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春節談生心(中)

那麼正做的這個叫做《心聲錄》,這部東西出來之後,大家都可以看。包括我兩篇論文,一篇是在日本,中日的佛教研究會宣讀的,這個「大經會本之大事因緣」,四千多字;再一篇就是佛協老不登的,現在登出來了,我又改了一改,改了改名字,就比以前又好一點。現在新的名字就是「依止善導大師,持念彌陀名號」,老的名字叫做「善導大師與持名法門」,這個就沒有什麼感情,現在改成「依止善導大師,持念彌陀名號」,這是講這個佛號的功德。

那正合大勢,這整個世界的情形,這個教,以及種種的,就是充滿希望,也存在困難,所以我們都要堅毅地發大願。所以發願很要緊,那就是生心。底下就要講生心,發這個大願,盡我們能力,反正也都是要傳燈、要接班。那這一點也看出來了,像現在咱們一個一個起來了,下面又有一班起來了,要老這麼能夠帶。現在還是限制嘛,現在就是這樣子,我們就是……,可以脫離、沒有這些限制的話,那這情形還不一樣一些。

那麼剛才就說到這個「生心」,在今天我就是說到,也就是大家要來,跟大家談點什麼呢?就是腦子裏就有這麼一個問題。常常這個問題回答,我這個問題的回答,有許多都是這種形式的,像電子計算機似的,你把一個問題放進去,不知道什麼時候,屏幕就把這個答案告訴你了,往往不是一點一點跟那兒去想。這問題我把它放進去了,那麼昨天上午就覺得,想要跟大家談一談這個「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麼再一想到,這個就是蕅益大師,他寫這個《破空論》的一個主要思想,所以今天就是我們來……。

一般就是說把這個《金剛經》,就是一切都空了、都無,種種種種的,這個就有所偏。蕅益大師,這是一個特殊的大德,他的壽命是不長,五十幾歲,他吩咐,以後把他的遺體磨成了粉,拿這個麵和在一塊,拿去餵魚蝦。等到三年之後,大家把他這個打開一看,面貌如生,頭髮都長了。本來師父的話是應當聽的,但這大家就不忍心要把這個遺體給磨碎了,所以大家還是給埋了,這樣子。那就發現葬了幾年,還是跟活人一樣。他的《彌陀要解》九天就寫出來了,這也是夏老師對我的一個很大的恩德,就告訴我「依止蕅益大師」。所以你看我寫這個《大經解》,一上來我走的是《疏鈔》的路子,所以我一上來立的是十,這個《彌陀要解》前頭沒有立十,《疏鈔》前頭才是十,一上來是十門分列,按《華嚴》的辦法是十。我是一直是仿《疏鈔》、仿《華嚴》,還是用的是十。正式寫起來之後,就回到了蕅益大師,照夏老師的話,直截了當,這個更扼要。

我一直過去都是欣賞蓮池,是位大德,大開悟的人,但是他的許多東西,就完全是要結合到禪宗,有些地方大家理解就更難一些,蕅益大師直接就接到圓教上了,所以依止蕅益大師。而且這個這麼一來的話呢,我們就可以把般若和淨土法門更容易融會。

《金剛經破空論》原跋

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蓋無住正所謂應住。生心正所以降心也。而生心二字。尤為下手工夫。以凡外不生出世心。故恆住生死。二乘不生上宏下化深心。故恆住涅槃。唯菩薩不住六塵而行六度。故能如所教住。名第一義住。亦名住於佛住。試玩經中勸生心處不一而足。如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云應如是生清淨心。又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又云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又云於法不說斷滅相等。而中間一處。直云應生無所住心。由是觀之。若不生心修六度。則住斷滅相矣。故余嘗謂此經以實相為體。觀照為宗。文字為用。舊云無相為體。無住為宗者非也。

所以這個《金剛經》大家都知道,這個「無住生心」哪。蕅益大師他也是很有意思,最後他也是寫完了之後,一段跋,這話也在跋裏頭,他的正文裏頭也沒有,也沒詳細討論。都寫完了之後,寫了一個短跋。

金剛般若大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語。足以蔽之。

他頭一句話是:「金剛般若大旨」,就是它主要的宗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話,「一語」,就這一句話,「足以蔽之。」完全可以包括。這就是《四書》裏的話:「詩三百」,《詩經》裏頭有三百首,「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裏頭有三百段,用一句話來概括,來包括它,就說這個「思」,沒有邪。雖然也有這個君子求淑女,晚上睡不著覺,他總是思無邪。從前孔子,大家把孔子有人看的是……,他還是實在是通達人情的嘛,這並不是邪嘛。《金剛經》全部經五千多字,用一句話來說,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金剛經》一言以蔽之,是什麼呢?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生心二字。尤為下手工夫。

他說是:「而生心二字。尤為下手工夫。」關鍵就在這兒,你怎麼下手啊?「無住生心」,我這第一次看的時候,就覺得這無從下手,唯一下手的話,那只有就是念佛了。後來知道念佛「暗合道妙」就是「無住生心」,這是對了,那只有念佛呀。但是現在你是念佛的時候,有希望暗合,不念佛的時候呢?所以這個下手,而你這念佛也是生心嘛,是不是?所以這裏頭無住還生心,尤其「生心」這兩個字是下手的工夫,所以我們常常要問「怎麼下手啊?」

這個般若,人都有佛性,恢復我們的佛性,恢復我們的法身,這是法身德;咱們在纏縛之中,被這個貪瞋痴煩惱所纏縛,我們要解放、要解脫,我們要解脫是解脫德;那怎麼才能解脫?要有智慧才能解脫啊,所以靠般若。你要有法身,你怎麼能恢復它法身?要有智慧才能夠恢復法身,就要靠般若,所以般若就非常重要。那怎麼下手呢?生心。所以今天就是我們……。

試玩經中勸生心處不一而足。如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云應如是生清淨心。又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又云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又云於法不說斷滅相等。而中間一處。直云應生無所住心。

這裏頭講生心的地方很多,今天我們就從這個《金剛經》裏頭,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來發心;「應如是生清淨心」;又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又說「應生無所住心」,就說應生心嘛,就要生心嘛。

再有這個生心,生心什麼心呢?要生上求心,生下化的心。上求,求佛加被;下面要求,就要生…… 

〔錄音換帶〕

……要折服他,所以有的時候要跟他辯論,所以禪宗有時候要拿棒子打,這就是折服心哪。有的人你不折服他,他不能接受。折服是一種方式,不能老是折服,還要有攝受,要能攝他,像磁石似的,能把他吸引住,攝住,攝受住。這一切心,在空間說,生這種心要是遍於法界,就是說這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地方我不是願意去救度、去教化的,我都是要去以種種的方便去接引他們;時間說,不論過去、未來、現在,無有窮盡,要生出這樣的心哪。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要恢復我們的法身,或是說要具足這涅槃三德,就是要靠般若。般若用一句話來包括它,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這句話裏頭,尤其是「生心」,是咱們下手之處。那生什麼心?那在乎的就是上弘下化,我要向上來說,把佛的這些道理,我們把它弘揚開來教化眾生,我們仰求佛的加被,加上自己的力量,就自他並重,所以要生起勤修六度〔的心〕,六度的心是個利他的心。

布施,不是為自己種福,我們這個布施,稱為布施波羅密,就是希望這個布施,能使得一切眾生都到彼岸。這個持戒也是如此,不是就說我怕有過錯入地獄,而是願一切眾生都能持戒,都能到達彼岸。所以這個六度的心,我們就是說,自己要修六度,這裏就是包括自覺覺他。對於剛強的眾生,我們要折服,對於其他的眾生,我們要能攝受。有四攝:愛語、同事、布施、〔利行〕等等,攝受他們。所以有的時候,你要去接近他,跟他做同樣的事情,要很和顏悅色,要能布施給他,這個種種的,四攝,我們是為了教化他,而不是……,所以這個跟那個進門就打棒子是沒有矛盾的,都是因材施教,所以種種的方便。

由是觀之。若不生心修六度。則住斷滅相矣。

底下蕅益大師還說了一句話,如果你不生這個六度的心,你就是斷滅相!這句話很厲害,就在這裏頭。斷滅相,你說是人死如燈滅嘛,這是斷滅相了。你這說空空空,空得什麼都沒有了,就好像那個貴州省主席張篤倫,請了韓大載到他家裏頭講「大手印」,講了幾個月之後,這個張篤倫本來還修修法,他把它講完了之後,他法也不修了,他跑到空那邊去了;跑到空,實際就是斷滅相了。你那無可修,什麼都沒有了,那不就是斷滅了嗎?不一定要說到人死如燈滅才是斷滅,那是最粗的斷滅。所以是反過來說,你不生這些心的話,就是等於那個認為這一切都斷滅是一樣的。

你認為這些不斷滅,你就必然要生心哪,問題就在這兒。你不生這種心,就等於你是認為這一切都是斷滅的,所以你可以不生心。你要認為不是斷滅,不生心不行啊!今天在六道的眾生,他本來也是佛啊!跟我們過去都是父母眷屬,他們都在那受罪啊,他們在等著我救度啊!而且自己……,他們在等著我們救度,還不僅是……,自個兒也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最近聽到一個最動人的事情:貢師的翻譯,陳某,解放以後他就不信了,他說他不信了。他在貢嘎山多少年,皈依了貢嘎上師。貢嘎上師到了漢地,他當翻譯,大家對他還是很恭敬,但是後來找他,他說:「我不信了。」這都沒有關係,不信就不信嘛,但現在他是怎麼著呢?他毀謗上師,他現在是看到了地獄。所以這一切,我們說,我們應當很慶幸,所以我們要生心;再推廣,就應當生慶幸的心,生慚愧的心,生感恩的心,生精進的心,要生這些心哪。我們能遇見這些事情,真是慶幸,有很多事情真是可怕啊!而我們現在還是沒有很努力,我們很慚愧,這些心都應該生啊!

他這個地獄就是金剛地獄,所以學密的人進的地獄是金剛地獄。他是學了大法,他的功夫是很大,他能夠穿這個綢的背心,綢的褲叉,在雪山上練功、打坐、打拳。所以過往的西藏人們看見這種人,不管是誰,就給磕頭;他也讓人家過去給他磕頭、頂禮,因為這種人到這種程度,大家都說這一定是大成就了。所以他也可以這麼做,他不是沒有什麼……,但後來他是,就是快……,還沒有解放,他就反對貢嘎上師。他反對貢嘎上師,那是王上師給壓下去的。他想得到王上師的支援,那才可以反對得了。那時貢嘎上師國家封為禪師,册封。王上師說:「人家都知道,你陳某是吃貢嘎上師的奶長大的,你反對上師!」所以他就沒敢哪。

那麼到文化大革命,他自個兒說,他沒有說他原來這一段。他說他就因為文化大革命,人家逼他,他就說了,說過很多毀謗上師的話。因為這個,他入地獄了。他到四川找到一個普照法師,這個普照法師是貢嘎上師的弟子。他自個兒說的,他找到他就痛哭流涕,說:「我見到地獄了,我向你懺悔。」這個懺悔就是要發露,要找個人發露,對他發露。這個普照法師說:「你跟我說沒有用,他已經轉世了,你要找他這個轉世的,找他本人,跟他去說。」其實他說這個也沒有說的很詳細,應該叫他很好地去修法,要叫他懺罪。這個是一個方面,你找到本來的,你傷害了他,你傷害了上師,就在上師面前懺。但是你沒有遇到他,你自個兒應該很好地修法,就作法懺。

真正好的懺悔是實相懺,「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如果能念實相,「眾罪如霜露」,一切罪像霜、像露,「慧日能消除。」智慧的太陽一出來,霜露全沒有了。所以最殊勝的是實相懺,但這大家做不到,因為你不知道實相如何念哪。所以就是說,作法懺就是修法,有各種拜懺的法,咱們這個「金剛薩埵法」就是懺法,還有很多很多懺法。和尚廟裏頭老替人家拜懺,懺法多的很,多到有上百種,要修懺哪。

那麼他現在找這個人,找不著。這個裏頭還有一點文章。所以過去一直傳說,說貢嘎上師轉世,又說貢嘎上師還沒有入廟,所以到底這個障礙在那裏,他沒搞清。他找不到了,這問題就更複雜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貢嘎上師轉世的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就是要背叛貢嘎上師,就是申某,當年也是在西康,都是跟這幾個人在一塊的。他是夏老師給壓的。就說貢嘎上師到了北京之後,他說他要來揭露貢嘎上師等等的。夏老師告訴他:「你要是這麼做,你就再也不許進我的門。」所以大德就是大德,所以這種作為。其實夏老和貢嘎上師就是在韓家見見面,沒有別的。咱們這些因緣都很特殊,所以貢嘎上師和夏老師、虛老和夏老師、王上師和夏老師之間,都是一見如故。所以這也是一種情況,一種類形。這些人都有人反對,這些反對的又是一個類形,所以可以有很多類形。

所以這個就說明,他敢這麼做就是不信因果,實際上也就是對這些認為是斷滅,沒有!等他看到這有地獄了,這著急了,所以我們就是說這個不斷滅,既然不斷滅,這個事就值得我們深思了,所以這是一件大事。所以現在這個錢學森,找個黎工程師,說外國人做了大量的研究,已經寫了書,證明這個死後再轉生是真實的嘛,大量的事實證明。所以死後既然還有,還要轉世,而這不光是一個是自己,你知道這一生你沒有做什麼惡事,你知道你過去生中做過什麼沒有?人不是一生的事情,多少生來,我們今天變人,就是從前在過去生中有一生是持五戒,或者在儒家是仁義禮智信具足,在這個條件之下,我們以過去這個功德,在某一個生有這樣的功德,今生得到了人身的機會。那麼底下就無窮的帳啊!你想這個時間是無限大,在過去無限大裏頭,你有無限多的因緣,你有無限多的恩人,也有無限多的債主,也有無限多的冤家對頭,也有無限多的功德,也有無限多的罪業,這一切都須要這個因緣,因緣會合。

所以有人他說,這個惡人怎麼沒有得惡報?他不一定到現生,現生得報是極重的現生就報了,往往要排在以後,早晚得報;早晚得報那就得大夥兒湊在一塊兒才能報哪。我在這地球上,我老是在中國變豬、變馬、變羊、變人,你老在非洲那兒變什麼什麼,這兩個人湊不在一塊兒;還有我在地球上,你在另外天外的一個地方,那更碰不到一塊兒了。就得有這麼一個機會,這些人湊在一起了,那這老帳才能算,就是這個案告到公堂了,原告、被告都在這兒,這才能審理,才能夠判決,才能夠處罰,就這個情況。你知道下一篇是什麼呀?所以就是說,你不去修六度的話,你就是等於認為是斷滅相。不是斷滅相的話,我們就要生心,所以說這個生心的重要就在這兒。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