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之九)

〔第二十講,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善導大師所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佛為什麼出現於世?「唯」是唯獨,就是要說阿彌陀佛本願之海。這兩句話是中國話,中國人都聽得懂,也沒有多少名詞術語,誰不懂啊?但是真能懂,就了不起啊。

佛所以出現於世,就是專來說彌陀本願之海啊,什麼道理?其餘說的那些是什麼?怎麼說「唯說」?是這麼回事嗎?能接受嗎?如果不能,什麼理由?對這兩句話還不能懂。所以佛經語深,一個法門的深淺不在於名詞術語之多、繁難,就這兩句話有什麼難懂啊?但是只有佛跟佛才能夠究竟徹底懂,所以佛經說「難聞」,這才能體會「難聞」。往往在大家看見很平常的語句之中,而最深、最奇特之法就在裡面,這兩句話。

善導大師,日本人尊奉,現在有幾千萬的淨土宗,這都是由於善導大師的教化,稱為彌陀化身。我們現在正在說的就是彌陀本願之海,這是個大事,佛之所以出興於世,就是為這個。大家出家進佛學院,也就是要聽這個,那這不就是這個很自然嗎。佛唯說這個,那我們也應當唯聽這個,不是說別的不聽,這個是核心,這個是根本,這個是歸宿。那麽就把本願的功德在這個地方我們說一下。

上次第二十願的「臨終接引」,這也是淨土宗最殊勝之處。由於你能符合彌陀的大願,在你臨終的時候彌陀的大願就對你落實,佛就來迎接你。這個時候,上文已經說過,這是一個心中最亂的時候、最顛倒的時候,也是一個最痛苦的時候,要靠自力這個時候正念分明,那很不容易啊。但是彌陀的本願這時候佛來迎接你,佛以三昧力使你也同入三昧,你自然就能念了。上次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那麽「迎現其前」,「須臾之間」就是很短短的一點時間,幾十分鐘就到了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了。上次講到這個地方。

「阿惟越致」,有的說「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就是菩薩的階位。這個有「三不退」。

第一是「位不退」,你所得到的地位不再降低了,不再往下退。位不退是入聖流了,不再變為凡夫,這就位不退。這個位不退,根據咱們娑婆世界情況來說,這是藏教的初果,證了小果,他就不是凡夫,不再變為凡夫了。當然,還要七個來回才最後證果,但是他不再下降了。還有通教的見地、別教的初住、圓教的初信,這都可以達到位不退。

第二「行不退」,行不退他都一直是度生,他不再退為二乘,不是只求自度。這個是什麼情況?這個叫做所行的不退,他一定要度生,這個行不退了。這個也很不容易,舍利弗過去到了六住,他還退哪。所以一般說的行不退,須要別教的十向、圓教的十信、通教的菩薩。藏教就不可能了,藏教根本沒有資格,藏教他就沒有發大乘心,所以要通教以上,通教的菩薩,別教到了十向,圓教的十信,他不會退失。我不度生了,我先求自己解決問題不管別人,那就退了。

第三是「念不退」,這個最高。念不退須要什麼呢?須要圓教的初住、別教的初地,就是地上菩薩,登地。「藏通別圓」,別教到地上的菩薩。我們一般說的「地上菩薩」就指的是別教的菩薩,不是通教的菩薩,是別教的菩薩,地上菩薩是很高很高的。這個念不退是念念流入薩婆若海,流入如來的智慧之海。你每一念每一念都流入如來智慧之海,那是什麼境界啊?所以就不是凡夫,遠遠不是凡夫了。

我剛才說別教十向就是「行不退」,別教要初地、圓教的初住才到「念不退」,地上菩薩才能到「念不退」。所以別教的菩薩,這個念不退是很高了,所以就說這個不是凡夫的事。所以明真長老跟我說,「這個念頭還是老跑啊!」那就不是念念流入薩婆若海。這都是真實話,他沒有自己吹噓自己。我們因為這些大德他說他真實的話我們就讚歎。這裡沒有虛假。

所以要到了通教的菩薩、別教的十向、圓教的十信才「行不退」;別教要登了地,圓教到了初住,這個是破無明,他是破無明了。這個比禪宗的那個開悟,禪宗開悟是很短的一個時間「伏」了無明,能見法身,但是它是剎那間事,不是…,初關。那要能安住於法身就「破重關」了。這個不一樣,他這個到了念念流入,他是破了無明了,真正到了地上菩薩,證了地上菩薩了。

不是「悟」,「悟」當然是「證悟」,你能夠見一見法身是「有所證」,但是「證」底下加了個「悟」字,不是我單純的證。所以就是說只要是發心符合彌陀的本願,佛就來迎接你,不管你是什麼五逆十惡,只要你符合這個願,佛就迎接你去往生,往生之後你就是阿鞞跋致。

所以蕅益大師讚歎極樂,他說,極樂之最殊勝者在於它的「凡聖同居土」。咱們這也是「凡聖同居土」,咱們這是「凡聖同居的穢土」,極樂世界是「凡聖同居的淨土」。十方世界都有「凡聖同居土」,有的是穢土,有的是淨土,但是以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這個「凡聖同居土」是最殊勝了,真是如此。在哪呢?在於凡夫去了就是阿鞞跋致,他雖然是阿鞞跋致他不退轉了,可是他還是凡夫。這十方世界之所無啊,是情見所不能達到的地方。這蕅益大師所以是非常的殊勝了不起啊!所以印光大師讚歎,他說釋迦牟尼佛來作注《阿彌陀經》也不能超過蕅益大師了。就在於這些地方,他把這個問題給你點出來了。

你說他是阿鞞跋致,他還是凡夫,本來要是最後的「念不退」,他須要至少是別教的菩薩,但他不是,他是凡夫,還是「凡聖同居土」的凡夫,可是他是阿鞞跋致啊。所以這個十分矛盾的在極樂世界統一了,這十方世界所無有,這完全是彌陀大願之力啊。

因此為什麼說你要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你念《藥師經》修得非常相應,藥師佛說你臨終的時候我派多少菩薩護送你到極樂世界啊。因為你去的地方還是個「凡聖同居土」,你不是去的「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所以你還是容易去。去到之後又有什麼可貴呢?所貴者你就是阿鞞跋致!所以十方諸佛讚歎就是如此,又容易、又殊勝。你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是不殊勝,殊勝的東西你不容易得到。這是極容易、極殊勝,是第一的容易、第一的殊勝,這是同時是如是,所以是不可思議。

所以蕅益大師讚稱「十方世界之所無,唯極樂所獨有。」如是「勝異超絶」,「勝」是殊勝,「異」是奇異,「超」是超出,「絶」是絶待、絶妙。「言思莫及」,言語、思想都不夠了。所以蕅益大師他就說:「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勛,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如果不是自己的本心妙明真心,自己本有的佛性,這極致、登峰造極持名奇異的功德,彌陀的大願,要不是這些原因,如何會有這樣的一個現象,這樣一個情況呢?

所以就是說,四十八願是佛教裡頭像射箭的箭靶子的紅心,這個第十八願、聞名往生都是阿鞞跋致,是紅心當中的紅心。所以宗門常常說,「好手當中稱好手,紅心裡面中紅心。」學佛要達到這個,你要參禪,你要明心見性;念佛,你要念佛往生,二十願就是這樣。第十八願是「十念必生」,第十九願「聞名發心」,第二十願臨終就佛來迎接,所以「十念必生」就是由於這個地方來的,佛來接引你,加被你。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卽自悔過。爲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刹。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卽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底下二十一,這個特點叫做「悔過得生」,重點在悔過。前頭我們都講過,「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就念我國,心中老想著我國。

「發菩提心」。所以修什麼都要發菩提心,除非你現在只想當一個職業的佛教徒,也是一個職業,我一個職業,我可以有生活有工資過日子,目的只是如此,那就算了。你真要有所成就,不管你去修哪一方面,都須要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修種種德的根本。德本,念佛是諸善中王,也是德中的根本。以至誠的心來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沒有不滿願的。這裡又給你一次擔保。

這跟前頭不是一樣了嗎?本文的特點就指的一個過去生中有很重罪惡的人,這過去生中很有罪惡的人,我們就以悟達國師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他是國師,在隋朝是國師,國王雕了檀香的寶座請他升座說法。在升座的時候有一念自滿,他在漢朝時候的冤孽就找上他了,馬上長了兩個人面瘡。人面瘡是很苦惱、很疼、很奇怪,有時候他去看戲,也要把這個人面瘡露出來對著戲台讓它看戲,它要吃這個吃那個,種種的痛苦沒有法子治的,是絶症。人面瘡長在兩個膝蓋上,膝蓋是神經最多,關節最多了,而且長得像個人臉,會吃東西,所以這是一種冤孽病。國師長了人面瘡是一落千丈。他這是什麼?漢朝的時候他是袁盎,他給國王獻策把宰相晁錯給殺了。晁錯含冤不服,多少生要報復但就是沒有機會,他都是高僧。等到了隋朝,他升座這一念驕傲自滿,人面瘡就長出來了。所以我們要知道,你要說我這一生沒幹壞事,你前生是幹什麼來著的,誰知道?種種的宿業。

「若有宿惡」,就是說你過去生中肯定是有,一般人肯定是有。我今生也有,過去生也作惡,這五逆十惡也都是有嘛。聽到佛號、聽到極樂世界就悔過,改啊!一切罪從懺悔滅,一切福從恭敬生。尊法重道是恭敬心,所以我們禮拜一切一切,恭敬和不恭敬差別很大。罪只有從懺悔滅,你不能夠以你做好事來贖罪。做好事得福報,做這個罪你是得惡報,你要消滅這個報你只有靠懺悔,用懺悔滅。所以都是許人悔改,都是同樣的,你肯改就是好嘛。

「為道作善」,他就是去修道,按著佛的教導來做許多善事,還要持經持戒,以這些的功德發願,願意生到極樂世界。 前頭這些不是都有了嗎?他說有了過錯,他悔改,他求生。那麼這一種人,「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他命終之後不再要經過三惡道,就是他前生的罪惡應該要入三惡道。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以今生行善,我們這個因果很殊勝,這個力量很大,死後就生天了。可是過去老帳裡頭,要入地獄那本帳可以往後擱,那麼生天之後,從天上下落之後又入地獄了。

所以天帝「五衰相現」,他自己用天眼通,他知道自己將來要去哪,一看,到某個世界驢耳朵裡長個瘡,這瘡裡長了蛆,變成那個的蛆。你看,三惡道,不但是動物而且是動物中的下等,驢耳朵裡面的蛆。他就害怕,求佛,佛教他持咒等等的。

阿難看見餓鬼,他說你怎麼這麼苦這個樣子?餓鬼說,你三天之後就死了,你就跟我一樣。阿難就害怕,所以這才有「焰口」、「水陸」這些法,佛就救度他。這是過去,這都是要入三惡道,鬼也是三惡道,餓鬼是三惡道,變成蛆也是三惡道。所以要入三惡道,可是往生之後就不再入三惡道,什麼罪都不入了。

所以在這個地方就進一步說明,所以這個地方是「帶業往生」,要不是「帶業往生」這句話就完全用不著。用不著的話就是廢話,那怎麼阿彌陀佛發願有這個廢話啊?就是說實際是如此,大家往生的都帶了很多罪業。所以現在大家很多對於淨土宗沒有很深的研究,有的人就說這就不可能,不能夠「帶業往生」,「消業」才能往生,那就沒有淨土宗了。

有的人說這個「帶業往生」是帶善業。那還用說,帶善業?就是帶罪業,帶惡業往生,帶惑往生。你有惑就有罪,你惑沒有破,你到了極樂世界,你還是凡夫,你有惑。你真能破了見思,你就是聲聞、緣覺;你再破了塵沙、無明,就是菩薩。惑都在那去破,業在那去消。所以這一點很重要,悔過。

因此我們也不要怕,我們過去生中還有什麼宿惡,我們這個修法不斷在懺悔,天天懺悔,天天上殿文中都有懺悔,而且我們從內心中也在懺悔,從懺悔滅。而且我們改了嘛,我們現在都在持經戒,都在念佛求生種種的。

這個念佛不一定就是說必須大家都是淨土宗,你持咒、你參禪,你什麼都可以,總之以你根本修持來迴向,那就都不復更三惡趣,這裡所有的業。所以關於「消業」跟「帶業」有時候我給他們說,我說你只要是肯消業,我知道有業,我肯消業,你有多少業,你往生的時候都可以帶著,阿彌陀佛替你包了,都可以托運。

如果你知道有業,你就是不肯消,那你往生不了。因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消業,消業才是懺悔嘛,以行動表示。所以你肯消業,不管你還有多少業都可以帶;你根本不承認業,不肯消業,那你也往生不了,就是這麼一個關係。這是第二十一。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