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之三)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衆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十三、光明無量願。  十四、觸光安樂願。

第十三「光明無量願」。願文是:「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本願也就是善導大師五個真實願中的第二個。大意是:願自己成佛時,自己的光明不可限量,無邊無際,普照十方上下一切處所,所放光明要絕對地勝過一切佛光,要比日月的光超勝千萬億倍。光明遍一切處,光的功德妙用也就遍一切處,可以攝受度化的眾生也是無盡的,所以這是大悲方便之本,是報身佛的真實功德。我們大悲度生要有方便,所以光明遍照來攝受眾生。日本望西師說,十方的虛空沒有邊際,所以國土也就沒有邊際;國土沒有邊際,所以國土中的眾生也沒有邊際;有無量的國土,就有無量的眾生。所以法藏大士這個大願,不是只度一個地球上的全人類,而是各種眾生;還不只是一個地球,而是無量的地球、無量的天體。天體無邊,眾生無邊,所以佛的大悲也無邊,給眾生的利益也就沒有邊(見第十四「觸光安樂願」),而這個利益之深也是沒有邊際。正因從眾生出發,要讓眾生得到利益是沒有邊際,所以光也無邊。

「絕勝諸佛」。佛佛平等,怎麼又阿彌陀佛的佛光絕勝諸佛呀?這就如本經所說「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又「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這都因過去在因地願力各各不同,到成佛時,各各按照自己所發的願,自然成就,不須安排。法藏所發既是超勝諸佛的願,所以成佛時,威神光明在十方諸佛中最尊第一。法藏要「絕勝諸佛」,絕對不是逞能好勝,突出自己,而是切願自己對眾生的奉獻,給眾生的真實利益超過諸佛。所以彌陀稱為大願之王、諸佛之王,其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玄奘譯的阿彌陀經)中說:「彼如來恆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彼佛就是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彼佛恆常不斷地在放光,所以彌陀又號常照光。佛光明無量,所以號無量光;常照不斷,又號常照光,所以佛光「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一切凡光不能相比了。

第十四「觸光安樂願」。願文是:「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光明無量只是為了利益無量。任何一人見佛光照,或者佛光照到身上,都是當下就身安心樂。並且這種安樂不是世間任何安樂所能比的,這是一種清淨真實的極殊勝的安樂。於是自然就引起了他的慈心,自然勇於作善。更重要的是生起「來生我國」的宏願,因之他就會生到極樂淨土。所以真正見到阿彌陀光的人,都得到這樣殊勝的利益。

本經〈光明徧照品〉說:「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垢」是污垢、惡濁,指種種的煩惱。這些就都消滅了,自然生出普共眾生同生極樂的善願。「身意柔軟」。娑婆眾生最大的弱點是剛強難化,堅執情見,不肯放捨,所以難於化度。但一遇佛光,身和意都一齊柔軟,諸佛才可施教,受教者才能得度。這就是遇光所得的法益。《觀經》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所以我們說:念佛法門是仗他力。佛光遍照十方世界一切念佛眾生,永恆地攝取,而且一個也不捨棄。凡是遇光的人,都可以往生佛國。佛光的利益、佛願的宏廣、佛恩的深厚,都不可思議。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刧.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十五、壽命無量願。  十六、聲聞無數願。

第十五「壽命無量願」。願文是:「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大意是:我成佛的時候,佛壽命以及聲聞天人壽命都是無量。佛的壽命無量,而且不但佛的壽命無量,國中一切聲聞天人的壽命也都是無量。本願佛壽命無量,這是無量壽。無量壽,所以佛身常住,有無量的過去同未來,打破了時間。第十三「光明無量願」是無量光,所以遍滿十方虛空,光明所及之處,悉令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與安樂。《甄解》說:這無量光與無量壽兩願是「方便法身大悲之本。」因佛光遍一切處,佛的教化與攝受就遍一切;佛身常住,則眾生永有依靠與導師。

《甄解》又說:「若約佛所證,則四十八願皆入光壽法身。」《甄解》的意思是:倘若按佛所證的境界,那麼整個的四十八願,都可以流入無量光壽法身。法身必定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正是法身本有的德相,所以叫做無量光壽法身。從這個無量光壽法身,流現出彌陀一切大願、極樂依報正報一切功德。這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依報:就是寶池啊、寶樹啊、宮殿啊、德風華雨等等,正報:彌陀、觀音、勢至等等一切聖眾,以及種種殊勝方便,都是從彌陀的法身所流現。所以這四十八願就包括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以及無量無邊攝受眾生的一切妙用。四十八願顯的是法身功德。時常有很多人說,極樂世界的一些相,尤其是黃金為地等等,覺得沒有什麼興趣。實際這些黃金並不是說咱們世界的黃金貨幣,而都是真實法身哪。所以說: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一切事相都是道,全顯的是法身。

「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日本澄憲師,他稱讚這是「淨土第一德」。在淨土饒益眾生的功德中,這是第一的大德。他打個比方說,極樂世界這樣十分殊勝:見佛聞法親近聖眾、無有退緣、處處增上,如果人不久之後仍然會死,那像個什麼?像個「玉杯無底」。一個極寶貴精美的玉杯沒有底,那有什麼用?再好也沒有用。生到極樂世界,倘若還是要死,死就是退緣的根本。所以壽命無量是淨土第一的功德。望西師說:「諸樂根本,只在此願。」極樂世界沒有諸苦、但受諸樂的根本,就在這個壽命無量的大願。

在極樂國中,常見彌陀,恆聞妙法,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增上因緣,都是使你增上,流水、寶樹都在說法,聞香、吃飯,增長善根,一切一切使你增上,而且你想聽什麼法,就聽什麼法,更重要的是一聽就懂。極樂人民處處增上,沒有退緣,尤其是壽命無量,焉得不成佛!佛法難聞,不僅是說你沒機會聽見,而是你聽見了不懂。所以開經時要祈求「願解如來真實義」。極樂人民一聽就懂,又沒有退緣,壽命再無量,所以不管根器如何,臨終念佛能往生,都決定成佛。極樂世界殊勝就在此。

第十六「聲聞無數願」。願文是:「(國中聲聞無數)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弟子無量,我們不要擔心極樂世界的人口密度過大,無法容納。愛因斯坦都已經了解:物質是人們的錯覺。不但極樂世界,連地獄都是如此,「多人亦滿,一人亦滿」,不管獄中人多人少,反正都是滿的,到處都是受罪的人。同樣,地獄也是化生的,生地獄不須要有父母,直接就進入了。

或有人認為極樂國中有聲聞,與《悲華經》矛盾。《悲華經》說:彼佛國土,「無有聲聞、辟支佛乘。所有大眾,純諸菩薩,無量無邊。」《悲華經》說極樂國中「無有聲聞」,而本經第十六願說「聲聞無數」,看來恰恰相反。其實本經的聲聞緣覺,是指往生的人在極樂中斷惑的情況。因為凡聖同居土中,凡夫就可以往生,凡夫當然沒有斷惑。若斷了見思惑,就是聲聞緣覺;斷了塵沙惑、無明惑,那就是菩薩;無明要是斷盡了就是佛。在往生人中,過去世中的修習偏於小乘,所以先斷見思兩惑,這就叫做聲聞或緣覺。

實際往生的人個個是大乘。《往生論》說「二乘種不生。」這還可以參考《宋譯》的願文,也就是法藏比丘說的「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令生我剎,有佛力加持攝受之意)。雖住聲聞緣覺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寶剎之內,徧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請看這些聲聞緣覺,是什麼程度?他能到這麼多的寶剎去作佛事。作什麼佛事呀?要那兒的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呀!他能作這樣的佛事,這個人還是聲聞緣覺嗎?當然不是!當然是大菩薩。若只是聲聞緣覺,就不聞他方佛名,也不想度生,也沒有想度眾生成佛的大願。可見西方極樂世界中所謂的聲聞緣覺,是指他斷惑所達到的水平。實在他已迴小向大,是一佛乘的菩薩了。

至於極樂國土中,聲聞有多少?壽命有多少?願文說:「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計算)」,一塊都來計算,就好像大家的計算機都開動,都來算,也算不出這個數來。因為它是無量大,數學上叫做無限大,用 來表示。「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佛所教化的領域,也就是一佛的國土。一個小世界,用須彌山做中心,包括日月諸天和地球,叫做一個世界。一千個這樣的世界,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為大千世界是三度用千來乘世界,所以又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實際只是一個大千世界,並非是三千個。三千大千世界具有一十億個世界。

我們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員(整個太陽系是不是一個最基本的世界,恐怕還不夠,因為要包括須彌山才算一個世界),太陽系是銀河裡的一員,太陽也圍著銀河的中心在旋轉。這個中心,現在暫假定是黑洞(這是一個力量極大,場極強的這麼一個空間,是空的,成為一個天體的中心)。太陽圍著這個銀河的中心公轉一圈得兩萬萬年。咱們圍太陽轉一圈是一年。銀河裡約有一千億個恆星(相當於太陽)。現在我們可以這麼說,地球是太陽系裡的一員,太陽是銀河星雲的一員,宇宙有很多星雲,而銀河星雲也在運動。我們圍著銀河中心,銀河也在圍著它的中心運動。

再大一層的宇宙是什麼,目前不清楚,大到什麼程度為止?現在科學已經告訴大家,其大是不可窮盡的。(這個小也是不可窮盡的。小到原子,原子裡頭有原子核,原子核裡頭有中子、質子,中子、質子都可以打破。電子也不是最小。現在有比電子小多少億倍的東西叫中微子,但可預知,這也不是最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這個數目是大極了,都成了緣覺,都有極大的神通,運用他們的神通,一齊來計算,也算不出佛與人民的壽命是多長,緣覺人數是多少。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刹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十七、諸佛稱嘆願。

第十七「諸佛稱嘆願」。願文大意是: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無量佛國裡面的無數的佛,假若不都在稱讚我的名號,演說我的功德和國土的善好,我不成佛。願文中「稱」是稱揚、宣稱,「嘆」是讚嘆、嘆賞。十方無量佛國無量諸佛,全在讚嘆阿彌陀佛與極樂國土。願文說: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的世界、無量的佛剎之中無數的佛,假若他們不都在稱揚讚嘆我的名號,讚嘆我的功德、我的國土的殊勝與善妙,我就不成佛。換句話說,我要成佛的時候,十方的佛都在讚嘆稱揚我的名號、我的功德、我的國土之殊勝。實際正是如此。十方佛都稱讚,都勸他們各各國土的眾生,都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望西師說:彌陀願中「此願至要」,「若無此願,何聞十方(如果沒有這個願,阿彌陀佛名號怎麼能十方都知道)。我等今值往生教者(我們今天能遇到往生的聖教),偏此願恩(偏屬於這個願的恩德)。」正是因為彌陀有第十七大願,所以我們今生能遇見這樣一個殊勝方便的法門。大家好好想一想,法藏大士當時願求聞名十方,是為什麼?那絕不是為了自己的知名度,而是心心念念都是為普攝十方一切眾生往生極樂,究竟成佛。如果沒有這個願,「十念必生」以及其他的願,也同於虛設。「十念必生」是無比殊勝,但根本就沒聽見過佛的名號,又怎麼會有十念?就連一念也不會有啊!

彌陀聖願不可思議,可從眼前的日常生活中,得到證明:我們常見中國人,不管男女老少,在歡喜時、憂悲時、憤恨時,都會情不自禁地從口裡跳出這句 ── 阿彌陀佛。可是阿彌陀佛是遠在十萬億佛土的佛,他的名號卻人人都知。奇怪的是,其他無量的佛,毗盧遮那佛、寶生佛、不空佛、藥師佛的名號,一般人都不知道。更奇怪的是,本鄉本土地球上的釋迦牟尼佛,反而知道的極少極少,甚至有些出家人也很生疏。你若指著廟中釋尊的寶像問他:「這是什麼佛?」常常遇到的答復是「如來佛」。這就像一個學生對人介紹他的老師說:「這是系主任、教授。」只有職稱沒有名字。「如來」「佛」都是佛的通號,其中沒有名字。這個事正是說明彌陀大願之力,不可思議。

上一頁            回《大經白話解》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