不是在那有一搭沒一搭的,而是要「拔斷」,就是要把這個生死、惡的根本,要斷這個根本。

「當離三途憂怖苦痛之道」,要離開三惡道這些個憂愁恐怖、這些苦痛的道路。怎麼離呢?你要拔斷生死的根本。這就是說「拔斷生死眾惡之本」,你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嘛,是不是啊?貪瞋痴是根本,罪惡的根本,所以輪迴六道,貪欲為本。那麼要解脫生死苦海,就智慧能度,所以就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拿智慧的劍來斬斷無明等等的煩惱,這樣就永離三途之苦了。佛悲憫,所以勸導啊。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