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誓願第六 (之二)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衆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眞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三、身悉金色願。  四、三十二相願。  五、無差別願。

第三「身悉金色願」。願文是:「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大意是:我成佛的時候,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眾生,讓他們生到我的國土時,身體都是紫磨真金的顏色,都是真金色身。「紫磨真金」是最好的真金,中國人說是赤金。好金帶紅色,金的成份足。諸佛都顯金色身,善導大師解釋:諸佛為什麼顯金色身?往生的人也都顯金色呢?因為金的顏色光亮潔淨,令人喜悅,而且金是不銹不壞的。一塊鐵會上銹,變得難看,甚至就爛掉了。很多世間東西都比不上金子,總會發霉變色生銹。金子就沒有這些毛病,所以金子可貴也在此。諸佛現金色身,是要借金子的不壞不變,來顯常住之相,所以顯金色身。所以古德說:諸佛欲顯常住不變之相,是故現金色身。《會疏》說:金色表示中道實相,因為人民都是一樣,沒有差別,都是金色,彼此平等。平等正是中道之義。

第四「三十二相願」。願文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三十二相的具體內容詳細寫在《大乘無量壽經解》中,這裡不重複了)。《智度論》說:佛顯三十二相,是隨此間閻浮提(地球)眾生的根器而說的而顯的。古印度外道修習梵天的法,能看見天界天王的三十二相,所以佛就顯這個相。實際佛是無量的殊勝,三十二相只是化身佛應此界眾生的根機所顯之相。至於報身佛,《觀經》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裡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所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適應地球上人類的水平所顯現的化身佛的相。八萬四千相、八萬四千隨形好,還是報身相,報身還是從法身中流出來的。真正的法身不可色見聲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第五「無差別願」。願文是:「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曇鸞大師解釋說:「以不同故,高下以形。高下既形,是非以起。是非既起,長淪三有。是故興大悲心,起平等願。」咱們現在地球上就有黃人、白人、黑人等等不同,「以不同故,高下以形。」因為不同,所以會產生優等民族、劣等民族的錯誤分別。我們這個世界例子很清楚。有高有下,就有此優彼劣,優者依仗優勢就欺壓弱小,於是就爭戰不息,是非迭起。「是非既起,常淪三有。」恃強凌弱,殘殺無辜,罪業不停,成為惡魔,就要墮落沉淪在三有之中出不去了。是故如來興起大悲之心,發起大悲平等的勝願,願國中人民都是真金色身,三十二相,端莊嚴正,明潔清淨,「悉同一類」,沒有差別。所以極樂世界沒有是非高下的退緣。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六、宿命通願。  七、天眼通願。  八、天耳通願。

第六「宿命通願」。願文是:「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大意是:每一個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自己知道自身無量劫以來的宿命。「宿」是宿世,就是過去世,俗稱為前世。宿命指過去多生做的一切善一切惡。這個就稱為宿命通。這是第六「宿命通願」。「通」就是神通的簡稱。「窮潛神異,所為不測」叫做神。深藏在神奇之中,所有施為別人不能覺察,不能猜測,無法預計,叫做神。「所作無壅(沒有堵塞不通的地方),自在無礙(自由動作,沒有障礙)」,叫做通。

宿命、天眼、天耳、他心、神足、漏盡,是六通。其中只有第六通,唯是聖人所有,唯聖人所能證。外道再修只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證漏盡通。若證漏盡,分段生死、輪迴六道就沒有了,所以唯聖。前五種是通於凡小,凡夫也有,小乘也有,甚至妖魔鬼怪,北方的四大家,黃、白、胡、柳(黃是黃鼠狼,白是刺蝟,胡是狐,柳是蛇),它們也都可以得一點點初步的邪通。所以佛教不許修行人賣弄神通。因為這些神通,妖魔鬼怪也能有,它們炫術欺人,招遙惑眾,謗法禍人,為害嚴重,所以佛法禁止賣弄神通。若真有神通,一般只是在寂滅之前,稍微顯現一點,不准招搖。神通只是聖末邊事(聖道裡面末尾的邊邊上的事),若與智慧相比,那就是次要裡的次要,實是不能相比。不重智慧專重神通,是捨本求末,長此以往必入魔途。

「漏盡」,就是要斷見思惑。證初果要斷見惑,見惑就是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貪、瞋、痴、慢、疑。思惑是貪、瞋、痴、慢。要把色界天、無色界天的貪瞋痴慢全部斷盡才證阿羅漢,這就是豎出三界。修行的道路很難。往生極樂世界是橫出三界,所以叫做易行道。往生極樂世界的人由彌陀願力的加被,一生到極樂世界,就具足神通,並且比凡夫外道所得的通大得多,也比小乘正道從禪定所得的通大得多。《事讚》說:「三明自然乘佛願。須臾合掌得神通。」以彌陀弘願作為增上緣,所以神通超過常規情況。

小乘的神通要跟佛菩薩相比,有九種差別:㈠ 寬狹不同。範圍不同,聲聞的天眼、天耳所能通達的,是兩千個國土,緣覺是六千個國土;現在本經中說「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都能通達,不知比這強多少倍了。㈡ 多少不同。聲聞緣覺小乘,他一個心念做一件事,不能辦很多事;佛菩薩能化現到十方一切的世界,同時同一剎那,能現各種身。天身、修羅身、人身、鬼身、畜生身,都能現。㈢ 大小不同。二乘所現大身不能進到小的空間,現小身裝不下大的東西;佛菩薩所現大身能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能讓這樣的身體入一個微塵之中,也能現一小微塵的身,容納大千世界。㈣ 遲速不同。我們這個神足通,二乘到遠的地方須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到;佛菩薩就不是這樣,不須要時間,一念能到十方世界。㈤ 虛實不同。二乘阿羅漢所現,他只是相似,沒有實用;佛菩薩所現都有實用。㈥ 所作不同。二乘所現就是不能讓他有心;佛菩薩能化現無量的人,可以叫所化的各各有心,各各去做不同的事,讓人覺得每個就跟真實的人一樣,有心有想。而二乘做不到。㈦ 所現不同。佛菩薩只現一個身,能讓大眾看到種種不同的人;能只出一聲,令人各各異聞;並能安住一處,現身十方。二乘不能。㈧ 根用不同。菩薩是六根互用,眼睛、耳朵、鼻子等等都可以互用,但二乘不行。㈨  自在不同。《涅槃經》說:諸佛菩薩,凡所作為,身心自在……身現大的時候,心不跟著增大;身現小,心也不小;形象現喜,心也不喜;形象現發愁,心也不發愁。這二乘不行。二乘得的神通比大乘差這麼多。生到極樂世界得的是大乘不共的神通,更加上彌陀的殊勝願力,所以超越常規。

宿命通,「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例如釋尊在世時,有一個人來求出家。諸大弟子觀察這人的善根,直到八萬劫,都沒種善根,於是加以拒絕,說:「不行,你走吧。你沒有善根,不能出家。」他就走了。路上碰到釋迦牟尼佛,跟佛說他要出家。釋迦牟尼佛收了。後來他得道了。大家說他沒有善根。佛說,你不知道,八萬劫前,他是個打柴的,碰到老虎,他爬到樹上。老虎走了,他輕鬆地念了這一句「南無佛」。因此一念的善根,八萬劫後遇到釋迦牟尼佛還是出家了,還是得道了。佛神通沒有限量,遠超一切阿羅漢。

《會疏》說:宿命通能知道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的宿命及所做的事,也能知道六道眾生各各的宿命和所做的事。得這個神通很有好處。第一、日本澄憲師說:不知道宿命,你就對善不進,對惡不怕,於是懈怠。阿羅漢想到在地獄中受的苦,他就流汗,甚至流出血汗,知道可怕。阿羅漢得了通,所以不忘,一般眾生都忘了,地獄中人更健忘。在地獄中的人,火燒著的銅柱,他見到是一個極美的女人,就過去擁抱,一抱就把自身燒枯了。燒枯了,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他就不記得了,又看見美女又去抱,又燒了。一夜之間多少萬次,他始終記不住。阿羅漢記住了,想起來就流血汗。他知道恐怖,就不敢再做惡,他來勸大家就非常親切。第二、知道宿命就不會自高自大。你知道你過去所完成的功德,都是由於佛的加被。我們之所以能往生,不是由於自己的功德充分,而是由於阿彌陀佛的誓願。你把你多生的行業都加起來,要知道罪過很多,功德很微弱。而今日能得這殊勝的因緣,全因彌陀加被之力。這才知道全靠佛德,才深生感恩敬仰之心。

第七「天眼通願」,第八「天耳通願」。兩願合寫,願文是:「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大意是:「洞視.徹聽」。「洞」是洞達,「洞視」是徹底看清楚。「徹聽」是全部都能清徹聽到。看到一切,聽到一切,所以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這兩句中就包括天眼通、天耳通,是第七、第八兩願。

天眼通也叫做天眼智通,也叫做生死智通。為什麼叫做天眼?因為這是天道的人所得的眼,他能夠看到遠的、近的、麤的、細的,一切的色。太細的人們看不見。這很顯然,蒼蠅腿上有多少細菌,我們看不見,要借助於顯微鏡,要儀器,天眼就不用。太大的,人們也看不見。你一上北京北海的白塔就知道了,你就看見個圓圈,以自己的立足點當圓心,拿視力當半徑,於是你所看到的區域就成為圓的。在圓圈以外,明明是有,但眼睛看不見,所以人的眼睛就很有障礙。而且這個天眼通,又叫生死智通,能夠知道眾生去來生死之相,能夠知道眾生死後生到哪裡去。《大智度論》裡講:天眼所能見的範圍是「自地」及「下地」。譬如一個欲界天的天人,他的「自地」是欲界天,「下地」是欲界天以下,人、修羅、畜生、鬼、地獄,他都能看到;至於色界天、無色界天、佛菩薩的境界,超過他了,他就看不到了。

天眼通遠勝肉眼,還在於天眼的「洞視」。肉眼只能見障內(障礙以內),例如眼前的牆壁是我們的障,牆壁以外我們就看不見了。天眼不同,能透過牆壁,障以外一樣見,出世和世間種種的形色都不能障礙。再比較一下,龍樹菩薩說:小聲聞一般是能看一千個世界,「作意」(就是他入定了)能看到兩千國土;大聲聞多一點;緣覺又多一點;大緣覺不問作意不作意都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諸菩薩能見無量世界的事物。至於極樂世界的人民,《宋譯》中說:「一切皆得清淨天眼,能見百千俱胝(百萬)那由他(億)世界,麤細色相……,」億可作十萬、百萬、千萬、萬萬,不管是哪一個數,連乘到一起正是一個非常大的數。今經說洞視十方,也即是能知能見無量世界。極樂世界的人所得的天眼通,十方無量世界去來現在之事都能夠洞視,就是由於彌陀的願力,遠遠超過其他由報得或修禪定所得的通。

彌陀願海中天眼通一願,包含了啟迪人民修持的妙用。日本淨宗大德說:有的眾生看不到苦果,他就不怕種苦因。有了天眼,知道未來之事、各種苦果,所以畏怕就不造苦因;也看見樂的果,就修樂的因。肉眼看不見障外,不見地獄餓鬼的苦,不見自己過去生中父母師長正在受種種慘報,所以不思救濟,不肯精進修持。倘若親見親聞,你還忍心享樂嗎?還能繼續懈怠嗎?自然厭離心切,報恩思深。這就是天眼一願的重要意義。更進一步說,極樂人民的天眼,不但可以明照十方一切眾生生生死死、去去來來的相,並能普見無量塵數的佛國,於是他就可以發心,以大圓普度的淨土法門來救濟眾生,利樂萬物,廣使眾生同得真實之利。這才是本願的殊勝意義。

第八,「徹聽十方去來現在之事」,是「天耳通願」。天耳通能聽到障內障外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以及遠近麤細的一切語言與音聲。我們的聽力很有限,所聽到的聲音只是在幾十週波以上,幾萬週波以下這一小段裡的聲波。幾萬週波以上叫做超聲波,有許多作用,但人耳聽不著了(肉眼所見的光也只是一段,紅光與紫光之間)。根據《魏譯》,天耳就是可以聽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都能受持。《唐譯》,天耳能聞「億那由他百千踰繕那(即由旬,舊傳為四十里)外佛說法」,極樂的耳通,不但能聞世間音聲,並且包括遍聞諸佛說法,這是極殊勝之處。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刹.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九、他心通願。

第九「他心通願」。願文如上。大意是: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知道無量無邊佛剎眾生心之所想。《會疏》說:我們來到極樂世界的聖眾,不須要修持,自然就能知道他心的情況。因為知道他心之所想所念,我才可以應其意樂隨緣接引。這願文中「億那由他百千佛剎」是他心通的廣度,另一問題是深度。例如唐代印度大耳三藏有他心通,他到中國,唐帝請南陽忠國師去考驗他。國師頭兩度設心 ── 看猴猻與看賽划船。大耳三藏都說對了。可是到了第三度,大耳瞠目結舌,不知所云。國師劈面打大耳一掌,並說:「你這野狐精。」從這公案可以看出,神通與明心見性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一般的他心通也只是大耳的水平,對於國師的心境,是無法測知的。但極樂人民的通,超越常情。《甄解》註釋《魏譯》中極樂人民的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他認為文中,「下」字指眾生心念,其「上」就可知諸佛菩薩的心。二乘只能知凡夫與小乘的粗心,諸佛菩薩與極樂的菩薩能知佛心。

禪宗的話:「我此門中實無一法與人。」什麼叫善知識?沒有一法與人,只是給人解粘去縛。你粘住了,撥一撥,不要粘住;你捆上了,我給你解開扣。這扣是你心裡的扣,首先須知道你的心念,並且又能知如來真實之意,方便的法門,所以就能解你的扣。極樂世界的聖眾具有極廣極深的他心通,就可以教化多方了。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刹.周徧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十、神足通願。  十一、徧供諸佛願。

這一章把第十、第十一兩願合寫,文字十分簡潔,其中「周徧巡歷」顯第十「神足通願」,「供養諸佛」徧顯第十一「徧供諸佛願」。

神足通也叫神足智通、神境智通、如意通、身通等等。《大論》說,如意通有三種:㈠ 是能到。能到有四種。第一是能飛如鳥。第二是移遠令近,把遠移到近。(相對論也有這個提法,當你速度極快近於光速的時候,空間距離也在縮短。)第三是此處沒,彼處出。這邊沒有了,那邊就出來了。第四就是一念能到。一念之間就到,一舉念就到。如意通的 ㈡ 是轉變。大能變小,小能變大,一能變多,多能變一,種種東西都能讓它轉變。一般外道的轉變,最久不過七日。過去傳說,有人從神仙學點金術。當他知道五百年後金子就不存在了,這人說:「你這術我不學了,學了之後就會叫五百年後的人遭災 ── 金子又不是金子了。我寧可不學了。」他的師父告訴他,「你這一念,圓滿三千功德。」可見外道的轉變不能永遠。㈢ 聖如意。六塵之中,色聲香味觸,不可愛的、不淨的東西,能夠讓它淨,觀成可愛的、清淨的;相反,也可使可愛淨物,觀成不淨的東西。這個聖如意,唯佛獨有。

「神通自在」。生到極樂的人,都具足神通,自在顯現沒有障礙。「波羅密多」是到彼岸。因能徹底貫徹一切自行與化他的事,能同眾生從生死的此岸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所以說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一念的時間,前頭說過,只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就是一剎那。在極短的一念頃裡,可以在「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徧巡歷」,而且「供養諸佛」。這個神通妙用,是不可思議的。「周徧巡歷」,表示他所遊的國土非常廣;「供養諸佛」,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而且都在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的時間之內全部完成,全顯極樂世界延促同時的事事無礙。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
 十二、定成正覺願。

第十二「定成正覺願」。願文如上,大意是:在我成佛的時候,所有一切眾生,生到極樂我國,都遠離一切分別心,六根都寂然安靜。若有人不能決定成佛證入大涅槃,我決不成佛。本願往生者決定成佛,顯出彌陀的本心,就是一佛乘。所以《法華》佛最後說法,聲聞、緣覺是化城,沒有二乘三乘,只有一佛乘。當佛說《法華》的時候,跟隨佛幾十年的大弟子,還有五千人退席,不能聽。釋迦牟尼佛說:「退亦佳矣。」沒有留他們。極樂世界就是都成佛,「二乘種不生」。這是大乘遊履之處,二乘不能往生。

善導大師對這個願安了四個名字:一個是「必至滅度願」,一個是「證大涅槃願」(阿羅漢是小涅槃),第三是「無上涅槃願」,第四也可以名為「住相證果願」。因為修淨土法門,觀佛也罷,念佛也罷,一般都認為,觀就有色相,念就有聲音,都是有相,要離相才證果。可是善導大師說,這是「住相證果願」,是住相仍然證果,這個提法提得很殊勝。至於密宗,是「首楞嚴」的精神。「首楞嚴」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顯法身,聲色皆實相,你住相就是住了實相,所以住相證果。這就同善導大師一致了。善導大師還說,修淨的人不要急於離相,但能依相專至,決定往生。所以念佛法門不要求你離相。你不要管離相不離相,就是老實念去,都可往生。這實是無上開示。

《甄解》說:「高祖(日本人對於善導是尊敬到極點,稱他為高祖)願名太盡願意矣。」他極讚善導為本願所立的四個願名,認為這能徹底顯明願文的真實義。中國對於善導的尊敬不如日本,因為國內有一個傳說搞錯了,以為善導自殺了。錯了!記載有錯誤。自殺者是向大師問話的人,不是大師。現在本經願名是「定成正覺願」,和善導大師這點相同的。善導大師在四十八願當中,特別挑了五願,叫做真實願。定成正覺、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諸佛稱嘆、十念必生,這五個願是四十八願中的真實願,也就是四十八願中的心要和核心,也就是彌陀宏願的心髓、彌陀的本心。要依照這個最簡單、最容易、最圓融、最頓速的徑路,念佛往生。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分別就是識別一切事呀理呀、這個和那個,種種的不一樣,它是以虛妄分別為體性。第六識就是分別識。本來平等,本來不二,但在這裡頭生出種種差別了,妄在本來無分別的法上分別出人呀我呀、是呀非呀,故稱為分別的惑。斷了這個惑轉為無分別智,所以第六識就轉為妙觀察智。願文中的「遠離分別」就是捨離分別的妄惑,了達「萬法一如」,真如就是萬法,萬法就是真如。「諸根寂靜」,六根都寂靜。「寂」是寂然,離開煩惱叫做寂。「靜」,安靜,絕除苦患叫做靜。《華嚴經》說:「觀寂靜法,離諸癡闇。」你在觀修「寂靜」這個法時,慧明自現,你就離開了愚昧和冥暗。釋迦牟尼四個字是寂默能仁。「牟尼」就是寂然、寂靜的意思。身口意都寂靜,稱為牟尼。身口意代表六根,身口意寂靜,就是經中的「諸根寂靜」,也就是涅槃的本性。

由於遠離了分別的妄惑,而眼、耳、鼻、舌等等諸根也都寂靜,相契於涅槃的實際理體。「決定成等正覺」就是決定成佛。「證大涅槃」。涅槃可翻成圓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一切妙德無不圓備,一切障礙無不消除。

「大涅槃」,指大乘的涅槃,它與小乘涅槃的分別有四個方面:㈠ 涅槃有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大乘涅槃證這三德。小乘呢,三德之中只有解脫德。他解脫了,但他沒有證法身,也沒有般若智慧。三德之中只具一德。㈡ 常樂我淨。菩薩具足常樂我淨。二乘的涅槃只有常樂淨,他也不滅了,他也很安樂、也很淨,但是法身真我他沒有見(常樂我淨這個我是真我,不是《金剛經》裡我相那個我)。㈢ 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大涅槃兩個都離了,而小涅槃呢,他只離了分段生死(六道輪迴的生死斷了),變易生死還有,還要發大菩提心,還要經過四十二個位次,登妙覺位。每一個位次都是一個變易,也是一個生死。㈣ 身智。大涅槃具無邊的身和智,小涅槃灰身滅智。大涅槃和小涅槃不同。(有人說釋迦牟尼佛也是有餘涅槃。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凡往生者將來都證大涅槃呀,怎麼能說咱們的世尊反是有餘涅槃呢?有一些說法,不管說的人怎麼有名,我們一定要以聖言量為標準,不要貪新好奇。)

上一頁            回《大經白話解》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