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春節談自性(上)

本文乃根據黃念老戊辰年春節正月初三(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九日)講於北京之開示錄音整理而成。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彌陀疏鈔》卷第一:「靈明洞徹。湛寂常恒。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澄濁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惟佛說阿彌陀經歟。」

一上來有這麼兩行,這兩行是講什麼呢?就是「明」,說明本性,所以從本體上開始。我們要研究什麼東西,要抓住它的本質。現在一般說,不能就是看現象,你要看本質嘛,它的本體、它的本性,要抓住它的根本。佛法更是如此,念佛、極樂世界,這一切一切,它的本性是什麼啊?所以這也就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難懂的,也是最重要的。這裏頭總共只有兩行。

【靈明洞徹。湛寂常恒。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這個蓮池大師說:「靈明洞徹。湛寂常恒。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什麼是自性啊?這個自性是靈明的。「明」呢?是明顯。一般的明,日月很明,沒有髒,照亮一切,但是它只是世間的明,不能稱為靈明。「靈」是,俗話說靈不靈啊?神靈啊,當頭有神靈,靈覺就用這個靈字。靈是不可測,所以用這個靈來形容這個明,不是一般的明、世間的明。這個本性是靈明,這先說明本性的一個特點。當然都說有自性,自性是什麼樣啊?是靈明,這個明的極度,不是日月所能比啊!人人都有這個性,是神不可測,這樣的明,所以叫做靈明。這個話大家還是好懂的,是吧。咱們能夠懂得一點,受用就不小,我們的自性具有靈明的,這樣一個的性質。

還有呢,「洞徹」。「徹」是什麼?透徹,通嘛。你不通,你思想不通,到處是障礙,糊塗啊,是吧?徹,你很徹底,你很透徹,通達了,就是你搞通了。好嘛,通徹很好嘛。可是剛才我們說的日月為例,日月能透一切,但是日月覆盆就絕照。你要拿個盆一扣,盆裏頭的東西,這光就照不到了,所以它這個透,不徹底了。所以日月是能夠徹,不能稱為洞徹。「洞」就是咱們打個窟窿那個洞,你看《西遊記》什麼什麼個洞。「洞」就是打個窟窿,那就通到底了嘛,你有鑽個窟窿,鑽通了。你洞然明白,就是這個洞,洞達,用這個洞字來形容這個徹字,不是一般的徹。

所以這樣的靈明,它是透天透地,在這個四方上下,一點兒都沒有障礙,所以它是靈明,而且是洞然的徹,沒有不徹的。還不是相對的(你那兒隔著的不能通,我這兒能通,我就說徹),它是絕對的,這些話,談這些都是絕對的。這個明很徹,都是絕對的。

「湛寂常恆」,「湛」就是三點水,一個「甚」字。清湛的水,清湛,乾淨。「寂」是寂靜,寂寞那個寂,「常寂光」那個寂。沒有什麼動,就定,就寂,就不亂了。「湛」就是沒有髒,「寂」就是沒有動。這個地雖然是寂,地就是沒有什麼動作,是不是啊?但不能稱為湛,地不乾淨;還是有動啊,還是有地震,地底下常還是有動,地震儀可以覺察得到,人覺察不到,機器還是可以覺察到,大概到一級以下,那人就是覺察不到了。現在就是在這個至寂之中,它是又晶瑩、又乾淨,一點兒渣子都沒有,光說一個寂字就不夠,就「湛寂」。也說明我們自性是靈明,那麼光明,那麼透,無所不透,又那麼樣的安定,那麼乾淨,沒有動搖,沒有污染,「湛寂」。這第三方面的特點。

這八個字,它說了四個方面。「湛寂」還不夠,再「常恆」。「恆」大家知道恆久啊,恆久,不是一會兒啊。那短暫的,咱們世間最常見的肥皂泡,好好看,一會兒就沒了,那就不是恆。很多東西今年有,明年還有,咱們這個景山,那不就是老是那個景山在那兒嗎?那對肥皂泡說,它就是恆,恆定。但景山它怎麼能說恆定呢?現在不是說我們這個地震的次數要增加,級數也要增加,三年之內,不知哪兒趕上?趕上那山崩了都是可以的嘛,那這個恆就不是絕對的恆。這個恆字加上一個常字,「常樂我淨」,那這個 「 恆 」 就是殊勝極了。超脫時間的爭議了,不是在某一段時間之內它存在,我在另一個時間就沒有存在,這是絕對的,所以「常恆」。

所以這就說明,它是極其明白,極其通達、透徹,而且極其安定、乾淨,極其的沒有變化、沒有衰減,常在、常住。這都是每一個人自性中,就有這樣一些所有之德吧,自性中本有這些德。底下再說一句呢,這是正面說的,他說是什麼是什麼,這樣是什麼是什麼是什麼,底下還有告訴你不是什麼不是什麼不是什麼,這麼兩面一說就清楚了。是什麼那就是「靈明洞徹。湛寂常恒。」它不是什麼呢 ? 從兩面一說,咱們就體會它不是什麼了嘛。

不是什麼就「非濁非清」。它沒有濁沒有清,不是濁不是清,不可以拿清濁來認識它,所以《心經》也說「不垢不淨」,你垢就是濁,淨就是清,這都講的是自心,這經典都說的是你自心啊。這個「非濁非清」,不是濁不是清,就不是什麼不是什麼。怎麼說它非濁呢?要說它是有吧,就剛才不是說絕對乾淨嗎?有,它不受一塵,一塵不染,本自無染哪。本自無染它怎麼會濁啊?要說它是有,它無染,它不受一塵,所以是非濁。「非濁」就成立了。非濁咱們就說是清了,非濁就是清了。

咱們這個形式邏輯很厲害啊。咱們老是形式邏輯,說老實話,不是那個就是這個,它總不能說是兩頭都作斷 ── 也不是東邊,也不是西邊 ── 你不是好的,就是壞的;他這也是好人,也是壞人。把他看成好人,那就不是壞人;壞人就不是好人,這太簡單了,是吧?它是形式邏輯。我們大人一樣形式邏輯,所以它非濁就應該清,但它不清啊。怎麼說它不清?要說它是沒有,可是它不捨一法。它是一切法皆是從自心所生,它含一切,沒有它不含的,不是說清的你啥也沒有。這就離開了清濁,所以「非濁非清」。

「無背無向」,也是不背著一個人,也是不向著一個人,不衝著一個人。禪宗大德:「我在千萬人中,我不背一人、不向一人。」〔註一〕 我坐在這些人裏頭,我沒有向著一個人。我這就向著你們了,我向這麼些人。我不背一人,像紀某她這坐著,她就背著福生了,福生在她背後,哈哈哈……,這就有背有向。這它「無背無向」。「非濁非清。無背無向」,用咱們這個話來說也很簡單,它是遍一切處。遍一切處,通通是自己,那誰背著誰?誰向著誰呀?這是咱們用這粗淺的解釋。蓮池大師說,你說什麼叫無背?你放它走,它無所從去,它沒有什麼叫做去。為什麼?通通是自己本心嘛。所以就沒有說是從哪兒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你往哪兒去?如來往哪兒去?如來從哪兒來?如來就是從「如」而來,去也到「如」而去。從如來到如去,那就還是無所來無所去,所以是「無背無向。」什麼叫背著什麼?什麼叫向著什麼?這個背向就是我們常說的背覺合塵、背塵合覺。合就是向,但你本體上沒有清、沒有濁,也沒有什麼叫做背,沒有什麼叫做向。這說到本體就是如此,這性德,本性所有之德。

就說這靈明湛寂的這個,不可以用「清濁向背」這些個差別的概念去認識、去找。從舉出這四個字,也就包括善惡、聖凡、有沒有、生滅、增減,一還是異(是一樣還是不一樣),這些個差別都是沒有,所以我們本性中就沒有這一切差別。你看他這就這麼幾個字,有多少內容啊,「靈明洞徹。湛寂常恒。非清非濁。無向無背」,就把你這個本來的本性做了一個描述。

底下就「大哉真體」,就稱讚了。這是什麼?這是大矣哉,讚歎大哉。「大」字呢,就是「大方廣」那個大,這個大字不是對小所說的大,它就有遍滿和常恆兩個意思。「遍」就是方廣,遍一切處這個大,遍一切,入一切,而常在。在空間是遍一切,時間就是過去、未來、現在,從來沒有什麼叫做斷滅,三際它是永遠如此,是一如,這是稱讚大。所以這個本性「靈明洞徹。湛寂常恒」,大矣哉,大哉呀,這是「真體」,這是我們的本體,這個本體不是虛妄之體,它是真體。

三界都是假的,我們這個世界叫做欲界,都有欲望,那個小螞蟻、小蠶仔兒都是有雌有雄,有生殖,都有情欲。到了萬物之靈的人也一樣,一直到天,欲界天,天界,俗話說王母娘娘,她還有公主,那不就是有情欲嗎?有夫婦、有孩子,欲界天嘛,就叫欲界,是最低的一界。所以很多人以生天做為很高,其實是非常低的,三界之中這是最低的一界。欲界天就是在欲界中的最高,可是在三界中它最低,這是欲界。

欲界之上呢,很多人就不知道了。色界,這就沒有形體,沒有固定的一個肉體,但是有形色,沒有實際的體;沒有實質的這個身體,但是他有形色,不是有我們這種肉體,這是色界。這個色界就是所謂的「梵」,外國人說是婆羅門,稱之為梵,就是梵天,那就是色界天。色界天極清淨,離欲。到色界天,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類,要是用一般的方法修,你只要有一次有男女關係,你修到最高的效用,不談淨土宗、不談密宗、不談佛法,咱們說是一般的,只要有一次有男女關係,你最高只能生到欲界天了,色界天就沒份了。所以要知道,出三界很難哪!這像現在大家這麼胡鬧,那是地獄的種子。

色界極清淨,梵,所以叫做梵行。《圓覺經》:「淫怒痴、戒定慧,俱是梵行。」都是梵天的行動,就是清淨的行動,離開欲、離開染的行動,就稱為梵行,梵天。婆羅門就尊敬梵天,所以有時候就用梵來代表他們。婆羅門也有很多很高很高的,也有很低很低的,現在還有人把自個兒子殺了,把血塗在頭上求發財的,所以我們不可以一聽說婆羅門,就看他是一等,他有九十幾種哪,差別也天淵。最高的相當於中國道教,婆羅門比道教再高一點。他們到什麼天?到色界天,這是修得好的,合法的,是合乎善道的這個。

那麼再有,還有無色界,連形色都沒有,就是禪定的結果,壽八萬幾千劫,壽命就無量,所以他們的神通,他們就看不到他什麼時候就結束,所以他就認為他不死了,其實是錯誤。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以五百小劫入定,入了定了之後,真正心就不動了,這有個比方像什麼呢,像那個凍水的魚,凍水的魚一凍了之後,它一點兒也不動換了,魚就凍在水中。等到春天暖和了,河一開凍,魚又活了。所以他這個不動,環境使然。他這個修持,修這種定之後,他就生到了無色界天,那就是八萬劫,壽八萬劫。

所以呂洞賓見黃龍,他很自負,黃龍看不起他,他就放劍要殺黃龍,呂洞賓就要殺黃龍,你看這瞋恨心多大。黃龍就把他的劍踩在腳底下,他沒辦法了,批評他。就因為批評他,他才放劍,他自個兒想:「我是仙人,你總應該好好的另眼相待。」黃龍:「縱饒八萬劫,依舊落空亡。」你就是活八萬劫,你還是落空亡,所以這是無色界。他到最後五百小劫又要出定,出定了之後,還是根據過去的因果又輪迴。所以三界,這不講到三界了嗎?欲界,就咱們這一界;上面有色界,這天界了;再高是無色界天,都是像著火的房子一樣,所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都是可以變的,所以都是不真實的。唯有什麼呢?唯有這個本性是真實的,它本性就是說,是不可破壞的,所以叫做真,「大哉真體。」「體」者,就是一切萬法都是以這個一心做為它本來的體,一心為體。

註一:《指月錄》卷十六 洞山良价悟本禪師,「上堂。有一人。在千人萬人中。不背一人。不向一人。你道此人具何面目。雲居出曰。某甲參堂去。」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