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一、國無惡道願.二、不墮惡趣願.
那麼,怎麼證明可以帶業往生呢?這在第一條願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在夏老師會集的《無量壽經》裏頭,這個第一條第二條的國無惡道願、不墮惡趣願,阿彌陀佛|當時的法藏比丘,還沒成佛前,那是法藏比丘。他說:我如果成佛的時候,一切三惡道的眾生,他們到了我的剎土,受了我的教化,都成佛。「不復更墮惡趣」只要來了之後,他就不會再墮落到惡趣裏頭去了。
那麼就是說,各種眾生都可以來,我的國土裏頭根本沒有地獄、餓鬼、畜生,沒有三惡道。所以《阿彌陀經》裏說:我這國土裏頭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所以沒有!不像我們這個世界,蒼蠅、蚊子,餓鬼、地獄什麼什麼都有,極樂世界沒有。而且就是這樣的眾生,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他們都不會再回到地獄裏頭去了。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再回呀?佛要發個願,讓他不再回呀。他根本他就沒有業了,這句話也就用不著說了,他根本就是還有業,還有業啊。這裏頭可以引《觀經》這個例:罪惡極重,五逆十惡,臨終地獄都現了,就念十句阿彌陀佛,每一念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麼就往生了。
那麼他這個往生,到底是消了業、沒消了業?它沒有消完啊,是消了不少的業。這個蕅益大師講過,他說是每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早上一個單元念,中午一個單元念,晚上一個單元念,你念一百年,你所消的罪,如爪上土,如手指甲上的這一點土。沒有消的,消不盡的,如大地土。
怎麼能消?就是因為他在最後有這十念,這十念功德也極大,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感佛願力的加被,佛接引,他還有很多罪業帶著。所以按他的本來,這些罪業他還要入惡趣,但是由於佛的願力,就不復更墮惡趣。所以這句話他有根,所以他不會再墮。根本他罪都消完了,那根本沒有墮的這個可能性,佛何必還發這個願呢,說他不會再入惡趣了?他根本不入惡趣了。而且再加上蕅益大師的話,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
再有第二十一願,這個更清楚。悔過得生〔願〕,他說如果一個人有宿惡,做了很多罪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聽到我的名字就悔過了,改悔了,就為道作善,持經持戒,願意生到我剎,所以這個「願」字很重要。你光持經、持戒,將來命終可以生天或生到別處,只有這「願生我剎」。底下怎麼樣呢,你就「命終不復更三惡道」,他命終了之後,他不需要再經過三惡道。
也就是說明這樣的人做了很多的罪,他悔過了,他念佛了,願意生淨土了,他可以生到極樂世界,他不需要再經過三惡道了。因為他這個罪還可能要經過三惡道,但是由於佛的願力,就給他免了,到了極樂世界繼續修行,繼續做功德,繼續使他這些宿業的人都消,所欠的債加倍的奉還了,所以就了了嘛,所以也就「命終不復更三惡道」,悔過之後就這麼做。這裏面有好多條件,「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 可是裏面並沒有說他必須修到把罪業都消了。
所以這個娑婆世界的人要往生,就只有以這個法門最容易,我們是帶業往生,帶惑往生,罪業是帶著的,惑是帶著的。要斷了惑,把見惑、思惑都斷了,就證阿羅漢,那就是難行道了,那就不是生凡聖同居土了。要是斷了見惑、思惑的人,就證了阿羅漢,他發大心去往生的話,他是生到方便有餘土。我們現在一般的往生,是生到凡聖同居土。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是帶業往生,帶惑往生,見惑、思惑都還沒斷,所以稱為凡夫。蕅益大師說,是凡夫,可是他又不退。他是不退的阿鞞跋致,就跟大菩薩一樣,甚至等於一生補處了,可是他實際又是凡夫。十方世界沒有這種情況,這是特例,這種特例就是由於阿彌陀佛大願所形成的,這不可思議!這裏就順便把現在大家所爭論的問題,帶業往生,簡單的說一點,因為他寫了很多書反對帶業往生。
我們今天就正式向大家,跟大家一起來研究阿彌陀大願中核心的五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 十二、定成正覺願.
第十二願是定成正覺願。「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就是所有眾生,生到我的國之後,他就遠離分別了。「分別」,我們的分別都是虛妄的分別,咱們《資糧》裏頭作了例子,把金子打成了盆、碗、瓶子、寶塔等等,你就在那分別,這是寶塔、這是盆、這是碗,這個在爐子裏再一化,哪裡有這些東西呀?它只是金,這些分別你是虛妄的分別。你生到極樂世界嘛,就離開這些分別了。人之所以成為眾生,就是在虛妄分別開始,「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真如法是一,你不如實在真如法一上安住,你就有了分別。有了分別就成了眾生了,就迷了。底下要成佛,當然就要捨離這些分別。
「諸根寂靜」,除了分別之後,諸根就寂靜。「諸根」—— 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六根。這一切根都寂靜了。「寂」是什麼意思呢?離開了煩惱叫做寂,沒有煩惱;「靜」,沒有苦患叫做靜。這兩個字的含義,什麼叫「寂靜」啊?有的時候就是挺清靜的,不是「寂靜」,就環境沒有聲音叫「寂靜」啊?煩惱離開了才是「寂」;沒有了苦患叫做「靜」。這不生分別,諸根寂靜,這就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決定成佛,或者簡稱為「大涅槃」,這也是佛果的名字。因為涅槃有小乘的涅槃,有大乘的涅槃(錄音中斷)…… 這很深的。
德無不備叫做圓,一切德,萬德具備叫做「圓」;寂者是障無不盡,一切障礙,事障、理障一切障,都消除了叫做「寂」。所以「圓寂」、「涅槃」的含義就是萬德具備,諸障俱空。
大涅槃者就分別於小乘,小乘也涅槃。小乘在三德裏頭,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這是大乘的涅槃,小乘他只有一個解脫德,他解脫了,他也沒有證法身,他也沒有智慧,三德之中他只有一個德。涅槃「常、樂、我、淨」的四個含意,小乘有常、有樂、有淨,但是他沒有法身的真我,沒有恢復啊,他就寂滅了。
生死呢?兩個生死,〔有〕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得阿羅漢,只離開了分段生死,他也出生死。但是像咱們的生死一段一段的,有分段的,分段生死。菩薩還有變易生死,初地菩薩到二地菩薩也叫生死。初地菩薩死了就生入二地菩薩,那叫變易生死,當然跟咱們這個生死完全不一樣,小乘的涅槃就達不到這一步。所以我們說證大涅槃,大乘的涅槃,就是成佛了,這也是佛的一個本願。
生到極樂國土所有的人都在內,不管你帶多少業,帶多少惑,各個將來都能夠遠離分別,一步一步的,有程度的不同,一步步走上,最後都徹底的遠離分別,諸根都徹底的寂靜,最後都是證大涅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無有一個例外。
所以我們說四十八願,願願為眾生,頭一願就是願眾生都到我這兒,沒有三惡道,你們都不再入三惡道了,一開口就是為眾生。他這是念念為眾生成佛呀,不是為了得到一種安樂,得到一種享受,而是得到究竟的覺悟。念念是為正覺,為菩提,這就是法藏比丘的初發大願,它廣大殊勝的地方,徹底、究竟。讓眾生儘可能、最容易的能來,最苦的事情都避免,不入三惡道,再也不去了,有罪也不去了,而且來了個個成佛。所以這個願就是善導大師…,這是五個願中的核心之一。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 十三、光明無量願.
底下一個是第十三願:光明無量願。法藏比丘發了願說:「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法藏比丘說我如果成了佛,我的光明是無量無邊的,普照十方,十方就是東南西北四方,加上四個角就八方,再加上有上有下就十方。這一切地方,我的光明要普照到一切處,沒有任何地方我的光明不能達到的。
「絕勝諸佛」,我要勝過一切佛的光明。這個裏頭大家千萬要小心,不小心就要變成修羅了,我必須要勝過誰誰誰,這種逞能好勝就是修羅的特點。佛不是這個意思,佛是願意這個光明能夠做大饒益,能夠給眾生真實之利,要這個利益給得最大,所以願意要勝於諸佛,要給他們更多的利益。
所以後頭這個佛光裏頭講:諸佛的光明有大有小、有遠有近,只有阿彌陀佛號無量光。為什麼會這樣?佛跟佛都是平等的,佛佛也平等,法法也平等,為什麼會出現不同呢?就由於他作菩薩的時候,發願的大小不一樣,最後就成就他的所願,這就是願力的不同。所以阿彌陀佛稱為大願之王,阿彌陀佛成了佛之後,光明也就是無量。
日本人有一本書叫《甄解》,他說:這個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乃真正報身佛的功德。又說這兩個願是「方便法身大悲之本。」是法身行方便,是大慈大悲的根本,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完全不同於修羅的好勝。
因為無量壽是豎窮三際,底下我們要講的,常住啊,眾生有依靠;無量光就橫遍十方,照一切處,就沒有一個地方被你遺漏了。「德用遍周」,我的德、我的功用達到任何一個地方。我的妙德、我這救濟眾生的功用,我讓眾生當時就能離開苦惱,得到安樂、得到加持。我們之能有今天,我們今天能在這兒,都是在阿彌陀佛光明普照攝受之下,才能這樣。要是照不到咱們這兒來,我們今天這個法會肯定不會有。
他要無量光,就要把無量無邊的世界,一切處都攝化無盡,所攝、所教化是無盡的。這個「攝」字跟「化」字我們要注意,在攝受我們,像吸鐵石跟那吸鐵一樣,我們不要粗心忽略了。我們已經等於一塊鐵,吸鐵石在那吸取我們,在教化我們,我們還在愚癡,他就要把我們叫醒。無量光你才能夠去攝化無盡,德用普周。不然我們只覺得佛殊勝,光無量,而不知他的心。佛為什麼發這個願?我們體會了佛的心,我們才能知道感恩,佛是這麼的一個心,所以我們也要從心上用功,要學這樣的心。
《無量壽經鈔》: 橫攝十方虛空無邊,故國土亦無邊。國土無邊,故眾生亦無邊。眾生無邊,故大悲亦無邊。大悲無邊,故光明亦無邊。光明無邊,故攝取益無邊。以要言之,欲益無邊,故光無邊。
日本還有另外一位法師,他做了一個望西樓,他就自稱為望西,老望著西邊。他說:橫攝十方虛空無邊,你攝了虛空無邊,國土也就沒有邊了。國土沒有邊,你的眾生也就沒有邊了。眾生沒有邊,所以你的大悲就無有邊。大悲無有邊,所以你光明無邊。這個光明我們就體會成悲心了。這個體會我們就進了一步了。故攝取的益也無邊。佛在攝受我們,給我們利益也是無邊的。
近來我才接到一封信,常有這樣的信,他怕,有一個人說:「我不信密教,這兒有好些黑教,不信他們就用降服的東西來降服我,怎麼辦?」你念佛的怕什麼?沒有什麼可怕。還有一個說他有什麼外道,老要什麼的,他說怎麼辦,怎麼去對治。這都是信心不足,你真正念佛,《十往生經》:阿彌陀佛從極樂世界派二十五名菩薩,隨時隨地護持你。總有人想再念一個什麼什麼咒,他就想求個咒去對付那個黑教,所以天下的事情就是多事。
所以光明無邊,攝取無邊,總結起來說,為了要利益無邊,所以才光明無邊。這就說明了法藏這個願的根本,勝於諸佛千萬億倍,而且光中可以給種種的功德,大家去看經就知道了。這是光明無量無盡的這個願。我們這五個核心的願,講了兩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