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之十)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卽化男子.來我刹土。十方世界諸衆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二、國無女人願。 二十三、厭女轉男願。 二十四、蓮華化生願。

第二十二裡頭包括三願,第一個是「國無女人願」。「我作佛時。國無婦女。」這就是第二十二願,「國無女人」,國家沒有婦女,都是統一「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前頭已經有了,既然如此,那就沒有女相,都是大丈夫相。所以敦煌畫的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畫鬍子,都長鬍子。

咱們這廣化寺他們有人畫佛像,畫的觀世音菩薩完全像個女的,我說這個不大如法吧,完全畫成個女的。畫畫的人有點不同意,他說都這麼畫。我說你沒看見敦煌畫的有鬍子,他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觀音菩薩無所謂男、無所謂女,畫成女的完全可以。你畫那個魚籃觀音,那就是女的。但是你畫西方三聖畫成女相那就不如法。他都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國無婦女。這是第一個願。

第二個願是「厭女轉男」。有的人厭離這個女身,有人很貪戀這個女身,有人厭離這個女身。「厭離」怎麼能達到目的?「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這就是什麼呢?「厭女轉男願」。你厭患女身 (這一些我們都講過了,不用多講了),得清淨信哪發菩提心哪。那麼你既然厭患女身,命終的時候是怎樣呢,你就已經化成男子了,就是這樣來生啊。就好像《法華經》那個龍女,八歲的龍女,舍利弗輕視女身,舍利弗曾經有三次都是,一個是在《維摩詰經》,還有一次一個長者女,這輕視婦女,最後證明他還不如婦女。

《法華經》龍女成佛,他看不起龍女,龍女就說你看我當時成佛,當時就化成男子就成佛,在世界上成佛了,八歲的龍女。這是一個顯教的,轉換為男身然後成佛。往生也是如此,他在臨終的時候,他去極樂世界的那個身是男身了。第二個,厭女轉男。

第三就是二十四願,「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十方世界來生到極樂世界的,都是在「七寶池蓮花中化生」。極樂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都在七寶池的蓮花,在蓮花中生長出來,所以「蓮華化生」。化生,也不是從花裏頭…,這個化生是很高的化生,就是自然變化而生,不須要父母,不須要外緣,就是彌陀的願力和你功德的相應,就自然化現而有身,這就是「蓮華化生願」。

所以極樂世界所有去的人不是咱們這個血肉之軀,也就不須要父母,所以國家也沒有女人,就在蓮花中化生。不是靠濕,濕也可以生,所謂「胎卵濕化」,濕也可以,這個不是由蓮花中的濕而生,這大家要注意,這是化生。為什麼要用蓮花呢?我們講的這個速度快一點了,有很多書裏面有的,大家自己看了,我們把特別的,要須要注意的,我們提出來。

根據《大日經疏》,世間喜歡蓮花,覺得蓮花很吉祥、很清淨。大家都有這個感覺嘛,君子愛蓮花,覺得它「出淤泥而不染」,很喜歡它。「出污泥而不染」,它很清淨啊,蓮花也很吉祥,所以大家很喜歡,看見就歡喜,世法如此。密藏之中,指的密法,密藏之中是怎麼樣?密藏之中,「妙法蓮花」是最秘密吉祥。「妙法蓮花」,這個「蓮花」中表了很殊勝的法,一個就是它的「花多果多」。有的是有花無果,有的有果無花,無花果就是有果無花,很多開花它不結果,這個世界上很多。但是蓮花有花有果,不但有花有果,而且花也多果也多,你看花有很多瓣,果裡頭很多蓮子。不但花多果多,而且蓮花最殊勝的意思是「因果同時」,這個表現了一個最殊勝之法,也就是很難信之法、很難思之法,因和果同時出現了。

我們一般的想法是從因到結果,先有因而後有果。而「因果同時」…,先有因後有果,這就是一般的漸教,那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不斷的種因,不斷的得果,不斷的輾轉的增上。這個圓頓之教,「因果同時」。所以淨土宗說「念佛時即見佛時,見佛時即成佛時。」那麼你念佛時就是成佛時。所以比宗門還要頓。宗門是你開悟之後,你才是是心是佛。你現在在迷,但你只要念,你念你就是,「因果同時」啊。而你心在造其它的業,你又是「因果同時」,你的那個果就出現,你就那個去了。我要不念我就是黃念祖了,我念的時候那不是黃念祖了。

所以「妙法蓮花」,為什麼一切佛都坐在蓮花上?就是表示所顯現的是「因多果多」、「因果同時」。所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因果同時,你才發菩提心你已經成佛了。所以這一些說法全是圓頓法、圓頓教,不同於大家過去所學的那個始教、終教的一些說法。終教那就是你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這始教闡提不成佛。你現在圓頓教沒有不成佛,那就是和始教那個闡提不成佛就不一樣了。「剎那成佛」跟「終教」的必須三大阿僧祇劫不一樣了。「因果同時」。所以「念佛時即見佛時,見佛時即成佛時」;「一聲佛號一聲心」,你的妙明真心,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全體是妙明真心。

所以妙法蓮花,往生極樂在蓮花中化生。極樂世界的九品蓮花正是顯大日如來的密意,這是密意,密法的密意,是最秘密的吉祥、殊勝的吉祥。上面這三個願,很詳細的一些,可以作參考,大家自己翻一翻。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十五、天人禮敬願。 二十六、聞名得福願。 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第二十五起跟上頭有所不同了,上頭從十念必生,然後發菩提心,廣生眾善,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最後就說到有宿惡悔過得生不復入三惡道,女人臨終轉男身而往生極樂世界,這都是往生的。第二十五以下就是「天人禮敬」、「聞名得福」、「修殊勝行」,這個裡頭沒有提到往生。

因此,念佛不是說所有念佛的人個個都是往生的,往生是其中殊勝的,但還有一些所得的好處…。你肯定是得好處,你看現在天人禮敬是好處,得福是好處,來生修梵行是好處。所以這三個願是指著雖然聞名、雖然也信樂、雖然也禮拜歸命,也來修菩薩行、修種種善,但是這個功德不如前面的,不如前面的。這個就是這三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這個都不須要解釋了。「以清淨心」。清淨心也解釋過了。「修菩薩行」。菩薩行就是六度萬行,他就修六度萬行,廣修六度。現在很多人修橋補廟,到處趕拜道場,種種隨喜功德,他拿些錢,甚至於給人治病施藥如何如何、印經、造像,種種的六度萬行。但是它這裡頭沒有強調。「持名」是諸善中之王,所以三輩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這個發心很重要。上次說的元曉,朝鮮的大德,他講了兩種,一種是「四弘誓願」,這是「緣事發菩提心」,還有「勝義諦菩提心」。

「緣事發心」還比較容易,「勝義諦菩提心」就很難發起,能理解都不容易啊!就是不落二邊,「勝義諦」,第一義諦,能夠瞭解第一義諦,發了第一義諦的心,「無佛可成、無眾生可度,而且我還是願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道;雖然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也無佛可成,也無眾生可度」,是這樣的心。這還是勉強用文字來宣說,實在是言語達不到。所以你看這個裡頭沒有「發菩提心」,也沒有提「一向專念」。

因此這樣的話,「諸天世人」,不但是人,各天都恭敬你,也就護持你。那就得到天人禮敬,這是第二十五願,這是「聞名」所得的一個好處,你聞了名之後,你就能得到這個,所以「莫不致敬」這以上是二十五。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這是第二十六願,這是「聞名得福願」。聞了我的名,這個「聞名」我們要知道,經中常常有這個話,「一聞」就怎麼樣、「一聞」就怎麼樣。

這個「聞」字跟那個「一經於耳」我們要分別。經上也有這個「一經於耳」,什麼咒「一經於耳」、什麼咒你「一聞」,這兩個要有所分別。「一經於耳」就是一碰你的耳朵,這個指的就是這樣。「一聞」就要深入一點,「一聞」之中,聞了之後包括了「信受」,這就叫一聞。聞了之後,所以「若聞我名」這個聞,就是有信受,包括了信受,不等於「一經於耳」。我們說那個咒「一經於耳」,那個鳥它來生就不當鳥了,那個就是這樣,一經它的耳朵就行了。咱們這個「聞」包括「信受」,我相信、我接受了。

所以「聞名」之後,一聽到名,得到什麼好處?壽終以後生尊貴家。生尊貴家,有的生到貴族,有的生到許多有學問的、婆羅門。婆羅門雖然是外道,不過當時在印度婆羅門都是有學問的。所以歐洲人很多讀書都在教堂裡頭,宗教和學術有密切關係。生到種種尊貴之家,「諸根無缺」。眼耳鼻舌身意,最要緊的還是「意根」,這個人很明白,不糊塗不顛倒,沒有神經病、精神病,最苦是精神病,這就是「聞名」的好處。

所以第二是「聞名得福」。一聞了這個名,你「信受」,你就怎麼樣呢?來生你就可以生到尊貴家。是以這個因,「聞名得福」得了這個因,一個因一個果。你這一生還造了別的因,有別的因,那又是另一件事。

最後「常修殊勝梵行」,這個是「修殊勝行願」。不光是常修,常常是這樣,也不是「必」,就是常常是這樣 ,那也時常是這樣修殊勝的梵行。所以下一生…,你發心修持趕不上前頭種種的,你就是當世也得到天人的恭敬,來生生到好的環境,而且你自己可以修殊勝的梵行。

「梵行」是清淨的行,一般是指的離欲的行。這個「梵」字指的是「梵天」,「梵天」就無欲了,「梵天」就是色界天。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最低了,一般說玉皇大帝是欲界天,上頭有色界天,梵天。梵天雖然有形色,他已經不是咱們這樣的血肉之軀,他就離開了淫欲。

你要是直出,一般的修持來說,你做一個人,你這一生之中只要有一次男女之間的這種生活,就沒有資格生到梵天了。所以不要以為生天容易。所以這個「橫出三界」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你只要有一次,這是一般的情況,當然你特殊修種種的功德那又另當別論,不然的話那就不行。「梵行」就是指的清淨的行,清淨無欲之行,所以斷淫欲的天都叫做「梵天」。

《法華經·嘉祥疏》他說,通說則是一切的戒都叫做「梵行」;特別說斷淫是「梵行」,這都是離欲。可是另外一個解釋就深入了,他說「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這不是現在一般人說,說是現在咱們學印度,現在他們西方人這麼學,學印度是連佛教和梵一塊學的;學中國也是,咱們把佛教禪宗等等的和老子和道教一塊學,《易經》什麼的。

他們所說這個「梵」就是指的婆羅門的一些教,真正「梵」的另外一個深刻的意思那就叫「涅槃」。所以「梵行」是根本法輪大涅槃哪。「梵」是根本法輪大涅槃,就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三身圓滿的德,這涅槃哪,「梵行」指的是這個。而這個「行」就是萬行,以這個達到大涅槃之行就尊稱為「梵行」,所以這個就是深義了。

現在咱們說「修殊勝梵行」可以包括兩個意思,這兩個意思都有,因為什麼,因為聞名的功德實在是不可思議。所以底下稍微提了一下跟「一經於耳」之不同,《尊勝陀羅尼經》那就是「一經於耳」,飛鳥、畜生等等的一聽見這個陀羅尼,「一經於耳,盡此一身,更不復受。」這些動物只要耳朵裡聽過這個陀羅尼,這個聲音進了它耳朵,它就不再受這個身,這是一經於耳。它沒有什麼叫「信受」,我們這所謂的「一聞」指的「信受」。

現在我們進度比較快了,到二十七願了。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