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般若為導 淨土為歸 (之二)

這般若的重要,我也在這兒提一提。剛才說的五度如盲,唯般若有目,我說這《金剛經》裏頭有證明。《金剛經》就是這麼說的:「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心裏有所住,你雖然行布施,像什麼呢?像一個人進了黑屋子裏去,什麼也看不見。所以你行布施,如果沒有般若,就像進了黑屋子一樣,什麼也看不見。這是《金剛經》的話。而「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無所住而行布施,就是生其心。這不就是無住生心嗎。你「無住」就怎麼樣?就「如人有目」。般若如目,有眼睛,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好好地在眼睛上(用功夫)。現在很多人都願意練腿,想跑,都是好事,但是先別光練腿,你跑得太快,眼睛要是看不清楚,是會摔跤的,所以眼睛很重要。若人不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在光明明照之下,見種種色。這就是說「無住生心」,這個般若的重要,從經文上我們可以看到。經文也說了:「若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早上我以多少多少身布施;中午以多少多少身布施;晚上還是這麼布施。這麼布施了百千萬億劫,拿生命來布施,這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這個福有多大呢?這個福要是比較的話呢,「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如果有個人聽到《金剛經》能相信,不跟它矛盾,信心不逆。你得的福,比那個百千萬億劫拿無量生命來布施的福要超過。

所以《金剛經》的功德、般若的功德、不住相的功德,你拿這個行一切功德,就如人有目,見種種色。你不如此,所做就如人入暗,則無所見。這就說明《金剛經》功德的重要,而《金剛經》的功德就在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這是什麼人的境界?根據蕅益大師的《破空論》,這是地上菩薩的境界。他說:「羅漢能夠無住,不能生心。」他見了「我空」,真正沒有我相了。他證有餘涅槃,證了真諦,他就入般涅槃了,但生不起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心了。所以他是無住,但不能生心。所以釋迦牟尼佛呵斥這些聲聞乘是焦芽敗種。其實他已經是聖人了,但就由於他發不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些事度的菩薩,他也發了大乘心,拿頭目腦髓來施捨,修忍辱,這些事度的菩薩,他是生起了大乘心了,但是他不能無住,他是有所住。地前的三賢|幾十個聖位,「十信」之上有「十住」;「十住」之上有「十行」;「十行」之上有「十回向」;「十回向」之上才是「十地」。地前三賢是什麼情況呢?就「十住」、「十行」、「十回向」,他們只能夠有的時候是無住,在無住的時候就不能生心;有的時候生心了,但又不能無住。交換,一段時間無住,一段時間生心。只有在登了地,破了無明的菩薩,生心時即無住,無住時即生心。

我們剛剛讚歎了《金剛經》的殊勝,又根據了蕅益大師的《破空論》,這麼殊勝,但不是凡夫境界,也不是羅漢境界,也不是事度菩薩境界,也不是三賢菩薩境界,而是登地以上菩薩的境界。那我們讚歎這個經,大家是不是覺得高不可攀呢?

剛才我不是說過嗎,在我二十歲的時候,就體會到當你單單純純地、老老實實地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一句之後又是一句,一句之後又是一句,這個時候你心裏沒有想別的,所以說念佛的人應當萬緣放下,什麼功名富貴,什麼考績,什麼家庭糾紛,這一切都應該放下。你萬緣放下了,不就是無所住了嗎?可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聲聲不已,一聲接一聲,相續不斷,這不就是「而生其心」嗎?你的心沒有斷滅,所以經典告訴我們:以凡夫的生滅心要入諸法實相,唯有以念佛是最容易。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不好的,但以我們現在這種生滅的妄心,就這個心要入諸法實相,那就是以持名,或者我再補充一個持咒,這種方法是最為容易了。所以蕅益大師就說這個念佛「即事持達理持」,你就這麼事念,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有極樂世界,我就這麼念,這是事持。不想別的,就這麼念,執持名號。從這個事持就達到理持,也就變成了實相念佛。蕅益大師這個大德…,它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功德?就是因為這一句佛號,就暗合道妙。你雖然不懂得《金剛經》,但是在你念的時候,不知不覺中你就合乎「無住生心」的這個無上道妙,妙道,可以說是。

蕅益大師說:「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一個人能夠信願持名,就完全把佛的功德全攝成自己的功德,這是最直捷的。所以我們剛才說從《金剛經》談到《阿彌陀經》,就全攝成自己的功德。我們知道《金剛經》是如此殊勝,但非我們的境界,那我們怎麼辦呢?這個淨土法門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以剛才大家所念過的《阿彌陀經》的最後一段,根據《彌陀要解》,向大家匯報一下。

大家剛剛念過了,所以我們剛才說了《金剛經》,現在就談到《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就是小本的《無量壽經》。這樣一個漫談,可能今年還有兩次,或者明年接著談都可以。本來這回就是從《金剛經》談到《無量壽經》。咱們今天先談到小本,《阿彌陀經》。最後在《廣化寺》,我講了一個《無量壽經》的開頭:還沒說法,佛放光 (註三)。 大家很多人聽了,也覺得很有啟發。這兒講《阿彌陀經》我談一個收尾。經的收尾也是很多讀經的人容易忽略的。

「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剛才不是說了,六方的佛都在讚歎這部經,這也就是佛在讚歎一切諸佛。「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十方的佛都在勸大家要信這個經,同時也在稱讚釋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十方的佛是這麼說的,說什麼呢?說:「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釋迦牟尼佛能夠做到非常難得、非常稀有、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能在這個娑婆國土,五濁惡世,這「五濁」是什麼呢?就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在這樣一個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這個世界上示現成佛。「為諸眾生,」為這個世界的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說這一切世間都難信的法。大家在讚歎釋迦牟尼佛呀。大家為什麼做這個讚歎?蕅益大師就把這個事情講清楚了,所以我就把蕅益大師《要解》中的話來供養大家。

蕅益大師的這個《要解》是九天中寫出來的,完全是三昧境界,完全是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的文句,所以近代的大德印光大師,咱們現代的人推崇他為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就稱讚:「所有的註解之中,以蕅益大師的這本註解最好,而且這一本註解,就是釋迦牟尼佛自己來寫,也不能超過。」這個話也只有印光大師才敢說,也因為他說這話,我們對於他被稱為咱們中國現代三大高僧,深信不疑。確實是可以與諦老、虛老並列。印老,過去我總覺得印老弱一點,這也是我的妄見。現在覺得不是,是可以並列。

《彌陀要解》: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眾生說法易。為濁世眾生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

蕅益大師這些話說得好。他說:「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佛佛平等,佛佛道同。「而施化則有難易。」但他所施行的教化就有難有易。實際上佛法沒有不好的,佛沒有不同的,但是大家要知道,一結合到具體情況,就可以比較了。我給大家舉一個例。一本藥方的書,裏面的藥方沒有一個不是好的,都是能治病的,收集起來都是經驗的總結。但你不能說這裏頭某一個藥方好,除非你有科學試驗的果實,隨便說是不成的。都是好的,都是經驗的總結,但是結合到具體的病人來說,那我就可以說,你只能用這個藥方才最對,別的那些藥方對你是不對症的。人參是好的,但你正感冒發高燒,而你吃人參?吃了是會死的。這是一樣的事情,你那能說那個藥好,人參好就什麼病都吃人參?這兒有個好大夫在座,是吧,那個砒霜也能治病嘛,它一結合到具體的病就有比較了。 所以一結合到咱們這個世界,結合到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那就可以說,稱讚淨土法門就正當。

「施化有難有易。」為什麼稱讚釋迦牟尼呢?因為他給這個五濁惡世的眾生說這樣的法。給濁世眾生說一般的法容易,說些漸法也就很難了,但還是比較容易的。你要給眾生說頓法,說你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就成佛,像《大乘起信論》就講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那還是個漸法,而《大乘起信論》要信就不容易了,但還是比較容易的。這個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就能往生極樂世界。生了極樂世界你就等著成佛,這是頓法;禪宗當下開悟就成佛,這是頓法,但這個就不好說,就難哪,大家信不及。你說要修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他說那這個對,我就慢慢修去,這他能接受。你說當下成佛,他就不能接受了。你給咱們這個濁世的眾生說其餘的頓法,比如禪宗、密宗、天臺…這個還容易,你給說淨土法門,這種橫超的法,就不容易說,就難了。你給咱們眾生說一般淨土的法,這個淨土法門有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相念佛、持名念佛。要說前三種大家信起來還比較容易,可是你要給他說單是持名而不需要怎樣閉關,不需要多少多少的修證,「但持名號」,只要你念,你就「徑登不退」,直捷達到不退轉,變成阿鞞跋致了。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不退轉直到成佛。「奇特勝妙」,出奇、特殊、殊勝、微妙的。「超出思議」,不是眾生的思想、眾生的言論所能及的,所能夠達到的,就超出去。「是第一方便」,是方便法中的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這是難中之難。所以十方諸佛都稱讚釋迦牟尼佛「甚難稀有」,能做這樣的事情,給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這樣的眾生,說這樣的殊勝之法,說這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難中之難。所以「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沒有一位佛不推崇我釋迦牟尼是勇猛啊,能做這樣殊勝的事情。

【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然吾人處劫濁中。決定為時所囿。為苦所偪。】 

底下就解釋這「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是個總的名詞,就是這些濁法都聚會了。見也濁了、煩惱也濁了、眾生也濁了、命也濁了,這些濁都會聚了,這樣一個時代就叫做劫濁,劫濁是這樣一個名稱,就是濁法聚會之時。那麼在這樣一個濁法聚會的時候,你一定被這個時代所限制住了。為苦所逼,有種種的苦來逼迫你,你要受到時代環境的限制。但誰都有這種感覺嘛,古人說:「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個人一輩子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是八件、九件,「可與人言無二三。」能跟人說一說的沒有兩三樣。苦在自己心裏頭了。劫濁誰都不例外,所以這種時候要不是帶業往生,以這種「橫出」的修行,必不能度,這是肯定的!結合這個時代,所以這個藥方就出來了。

佛法都是好的,沒有不好的,你要是跑到藥師琉璃佛世界,或是跑到什麼別的國土,那不一定都能這樣。但是在咱們這兒就絕對肯定了,那就是這個法最殊勝。「必不能度。」你看這個很肯定,不是這個法,絕不能度!而且這裏頭說了個帶業「橫出」。現在就是很苦,現在就有人在國外反對這個「帶業往生」,寫了很多著作。這是一個學密教的人,我們也可以說是師兄弟。但是他背叛了我的師父,密宗最要尊師,你要背叛了師父,就沒有可說的了。而這麼一個人,他忽然間寫了一些文章,還有他的雜誌,就大肆反對帶業往生。有一些人給他作了些文章辯論之後,說是:「帶業往生指的是帶善業。」其實不是這個意思,就是帶罪業。你這罪業消不了,佛大慈大悲,罪業不消你能往生。這才是佛的大願,是淨土宗的根本,但是有人就是反對,這就是劫濁的特點。

註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大教緣起第三【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