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如來藏經》:復次善男子。譬如鑄師鑄真金像。既鑄成已倒置于地。外雖焦黑內像不變。開摸出像金色晃曜。如是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眾生。佛藏在身眾相具足。如是觀已廣為顯說。彼諸眾生得息清涼。以金剛慧搥破煩惱。開淨佛身如出金像。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這裏譬喻很多,講最後一個譬喻。他說譬如造佛像,現在廣化寺也在造。那你得有個模子,把金屬燒融,然後倒到模子裏頭。你們現在要造一個真金的佛像,當然是非常寶貴,這最可貴的佛像。你倒到模子去了之後,等它一涼之後,像就成功了。這是成功了,可是你來看,你看不到像,它的模子包著哪,你必須把模子去了,你看見像,金色光明、種種莊嚴相好就顯現出來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就說:「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眾生。」如來看一切眾生,不光是咱們人,蒼蠅、螞蟻、地獄中的眾生,包括一切眾生,都是一樣。「佛藏在身」,都有佛藏在他身體裏頭。而「眾相具足。」如來的一切相,那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尼泊爾出生,給凡夫示現的相,實際在菩薩看到的是無量的相、無量的好。這不可形容。而這些無量的相好,咱們眾生的身體裏頭都具足。「如是觀已」,這麼看了之後怎麼樣?就「廣為顯說。」佛就廣泛地普遍地跟大家顯示這個道理,跟大家說明。說了幹什麼呢?讓這些個眾生「得息清涼。」他的心能夠休歇,能夠得到清涼。「以金剛慧」,這一種智慧認識自己,就是在我們貪、瞋、癡之中,就在我們最煩惱之中,在我們勃然大怒,在我們種種愚癡之中,如來在心中是照常放光,轉大法輪。
禪宗的祖師有人就能夠悟到這一點。德山臨終大病,「噯呦,噯呦。」《指月錄》上的「阿伊,阿伊」,就是我們說的「噯呦,噯呦。」有些疼。弟子問:「和尚疼嗎?」「有個不疼的。」這個肉身疼還是疼,所以他就「噯呦,噯呦。」但噯呦聲中他答說有個不疼的。弟子就問:「他還來看老和尚嗎?」德山就回答了:「老僧看他有份。」我看他有份。所以這就是禪宗的大祖師啊!如來觀一切眾生都有份,這個大徹大悟的德山,他雖然臨終也在那病痛之中,但他還知道這有個不疼的,這就是金剛智慧,這個金剛智慧就能摧破煩惱。這不是其他外道的那些智慧。有的人學了佛還總不放心,還想找誰去學點氣功,或看一點外道的書,看一點什麼這個那個。他不知道這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只有這種金剛智慧,金剛智慧就是這個經當機的金剛慧菩薩,就是這個經所說的這些個譬喻。就「開淨佛身」,你把這個淨的佛身就開出來了,「如出金像。」就剛才說的在模子裏頭把金像出來了,金像已經成功了,那模子在外頭,所以這個事就是容易了,還要跟大家說一遍,所以也就說明,只要去東西,這個佛是成佛了。
咱們這兒有一位佛學院畢業的。他以前跟我說:「我認為體會這個佛性,就是有這個性,而不見得現在任何人就具有佛的智慧。」我說:「你這麼一說,當然也就好講了,別人聽了也就好懂了,他就沒有什麼懷疑了。可是你沒想到釋迦牟尼佛成佛時說的那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現在你說雖然都有佛性,裡頭沒智慧,你跟釋迦牟尼佛抬摃啊?」就表示難信。佛學院雖然畢業了,他還發揮這個道理,所以這是一個難信之法。你難信了,就叫你要有這個智慧。一切頓法,有很多人只能信漸法,不能信頓法,他的根器只能信漸法,頓法他不能承認。這就是頓,你把模子一去,佛就出來了。甚至禪宗,還有人不信頓法,他成天在那打坐,第五度的禪,他不相信頓悟。所以聖教之衰,現在是衰的很,就在這些地方。
《大方等如來藏經》:若持此經者。當禮如世尊。若得此經者。是名佛法主。則為世間護。諸佛之所歎。若有持是經。是人名法王。是為世間眼。應讚如世尊。
底下,我們講最後持這個經的功德。「若持此經者。當禮如世尊。」我們對於他的禮敬,當跟禮敬佛一樣。「若得此經者。」得到了這個經的,「是名佛法主。」在佛法中他就不是一個門外的人了,不但是門內人,他是主人了,佛法的主。「則為世間護。」一切世間、天人、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是應當守護。「諸佛之所歎。」是十方諸佛之所讚歎。「若有持是經。」若人能持這個經,「是人名法王。」釋迦牟尼佛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若就是咱們一個凡夫,能持這個經,這個人就叫做法王。「是為世間眼。」這就是世間的正眼。「應讚如世尊。」我們對他讚歎應該像世尊一樣。
今天我們把這個經說一說,並不是說讓大家《居士林》趕緊把這個經印了,一人一本,咱們就《金剛經》也別念了,《阿彌陀經》也別念了,就念這個經,不是我的意思。而是把經中所說的這些譬喻,如來的這段開示,我們把它帶到咱們天天念的《金剛經》、《阿彌陀經》、一句佛號裏面去,這就是「持是經」。你就是法王,你就為一切世間所護念,一切佛所稱讚。這是我們的目的。剛才說到了,這一部經不空三藏曾經翻譯了,叫做《大方廣如來藏經》。他為什麼還要再翻一次?可能他翻譯這本…將來想能否得到,能夠有這個因緣讀一讀。不空阿闍黎要來翻這部經,他是密教的,中國的密叫唐密,在唐代盛極一時,而日本的密宗,現在高野山密宗還很盛,就是當年從唐朝學去的,在中國沒有流傳,在日本一直流傳到現在。那就說明這個經和密教關係極深,不然不空三藏為什麼翻譯呀。
密教,大家有很大的誤解,以為這是一個秘密,有些什麼特殊的竅門、有些什麼特殊的事,不可解呀。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所謂密宗,就是這個道理大家不能領會,說了給你之後,你也跟沒聽一樣,所以這個叫做密。密宗的道理就是這個《如來藏經》的道理,也就是《金剛經》的道理。這密宗《大毗盧遮那成佛經》就說:密宗最根本的,就這五個字可以包括,就是「如實知自心」。如那個實際、實相來知道自己的心。那麼這個心,所以不空阿闍黎要翻譯,就是把你的心告訴你。你的心是已經成佛的心,你心裏頭所有的功德,跟釋迦牟尼佛是沒有分別啊。你就是在那兒貪瞋癡,在那兒非常使得你不能自主的時候,煩惱熾盛,………
我們對於「如實知自心」來說,我們聽到佛這個開示,我們就知道咱們每個人現在只是一個模子,我們在種種愚癡、煩惱之中,這個模子是很容易去掉的,沒有多少,就是在那個像外頭的那個殼,這個模子裏頭就有佛。我們知道了這件事,這就是一個殊勝的因。不聽到這個話,你不知道,你不敢相信哪,有的還覺得這麼一說,我多我慢呀。我自心中就是已成就的佛,有人就不敢這麼想呀,其實佛正希望你這麼想,大家要知道,這個是因哪!。
要先知道你這個模子裏頭有佛嘛,你才有下文,下文是什麼呢?去掉這個模子啊!所以這很簡單,你不要再去買金子了,也不要你再去弄爐子了,也不用再去燒了,什麼都不用了。你只要把模子去掉,打開模子就完了。很現成的事,模子又不是整個的,是兩片合的,把它掰開就完了,一舉手之勞嘛。這什麼是修行?這就是正修行。你知道這模子裏有佛,就是正知見。你有正修行,就不是去搞亂七八糟的了。很直接了當、很簡單嘛,模子一打開,佛出來了就是成就,就是證,就是「如實知自心」。
第一步先知道。剛掰開一點你見到一點,你就放心了,你努力去掰開。第一次見一點就是悟,整個都掰開了,就全部修行圓滿了。開開的時候,佛就現成了,所以這個因跟果就同時啊!所以性修不二,修跟性不是兩件事,修就修在性上。從性上起修,我知道這個是佛了,就是從性上起修。修什麼?把模子掰開這佛就出來了,修在性上。這叫做「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這就快,珠子放了光,光就照珠子,直接了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現現成成,沒有那麼些囉嗦,沒有那麼些繁瑣。所以稱為無上法,所以是頓法。所以密法講什麼呢?講一生成佛,還有剎那際成佛,密宗的無上密之無上就在這兒,紅教的特點就在這兒。
這「如實知自心」,一種是從道理上懂得,這是比量的知。真正到了最後,這模子裏的佛像出來了,你見到了,這就是現量的知。有三量:非量、比量、現量。這個知就是從比量的知達到現量的知,所以這個一生參學,也就是這麼一點事,到了這就功德圓滿了。密教的精華就在這,所以也就離不開這。不空阿闍黎為什麼要翻譯,就是因為它對密法極關重要。
對禪宗來說呢,那也就是現在正果法師大慈悲,給大家講這個《金剛經》。《金剛經》雖然沒有直接提出佛性、提出「如來藏」,但是我們從禪宗的一則公案中,你就明白了。以前我說過,恐怕第一談那時就說了,六祖就只是聽了兩個半部的《金剛經》,他不識字,到旅店裏頭給人家送柴火、送水,賺點錢養媽媽過日子,很孝順。聽見客人念《金剛經》,他就放下扁擔聽人家念,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初步的悟了。他這麼孝順,他捨開了母親,就跑到黃梅。黃梅那時候是在湖北,他在廣東,要越過很大的山,交通很不方便。大夥兒旅客給他湊了錢,他留點安家費就走了。就這半部《金剛經》,他就壓倒神秀。
所以這個漸法跟頓法,大家必須要注意,不可以抓住一個漸法就把它釘死了。有漸有頓呀,漸法也是對的,我們讚歎漸法,但是你要排除頓法,那就不合適。六祖就現在咱們中國,在地球上,離咱們就一千多年,就在唐朝,就歷史上的記載。他壓倒神秀,神秀能夠講多少部經論!五祖是大祖師,得佛衣缽的人,他座下五百人個個都尊敬神秀,「有神秀在,當然是他得衣缽。繼承老師的法和法脈,我們無份。」這麼高的威信!做了四句偈,讓一個字不識的六祖,只聽了半部的《金剛經》,到了廟了,他沒有去上殿,他是個居士,在那兒勞動,就好像在廟的食堂裏頭幹活的人一樣,他不是跟那兒去聽講什麼,沒有,都沒這個資格,他就那一點本錢。就是在旅館裏聽人念了半部的《金剛經》的本錢,剛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那四句偈,五祖看了可用,他不去成就神秀,而是成就六祖。他不是壓倒神秀嗎?神秀到了陝西,到了皇宮,武則天封為國師,給武則天講經,這是什麼水平的人呢。這些地方我們不可不留心。你說他頓不頓?他就壓倒他。
他那四句就壓倒了神秀那四句。一字不識,你看這四句好不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智慧怎麼來的?一見五祖,五祖說:「你這南蠻子,你也來學佛。」他就知道佛性啊,說:「人有南北,佛性何分南北。」五祖說:「你去幹活去。」「阿那自家日生智慧,不知更作何務。」我自個兒每天都生出智慧來,我不知道還要幹什麼。這話是普通人能說得出來的嗎?咱們普通人有誰「阿那自家日生智慧」?恐怕有好多是日生煩惱。這個事一來,煩惱了,那個事一來又煩惱了,今天買個東西,排隊沒排著,明天東西又漲價,這個煩惱呀。
他就這樣,所以要承認這個頓法,這個地方就是。「無住生心」跟這兒就是一致的東西。「無住」,你就去了殼了。煩惱就是你的妄想執著,就是這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若離開了這四相,你無所住,你本來的佛,他自然就是成就的,他是活潑潑的,不是個斷滅,不是個死的。用這個話就把「如來藏」的精神就顯示了出來了,作用就這麼大的作用。
六祖寫了(此偈)之後,五祖把他叫來,夜裏頭在自個兒的方丈裏頭,再給他講《金剛經》。這第二遍,他再次的聽講,又講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大徹大悟,這是見了像了,殼打開了。就說了這一段話,今天我們還可以說一遍:「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大地山河種種的一切一切,也就種種十法界,都不離開我們自己當人的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五祖說你開悟了,當時就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本心就是「如來藏」。你要不知道這個,你學法無益,你只是種一點福。福享完了之後,他就完了,所以五祖說「學法無益」。你如果識了本性,「若識自本心,明自本性,」怎麼樣?「是名丈夫、天人師、佛。」所以是頓法,我們說的是頓法。你不識,學法無益;識了之後,你就是天人師,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