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成正覺第七 (之二)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以上無量光壽兩段殊勝誓願無邊妙行,它的出發點,它的全部,它的歸宿,只是一句話 ── 為了無量一切眾生普得徹底究竟的真實之利。再說得簡要一點,那就是為利他。這就是根。《毗盧遮那經》說:「大悲為根。」所以上段這四句,指出大願的根源。

「閉塞諸惡道」。要把一切通往惡道的通路都堵住,讓它不通,讓他一切眾生不能再入惡道了。此處惡道是指六道,都在輪迴之中,所以都沒有徹底離開鬼畜地獄三塗,所以都是惡道。《無量壽經魏譯》說:「橫截五惡趣」。五趣是把修羅趣分散開了,因為修羅有好多情況(有天修羅、人修羅、鬼修羅、畜修羅)。所以「閉塞諸惡道」是指六道的路它都不通了。

「通達善趣門」。這裡說的善趣,是指在極樂世界或他方佛剎、兜率內院等等殊勝道場,登菩薩位成佛作祖了。佛要為一切眾生消除煩惱,封閉惡趣六道的路,打開往生極樂世界等善趣決定成佛的門,那就首先要為眾生開示妙法,令眾悟入,所以「為眾開法藏」。「法藏」,又叫做佛法藏,它是法性的本體。法性之中含藏了無量的性中本具之德,也就是當人本來具有的如來藏性。所以「開法藏」即是開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再者,如來所說的一切教法無量無邊,多法集合結積,所以稱為法藏。又佛的教義,所含藏的義理無量無邊,不能窮盡,所以叫做法藏。佛要廣為九界眾生(菩薩、緣覺、聲聞、六道眾生)杜惡趣開善門,就必須大開法藏,開示佛之知見。而一切法藏之中,這個淨土是一切眾生賴以度脫的法門,能惠予眾生真實之利。

「廣施功德寶」。「功德」,利益他人的是功,消歸自己的是德。又惡全消盡是功,善悉圓備是德。上句「為眾開法藏」,其目的就在於廣泛施與眾生無上功德之寶。「寶」有三個意思:㈠ 美稱。例如,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佛菩薩的這個印契,稱為寶印。㈡ 寶是摩尼的直譯,若是意譯,應為如意寶珠,能滿眾願。因為摩尼珠可有種種顏色,隨著念珠人的心願,現出他願見的色。㈢ 真實法寶。《智度論》說:「於諸寶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得法的人從現在直到入涅槃,都能從中得到利益,所以稱為實寶。現在經句中所施的功德寶,這個「寶」呢,具有以上三個意義:㈠ 美稱,㈡ 能滿眾願,㈢ 真實法寶。從當前一直到涅槃都從中得益。

《觀佛三昧經》有一個極好的譬喻,其中說一個王子出遊,帶了一個寶瓶,裡頭有王的寶印。一個窮人用騙術把寶瓶偷跑了。大家就追。許多毒蛇也從四面八方來咬偷瓶的人。這個人最後爬上了樹,有六個黑象,用鼻子把樹拉倒了,這個窮人從樹上掉下摔死了。可是在這緊急的關頭,這窮人早就把瓶子和印吞下去了。窮人摔死之後,身體散壞,可是這個寶印在瓶內還在放光,便把這些毒蛇都嚇跑了。佛的譬喻說完了,佛就告訴阿難:「住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

釋尊的開示「住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這真是如來無上心珠、一代時教的至寶,也即是真實究竟的功德之寶。所以淨土法門,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同讚,正因為「住念佛者,心印不壞」。「心印」,心印兩個字是什麼份量!諸大祖師祖祖相傳的,正是佛的心印。當年靈山會上釋尊拈花,迦葉微笑,佛說:我的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囑咐給摩訶迦葉。迦葉傳阿難,直到達摩,那傳的是心哪。「印」是法王的正印。「印」是譬喻,並非真指法王的印璽,而是表明其重要作用,如同印章。佛教諸祖相傳的是心。過去的地方長官交接的是印,接了印便接了一切權力,指揮軍隊,掌握財權、法權都憑這方印。以這來譬喻佛佛相傳、祖祖相授的心。心即是佛的印,印表示佛的心,「心印」合在一起,意義更為深刻明確。

所以諸佛諸祖心心相傳,心心相印,所以說佛佛道同。這是根本的根本。一個住於念佛的凡人,就有佛的心印,並且心印放光,這就像那個摔死後的窮人,因為身有寶印,屍體還在放光。所以這真是一大藏教的眼目。你持名念佛的時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時候,所以說「一聲佛號一聲心」。住於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壞,就是常照,就是放光,那你念佛的時候,必然心光顯現。所以《大集經》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是禪,不但是禪,是深妙之禪;不但是深妙之禪,而且是無上深妙之禪。如來「住念佛者,心印不壞」的開示,正是諸佛以心印心的印、諸祖以心傳心的心。若能信受,就是給我們開了智慧眼,必得光明身。

      如佛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雄
      說法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上段以前,都是彌陀大誓願海四十八願的總結、提高與深化。本段這八句的內容,是願文中沒有提到的,這也是佛經的常例,在偈頌中添補了長行所沒有的內容。本段的內容,確實是有無比重要的涵義。

本段的大意是:我願有如同佛一樣的自在無礙的佛智,和佛所行大慈大悲普利眾生之行,願如佛一樣常作天人的導師教化有情,成為三界中無所畏懼的大雄。我願圓滿我過去所發過的一切大願,那就是:「一切皆成佛」。這八句偈,尤其是前六句,法藏大士願成就無量壽、無量光,普開智慧眼,同得光明身的同時,力求自覺,不斷增長,等同如來。由於全部誓願都是覺他,若要別人覺悟,首先須要自己覺悟。自己還整個在無明分別之中,全體是迷,怎麼能啟發引導大眾求得覺悟?其結果只能是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在當前末法中,這個毛病特別顯著。無論在家出家,往往好為人師,或自加活佛、法王等美號登壇賣法,或者自誇妙悟,妄談相似般若。其上者,於弘法中難免放毒,所謂治病實質是庸醫殺人。其劣者,則毀教敗法,盜名欺世,斷人慧命,作惡多端。所以真實的佛教徒對於這些應該十分警惕。

所以法藏大士為了真實貫徹自己的大願,就必須不滿足自己的所得,繼續直攀妙高峰頂,究竟證入無上菩提。據善導、曇鸞兩大師所說,法藏大士這時已是十地菩薩,可是大願無盡,誓求如來悲智雙圓的無上覺悟,祈得佛的「無礙智」與「慈愍行」。

「如佛無礙智」是願求自己有等同如來的智慧。「無礙智」,對於生死涅槃等等不二之法均自在通達,自在融通,沒有障礙。《大集經》說:無礙智慧無有邊(不能窮盡,沒有邊際),善解眾生三業事(一切眾生的身口意三業所造的一切事,如來都善於了解,善於解除)。又世尊說:「我為法王,於法自在。」無礙智,自在通達,自在融通種種不二法門,正是「於法自在」,所以無礙智是如來智慧。所以法藏大士願有如佛一樣的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這一句是法藏大士願如同佛的大慈大悲,自己所行如同世尊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看待眾生等同一子。這兩句話,上句求無礙智,願有與佛同等的智慧;下一句是求同佛一樣的慈悲。這兩句話很重要,就是智悲並運。智慧慈悲如同鳥的雙翼,缺一不可。

「常作天人師」。「天人師」是佛的十號之一,以前講過了。「得為三界雄」。「三界雄」,也是佛的一種德號,因為佛斷盡了一切煩惱,雄猛無畏,所以成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的大雄。所以寺院的正殿供養釋尊叫做大雄寶殿。所以這兩句就是說,願意福和智都如佛,為天人之師普施教化,無所畏懼,成為三界之大雄。

「說法師子吼」。師子就是獅子,古說獅子一吼百獸畏懼,譬喻世尊所說之法,是無畏決定之說,可以使大眾震動,外道膽寒。

「圓滿昔所願」。「昔所願」就是法藏比丘在五劫中所結成的四十八願。這一切大願,我都要圓滿。怎樣圓滿呢?那就是末後這一句,「一切皆成佛」。

奇哉,奇哉,「一切皆成佛」!這一句粉碎虛空,平沉大地!不但有情的一切,蒼蠅、螞蟻都成佛,地獄中的眾生都成佛,而且無情之物,大地山河、磚頭瓦塊、桌椅板凳、衣服鞋襪都成佛。所以這一句就是四十八願的本體。從這一句話流出四十八願。《往生論》可以給這個作一個註解。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是莊嚴的,這是依報,表示無情;佛的莊嚴,菩薩的莊嚴,這三種莊嚴就進入在一個法句之中,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一切一切,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顯露的,也就是一切都是法身佛。

而且清淨有兩種清淨:一個是器世間清淨,一個是情(眾生)世間清淨。那麼這個有情的眾生世間、無情的器世間一齊清淨,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有情無情同成佛道,整體是《華嚴》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大法玄妙的本體,沒有對待,所以叫做一;真實離妄,所以叫做真;融攝萬法,所以叫做法界,綜合起來就叫一真法界。在法界,一一微塵都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成一切成,整個是不可思議。

又《三藏法數》說:「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故曰法界(與上同)。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空非有,離名離相,無內無外,唯一真實不可思議,是名一真法界。」可見一真法界是諸佛法身境界,根本沒有生滅、空有、名相、內外種種差別,超情離見,事事無礙,不可思議。總之,沒有那些「二」,有「二」就是差別;有了差別,就不是平等,就不是一味平等的大覺。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中的水能夠說種種的法,滿眾生的意,想聽什麼,水就給你說什麼;多少人同時在游泳、沐浴,各個可以聽到你願聽的妙法,而且聽了以後,你馬上就懂。請問這是什麼樣的水!水就是佛。一切皆成佛!水成佛了。不是佛焉有這樣的智慧?你想深,水就深;你想淺,水就淺;你想淋浴,水就從頭上淋下;你想暖,水就暖;你想涼,水就涼。最奇的是,它能滿各個的心願,宣說種種不同的妙法。這是什麼水啊?叫佛水也行,水佛也行。可見極樂世界無一不成佛。

豈但極樂世界,一切世界,沒有一樣不成佛。所以「一切皆成佛」這句話,可以說是禪宗向上一路、末後一句,也可說是密宗的大圓滿。大圓滿中無一不圓滿,各各圓滿,一一具德,一一都成佛。密宗殊勝也正在這裡。《首楞嚴經》,「首楞嚴」的意義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的事,任何的事,沒有一個不是究竟的堅固,是常恆的,是徹底的堅固。這與「一切皆成佛」是一句話。這句話,萬德圓成,一法不立,再有言說,便是畫蛇添足(可惜已經添了不少)。

      斯願若尅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四句偈文的大意是:我所發的大願,若能圓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聖靈,都應受到感動,空中諸位天神,自然歡喜,示現瑞象,可從天降落一陣珍奇美妙的花雨。

「斯願若尅果  大千應感動」。「尅果」,「尅」是成,「果」是達到目的,也是成就之意。我所發的願如果能夠成就的話,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聖眾都應受感動。所發誓願如能成就,祈求天神、諸天示現瑞象,從天降下珍奇美妙的花,下一陣花的雨(雨花就是從天降花,紛紛而下),作為印證。

底下又是長行,釋迦牟尼佛這時告訴阿難,法藏比丘剛說完頌,當時現瑞:大地六種震動。㈠ 指的六方震動。這種震動是個祥瑞,完全不同於世間災難性的地震,這是普地震動,各方都震動,不是某一個地方震,其餘的地方不震。《大般若經》說:震動時,「地皆柔軟,令眾生和悅。」關鍵是,正當震時,大眾和樂歡悅,沒有恐怖,更沒有災難。它與世間震災完全不同。㈡ 這個震動有六種動相:動、起、湧、震、吼、覺。「動」是動搖。「起」是上升,地會鼓起來。「湧」是波動,有處高有處低。「震」是有聲。「吼」是巨大的聲音。「覺」是使大家都感覺。「六種震動」,包括各方、各種動相。「天雨妙花」。天就雨花了,花紛紛降在法會的上空。自然空中就有音樂,並且讚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證明法藏大士決定必然成佛。因為這個大願,處處表現無上的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也即是無上大菩提心,不可思議的因,必結不可思議的果,所以決定成佛。

上一頁                回《大經白話解》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