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緣起第三 (之二)

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羣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

底下佛又說了:「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前已提過,《普賢行願品》說:諸佛是以大悲心作為本體,要用大悲的水去饒益眾生,才能長成諸佛菩薩的智慧華果。「無盡」就是《行願品》裡頭的「無有窮盡」。諸佛菩薩是以無盡的大悲心「矜哀三界」。「矜哀」就是憐愍,憐愍三界的一切眾生。「所以出興於世」,就在人世間就出現了。《法華》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大事因緣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正是佛的知見。佛現世間,就是為了「光闡道教.欲拯羣萌。」「光」是光大,「闡」是開演。「拯」是救度。「羣萌」,萌是萌芽,羣萌就是眾生。「欲」這個字就代表願意呀、要啊,也就是一個願, 「我要來救這一切眾生」,所以這個「欲」就是願。

這兩句話有兩個意思:㈠ 承上。因大悲為體,就要度脫一切有情,所以要光闡道教,就是為了來拯救羣萌。㈡ 啟下。為要真實拯救羣萌,所以要「惠以真實之利」。「惠」是施給、恩賜。「真實之利」,就是普願一切眾生都能進入彌陀大願之海。日德說:這是善導大師「獨步妙釋」,只有頂門具眼、古今獨步的善導大師才能有這樣窮盡理體、究竟方便的無上微妙開示。善導大師的偈子:「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甄解》說:「真實利者,指此名號,即是佛智也。」所謂「真實之利」,就是名號的大利。大利的徹底圓滿,就是無上的涅槃妙果。因為這一句名號的究竟之利,就是無上涅槃妙果。蕅益大師說: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佛把自己所證的真實法全部授給眾生,只是為了眾生得到真實之利,因為只有這一法才是最真實。

從世法看小乘,從小乘看權大乘,從權大乘看實大乘,從實大乘看彌陀大願,那就前者是權假,後者是真實。彌陀大願以第十八「十念必生」願為核心,所以這一願是一切真實裡面的真實(《甄解》對於以上的比較有個解釋:這是從利益上來比較,其他教法經論有疾速成佛的教法,但眾生根器不夠,所以很難看到現生立即解脫的人,因此持名法門獨有真實之利,萬修萬人去)。

淨土法門是從「真實之際」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無為法身、諸法實相的究竟處。《彌陀要解》說:淨宗「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 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所以淨土法門,你能說這個法,所說的內容;你在這度化大家,你所度的;你能夠信和你所信的內容,以及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都是實相正印所印。「正印」的印字應重視。印是印章印鑑,古代公文必須有主管的大印才能生效。近代銀行存款,提款單的個人印鑑必須相符 ,才能領款。可見印是印證。並且蓋印不同於書寫 —— 字是一個一個一筆一筆有前有後地寫出來;蓋印就不同了,印上的全部文字同時顯現。一時頓成,一成一切成,完全表示圓頓之法。現說這一切都是從實相這個圖章所印出來的,那麼所顯現的必然各個都是實相。

於是「能說所說」,能說的人,所說的內容;「能聽所聽」,能聽的人,所聽的內容;以及能發願往生的人,同所願往生的國土;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號,這一切一切,都是實相正印。所以「首楞嚴」的含義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為什麼能究竟堅固?就因沒有一樣不是實相,沒有一樣不是法身,本來沒有一切分別。密宗稱為大圓滿。大圓滿中,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大圓滿。一句佛號就是大圓滿,就是實相。所以密宗說:「聲字皆實相。」耳之所聞是聲,目之所見是色,這不都是六塵嗎?可是禪宗三祖《信心銘》說:「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所以開口便說「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試問一切都是實相,閣下怎麼揀擇?所以能修的人,所修的法,都是實相;所念的咒字,所觀的字種,也都是實相。可見入了淨土法門就是入了實相。這就是真實之利。

「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值」是會遇。「優曇花」希有出現,很像無花果,葉子像梨,果有拳頭那麼大,不開花就結果,也有時開花,但很難碰見。《涅槃經》說:如果開了金花,那就會有佛出世。多少劫才開一次花,是極大的祥瑞。所以佛就打譬喻,佛的難遇難見就像優曇花,是「希有出現」。在無佛之世,只結果不開花。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佛喚阿難,並說:你要曉得,如來正覺的智慧是難以測量,一切通達,沒有障礙。「正覺」,《淨影疏》說:「如來正覺,總舉佛智。」此智妙絕,不是凡情所能稱量測度。大家在法會上所見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應化身。《甄解》說:應身佛就是法身佛。因為佛從法身流出報身,從報身流出化身,其本源就是法身哪。智慧和法身是一體的。所以今天說法的釋迦牟尼即是毗盧遮那法身佛,與彌陀同一法身,也如彌陀常住於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能發極勝妙的智慧,所以說「其智難量」。由於這個勝妙真智照了真如,窮盡法界,故能通達一切法,無有阻礙。

「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念頃」就是一剎那,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的時間。這麼一點時間,能夠住無量億劫,所以我們說,咱們這部經就是中本的《華嚴》,所以就能打破時間,就顯在《華嚴》的十玄裡頭。「劫」是多長的時間?每邊四十里的大石頭,幾百年天人下來一次,用身披的輕紗,在石頭上輕輕一拂,把這個石頭完全磨得沒有了是一劫。現在是無量億劫,是極長的時間,釋迦牟尼佛在剎那一念之間,就住這麼長的劫,身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都沒有增減,沒有變化。在一念之間就住了這麼長的劫,住這麼長的劫只在一念,正是《華嚴》十玄門裡頭的十世隔法異成門。《晉譯華嚴》說 :「知無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無量劫。」延促同時,打破了世間的時間概念(近代物理學認為空間、時間、物質都是人類的錯覺,也突破了舊的時間概念)。一念和無量劫平等平等,所以超思量。

「如來定慧.究暢無極」。「定」是禪定。「慧」是智慧。「究」是究竟。「暢」是通暢。「無極」是沒有極限,不能窮盡。此處單獨提出「定慧」,因為六度萬行之中,這兩門最為尊勝,如車的兩輪,似鳥之雙翼。永明大師說:「定為將,慧為相,能弼(輔助)心王成無上,永作群生證道門,即是古佛菩提樣。」又說:「定慧全功不暫忘,一念頓歸真覺地。」如來定慧究竟通暢,無以復加,只因「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離開煩惱的束縛,通達諸法,沒有阻礙,叫做「自在」。

在《華嚴經》有十個自在:㈠ 命自在。 就是長壽住世沒有障礙。㈡ 心自在。有智慧調伏自心入種種三昧,沒有障礙。㈢ 資具自在。可以出現無量的珍寶來莊嚴世界。㈣ 業自在。菩薩能隨種種業,示現受種種果報。㈤ 受生自在。隨其心念示現受生。㈥ 解自在。勝解成就,能夠示現種種的身像,演說妙法。㈦ 願自在。隨願在一切國土,示現成佛。㈧ 神力自在。神通威力廣大難量,能示現種種變化。㈨ 法自在。於諸法之中,演說無邊的法門。㈩ 智自在。智慧具足,能在一念之中顯現如來的十力無畏,成等正覺。以上十種自在,第十「智自在」是根本,是究竟。這十種自在都已經圓攝在裡頭,就如《法華經》所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這是最勝自在。由於最勝自在,所以如來定慧究暢無極,在一切法中都得到最勝自在。「阿難諦聽」,阿難你好好聽啊。「善思念之」,要深入善巧去思念。「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別序又叫做發起序,發起本經的正文。序主要是為了證信,前兩品六成就是證信,在發起序裡又有五番證信:第一是放光現瑞 ,前所未有。第二,阿難就知必因佛佛相念。第三,佛讚歎說 ,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第四,佛告訴阿難,佛之所以出興於世,就是為了給眾生真實之利,真實之利就是下面要說的彌陀願海、彌陀名號、念佛往生。第五,宣說佛的定慧究暢無極,一剎那與無量劫平等,於一切法最勝自在。以上是五番證信,因為淨宗妙法與如來聖智都不是等覺菩薩所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乘願海六字洪名的真實功德,都不是凡夫所能夢見,所以佛只有宣說自身不可思議的定慧妙用,勸後世學人對佛所說的微妙信願持名法門,雖不能理解,但應當仰信,歡喜尊重,依教奉行。久久修習,就會一天比一天明白。

序分中介紹了真實之際與真實之利,這和蓮池大師《彌陀疏鈔》開頭的兩段話一致。《彌陀疏鈔》說:㈠「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所以我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的究竟之處,就是自性,就是這個「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的大哉真體。這正是本經的真實之際。㈡《彌陀疏鈔》接著說:本來是沒有濁沒有清,沒有背沒有向,但是眾生已經濁了,已經背了,背覺合塵呀,所以澄一澄,「澄濁而清」,把濁的東西澄清了。「返背為向」,把背覺變成向覺。「越三祗於一念」,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成佛,這是終教所堅持的,但是一念可以超過,一句名號可以成就無上果覺。並且「齊諸聖於片言」,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些聖人,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平等平等。「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也就是說,這個妙用就在於持名念佛。剎那一念的功效,可比三大祗劫的修行;一句名號頓然位齊觀音勢至諸大菩薩。大哉不可思議的妙用,正顯眾生所得的真實之利。兩經同一宗旨。 這樣的妙用,在一念之間超越了三大阿僧祗劫。你念了一句佛號,無有雜染,你就跟諸聖平等。這就是諸佛出世給予眾生的真實之利。我們幸而得聞,這實在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也。

上一頁                回《大經白話解》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