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底下就是〈菩薩往生〉,這也就是正宗分的最後一品。這表明,不但是凡夫往生,十方的菩薩無量無數都要求往生。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諸佛刹.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

所以彌勒菩薩就問佛了,現在這個娑婆世界跟各個佛剎不退轉的菩薩,已經到了不退轉的菩薩了(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是為了得到不退轉),那得到不退轉的菩薩也還要往生極樂世界呀!所以這個很有意思了,是吧。彌勒就問哪,他說,這有多少啊?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

「佛告彌勒」,在這個世界,有七百二十億個菩薩,已曾供養無量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有許多大菩薩,七百二十億,過去供養了無數的佛,作了種種的功德,都當要往生極樂世界。

「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這個數目就不可說了,不知有多少,那麼這就包括咱們都在裡頭了。「小行」者,是指著十信的菩薩,因為十信還在退(那個以上都是不退的菩薩),這個他就稱為「小行」。

【不但我刹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從遠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東北方寶藏佛刹.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從無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龍天佛刹.勝力佛刹.師子佛刹.離塵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華幢佛刹.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釋迦牟尼佛接著又說:「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也是這樣。底下談了很多佛國的名字,最後這些菩薩他們要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彼有無數諸菩薩衆.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卽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其第十二佛」,這個按著《唐譯》的情形來參考,我們知道就是第十二個佛國,因為前頭都談的是佛剎。「名無上華」,佛名「無上華」。

「彼有無數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他們是趣向於一乘法呀。「於七日中」,七天裡頭,就能夠「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你看,七天之內,他就能夠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的堅固的法,他都能攝,都能圓滿哪。「斯等菩薩.皆當往生」。無數的菩薩眾,這是第十二佛國。

【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衆.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衆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

「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這個就是說說這個名,窮劫都說不盡。

這第十二佛國的菩薩皆「修堅固之法」。所謂「修堅固之法」就是修這個不退轉之法,因為這都是不退轉的菩薩。他們這麼多,能夠攝集無數無邊菩薩的堅固之法,皆當往生。

第十三佛國,說到了這個〔佛的〕名稱。在《大論》,這是《大智度論》,有這樣的問題(這是龍樹菩薩造的):菩薩應該度眾生,為什麼要到極樂無量壽佛的國土去呢?

龍樹菩薩回答說:菩薩有兩種,一種是有慈悲心多,他有慈悲心,他多是要為眾生,他的心哪,多是為眾生,這是一類;第二種呢,他願意多來匯集、收集、攝取一切佛的功德,喜歡這樣做的就到無量壽世界。喜歡要度眾生的,就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沒有佛法的地方去,那就好去度眾生嘛。

所以這菩薩有兩類,一類是願意多為眾生,就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一個就是歡喜親近佛,把佛的這些功德都攝受住,把它學習圓滿,就到無量壽佛國土。這就把這菩薩分為兩類了,這也是個回答。

曇鸞大師的《論註》,他說,「未證淨心菩薩者」,什麼叫「未證淨心菩薩」呢?指著初地以上到七地以下的菩薩。這些菩薩他能夠現身「若百若千若萬若億,若百千萬億無佛國土施作佛事」,要做這些事的時候,他須要「作心入三昧」才能做得到;就是要起這個心,要入三昧,然後才能夠做得成。他不是「無作心」,他要「有所作」,因為他是「心有所作」,作心了,所以就叫做「未得淨心」。所以你看看,這種心都不叫做淨心,「未得淨心」。

「此菩薩」,這類的菩薩,七地以下的菩薩,那就很高很高的菩薩了,分身這麼多塵剎去度眾生,他要入了三昧之後才能做得到,所以叫做「未得淨心菩薩」。這種菩薩他要生到安樂國土,「即見阿彌陀佛」,馬上可以見阿彌陀佛。

「見阿彌陀佛時,與上地諸菩薩(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畢竟身等法等」。這就快呀!所以這些菩薩往生,他為什麼要往生啊?他到了極樂世界之後,四十八願有這個願,這些菩薩往生之後,他很快呀!身也等,法也等。龍樹菩薩、婆藪槃頭菩薩等等,他們願生極樂世界就是為這個。他們到了極樂世界,馬上跟上地的菩薩身等、法等。

又說,這一點很特別,這個事要不是大菩薩說,凡夫是沒法子知道。「菩薩於七地中,得大寂滅」。一切皆空,大寂滅了。「上不見諸佛可求,下不見眾生可度」。無佛可求,無眾生可度,這個時候他就想般涅槃了。

在這個時候,若沒有十方諸佛神力加被勸導,他就滅度了,就跟阿羅漢一樣了。所以這七地菩薩這兒還有這麼一個岔路,他無佛可求,無眾生可度,畢竟平等,也就畢竟寂滅,他就要入寂,那就跟二乘的證涅槃一致了。十方諸佛要加威勸導,這才繼續前進。

所以從上面的《大智度論》和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這兩部重要的論著(論很重要,論是慧藏),都是說明不退菩薩(這都早是不退了),不退菩薩要往生的原因,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

《無量壽經起信論》說明,他就對於這個,他有一番議論,說明「往生菩薩不可計數。皆是如來願力所持,光明所攝」,無量光,光明在攝受。

例如智者大師臨終的時候,讓這些門人唱無量壽佛佛號,還有《觀經》的題目,《觀無量壽佛經》,然後合掌說了個讚子:「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很容易去,可惜沒有誰去;「火車相現,一念改悔」,在地獄裡頭,火車的相現前了,在這種緊迫的時候,就這麼樣的罪人一念改悔,悔過念佛;「尚得往生」,還能夠得往生;「況戒定熏修」,用戒,有禪定來熏習,來修持的人;「聖行道力」,聖之所行,這個修道之力;「實不唐捐」,不會虛廢的。

這臨終的證明嘛,他已經見到了這一切,無人哪;說到這一些眾生臨終都還能往生,現在的人你要是好好地去修,決定功不唐捐哪。說完了之後,唱三寶名,就奄然而逝了。智者大師是當時一代大師,總結佛教,是了不起的人物,這是他臨終時候的景象。這都證明什麼呢?證明無量光,光明普照,攝受大家往生,所以往生菩薩是不可計數。這是《起信論》的又一個說法,都是對的,所以證明這個往生法門哪。

唐朝法照上五臺山,到了竹林寺,看見文殊、普賢兩個大菩薩。他問這兩個大菩薩修行之要,這個重要的是什麼?文殊的回答:「諸修行門無如念佛」,種種修行的法門,沒有能夠和念佛相比的;「我於過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種智」,文殊就是這樣,我在過去劫中,我因為念佛,我得成佛了。文殊是老早成佛了,他是現在示現為菩薩身;「是故一切法要」,一切法的重要之處,像「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禪定」,般若、禪定,這六度裡頭最重要的兩度,一個是慧,一個是定,也就攝了其它了;「乃至諸佛正遍知海」,再說到諸佛的正遍知海,這個大智之海;「皆從念佛而生」,都從念佛而生。所以文殊這段開示,非常親切,非常扼要。

法照他也很善問,他接著問:「當云何念?」怎麼念哪?所以這個「問」很重要;不問,這個事情就平平淡淡的就停止在那了。所以問:「什麼人能報佛恩哪?」兩個人可以報佛恩:一個是善問,一個是善答。把這個「善問」的人擱在前頭,因為你有了「善問」才有「善答」呀。

怎麼念呢?他回答得很好,「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在世界的西方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關鍵就在這個願力不可思議。所以,你種種的根器,你只要是真正的深信切願去念,決定皆可得度,他這不思議願力。所以難信也難信在這,一個是下等的凡夫,他要甚深的智慧,怎麼他能夠往生?他有不可思議的智慧。

「汝當繼念」,你就是這麼念,接著念,他已經念佛嘛,就是你接著念;「令無間斷」,難就難在這。所以念佛是易行道,是一切修行中最容易的道,但是也不是說誰都行啊。所以「易往無人」嘛,你看見沒有?很容易往,還是沒有人哪。一個是不肯信,信了之後你要念到不間斷,確實不容易呀。

所以夏老師說是「火中生蓮,旱地行船」,火裡頭長出蓮花來呀。不要把這看成,好像我這垂手可得,「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就是這一個「令無間斷」,這一輩子能不能做到?所以說很難很難哪!要容易也是容易嘛,誰攔著你了?就是自己不能下這決心。命終之後,那還有什麼話說!他已經有了正信,有了正願,又這麼念,那不往生等什麼?

「二大菩薩因與授記曰:汝以念佛不思議故」,你因為念佛,這個是不可思議功德呀;「畢竟證無上菩提」,這給他授記了。授記就是說你一定要成佛;還沒有成佛,他給你授記,決定成佛。「命終之時,決定往生」,這一期壽命終了,決定往生。這是他在五臺的這段因緣。

又有一個慧日,他渡海到了印度,這個山有個觀音像,他七天在那觀音像前磕頭,又不吃飯,願意磕到命終為止。到了七天七夜了,忽然看見觀音,紫金身,坐在寶蓮花上頭,伸出手來給他摩頂,「汝欲傳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就唯獨去念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這一切,都是證明念佛法門勝過其他的地方。

大的經論,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馬鳴大士的《起信論》、智者大師的《十疑論》、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還有永明、天如、楚石琦、蓮池、蕅益諸位大德等等等等,他們的著述都是殷勤讚歎哪。都是「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同讚」,都是勸導大家到西方,這裡頭絶沒有欺世誤人的事情。

有好多人是欺騙、誤人的事情。這個欺騙的事情它很奇怪,最近他們從美國帶來了一個錄音帶,說是黃念祖居士念佛。不是我,哈哈哈……,那有人就是要做點假。這個裡頭沒有,這個都是真實的。何況我們已經生在末法,「法弱魔強」,要是靠自己力量去修行,可以說難逃走上錯路,跑不了啊,總會走上錯路。

如果還這兒徘徊,還這兒留戀這個塵勞,喜歡這個塵勞世間,放不下呀,捨不掉啊。留戀這個塵勞像什麼呢?就像那個「飛蛾撲火」,這個燈蛾看見是光明,它撲上去,結果把自己燒死了。現在許多眾生,都是奔向他自己所謂的光明,結果都是把自己生命送掉為止。

「如魚處涸」,魚跑到沒有水的地方去,不要多久,一期報身的壽命就沒有了。「大苦隨後」,大苦就要來了。「宜各猛省,莫更他求」,我們應當很好的省悟,不要再求其他的事情了。尤其是很多人還是在這個塵緣上,我們還是塵緣、塵世間的事擺在第一的人還是有啊,這就很不夠了。

我現在不是勸大家唯一是佛法,目前還做不到,但是要把佛法擱在第一位。當兩個不能得兼的時候,你應該放棄塵緣而取佛法,這是第一位。有的還可以得兼,可以並行的時候,你就不妨並行,不妨兼。

總之慢慢的,是不是修行有進步了?不是你見佛見光,什麼這個那個,而是你的塵緣慢慢的淡了,佛法的道理你能夠明白了,你的慈悲心擴大了。人都有獨生子女,你對於你獨生子女是愛護備至,這是小慈小悲。如果把這種心,把它擴大到無量無邊的眾生,你就是菩薩了。所以我們慢慢要擴大,擴大自己的慈悲心。「行解相資」來發起菩提心,一向專念。

當然不是想生邊地,但也應知道,生到邊地就不容易,就很好啊。但是你的志向,你最高的志向只是想生邊地,萬一沒有達到,那就落空了。所以我們要努力,應該更向上,多看一點;不行,達不到這一個,落後一步還有個邊地呀。

所以真正明信佛的智慧,或者深信自己的智慧,不是那麼空空洞洞的,「你信不信?」「我信哪。」這跟不信沒什麼分別!你信了佛的智慧,佛所說的你就自然會依教奉行嘛。為什麼佛所說的,佛只管說,我還是照我的老法子去做?沒有信佛的智慧。佛是早替你想好了,你這個種種種種的,給你安排了最佳方案哪,但是你自己有你自己的最佳方案,這就是沒有真正信佛的智慧。

所以真正信很難哪,不是說,就是一個空洞的這樣的信,還自己生出很多知見來,得少為足;或者生出輕慢的心來,種種的。能信自心,這種種的囉嗦就沒有了,也就不可能被這些邪徒他們所動搖了──邪說,甚至於次要的這種書。所以四依呀,「不依不了義」,要真正信了自心的話,這種對於不了義的東西,你也就能夠辨別了。所以這個裡頭,還都有很可提高之處。但是大家還是很有機會,很慶幸能遇到這樣的法;除了這,只有更難,這一點可以肯定又肯定。不然我也變成謗法,我謗了別的法。我深知謗法之罪,我不敢謗法。所以這一點,大家共同在今後要努力的。 〔以上正宗分竟〕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