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續佛心印 ─ 般若為導 淨土為歸

編按:摘自 黃念老一九九一年九月十日於北京蓮舍開示美國華府弟子之錄音

今天是上師〔註一〕圓寂的日子,所以我們紀念上師這偉大的心願、偉大的貢獻,要報恩哪。這唯一能夠報恩的,還是要傳上師的心哪。所以我們密法裏頭最要的,就是以上師的身口意做為自己的身口意。那麼要做到這一步,首先要明白,先要明白什麼是上師的身口意。「身」很容易明白,有照片啊什麼,就是這樣;「口」嘛,有許多,將來還有錄音,這也很具體;最摸不著看不見的是「意」,所以這最關鍵的還是在這個意字,意字就是心。

所以佛法是心地法門,佛法就是傳的是心,所傳的就是十方諸佛的心,釋迦牟尼佛的心,蓮華生大士的心,王上師的心哪。所以為什麼要以上師的身口意,做為自己的身口意?就是要使自己的心同於上師的心,同於蓮華生大士的心,同於十方諸佛的心,只此一個事實啊!你說,除了這個,還有什麼是佛法嗎?你有許許多多的東西,但是和佛……,這世間法你不是一條心。所以這個是個關鍵。

如何才能接續從上諸祖諸佛心印?今天我們尤其到了末法,我們末法眾生應該如何修行?所以我常說,就是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不管你學習那一宗,你學習密宗,不管你是那一個支派,總之,都不能離開這兩句話。

要以「般若為導」,以般若為引導,有人也同意,可能有人還是誤會,以為這個般若,開始的時候引導一下就行了,而不知道這個般若是永遠的領導。你這修行六度萬行,這個小品的《般若波羅密多經》講,你要沒有般若,都不能稱為到彼岸,都不能到彼岸啊!所以你沒有般若,你這六度萬行都是虛功,所謂做虛功了,都不得究竟,那怎麼行啊!所以永遠要以般若為導,一直導到你成佛。成佛的時候,還是破無明嘛,最後的一分無明,等覺菩薩還有最後的一分生相無明。

我們最先破的是滅相的這些東西(無明),最後是生相無明破了,最後一分極難破。要破無明就要靠般若嘛,是不是?不是其他的所能夠破的。所以「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就是般若的力量 ──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最後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般若一直就是引導到最後,一刻是不可須臾離也,這才是般若為導。你成了佛之後,這涅槃三德嘛,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還是般若。

「淨土為歸」,是我們的歸宿。現在就是這樣,目前的一切眾生如果不想求生淨土,那往往就是剎那可以成佛的事情,都不知道要拖多少劫了。阿僧祗是無數之劫,三大阿僧祗是三個無數,中國以「三」是代表多,「三」這個數就是代表多,所以往往用三來表示,這就表示眾多的意思,不是說恰恰是三,就是眾多的無量數的劫,那這個是多少時間啊!不可以量計的時間哪,要說到那個時候才能成佛呀;這個剎那際可以成佛!這歸向淨土,就是讓眾生能夠很迅速地,能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那麼大家有時也要問,這個證涅槃啊,涅槃是歸宿。那麼以涅槃為歸宿,這又要相通於小乘了,小乘他也證涅槃,是吧?那麼我們為什麼說是「淨土為歸」﹖就是你成佛之後,還要以淨土法門來救度眾生啊。一切眾生成佛之後,還是須要淨土法門,唯有這個法門才能讓眾生,在他的那個水平上,在他那個具體問題上,只有這個方法,他才真正能夠得到真實之利,所以淨土法門的殊勝就在此。

所以,當時我曾經問過貢噶上師:「往生淨土,是不是就是密宗的即身大成就?」貢噶上師他反問我:「你說的哪個淨土?」我說:「我說的是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他笑,「哈哈,那就是!那就是!」哈哈哈……。所以現在恐怕你們在座的人,還有人有這個想法,以為往生淨土總比淨土〔密〕宗的即身大成就還差一點兒,好像現在我根器不大夠,我就這麼湊和著也可以。其實在貢噶上師就不然了,那就是!所以這個就是一個「淨土為歸」,所以我們今天所要談的,還是這個精神,不離開這兩句話。

佛法在咱們這個世間出現,就是由於釋迦牟尼佛在臘月初八夜裏頭,看見了星星,悟道了。世尊的第一句話,所以一切佛法就從世尊的這第一句話開始啊。「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沒有一個例外,都有和佛一樣的智慧德相,「都具」就已經有了,「具」是具有,「具」是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在任何一個眾生,蒼蠅螞蟻,都是具足的,所以這個就是佛法不同於任何學術、任何宗教之處。我們都在學佛,而不從這一句上把它緊緊地,從這個地方出發,而在這個枝葉上,在那兒去用功,這個就很可惜了,這個很……,都是啊!

但是現在唯一的事情就是,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你老在這兒妄想,老在這兒執著,你這個就沒有辦法顯現。今天陰天,屋子這麼暗,沒有陽光;只是陰天,只是說陽光沒有照進來而已,不能說沒有太陽。你坐飛機來的時候,你底下是沒有太陽,上頭,飛機上頭太陽是大太陽,你在雲層之上。

所以眾生就是妄想執著,就是那雲層啊。你要上去,超過這個雲層,那太陽在那兒依然,咱們這兒沒有太陽,在你那裡太陽是照耀,一點也沒有分別,就是如此,同時存在。底下的人說沒有太陽,看不見陽光;你上頭的人太陽一點也不缺少,就是差這一層。而這一層,它本來沒有真實之性,一陣風吹,全沒有了,沒有什麼東西叫做雲哪。你拿塊雲給我看看,沒有啊!你在雲層裏也抓不到一塊雲哪,就是。但是它能擋住太陽,你抓不著啊;到底是什麼味兒?甜的?酸的?是長的?是方的?都沒有,但是它能做障礙。妄想執著也是如此,所以這就一切就是如此,「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個就是直指我們眾生的本心。

所以我們心地法門,到了密宗,到了紅白教,是九乘次第中最高的無上乘,也稱為無上密。所以有人就把無上密看做金剛法是無上密,雙身修是無上密,都是錯誤的,只有釋迦牟尼佛傳的這個心,這個才是無上密。

我們底下,回頭要很多地介紹一下,咱們密宗關於這一方面的說法。現在我們先從永明大師的著作裏頭……,就是說,我們除了修法什麼之外,為什麼要去重視般若?為什麼我們要研究這個本心呢?這個有什麼利益呢?

這永明大師,他是禪宗的一花五葉,一花五葉中,五葉之一是「法眼宗」,他是法眼的徒孫,嫡傳的,就是接法的,衣缽相承的第三代,所以是禪宗的大德,也是淨土宗的大德。我們都知道永明大師是彌陀化身,每天念十萬「阿彌陀佛」,經常地每天念十萬,還有一百零八樣功德〔註二〕

【問:初心學人,悟入此宗,信解圓通,有何勝力?答:若正解圓明,決定信入。有超劫之功,獲頓成之力。雖在生死,常入涅槃。恒處塵勞,長居淨剎。現具肉眼,而開慧眼之光明,匪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見。……則煩惱塵勞,不待斷而自滅。菩提妙果,弗假修而自圓。】 (摘錄《宗鏡錄》第九卷)

那麼他在《宗鏡錄》裏頭他講,就有人問他,說「初心學人」,剛發心修學的人,悟入到你心宗裏頭,他有什麼好處啊?對於這個信解,對於圓通,有什麼殊勝的力量?底下就是永明大師的回答,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為什麼大家要見面,跟談這些,也就是大家可以問「談這些有什麼好處啊?」有什麼好處?底下就是好處。

所以,不是說你須要特殊,就是對於初學,你就可以得這樣的好處。這就回答了,若「正解圓明」,對於理解你是正的解;有人是單生邪見,什麼東西到他頭腦裏頭去,他都會出杈、生杈,往橫裏長,成邪見,那就沒辦法。你說什麼,他都是自己生出枝節來,這還要慢慢地薰哪,還一時不能什麼。如果你能夠正解,你能夠起了正的見解,而且你是圓融的,不是執著的,明明是聽到圓法,你就生了這樣的枝節 ── 你們這其他的法都不如我這個法,不如我圓法最殊勝 ── 這就是執著。圓法之特殊就在於平等,法法皆圓,沒有一個不圓。你聽了圓法殊勝就認為我這個最殊勝,你就是抬高了我,輕視他,那就不是正解了。所以這個正解,大家要好好的,還是要很好仔細啊,不是說把這句話我理解了,而是要真實地在裏頭沒有偏差,這才是正的理解。「圓明」,圓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圓明啊。

「決定信入」,要生一個決定的信,不是含含糊糊,這個……,說起來有,一不說就沒了,這還不算決定信哪。就是說,這個他自然而然地「念兹在兹」,這樣的話,怎麼樣呢﹖就「有超劫之功」,就是你這一生,你就等於超過多少劫的那種功效。剛才說三大阿僧祗劫,為什麼說三大阿僧祗劫成佛?那就是遙遠的遙遠哪!為什麼剎那際可以成佛?一彈指可以成佛?你不就那個三大阿僧祗你都超過了嗎?別人要三大阿僧祗才解決的問題,你這就成功了,就超過了,所以有超劫之力,有超劫的功效;「獲頓成之力」,頓然成就了。

所以我們這個法叫做圓頓法,無上密的殊勝就在這兒。現在學密的人就是教你一個法,什麼練氣啊、練定啊、練明點啊、修脈啊,其實這個法在紅白教是可以跳過的法,他拿來當寶貝。是寶貝,不是不是寶貝,但他拿這當唯一的寶貝,把其他就丟掉了,那這樣的話呢,這個見解,你所認為的寶貝這個見解本身也是很片面的,不是正解。

所以要正解的話,就「有超劫之功,獲頓成之力。」所以圓頓法,我們要相信這個頓法,而確實有頓法,所以圓人修習一天,等於平常人修習一劫,這是事實。圓人和不圓的人,不是他有奇異功能是圓人,也不是他能說會道,能寫多少書是圓人,都不在這問題上;就他在這個知見真正是圓的,他這修一天等於別人修一劫,所以圓人一天……,所以就頓法了,那就快了。

所以這兩句就很好了,「雖在生死」雖然在生死之中,他也就「常入涅槃」了,般涅槃了。他的心真正能清淨下來,他就沒有一切塵勞了,沒有一切煩惱了,不就是涅槃了嗎?雖然在塵勞生死苦海之中,他常常也是在涅槃的境界。「恒處塵勞」,老在塵勞之中,「常居淨剎」,雖然就是在居陋巷,這很苦啊,人家看他……,就剛才說的那個,但是他心歸極樂或神遊極樂,都是在清淨的剎土。「心淨就佛土淨」嘛。

再有兩句,這個我們最須要注意了,這說得非常透徹。「現具肉眼」,你現在有的是肉眼,咱們這不都是肉眼嗎?你是肉眼,可是你能夠「開慧眼之光明」啊!所以你要如果對於這個真正有了圓的信解的話,你還是肉眼……,大家以為總要修,修得我起了變化,然後我才成功,這就是漸法,你要經過一個次第,經過一個過程;這個就是剎那間,你決定信入,你還是肉眼,可是你這個肉眼就不同了,所以說開悟的人,肉眼當佛眼用。這個就是……,禪宗是這麼說,禪宗以外的人也這麼說。不是像密宗說「即身成佛」了,他就即身成佛了;他不這麼說,但他是這麼一句話,是肉眼當佛眼用。

所以蕅益大師說他自己「我名字位」,我「六即佛」裡,我還是名字佛,可是我是真佛眼哪。蕅益大師說他自己「我是真正的佛眼哪!」五眼要佛才具足啊,〔永明大師〕他說「我這肉眼當佛眼用」,但是蕅益大師他更肯定了,「我就是真佛眼哪」,不但是當佛眼用。這永明大師就說,這個就是跟這兩個話的中間,雖然是肉眼,你有慧眼的光明。有慧眼,那還有這抉擇法,就是法眼,再加上這個人眼(肉眼),那麼就是雖然沒得天眼通(等到佛眼就有天眼通了),可是當佛眼用啊。天眼通就對於法上沒有多少關係,但是你只要法眼、慧眼通了之後,那你這個所謂……,所以禪宗說是三關齊破的人,「見與佛齊」啊!他的見跟佛是平等了。還是肉眼,他可以沒有天眼通,所以他不能稱為佛眼,但是他也就具有慧眼的光明。就是雖然是肉眼,但是他有慧眼的光明。

底下一句更重要了,「匪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見。」不是要換掉這個凡心,還是凡夫,還是有凡夫的心,還是會想吃點好東西,哈哈哈哈……,穿點好衣服,這一切,他還有凡心哪,這一些享受他還是愛樂嘛。但是他不要換掉這個凡心哪,還是凡心,可是他就同於佛心的知見哪。也就是在他這個凡心裏頭,生出了佛心的知見。所以你說,什麼是善知識?善知識的那個定義很高,很難當啊;我就說是,「明心見性」也就是善知識了,雖然他還是凡心,可是他就有同於佛心的知見。

所以就是說,我們學人要是對於這個,要有信解信入,有什麼好處啊?這就是好處啊!所以「煩惱塵勞不待斷而自滅」,所以因為什麼他快啊?我在我這些同學裏頭也是進展比較快一些。所以有老的同學他都一直跟我在一塊兒,從前天天工作在一塊兒,學佛也是在一塊兒,他有時說:「我也沒看見他怎麼特別用功,他怎麼進展得快啊?」它這個就是,你這個見解的問題。你這個見解要超脫了,那就是,那就是!不是要叫你苦行啊,怎麼怎麼樣啊。所以就是,這個煩惱塵勞不要等你須要用功去斷它,它自己就滅了;「菩提妙果不要假借修持,而自然圓滿。」這兩個「自」字很重要。所以修持,如果就是「決定」,對於這個有所信、有所解。那麼大家什麼情況呢?就是看你這個信解「圓明」「決定」到什麼程度。如果果然是圓明,而且是決定的,那這些話都在你身上完全兌現,一點欺騙沒有。

永明大師幹麼欺騙人哪,是不是?那他這殊勝之處,他是管錢管稅務的,是有錢哪。他把這官家的錢他拿來,在西湖他放生了。那你明知道虧空公款,要殺頭的,花那麼多錢,但是他為了眾生的性命嘛,他知法犯法。那不同於那一些壞人的知法犯法,他為了要救度眾生,願意以自個兒一條生命換無量眾生的生命,所以他買多少魚蝦放生。

這最後要殺他,赦免了。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是刀砍他的時候,刀折了;一個說法就是說,是皇帝(那個是宋朝,他出點子的時候,他還是錢塘王,他那還是獨立的。)他下的命令,說:「你們看他,如果殺他的時候神色至終不變,就赦免。」他至終沒有變色,就赦免。兩說都好,所以我們也沒辦法去考證,到底那個對,不妨並說,一個說法就是刀斷了;再一個說法呢,就是至死神色不變。所以他還騙我們什麼呢?所以他說這些話,就是我們說可信,沒有一點其他的目的。

所以這就很直接,說「獲頓成之力」。你這煩惱不用斷,自己斷;菩提不用圓,自己圓;你還是肉眼,就開慧眼的光明;還是凡心,就同於佛心的知見哪。所以這就是我們現在學佛的、我們自己將來的前途,也就是我們要尋找善知識。怎麼去觀察善知識?還不在乎他現在還有沒有什麼這些毛病,他還是凡心嘛、還是肉眼嘛。但主要是他的知見,他是不是有慧眼的光明?是不是有佛心的知見?所以這個就是我們今天,特別來這麼說說的想法。

所以我們剛才一上來談了般若,談到了《宗鏡錄》,了解這個心宗,那麼這個真正是完全以參禪,以明心見性為宗的,那就是禪宗了。從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禪宗的特點稱為教外別傳,在這個大教之外單有這樣一支,不立文字。所以有的真正禪宗的寺院裏頭,大家不念經,不立文字,不涉階梯,不是一步一步地,你是達到哪一步,再上升一步、再上升一步。

像密宗它這就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一步一步,你先修氣,然後修脈、明點種種種種的,一步一步修上去,修到大圓滿、大圓滿次第,它都是這個次第法。禪宗沒有次第。這一點大家很難相信,尤其習慣於次第法的人,所以他就簡直覺得就不可能啊。

次第法對不對啊?對,是漸法,它是慢慢來的;那還有個頓法呢!所以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涉階梯。只有兩個情況:迷就是眾生,悟了就是佛,沒有中間。所以凡是在中間你想一步一步爬這一切的,總之就流入漸法。那麼,這是禪。

那密宗呢?剛才說是強調次第,王上師就說:「禪呢,是直趨大手印的密法。」不經過前頭這些次第了。現在我們這個裏頭就是說,我們現在是從生起次第直趨大圓滿,現在我們主張是這麼個主張,但不是否定圓滿次第。大家顧不得修了,而且也容易發生偏差,這個很容易著魔,離開了上師修,很……;就連一般的打坐都不能離開師父,就練氣功的時候都不能離開導師,非常容易……,所以坐禪走火,第一步是走火,然後就入魔,所以很多人很多練就練出毛病來了。

所以我們就是從生起次第直趨大圓滿,現在主張這個修法。當然你可以涉一點圓滿次第,比方我們「開頂法」,用明點開頂,這個就是有明點有脈。像「綠度母法」裏頭,大家是一切入種種脈輪裏頭,自己成佛,這還是涉了圓滿次第,但是不是依靠圓滿次第做為一個主修。那麼一步一步主修確實是很困難了。而王上師就說,禪宗是直趨大手印的法,直接就到大手印了。那麼這就好像這個禪和密不一樣,密宗它就是談到這個……,底下我也要說,就是在修這個無上密修到這個最後的「阿的」,那麼它還是有一些次第。所以看的這些書裏頭,這直趨大手印的很少見,它不是沒有,所以這就更可以圓融了。

《諾那祖師開示錄》裏頭,諾那祖師說了一件事情,這也可以說是最高的密,但是大家都忽略了。這《諾那祖師開示錄》恐怕大家都看過,對於這一個是不是當時曾經重視了?一個國王招待釋迦牟尼佛,供養釋迦牟尼佛,國王就說:「你這法是很好,可是我要日理萬機,國家的事情,人民的事情我要辦,我沒有功夫再修這些,但你要能傳我一個不須要像你們這麼麻煩修的法,我也願意學。」佛說:「有啊,你學吧。」他就學了;學了,就告訴他一句話「你是佛。」成功了,成佛了!那麼很多弟子埋怨釋迦牟尼佛「我們跟你這麼久,你現在……,我們還修得這麼……,我們還沒趕上他?」哈哈哈……,這就是根器的不同。這國王他能信哪!

所以這《大圓勝慧》裏頭就講,真正地說,這個很容易呀,真正的上根他聽了之後他就信,信了之後就解決問題,那就是剎那就解決問題了嘛,沒有過程啊!所以禪宗也不是講過程的嘛,那就是要達到那一步。你上不去,上不去,你迷,你就是眾生;不迷,不迷就是佛。像這種開示,禪宗很多,所以就很可以統一起來。所以我常常說學密的人,十個就有九個半是著相、執著,這學密人的通病;他不可能,像這種地方,能決定信入。

禪宗,那是歸宗的弟子請法〔註三〕,他說:「即汝是佛。」你就是佛呀!他馬上就領悟了。「如何保任?」他已經就接受了,他就說:「我如何能保持啊?」禪宗叫保任。「保任」兩個字很好,一個是「保守」的「保」;一個是「任意」,我想幹什麼就任了,放任,單人旁一個壬字,「任」。「保任」這兩個字,保嘛要保持,任是任意,要坐就坐,要走就走,要行就行,沒有那些個什麼什麼限制、拘束、框框。他馬上就問「如何保任?」回答說:「一翳在目,千華亂空〔註四〕。」你眼睛裏有一個翳子,空中現了種種的花。那就給他說開了,他就頂禮了。

所以我們這一切這些世間的種種種種,都是因為你眼睛裏有個翳子,你有個翳子就大地山河、男男女女、聲色貨利什麼什麼都出來了,「千華亂空」嘛!你只要明白這個不是別的,是你眼睛有毛病,是你毛病的產物。他就拜辭,「那好,你去準備行李,準備好了,你再來,我跟你說上上法。」臨別贈言哪,「我有上上的法告訴你。」他就準備好了,來找師父這頂禮,告辭,聽師父說上上法。師父說:「現在天氣很冷啊,路上,多多保重。」完了。這是真是無上!所以這禪宗之妙,它的妙就在這些地方,這就是上上法。

所以我常常說,大夥都執著,所以這麼一想,都有一些法執吧。但現在的法執不要怕,先執執再說,哈哈哈哈……。這個是禪宗的這種說法,再說得稍微什麼一點,「什麼是佛?」這答覆的,「清潭對面」,很清的潭水,那個對面的;你往清潭去找,那清潭一看,裏頭有一個影子,那個影子是自個兒的影子,那個是誰的影子﹖是我的影子。那清潭的對面那就是自己嘛!你跑到清潭去看、找,那個對面就是我,就是說,就是你就是佛。

都是直指,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為什麼禪宗當時是一言兩語,很多人就成功了。那個時候他根器也是好,他就能夠決定相信,就能夠承當,這裡就沒有懷疑,那就很快。那麼臨濟,現在天下兒孫都是臨濟的兒孫。臨濟就是說,你說「什麼是佛?」就是你說法的人,聽法的人;說法這個人是佛,你們聽法的人都是佛,那就人人都是佛呀!

所以我們這麼來看,禪宗、密宗,密宗一般的儀軌裏頭所看到的,還是漸法多。真正到了頓法,就是諾那祖師所說的那個事情,那就跟禪宗最高的完全是一模一樣。在當時,國王就成就了,弟子很抱怨哪,「為什麼你特別優待國王呢?」這也是根器,其實這個話,弟子你也聽見了,哈哈哈哈……,你不是沒有聽見哪,而是自己就承當不起來啊。就是這個問題。

這個淨土宗同樣的,今天我們不多談淨土宗,不過就說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這個事念、理念,事一心、理一心,到了理一心,那就破無明了,這同樣的。所以這個就好像我們上山,一個山,喜瑪拉雅山,你可以從這方上,那方上,上的路可以完全不同,遭遇也不同。從四面八方上,等你上到山頂,是一個地方,到了頂就沒有兩樣了;你上的時候,是各個方面不一樣。所以修行也是這樣,各個上的都可以上,等到了頂……,所以真正高的人,這一種差別就比較少。愈是在山底下的,那就差別愈大 ── 只有我這個是對的,你們那都不對。你是選擇好了,你的條件跟你合適了,你這個上,你是正確的,但是不要武斷說別的人不對。這種話不好說,等到上去才知道。都上來了,還都可以上得來的,上到的地方是一樣的。

註一:即蓮華精舍金剛阿闍梨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註二:可參考《智覺襌師自行録》。
註三:請參考《指月錄 • 福州芙蓉山靈訓禪師》。
註四:《宗鏡錄 • 標宗章第一》「故先德云。一翳在目。千華亂空。一妄在心。恒沙生滅。」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