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十二)

下面一段又包括三個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十二、那羅延身願。 三十三、光明慧辯願。 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表示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第一個是「那羅延身」,金剛之身,不是咱們這個肉身。因為你貪計也貪計不成個那羅延身,你生到極樂世界,你諸漏已盡,你所得的身是金剛之身。第二是三十三,「光明慧辯」。都有光明、智慧、辯聰。三十四,「善談法要」。若不說法度眾生,是即無能報佛恩。所以在這三個願裡頭,往生的人都是如此。

咱們先看第三十二:「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這是第三十二願。「那羅延」是什麼?那羅延根據《三藏法數》說(《三藏法數》也等於過去一個老的辭典),梵語就是「跋折羅」。這還有不同的音,有翻成「伐折羅」的,這都沒關係,在印度的讀音本身它也有不同,就好像中國話似的,咱們南方話和北方話就差得很多,它也有不同,翻成咱們的意思是「金剛」。因為認為這個是金中最堅硬的,可以切玉,這個是寶。我看這就是印度的,他們那出產金剛石、金剛鑽,金剛鑽可以裁玻璃、可以磨種種寶,硬度最高是十度,以這個作為譬喻。所以這是一種解釋,「金剛」,表示最堅固。

再有,「金剛」是「金剛杵」的簡名,簡名稱,「金剛杵」。「金剛杵」本來是印度的兵器,一種武器,密宗拿這樣一個器具來表示堅利的智慧,因為「金剛杵」兩頭都有尖,很堅固。所以《大日經疏》裡頭說「伐折羅」,就是咱們翻譯的「那羅延」,是「如來金剛智印」。這就是「金剛杵」的名字,「金剛智印」。

《仁王經念誦儀軌》裡頭說:「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你看日本密宗的祖師,他手上老拿著金剛杵,畫的像有人拿著金剛杵,表示什麼?表示他引起、啟發了正智,正的智慧。所以我們學佛就是一個智慧。有人只是求禪定、神通,這不究竟。就是智慧,最後是轉八識成四智,八識變成四智不就成功了嗎?成功的就是智慧。

拿「金剛杵」表示發起正智,「猶如金剛」。稱為《金剛經》者,《金剛經》讀本都要迎請四金剛,我們居士林後來印這個書的時候把這個都刪掉了,不印「迎請」,這都是一種誤解,《金剛經》跟迎請四個金剛有什麼關係?而且把這個意思沖淡了。表示智慧,《金剛經》所講的第一義諦如金剛之堅,不為一切所破而能破一切。

現在有人念《金剛經》,覺得我這好像有四個金剛保護我,你讀經的功德就被你這個誤解沖淡了許多。這是金剛的含義,叫做「伐折羅」或者「跋折羅」。

「那羅延」也可以有四種含義,一種是梵天王的另外一種名號,一種也是一種天的別名,這個天是佛的化身;再一種,「那羅延」就是金剛,那就是一味,一回事。《維摩經》說是「那羅延菩薩」。

「身」和「心」是有一定關係的。所以六祖的身讓紅衛兵給砸破了,佛源禪師把那個骨頭撿起來,當時他也冒著生命危險給埋起來,現在還原了。他親自告訴我,那個骨頭都是黃金色。一般都是白骨,在醫院裡看的骷髏架,白骨。砸破的六祖的那個骨頭都是黃金色,現在都還原了。

所以《密跡力士經》,這些都是密部的。「如來之身成鈎鎖體,猶如金剛,鏗然堅絶,不可破壞。」所以但證法身,何慮色身不妙,自然形成。

把「那羅延」、「金剛」這兩個介紹了,就是這個含義。

再從密教的道理來說,「金剛」、「金剛手」、「金剛薩埵」是一個名字的不同翻譯。根據《仁王經念誦儀軌》,金剛手菩薩,這是密教金剛中的第一位,就是普賢菩薩。「手持金剛杵者」。為什麼手上拿金剛杵?叫做「金剛手」嘛。有人畫的西方三聖像,大勢至菩薩手上拿著金剛杵。

「表起正智,猶如金剛,能斷我法微細障故。」能把這個「人我」、「法我」微細的障,極微細的障礙都能夠破除。我們有時候往往是能夠破除一點很粗很粗的東西,還有極微細極微細的東西你觀察不到。就有人說,我沒有妄想了很清淨。你不知道你的妄想如急流水,不是你自己的心能感覺到的。就好像電鋸,開起來之後你看不見它轉,就看見像整的盤子在那一樣。心中還有這種所謂「行識」,「色受想行識」,「行藴」,這個你不可見。而這個,所謂這個就是能夠斷我法微細的障礙,都是如此。

還有《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說:「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金剛手是法身菩薩,謂之菩薩,「是故名普賢」。所以我們這個經「德遵普賢」,普賢就是密教的金剛手,「即從如來得持金剛杵」,因為他老同如來,他能夠拿著金剛杵。「金剛杵」一般是五股,表示五智所成就,所以叫做「金剛手」。

這個「金剛手」,大家有的時候,學顯教的人以為這個…,因為從前把山門叫做「四大金剛」,這是大錯誤,這是「四大天王」。又以為一些現武相的這些執士叫做金剛,那這只是護法。

這就是普賢菩薩、就是大菩薩、就是佛,就是另外現一種身相的。

所以如果據密義來說,「金剛」與「那羅延」都是執金剛,也就是「金剛薩埵」、「普賢」,是法身大士。前頭也說,「那羅延」有四個意思,是佛的化身。所以密教裡頭就把這些拿著金剛杵的認為是現威猛相的佛,一般是現淨善相的佛,這是現威猛相的佛。所以這的「金剛那羅延身」也可以解為他得了如金剛一樣的金剛身。

所以往生者以佛的願力加被都得到堅固不壞,因此壽命無量。死了不就是你身體壞了嗎?他這個身體是不壞,不壞就是金剛之體、智慧之體。所以如來是金剛身。《涅槃經》有證據:「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所以往生者皆得這個身,佛的願力加被。這個就是說,這叫「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底下,「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從身頂光明照耀到獲得無邊辯才這個地方,這是「光明慧辯願」,第三十三,在這一段裡頭,從「身頂」到「辯才」。身也有光,你看畫佛像,頭上一個圓圈,這是頂光,身上又是光,這是身光。往生的人身頂都有光,因為佛是無量光。雖然往生的人還沒有證到,他也有光,但他還不能說就是無量光;但是他無量壽了,跟佛一樣,都不死了。所以身頂有光明照耀。

「光明」兩個字,自己發光,這個亮叫做「光」,能夠照東西叫做「明」。這個用處有兩個,一個是破暗,可以消除黑暗;可以表法,這個「光」拿來表法就是清淨、明顯,表法。

佛的光明,根據《往生論注》,這是智慧之相。根據《超日明三昧經》:「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大的智慧發露了,能夠照明法界,這就叫做「光明」,就是智慧的作用。《涅槃經》說得更簡單,「光明名為智慧」。所以「光明慧辯」擱在一塊,身頂都有光明,成就一切智慧,這就很有連繫了。所以彼國的天人身和頂都有常住的光,這正是智慧之相。

凡夫就愚痴、就是愚闇,所以地獄中就黑暗,一點光都看不見。後頭我們經裡還有五種智慧,他都能夠照了,這我們就不念了。成就一切智慧,我們經中說到五種殊勝的智慧他都成就了,獲得無邊的辯才、無礙的辯才。「辯才」就是善巧說法的這種才能。

《淨影》就說:「言能辯了,語能才巧,故曰辯才。」你說的言語人家能夠聽得清楚;「辯了」,能夠分辯、能夠很明白,你這個語句很有才華,你很巧妙。所以同樣的一個老師在講課,我們有的就願意聽,有的不願意聽,不是這兩個老師的學問有差別,有的人他口才辯才很不同。所以這個又是一種才。菩薩說法的一種智慧的辯才,因為他有這個辯才,才能教導眾生,才能使眾生重法。

「辯」有四辯,也稱為「四無礙辯」,「四種無礙」,也可以稱「四無礙智慧」,這個辯才是由於智慧而來。「四種無礙」都標示什麼呢?

一個是「法無礙」,你對於這些法、名相、文句都不能障礙你,你都能夠表達得很清楚。

第二是「義無礙」,對於它的真實的義理,所謂解真實義,這個文句裡頭所表詮它的義、它的理,你對於它都能通達,沒有阻隔,這個叫做義無礙。

第三「辭無礙」,中國的、外國的,各地的方言你都能通達。這個我們不行,那菩薩才行。一個人要知道幾國語言就了不起了,現在有多少種語言哪。這個是辭無礙。

最後一種「樂說無礙」,三種的智慧都有,給眾生很歡喜去說,能自在去說,這個又叫做「辯無礙」。它是契於正理,發出無礙的言說,這個叫做辯無礙。

這是四無礙。在「獲得無邊辯才」這個地方,就滿了三十三願。

再底下:「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往生的人都善談諸法秘要,深密之處、緊要之處都能善談。這就不是普通,普通只能談談枝葉表面文章,隱深的要義往往講的人自己也不明白。不但明白,而且善談。

「說經行道」。就是一邊走一邊誦經。「語如鐘聲」。說的言語聲音跟鐘一樣。若不是這樣的話,不取正覺,都善於說法秘要,都誦經行道,語如鐘聲。

「秘要」,「秘」就是秘奧。「言法門之深奧」。又「秘」是秘密,因為這個法門很隱深,你不容易把他表示出來。這個秘要,《法華文句》說:「四十餘年,藴在佛心,他無知者,名為秘。」解釋「秘要」兩個字,釋迦牟尼佛四十多年都擱在心裡頭,沒有說,別人不知道,這是「秘」,沒有說《法華》,誰也不知道。所以說的時候五千人都不能聽,退席。佛說:退也好,你們退吧。四十年不說,說的時候還很多…,五千人哪,大家要知道。所以佛法難聞,這個深秘的東西不容易接受,不容易聽、不容易懂。

「一乘直道,總攝萬途,故言要。」「一乘」,一個直的道,它萬類都可以攝在裡頭,是簡單、簡要。所以中國叫《易經》,至簡至易,易則易知,簡則易行,不是繁瑣。現在大家以繁瑣為深奧,正是錯誤。所以密法是愈高愈簡單,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法有多少本尊、多少像、多少咒、多少什麼什麼,以此為深奧,這個就不是學密的好根器。愈高愈簡單,所以淨土宗就簡單了,「阿彌陀佛」。

愈高愈簡單,不要以為這個簡單。所以中國最高的一部經就是《易經》。中國的一切學問都是從這出,孔子、老子、醫卜、星象、軍事家,不管是什麼什麼,中國的一切學問,從這一部經出,叫做《易經》。「易」就是容易知;「簡」就容易行,簡易。

「一乘直道,總攝萬途,所以稱為要。」《嘉祥疏》也說「言約理周」,言很簡單,而道理是具足,所以稱為「要」,如來一直過去沒傳,所以稱為「秘」。「秘要」就是《法華》要說一乘法,一切眾生你們都是成佛,說阿羅漢是化城。咱們淨土法門是一乘,「二乘種不生」,凡是所生的都是大乘,「二乘不能生」,正是一乘法,跟《華嚴》、《法華》是同類的。而且它們的精髓都在這,這是蕅益大師的話,「華嚴奧藏,法華秘髓」,想不到都盡在這部經裡頭。

又《法華》說:「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這就是說「善談諸法秘要」,這個淨土正是「諸佛秘要」。「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是「要」啊,唯說這個啊。而且說了很多法之後才能帶出這個法來,在說餘法的時候那這個法就是「秘」呀。

「行道」就是經行,行道誦經是天台常行的修法。所以往生的人都是「善談諸法秘要」,因為他們都已經入了極樂世界,都在一乘的法海之中,「秘要」他已經都知道了,所以「善談」。

「說經行道語如鐘聲。」鐘的聲音,「夜半鐘聲到客船」,聽了之後大家都心裡清淨。所以為什麼要寫這個鐘聲?在深夜之中他一聽是鐘聲到了,當時就一切都清淨。這有密境、禪機呀。

鐘的聲音,《佛祖統紀》說:人命將終,聽到鐘磬的聲音,可以增加他的正念。所以在臨死的時候有時候給他敲引磬等等的。所以我們往往這個大的鐘一敲,大家就很清淨。「語如鐘聲」,就是說法的人聲音很洪、很正、很廣,很能持續,能夠遠聞,能夠震醒人的昏迷,引出善心,說話聲音的功德跟鐘一樣。

這裡頭我加一個解釋,就是說這個鐘上頭都是有很多經咒,你看大鐘寺的鐘,它是一部《華嚴經》。那個鐘口,鍾不是有個鐘口嗎,鐘口上是一部《金剛經》。因為它鐘很大很厚,有這麼厚,鐘口上是一部《金剛經》,還有很多咒、字種。所以你敲一下,這一切經、咒、字都在轉動,一切功德都在發聲,全部這些經、咒都在發聲。這一聲之中有無數無邊功德。

極樂世界這個說法的人也跟這個鐘一樣,他一字一句都包括了《華嚴》、《金剛經》、種種咒一切功德在內,你聽他這一個音聲就如同聽了這麼多的音聲一樣,這叫「語如鐘聲」。不光說你聲音像,那個莊嚴洪亮像鐘一樣,我看這個含義更契合經義一些,「語如鐘聲」。

這個就到了「善談法要」,皆有光明,這個光明就很殊勝。這個裡頭我引證了一些,還有大慧法師的話,大家自己去看一看,這道理很深,大家去慢慢參。「是法…」,讀一讀吧,大慧他說:「只以此光宣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所以「光明」跟「慧辯」合在一起,「光明」與「智慧」是不可分。大慧大師是禪師,所以他的話就不要講了,禪的話再講就畫蛇添足了。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