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 – 即身取證簡要之法 (之二)

【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誦四歸依,誓心不退。】

「先尋擇金剛喇嘛」,因為他們都已經是密教了,先要找一個金剛喇嘛。「尋擇」就是你要去尋去求,「擇」是挑,不是盲目的,是不容易找到,所以得尋哪,不是到處都有,而且他到處都有,就是有的幾個之中你要選擇,這一點非常重要!要學密,不是目前有很多就成為一種做生意,交多少錢,交供養我就傳法,就成了買賣了,這很不如法。在西藏,師父看徒弟三年,徒弟看師父三年哪。這三年不是這麼著…是完全在一塊兒的三年,就你的一舉一動我都知道。你不是這麼仔細的觀察,你這個師父你就不敢哪,到底是善知識?是惡知識?那師父收個徒弟是同樣的。因為師徒關係最深,徒弟要是入地獄,可以把師父拉進去。淨空法師來說得很好,他說:「哎呀,人家都知道徒弟求師父很難,可是師父找個徒弟更難!」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真正的要密法昌明,就還是應該按照這個轍。不貴有好多好多人,而是貴你這個人真是個人。所以尋師,你們現在能皈依到陳師父,這都是很殊勝的因緣,很不容易,這裏頭也就超乎這個勢利的思想,他並不是活佛,並不是什麼,而且大家知道恭敬這個人。陳師兄是我們《蓮華精舎》很突岀的上師的弟子,他很謙虛,他本來和王上師可以說是師兄弟,都是諾那上師的弟子,但他皈依王師父。那修持十分認真,所以他的願力,成立一個《蓮華精舎》。這個道場我們也很讚嘆,尤其讚嘆的是他還選擇了一些傳法的,接受法的人,因為淨空法師說「師父找個徒弟更難哪。」就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是這麼重要,是須要尋擇。所以這個喇嘛就要依止,依靠,就在這個地方待定了,不是見異思遷,又聽說一個什麼什麼人,又聽說一個什麼什麼,又聽說什麼什麼。大家就是還是大家很容易,很容易被欺騙,所以這個很難。名聲很大,名聲很大。所以我們要選,就是要慎重的選,選了之後就要依止。

「依止」,開始是什麼呢,就是四加行的虔誦四皈依,皈依法。將來再有年輕人學密,就可以從這個四皈依法學起,要虔心的念,因為這個四皈依裏頭它一個最主要的,就是我皈依了佛,就不再皈依天魔外道了;我皈依了上師,我就不再去皈依另外的邪惡知識了;皈依了法,就不去看,去皈依這個外道的這些書了;皈依了僧,就不再皈依外道邪衆了。現在大家都是很亂,在美國也踫見有的人,一邊供著佛,一邊供著黃大仙。黃大仙也很厲害,從香港到臺灣到美國,佛堂裏就這麼供,你這麼供,你這個四皈依就不清淨了。不能再和這些天魔外道去禮拜恭敬,因為它這就是說你信心不純了。所以就要從這個四皈依開始,也就是說從加行開始修持。這個裏頭並沒有談四加行,只是提四皈依。這個四皈依裏頭就包括了這個重要的意思,你就是專依止佛法了,專依止上師了,在這個地方不再動搖了。這個地方你要再動搖,那有很多人修了一輩子,現在他要去修氣功,他還在勸人,他這樣子,他就相信這些外道的方法,不能專一,那這個你可以得一些現世的好處,身體健康,但是解脫就難了,因為你連四皈依都不具足了。「誓心不退」,就是我這個皈依上師、佛、法、僧,我是堅決不再退,很多就是在退。這種例子很多,有一個老居士,最後到了晚年跑到道教裏頭去了,就是這樣。

【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

底下就是「發大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是修任何一宗的根本,而且要發大菩提心。一般人只知道我發了個慈悲心,度衆生的心,願意成佛的心,就是慈悲心了,也就以為是菩提心了。當然這是菩提心的一部分,但這不是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必須有勝義諦菩提心在裏頭,有大智慧。沒有大智慧,你遇見了自己進步了也會著魔,自己修不進去了也會著魔,就會退心。我這個法子不行了,我換一個法兒吧,一山望見一山高,老心裏頭不安。修修這個,想想那個,換換這個,換換那個,沒有智慧。咱們精舎的法本很多勝行菩提心,勝行菩提心好些人不懂,就是兩種菩提心。行就是行願菩提心,慈悲度衆生,讓一切衆生都成佛,這是行願菩提心;還有一個勝義諦菩提心,也就是大智慧,成佛也沒有成佛之想,度衆生沒有度衆生之想。所以《金剛經》「我應滅度一切衆生,而實無一衆生得滅度者。」這就是大智慧,所以要發這個大菩提心。那天不是說了嘛,《華嚴經》的話,「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你忘掉了菩提心,修這個善法,是魔的事業。很多人都是自己以為在修善,實際是魔業啊,他沒有菩提心,頂多有一點行願菩提心,他不懂得勝義菩提心。所以這個大菩提心,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說,在這個修行的過程之中,要增長我們的信心,增長我們的菩提心,這就是進步。別的不算,別的也可能有些進步,那都不是根本。所以諾那祖師就說:你們漢人跟我們這個西藏人不一樣,你們老是這個…成就沒有?什麼什麼,有沒有什麼什麼境界?我們西藏人就是每年到年終,自己檢查檢查是不是更慈悲了一點,更明白了一點?所以更慈悲了一點,更明白了一點,就是信心和菩提心的增進,這才是修持的果實。你慈悲到了極點,明白到了極點,就是佛了嘛。這個大菩提心,你要「廣度有情」,一切有情,眾生無邊誓願度。

要「嚴持淨戒」,所以戒是根本,是寶塔第一層,受了戒,不持戒,叫做漏器。你這個杯子是漏的,你裝什麽東西一會兒就漏光了。你的修持就等於你裝上了牛奶,但是你吃不著,一會兒就漏光了,它是漏的,所以缺戒就成了漏器。那麼大家有的受戒,有的還没有受戒,受了戒就千萬不能破戒。所以我們在受戒之前也應當很珍重,要自己考慮,要下最大的决心,不要圖好看。唉呀,别人都受戒了,我還沒受,别人都受五戒,我受三條,好像我很丢人。不是,要負責任,你受這一條,你就不要犯。有很多人只是說是…現在在居士林有好多就是這個情况,人家都受菩薩戒了,我還不受?跟著就受,到底菩薩戒是什麽内容他都不知道,說相似般若就是破戒。相似般若,你這個說法,不是真是般若,你只是相似,就舉個例呀,那個境界很高啊,所以不是說我們一定受。像密戒也是如此,將來我們是應當受密戒,但是要做好準備,下定决心,受了之後就不能犯,犯了之後要立即懺悔,所以要持淨戒。即身要成就的話,你是個漏器怎麼能成就?戒是寶塔第一層,你沒有寶塔第一層怎麼成?戒定慧正對貪嗔痴,貪嗔痴是三毒,戒定慧是三無漏學,所以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戒很重要,所以學密的人也應該先以五戒為基礎,你不受戒,你自己按照五戒先來約束自己,然後要受戒,然後要受密戒。密戒十四條根本戒,條數很少,但是原則性很强。違反了佛說的話就是犯戒,你這一條就够了。你都聽佛的話,你還不成功嘛。你不聽就犯戒,所以這個密法的戒它是真嚴!應該說是,真嚴哪!所以底下就要「嚴持淨戒,以立根基。」 這是基礎。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