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之六)

這個上面是第十三、第十四,是關於「光」的。 底下就是「壽」,這正是善導大師「五個真實願」中的第三個。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刧.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十五、壽命無量願。 十六、聲聞無數願。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那這一句就是「壽命無量願」。「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就是佛的壽命是無量的。而且不但佛的壽命無量,國中的這一切眾生,聲聞、天人,一切人(就是凡夫去了他都還是凡夫,只能稱他為人)都包括在內了;這一切所有,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壽命都是無量的。所以佛說「佛要無量光、無量壽」,就是願意眾生也都得到無量光、無量壽。所以每個眾生,只要往生的,都得到無量壽啊。所以這頭一上來就是,佛跟佛土的一切的人,都是無量壽。

(這個地方〔東林版〕我們把它改一下,這個願「在《魏譯》及《唐譯》皆分兩願」,《唐譯》把它删掉,底下就剩《魏譯》了。《唐譯》這裏頭還複雜一點,所以《唐譯》不要它了,就只是《魏譯》)

這一個願,我們在這兒是一個願,我們這十五願就是一個願,《魏譯》把它分成兩個願。所以《魏譯》稱四十八願,他不足四十八。這個佛的壽命無量。《法華》裡頭說山海慧如來「壽命無有量,以愍衆生故。」佛的壽命無量,佛的壽命是無量的。為什麼呢?那是哀愍眾生的緣故,所以這個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我們道教修長生不老,是希望自己長生啊,不死啊!「羽化」呀,一次一次的羽化。我一個朋友,他們家裡頭就認識一個已經羽化過三次的人。羽化一次就換一個新的人。又羽化了一次,那明朝的人,在清朝的時候還在世間,他已經羽化了三次了。他是為自己能夠存在,我們這個是以愍眾生故。因為教主住世的時間很短,眾生不容易遇;教主長住,老存在在世間,眾生就有依靠,而且度化的緣就無窮,利生也就無盡。所以日本澄憲他就稱讚「佛壽無量,化道至德。」佛老這兒住世是「化道至德」。

那麼大家倒過來說,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不行啊?不是啊,這是因緣嘛。咱們這是五濁惡世,你不能跟那個淨佛土比呀,這是穢土。咱們這個地方叫做剛強難化,我們這兒的眾生是剛強難化。這個教化,大家要很大的耐心、要忍辱。

釋迦牟尼佛那忍辱,他成了佛之後他化緣,遇見多少障礙,人家把大便埋在他的鉢裡頭給這蓋點東西給釋迦牟尼佛,所以不能吃,還擱毒藥、還誣衊,這剛強難化。諾那祖師在母親肚子裡就哭,人家後來問他說:「活佛,你為什麼在母親肚子裡哭?」他說:「我哭眾生難度。」剛強難化,所以這個不可一概而論。

這兒稱讚長壽是「德無量」,那釋迦牟尼佛短壽,你就說是……,不能這麼比較,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所以十方佛都讚歎,釋迦牟尼佛能在這個地方說這個法,不可思議,稱讚釋迦牟尼啊。這是特殊的情況,我們這個地方是五濁惡世,這個眾生人心之險惡,我都快八十歲了,我還沒吃透。

而且這個「無量」是「無量的無量」,不是相對的「無量」。有的是相對的,因為這個數太高、太大就說「無量」。道教所謂的「長生不老」,他能觀察到八萬劫,八萬劫還存在,他就說永遠不會死了,它這個是「有量的無量」,因為八萬劫之後他不知道了,可是八萬劫之後還是不行,還是要墮落。我們這個是真正的無量、絶對的無量。

底下就是說,人民也壽命無量。所以,日本的澄憲他又稱讚,「人民壽命無量,淨土第一德。」淨土的功德這是第一的功德,讓人民壽命無量。他底下打個比方,說極樂世界這樣殊勝、好,如果人到那之後不久就死了,這像什麼呢?像是一個玉的杯子沒有底。一個杯子沒有底那有什麼用?再好的杯子也沒有用啊。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再好,但還是要死,這樣的情形就像一個玉的杯子沒有底。所以這個去了之後就壽命無量,這是淨土第一的功德。

望西,也是日本人,他就說:「諸樂根本,只在此願。」極樂世界無有諸苦,但受諸樂,這個樂的根本就在這個願,就是「壽命無量」。底下是同樣的意思,我們就不再多引了,書上寫的有。

到了極樂世界,壽命無量的好處在什麼呢?見著佛聞法,一切時、一切處都是增上的因緣,都是使你增上。你在那洗澡,水也在說法,樹也在說法,到處聞著香,香也增益你的善根;你吃飯,飯也是增長你的善根,一切一切,處處使你增上。而且你想聽什麼法就聽什麼法,而且一聽你就懂,那你再壽命無量,你焉得不成佛呀!

現在很多人聞法他不懂啊!「佛法難聞」不是說你沒有機會聽見,而這個「難聞」的意思是你聽見了你不懂,這是又進一層「難聞」的意思。所以「願解如來真實義」啊,要「解如來真實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武則天多大的智慧、多大的才學,她這句話寫得……,所以現在還用她的偈子。這個人,以其德而論早就不應該選用,但是她這幾句話還是很好,所以不以人廢言,「開經偈」還是念她的,「願解如來真實義」。

極樂世界就是這樣,一聽他就懂,焉得不成佛?又沒有退緣,壽命再無量。所以不管你根器如何,你五逆十惡,臨終念佛能往生,都是阿鞞跋致、都決定成佛。極樂世界之殊勝就在此。所以不管什麼品,只要能往生就不可思議。

底下是第十六願,「聲聞無數」。彌陀是三個「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眷屬無量。所以我們不要擔心在極樂世界,人都去了,這個人口密度多大啊!得蓋多少層的樓才住得下啊?愛因斯坦就跟大家說了,「物質是咱們的錯覺」,咱們不要把這個「錯覺」把它絶對化。極樂世界的國土沒有邊際。不但極樂世界,連地獄都是如此,多人亦滿,一人亦滿,哪裡是像咱們這樣的形式邏輯看問題的?地獄中受苦,一個人地獄也是滿的,到處都是人;很多人,地獄也是這樣,同樣。

地獄也是化生的,生地獄也不須要有父母給你生出來,你直接就進去了。所以這個蓮邦的化生,地獄就是化生,這有什麼奇怪?哪裡說地獄中還要投胎,還要一個地獄中的父親、母親,還要報戶口?你要一命終,那就下油鍋了。

或者就懷疑,《悲華經》說:「彼佛國土,無有聲聞、辟支佛乘。所有大眾,純是菩薩,無量無邊。」那麼《悲華經》這麼說,而現在咱們的第十六願說「聲聞無數」,豈非矛盾?這個進一步我們就可以理解了,所謂的「聲聞、緣覺」是就他斷惑的情況來說的。因為凡夫都可以往生,但什麼惑都沒有斷。斷了「見思惑」就是聲聞、緣覺;斷了「塵沙惑」「無明惑」那就是菩薩;無明要斷盡了就是佛。所以這個可以參考《宋譯》。

《宋譯》的原文是這樣,法藏比丘說的,「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我成了佛以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這個「令生我剎」就是有攝取之義,叫他來生,有佛力在那加持之義、攝受之義。「雖住聲聞緣覺之位」,雖然他斷惑所證的位是聲聞、緣覺,可是他能夠到「百千俱胝那由他寶剎之內,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聲聞、緣覺是什麼程度?他能到這麼多這麼多的寶剎之內都去作佛事。作什麼佛事?讓那兒的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呀。而他能作這樣的佛事,那這個人還是聲聞、緣覺嗎?當然不是,當然是大菩薩。所以說他這個斷惑他還沒有達到破塵沙惑、破無明惑,但是他已經能到無量國土去作佛事、去救度有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真正的聲聞、緣覺不聞他方佛名,也不是想度生,也不是想將來眾生要成佛。所以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所謂的聲聞、緣覺是他斷惑剛到這個水平,實在他已經是「回小向大」,已經是大菩薩了。

底下他就接著說,他說壽命無量,聲聞也無量。聲聞有多少呢?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都成了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在一塊都來計算,就好像大家的計算機都來開動都來算,這麼多。而你要能算得出這個數量的,我不成佛。它因為是無限大,你怎麼算?

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大家知道了,我這就不重複了。反正我們可以假定這麼說,我們圍著太陽,我們一個太陽系假定它是一個「小世界」(現在不敢說,這就是當得起,假定它就是一個小世界),那麼「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個世界?有一千億個,有一千個億這麼多的世界。假定說世界是「太陽系」,這麼多個太陽系。

現在很巧,咱們太陽系是銀河裏的一員,太陽也旋轉,圍著銀河的中心在旋轉,這個中心咱們現在也假定是黑洞。「黑洞」這個天體大家聽見過沒有?這是一個力量極大、極強的這麼一個空間,是空的,成為一個天體的中心,可能是個黑洞。

太陽圍著銀河的中心轉一圈,就是公轉,太陽圍著銀河的中心公轉一圈得二萬萬年。咱們圍太陽轉一圈是一年,太陽圍它的中心轉一圈二萬萬年。而這個銀河裡有多少個恆星?有一千億個恒星,那正好,大約一千億個恒星,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千億個世界,所以這個差不多,我們說差不多,現在還缺乏科學的證據,總之是很大。

而且現在我們是這麼說,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員,太陽是銀河的一員、星雲的一員,宇宙裡有許多星雲,而銀河也在運動,我們圍著銀河中心,銀河也在運動,再大一層的宇宙是什麼?大到哪算為止?現在科學已經告訴大家,其大是不可窮盡的,大到哪一層是最高了,沒法再大了,沒有這個事,是不可窮盡的。這個小也是不可窮盡的,小到原子,原子裡頭有原子核,原子核裡頭有中子、有質子、有電子,這些東西都可以打破。不是什麼電子是最小的,現在有比電子小多少億億倍的東西叫中微子,中微子是不是最小的現在也不敢說,這往小裡說也是不可窮盡哪。

總之說宇宙是大極了,而且現在可以觀察到。這個你們要看可以翻後頭,我這本書後頭有個〈再記〉,稍微談了一點科學、談了點天體什麼的,很多現象、很多星球都老了,要衰了,有的正在出生。

而且這個宇宙將來就是一個大爆炸,像這類學說大家已經比較公認,大爆炸就是佛說將來一個最大的劫,什麼世界都毀了,天都毀了。大家對於佛法要生信心,不要懷疑啊。

「大」,主要是一種大智慧。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學家都在想從佛教裡頭去鑽研,得點啟發。一個是為了他的科學研究找出一點方向,一個對他所研究出的果實能找到一點解釋。所以將來就是說,越來越證實釋迦牟尼佛所談的這一切是真正的真理。

那就是說我們這麼來看,無量大千世界的眾生都來,多少劫(劫的時間長極了)一塊算,算不出,說明聲聞也是無量。

第十五願、第十六願就都說過了。底下我們就到第十七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刹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十七、諸佛稱嘆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這一願很殊勝、很重要,法藏比丘說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無量的佛剎之中無數的佛,假若他不共同都在那稱揚讚歎,讚歎我的名號、讚歎我的國土、我的功德,那不是這樣的話我不成佛。換句話說,我要成佛的時候,十方的佛都在那讚歎稱揚我的名號、我的功德、我的國土之殊勝。

實際也是如此,十方佛都稱讚,都勸各個國土的眾生都去生極樂世界。現在有些人都是立個山頭,有人跟我學法就是跟我學最好,跟別人去學就不好。這些佛就不這樣,都勸他那裡的人你們去生極樂世界,去找阿彌陀佛。

在《漢譯》裡頭是這麼說:「我作佛時,令我名聞八方上下無數佛國。諸佛各於弟子眾中,歎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蠕動之類。」你看這裡,十方佛都稱讚,說我國土功德的好,在弟子中。諸天人民,蠕動之類(蠕動就是小爬蟲,它才蠕動,小爬蟲之類的)聽見我名字都踴躍來生我剎。所以佛之普度,不光是惡人,連蠕動的小爬蟲都在內。《漢譯》是如此,《吳譯》也跟這相類。

所以望西師說:「六八願中,此願至要。」六八四十八,四十八願中這個願最重要。他底下又說:「若無此願,何聞十方?」如果沒有這個願,那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怎麼能夠十方都知道啊?

「我等今值往生教者」,是望西說「我等」,現在咱們也可以用「我等」,我們今天能碰見往生的佛的教化者,能夠也得到這個,都是「偏此願恩」,這是日本人的文法,咱們中國人不大這麼用,就是偏屬於這個願的恩德,因為彌陀有這個第十七大願,所以我們才能夠在今生遇見這樣一個殊勝方便的教化。「善思念之。」大家好好的想一想。

法藏當時求願求的名聞十方,為了什麼?就是要普攝十方的一切眾生都往生極樂,往生極樂之後究竟成佛。如果沒有這個願,十念必生的願也同於虛設;十念就成佛,大家根本沒聽到這個名號,大家不知道。

所以《會疏》,這也是日本人著的,《無量壽經》日本人研究很多,工作做得很多。他說:「稱我名者,此有三義。」說「諸方稱讚」,說是,一個是「諸佛稱揚彼佛德號」。一個是一切佛來稱揚阿彌陀佛的功德,這是「諸佛稱歎」的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是「諸佛稱歎稱名之人。」咱們現在,就是咱們在座中有人你要念阿彌陀佛的,現在十方的佛就在稱讚你,「稀有、稀有,他在持名啊!」也是在被稱歎之內。

第三就是諸佛也稱歎自己。為什麼?三世諸佛都依了念佛三昧,念彌陀三昧成等正覺故,他自己也正是稱名之人。這就是說這個稱歎裡頭包括三義。

「稱歎」為什麼呢?為大家持名,為了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諸願的根本。過去正果法師,人家請他講淨土宗,他就講這兩個內容,一個是講第十八願,一個講「出世三福」,《觀經》的「出世三福」。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