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拜 住正定聚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華池內.寶樓閣中。發菩提心.念佛往生。住正定聚.永不退轉。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悉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諸上善人.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拜三稱〕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黃金地上」,剛才我們說的黃金爲地。剛才已經說了,這是一個譬喻,世間上只有黃金可以拿來作譬喻,我們還可以稍微知道,極樂世界地是如何的光、如何的明、如何的乾淨、如何的整齊。「寶樹行間」,它是七寶的樹,都很整齊,不是雜亂無章,一行一行都對正,排的很整齊。這個樹是七寶爲樹,也就是說,這個七寶是作爲形容詞,不是很機械的那些寶長的那樣的葉子、那樣的果子,就是種種都是超乎世間的。

這個寶樹行間,在黃金地的上面,寶樹的一行一行裏頭,在蓮花池子裏頭,池內,寶樓閣中,這都講的四個地方。在這個地上,在地上經行的,走著念佛的,坐著打坐的;有的在寶樹行間,在樹的行裏頭,在裏頭在那兒圍著這些樹中間,在穿行,在經行的;在蓮花池內,有的在那兒沐浴,有的在那兒靜坐,在蓮花裏嘛,就是在池內;寶樓閣中,所有的許多宮殿樓閣,在這個七寶的樓閣之中,就有許多是發菩提心念佛往生的人。

這些人發了菩提心又一向專念,所以這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前頭出來了,這後頭這兒也有一向專念,在這個地方湊齊了,所以一向專念就兩次提出了。現在就是在這些地方,在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花池內、寶樓閣中,都有發菩提心,念佛得往生的人。

在那裏是「住正定聚」。這個「定聚」是一個名詞,就有三種:一種是正定聚;一種是邪定聚;一種是不定聚。「聚」者是聚合,也就是類。我們等於把這個劃分爲三類,一個是正定類;一個是邪定類;一個是不定類。這個分類,有好幾種分法是不同的,這兒所介紹的是最普通的一種,對於我們來說也就够了。

我們所謂「正定」的,就是一定可以證悟的,一定可以證、一定可以悟的,這是屬於「正定聚」,一定可以成就菩提的。「邪定聚」相反,是必定不證悟的。這闡提,闡提他不但不信,他還在毀謗,那在這個目前就確實他沒有這個〔證悟的〕可能性,所以這稱爲「邪定聚」。那「不定聚」是介乎兩者之間。

所以住正定聚就決定(還沒有說是成功)決定會成功的,就是住正定聚。那麽大家真正要是發了菩提心,發願往生,那不是僅僅是到了極樂世界住正定聚,在這個世界已經是正定聚了。所以在這一點裏,求生淨土,發大心、發大願,這殊勝是不可思議的,已經在正定聚裏頭了。所以《阿彌陀經》:「若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在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那就是決定可以成功了嘛,所以這都是不可思議之處啊。

這個「永不退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每一個都是永遠不退轉了,所以這個就是往生的特殊的含義。前頭已經說了一個壽命無量、佛壽命無量,往生的一切人的壽命無量,到了極樂世界就沒有什麽叫做再死了。這兒又加上一個永不退轉,「不退轉」有三,三個不退:一個是位不退,就是地位不退了;一個是行不退,你的修行不退了;一個是念不退,我的起心動念,每一念每一念都不退了,這後頭的高啊。

「位不退」,到了極樂世界就位不退了,再不會變成凡夫了。在極樂世界的人,他不會再變成凡夫了,他再來,他是極樂世界再來人哪,那現在就得說是呼圖克圖了,再來人哪,他不是凡夫了,所以稱爲活佛,呼圖克圖,乘願再來。現在這些普通活佛都是假冒的,真的還是很可貴的。你要是到了極樂世界也再來,那也就相當於說就是呼圖克圖。所以不會再墮爲凡夫,他位不退了。

「行不退」,都是發大乘心,一律都是要成佛的,你不會再退爲阿羅漢道,只求證阿羅漢。沒有這個因,也沒有這個緣哪,都是要以成佛爲因、成佛爲緣。「行」,你的所行不會再退到二乘,只想修證到阿羅漢爲止,我自覺就算了,這些衆生難度。諾那祖師在母親肚子就哭,後來有人問諾那祖師:「活佛活佛,你在母親的肚子裏頭哭什麽?」他說:「我哭衆生難度啊!」確實是難度啊。

有的人就生了退心,這麽難度,我算了吧。你像舍利弗,他說算了吧,我這個……,人家跟他要眼睛,他就布施;布施之後,那個人拿到了之後,「你看,你性子太急,你也不等我說,我要眼睛我是左眼,你挖給我右眼有什麽用啊?」舍利弗本想我有兩個眼睛,犧牲一個,他就可以活命,我還可以看東西,沒想到他說「錯了」。後來想,救人救到底吧,那他就把這個眼睛也挖給他。

把這個眼睛挖了給他,拿著眼睛他一聞:「你這眼睛是臭的,不能入藥。」往地下一扔,拿脚一踩,把這眼睛又踩掉了。他就說這個我是不行了,我這個度衆生我這不行,結果就退心了。退心了,塵點劫都是聲聞了,再發大乘心發不起來了,再到釋迦牟尼佛這兒才又發大乘心。所以這個是,「退」,很難嘛!你看他到了這個程度,他挖兩隻眼睛的人還退了。你看這就很了不起了,挖一隻眼睛都了不起,他肯挖兩隻眼睛,還退了。極樂世界就不會,永遠不會退啊。

那「念不退」就更高了,念念流入佛的智慧之海,念念跟佛的智慧相契,那起心動念就無有不合般若的時候了。所以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到這樣的境界,就是都是不退轉了,又長壽無量,焉得不成佛?不成佛成什麽!你看是不是?老前進,壽命無量,怎麽著有一天你成功了嘛,你的一切功德圓滿了。這在這個黃金地上、寶樹行間、蓮花池子、蓮花上頭、寶樓閣裏面,都是這些人,住於正定聚,永不退轉的。

而且這些人「容色微妙」,「容」是容顔,「色」是色相,是微妙,是極其莊嚴。「超世希有」,超過世間的,是極其稀有。「咸同一類」,大夥都是一致的,不像咱們這個世界,有這個皮膚那個皮膚,這個種族那個種族,互相歧視,互相殘殺,互相在鬥爭,互相有時候這種壓榨,這樣子。他是沒有差別相,他平等了。

「悉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因爲剛才前頭一段說過,蓮花中化生,「清虛之身」,身體雖然是有,只是一個形色,他並不是有血有肉,像我們這樣。所以他吃飯也是以意爲食,凡聖同居還有吃飯的習慣,到了吃飯的時候,東西擺在這兒,他一看,一看就够了,所以他也沒有大小便。想吃,什麽東西都來了,吃完了之後,所有吃的東西,也不要洗盤子洗碗,也不要人家給你管,自然就沒了。他還有這個習氣,到時候還想吃一吃。

所以這個習氣很厲害,習氣只有到佛才把習氣能去得盡。所以有些大德還有些毛病,習氣!這一點我們要知道,我們看他的主流,有一些屬於習氣,連阿羅漢都有習氣。

一個阿羅漢,那個恒河的女神跑到釋迦牟尼佛那兒去告狀,說:「你這個弟子老駡我,他走過恒河就管我叫恒河小丫頭。」那恒河神大概是個女的,她說:「他輕慢我。」佛就說:「這樣讓他給你道歉。」就叫他說:「你自個兒去承認,人家她不願意,你應當賠禮。」他就過去給人賠禮,他說:「恒河小丫頭,我對你不起。」釋迦牟尼佛說:「你看見沒有,他還給你道歉,還管你叫恒河小丫頭,他並不是看不起你,那是他的習氣,他就是如此,成了習慣了。」所以這個習氣就是如此。那麽這個「清虛之身」,他沒有這個……,但是他還有習氣,還想吃一吃東西。

「無極之體」,我們所以「有極」,他雖然有這個形象,他並沒有我們物質的這些東西,這樣子作爲物間的一個形,所以這就很微妙了。這些個說法,就是《漢譯》,還是借用道教的一些說法,像「清虛」、「無極」,利用這一些。就是說明他是變化而生,不同於從父母這種所生的血肉之體,所以這個就非常清淨。「清虛」者,就是沒有這些個實質的東西。「無極」者,就沒有這些個固定的,這些個有結構上的,一些個這種條件什麽,都沒有。

這些「諸上善人」,就總〔結〕了。我這一禮,禮的是誰呀?到了這兒,才把這個對象指出來,我所禮拜的是這些諸上善人。這些諸上善人在什麽地方?這些諸上善人,就在極樂世界的寶樹行間,這個黃金地上,蓮花池裏頭,寶樓閣中。

這些諸上善人,他們都是因爲發菩提心就念佛,就得到往生的。他們現在住於正定之聚,不會退轉了。容色也微妙,也沒有差別,清虛之身,無極之體,這一切上人,我在頂禮啊,就是這一拜,就拜這些人。

這一些人是怎麽到往極樂世界?再重複一句,所以引起我們的注意了,這一些人「皆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前頭不是有了發菩提心了嗎?這兒再著重一句,都是由於一向在專念阿彌陀佛。我在頂禮,頂禮他們這個功德,也表示自己應當學習。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