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經宗趣 (之八)

[解]:㈣常寂光土。法身佛所居之土,名為常寂光土。《要解》云:「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故知身土不二,皆屬強名。寂照同時,非思量境。

第四、「常寂光土」是法身佛了。這個《要解》說 (這個說得很好),「實相之體,非寂非照。」實相它的本體,也不是「寂」,也不是「照」,所以說出話來就不對。你說它是寂,它不是寂;說它是照,它不是照。但是呢,它寂,它又恆照;照,它又恆寂;它又不離開寂和照,是吧?

所以就是說,這個語言就……,所以有的人幼稚啊,說這佛教是詭辯哪,他不懂得。還有人以為,用西洋哲學的這個規律,說是西洋哲學有條規律,「排中論」,說是佛教裡頭「中」,中間、中論,說中間它這個是應該排除的;他不理解這個。這個要按現在的語言說,是徹底的辯證,這個辯證到了徹底了,就是這個。

「寂而恆照,照而恆寂。」寂之中他老在照,在照之中他老是寂。我們一照就動心了,就不寂了;心一住,什麼都不想,那就不能照了。

所以那個老和尚,大家不就要把他燒了嗎?這個是弘一大師的事情啊。在杭州一個洞裡有個老和尚,他常常一坐就多少天。這一次日子太多了,大家就說這回是死了,所以就買了柴火買了油,買了油就要燒。要燒,後來弘一大師知道了,說:「你們無論如何不能燒,必須等我看過。」大家都很敬仰弘一法師,就聽他的話,就沒燒,等他來。正好弘一法師有事到西湖,要到杭州,就到他那兒看看,拿個引罄在他耳邊輕輕敲了一下,弘一法師就走了,到別處找另外一個出家人他們談話去了。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和尚睜開眼,醒了。醒了大家就告訴他這個事,他就趕緊去找弘一法師。去了,看見弘一法師來了;弘一法師就跟他說了一句話,說,「剛才打攪清修,很對不起」,你在清修,我打攪你了,「我們現在這兒正在談話,沒有你的事,你走吧。」這都是很超乎常人的情景,沒有跟他談話,他就走了。

這個故事,我在倓虛法師的記載看到這個,後來不知道這位打坐的這位老法師的下落。去年在美國看到他的照片。他到了台灣,活到九十多歲,教化很多。就是說他這是定門攝,在他入定之後,他就是都不知道,什麼也不知道,你要燒他也不知道了,是不是?所以這是定,他這個是定,這裡就沒有慧,但是定能生慧。但能生慧不等於它裡頭就含了慧,要生出來才是有慧。

它「寂而恆照,照而恆寂」,強名常寂光土。因為它「照而恆寂」,照而寂,照,可是寂,它不是已經就落在那個「寂」字上嗎?「寂」字上,我們管它叫做常寂光土,「土」嘛,當然是不動的。「寂而照」,老在照不就顯示人了嗎?所以就叫做法身。也是「強名」,勉強名字叫做清淨法身。所以我們看到所謂「常寂光土」,所謂「清淨法身」,都是勉強而立名啊,「身」「土」都是強名啊。

「寂照同時,非思量境。」照和寂同時,能所就不二了。

[解]:又常寂光三字全顯涅槃三德如來秘藏。常即法身德,法身常住故。寂即解脫德,塵勞永寂故。光即般若德,智光遍照故。

再有,「常寂光」這三個字顯「涅槃三德」。「常」就是法身德,因為法身常住。「寂」呢,解脫嘛,這個塵勞永寂呀,沒有塵勞了,還不是解脫嘛。(「解脫」,念解(音謝)脫,都可以,都一樣,現在有些字音咱們字典都統一了。)「光」嘛,就是般若德呀,放光啊,智光遍照啊。所以常寂光就含這涅槃三德。佛證涅槃,涅槃中有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就是「常寂光」三個字嘛。

[解]:等覺大士破盡四十一品無明,更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法身全顯,圓證三德。徹本心源,究竟清淨,證入常寂光土。

所以這個法身大士,到等覺大士之後,破了四十一品還有一品沒破;再破一品「生相無明」,生相無明是最難破了。最後這一品生相無明再破了,就成佛了。所以這個時候,法身就全部顯現,三德就證了。

「徹本心源」是什麼?真正徹底地窮盡了,契入了本來的本心哪。所以成佛者,這句話最重要了。「究竟清淨」,徹底地清淨。「證入常寂光土」,前頭都是分證,部分的證,這才真是圓滿的證。

這四土,都說過了,我們往生就是往生這四土。那上品上生就是實報莊嚴土,分證常寂光土。就是我們世界的人哪,你要真念佛念到上品上生,你這兒還沒斷氣,佛來接引,你馬上就是到一切佛土去聞佛法證陀羅尼,馬上就可以分身到無邊世界去度眾生。你這個品位,我看不只是初地,甚至於三地、四地、五地、六地都可以了,地上大菩薩呀!所以這就是我們凡夫念佛之歸趣,就這四土。

一般說來,就是「凡聖同居土」。再差一點,智慧再低一點,還有「邊地」,就是這往生。

[解]:凡夫帶業往生同居土,以親聞佛訓故,無退轉故,壽命無量故,故必於此一生,圓斷諸惑,圓淨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故曰圓生四土。

那麼凡夫是「帶業往生」啊,剛才說是帶著罪業往生。「帶業往生」是淨土法門的話,回頭我們把它證一證,引經論來證它一證。

你生到同居土有什麼好處呢?你親自可以聽到佛說法,聽到佛的訓示嘛;你一往生就沒有退轉了嘛,而且你壽命無量。你看看,沒有退步了,壽命無量,都是在學,而且你的老師是阿彌陀佛,你能不成佛嗎,是吧?雖然你再低再低,根器再差,你帶的業再多,帶的惑再多,這三個條件 ── 因為你沒有退步,你永久的學下去,而且有這麼好的老師 ── 你能不成佛嗎?沒有第二條路,是不是?

所以,生到同居土就必定可以斷惑,必定圓淨四土。圓淨四土就是常寂光土了嘛。所以就是說,一往生,雖然生凡聖同居,也是圓生四土,圓融無礙地生到了四個淨土。

[解]:又此土修行難,退緣多故。故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也。極樂成佛易,無退轉故。

再有,咱們這兒修行很難哪,這退緣太多,進一退九啊。很多人很精進了一下,碰到點障礙……,咱們學校的頭一班的一個畢業生,現在又進了病院了,幾出幾進哪,那很好的一個同學啊,退緣多啊。

那就是,你這個不是當初不發心,也不是不修持啊,就是我們這個土它不容易,就是說。所以「修道者多如牛毛」,多到牛毛這麼多呀,真正證道者少得像麒麟的犄角。麒麟大家見不著了,麒麟的犄角這就更難得了,所以「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少啊。極樂成佛容易,就是由於它沒有退轉哪。

所以底下就是說,這個「圓生四土」,還有「逕登不退」呀,他就是一去之後就不退呀,不退是個特殊的關鍵哪。

我們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那要從我來說,我主要就是著重在這一點,極樂世界不退呀!別的都難保啊。你要想早日度生,早日能夠惠以眾生真實之利,你自個兒不要退才行啊。你退,有時還有個墮,有的修行人不但退而且墮,墮落。往生就是這個好處啊,他這個沒有退轉哪。

[解]:經中〈往生正因品〉云:「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極樂勝於十方者,首在帶業凡夫,一生彼國,便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此翻不退。

這個在《無量壽經》裡頭,〈往生正因品〉:「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這個極樂之所以勝於十方的佛土,不但是國土,是佛土,可以這麼說,首先就在於帶業的凡夫,帶著罪業的凡夫,一生彼國就是阿惟越致。這個是〈往生正因〉,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嘛,這不能有錯呀。

「阿惟越致」也就是「阿鞞跋致」,這就是咱們用的漢字不同,沒有兩種;就是翻譯這個音,沒有翻譯它的義,只是翻譯了音,所以這個注字用的音,用的字可以就不一樣了,可以翻譯成不退,不退轉。

[解]:又不退有三義:㈠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㈡行不退。除見思惑,伏斷塵沙,恆度眾生,不墮小乘地。㈢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念念流入如來果海。

「不退」是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位不退」。你達到的這個位,證到的位,這個位不退。你入了聖流了,永遠不再墮凡地,不是輪轉六道的這個凡地。這是第一個,位不退。

第二、是「行不退」。就高一步了,因為你這個見思惑沒有了,塵沙惑或者是伏,或者是斷,老度眾生啊,你都是發的是大乘心了,不會再退為小乘啊。因為極樂世界是「二乘種不生」,純是大乘啊。諸上善人都是發大乘的,處處說法都是勸你去度眾生啊。這十方世界有多少人往往來來,所做的都是度生事業,他不會再退居小乘了,這個就是行不退了。

這個「退」,不是說我們又退到又有貪瞋痴了,不是。你不發大乘心,只想自了,這個就是退嘛。舍利弗不就退了嘛!退了多少劫當聲聞哪,人家跟他要眼睛呀,哈哈哈……。在極樂世界就沒有這個事了,不退了。所以舍利弗後來見到釋迦牟尼佛,這一生才解決問題,他這個過去,他中間有退呀。  

第三、是「念不退」。起心動念不退了,破了無明,顯了佛性,念念流入如來果海。一念一念都流入在什麼?流入在如來的大覺之海呀,自己的心跟如來的大覺之海是通了,對不對?你的水都流到那兒了,其實就是一片水了。你要在地球上看,什麼黃河、揚子江、大海大洋?實際就是一片水呀。咱們現在雖然是個支流,可是你一念一念都流入這個彌陀大覺之海,那不就跟彌陀大海連成一片水了嘛,也就是一個心了嘛。

[解]:以上三種不退,若在此土修持,須斷見惑,如藏教初果,通教見地,別教初住,圓教初信,名位不退。通教菩薩,別教十向,圓教十信,名行不退。別教初地,圓教初住,方名念不退。

這個三種不退,「在此土修持」,就是在咱們這個娑婆世界去修持的話,到什麼程度啊?你要去斷了見惑,像「藏教」是小乘教,證初果;「通」教,「藏通別圓」這四教,「通」是小乘、大乘共同的,達到見地;「別教」到了初住,十信以上有十住,這到了初住;「圓教」到初信(這書上都有,不一定記),這是位不退。

「通教」到了菩薩地位,「別教」到了十向的地位,「圓教」到了十信的地位,行才不退。

「別教」要登地,「圓教」要到初住,念才不退。

所以,至少你要證初果才能位不退。你要把這些邪見都斷盡了,貪瞋痴慢疑這些粗的也都斷了,這十種見惑都斷了,才證初果。現在證初果的人就很少了,咱們地球上可能有,是極稀有,極稀少了,這樣才能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更難了。

[解]:但此淨土法門,橫生圓超,不可思議。凡往生者,不再墮凡地,是證位不退。極樂國土,唯一佛乘,故不墮於小乘,是行不退。既生同居,……於此土中,必破無明,顯佛性,而證念不退。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一生成佛。

這淨土法門就不同了,它是「橫生圓超,不可思議。」一往生的人你就不再入三惡道,不再輪轉六道了。你往生還輪轉六道嗎?不輪轉了,所以他不會再墮到凡地呀 ── 位不退。

極樂國土都是大乘,都是一佛乘,都是大白牛車,《法華》的大白牛車,是吧?所以不再墮回小乘〔行不退〕。小乘根本不能往生,你就證到阿羅漢也不能往生,你得回小向大,你才能往生啊。

生到了同居土,必定可以破無明證法性,證到念不退。這個之後,他念不退嘛,念念中就慢慢「超盡四十一個因位」,再破四十一品無明,最後破了第四十二品,「一生成佛」。所以這三個不退,往生之後都可以達到。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