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會之一 「觀自在」

(請點擊下方 Play-button 鍵,即可開始播放錄音)

那麽上次談到了密教的《恒河大手印》,裏頭講了有這麽一個問題,說衆生之所以不能出生死,就是有四個原因,第一個是「無明」、第二個是「見」、第三個是「貪」、第四個是「愛」。這個貪愛是屬於淫欲方面的事情,主要以淫欲方面爲主,當然面很廣。那麽談完之後嘛,咱們牛老他很認真,他說是「我的體會呀,這最麻煩的是淫欲了。把無明擱在這個上頭,這個是很自然哪。怎麽這個還有一個『見』哪,比這個淫欲還……,還擱在它這個前頭啦?」他對於這個不是很清楚。

那麽這個問題呢,其實我們仔細一想,一比較就能看出來了。這個牛老的話那是真理呀,是絕對的,這淫欲是難辦極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是,如果在咱們衆生裏頭,再另外還有一件事兒跟這個事兒是同等的,那麽一切衆生都不要成功,沒有法兒成功。好在只有一個,所以你全力去解決呀。所以一切衆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就在三途六道中輪轉。在六道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淫欲,這話是對了,重要啊。

可是大家要知道,你這個斷了淫欲之後,才可以出欲界。所謂「三界無安」,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那麽到了色界就是梵天了,所以請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是梵天,不是欲界天哪。梵是什麽意思?清淨啊,沒有淫欲,因爲他沒有身了,他就只是色呀,沒有欲呀。不像欲界天,所以有王母娘娘,這俗話說的,什麽太子呀、什麽公主呀、什麼,就他還是有家庭,有這一套東西,欲界的東西。所以天也有欲界的天,那比我們高不了多少。三十三天,俗話說三十三天玉皇大帝,都是欲界。所以你要不斷淫欲的話,你怎麽修,就最多修到玉皇大帝那個地方就完了。

那麽斷了淫欲呢,再要修呢,你可以到哪呢?到色界。再修的更精深一些呢,可以到無色界。總之沒出三界,沒出生死輪迴。你怎麽才能出生死輪迴呀?那你首先要斷見惑,所以你看出來啊,那個淫是好辦一點兒的,是吧?斷了淫出欲界,你斷了見惑才是初果,把思惑也斷盡了這才證阿羅漢,再不入三界了。你看這不就是嗎,所以這個「見」就擺在這個「貪愛」之上。你把這個見思惑都斷了,你僅僅是阿羅漢哪,你離菩薩、佛還遠哪,你得破了無明才是菩薩。

所以無明再在上頭,更難破。所以古德才有這麼樣一個層次,但是井然!佛法是謹嚴,是科學,超科學;科學沒有這麽謹嚴哪,那絕對的,不容你懷疑。所以有的人就看到,說總覺得跟我這個不對,我就想改它一改。你錯了,只有它改自己,絕不能自己改它,這一點千萬大家要注意。這就叫善學,用佛教的東西改我。所以就是牛老這個問題,我們對以前的問題再補充一下,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提出來今天普作供養。所以我們再三說這個「見」的重要就在此。

而且在咱們這個世界的外道,這斷淫的,六十幾種外道,跟狗一樣的過日子,苦行外道,他哪有淫哪?他斷淫,斷淫很容易。但是你叫他放棄他那個外道的苦行那個見,他不幹。種種修行的人很多。所以你看斷淫這個好多人做到。咱們這個世界的人,斷淫的本事比較大,比天界,比欲界天還高。欲界天還有這個。所以佛爲什麽到咱們這兒來說法?不是偶然哪。咱們這兒地方,人是很壞啊,可是我們這兒有一個很特殊的,兩個有利條件:一個比較能斷淫,超過天界;再一個比較還能理解。所以南瞻部洲,屬於人類難生的一個地方。爲什麽說「中國難生」呢?這個地方,咱們衆生這個罪惡很多,「剛強難化」,但是他也有他較好的地方。所以佛佛都常在這個地方來成佛說法,大家要知道。所以說「中國難生」啊,這個地方有它的特點。這就是把上次的問題回答一下。

那麽我們再回顧全部夏老師談的這個內容,我們主要是從「發菩提心」談到了「念佛法門」。再底下談出,要般若。所以這個原文就說,他說是,沒有般若不能到彼岸。《心經》就是要以般若作爲它的本體,所以提出《心經》,提出般若。那麽從這個問題呢,我們上次就把它更推廣了一下,沒有專談《心經》,談了點禪宗、談了密宗。因爲正在看《恒河大手印》,把這個密宗的大圓滿大手印,這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一些,作個介紹。

因爲什麽呢?因爲這也是容易犯的一個毛病。一種人就是迷信這個「密」,亂投師父,變成了魔子魔孫,這種人近幾十年多的不得了啊。另一種人就覺得這個密跟我們顯教不大一樣,就說這就是魔,這就是異端邪法,反對,那還得了!「若欲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大法輪」哪!這個大法輪你謗,是無間業呀。所以我們這麽說說,大家知道知道,你不信,不理解,不接觸不要緊,不能謗啊!不是說大家都要去學《恒河大手印》。同時也證明《恒河大手印》跟咱們中國的禪宗完全是一味的。

現在有人連禪宗也不信,所以這個也就是不好辦。與過去的這麽一比,他也就同意了。有的人就連禪宗也不信,那你由他去不信,那不能勉强,是吧。不過總之,我們呢,信不信還是不敢勉强,但千萬不要謗。也不要輕易去信,更不可輕易去修,但是千萬不要謗,這個就穩了。所以這個目的呀,除了主要目的之外,還有這個目的。

那麽今天呢,我們就要回到夏老師的本文上來。咱們講夏老師的是吧,看看夏老師給我們的開示。所以按夏老師講的,陳大師兄所記的夏老師的話。

【心經以般若爲體,須有般若才能到彼岸。】

「心經以般若爲體」,講的是什麽呢,一切法都有「體」。所以這個講五重玄義呀,一個經啊,它以什麽爲「體」,以什麽爲「宗」,以什麽爲「用」。你把這個弄明白再去看經。好多人連這不弄明白就看,那你沒什麽收穫。你不知道它以什麽爲「體」,它以什麽爲「宗」,以什麽爲「用」,它是屬於哪一「教」。這一種看經就只能是枝枝節節的,零零碎碎的,一句兩句的,斷章取義。所以《心經》是以「般若」作爲它的「體」。

底下夏老師:「須有般若才能到彼岸。」所以這六度,這個持戒、忍辱、禪定等等前五度,前五度光是持戒、忍辱,那就是持戒、忍辱。必須你持戒中有般若才是持戒波羅蜜,你布施中有般若才是布施波羅蜜。你要沒有般若,你就是布施,就不能到彼岸。足見般若的重要。所以前五度如盲,像瞎子一樣。你有了般若,才有眼睛。

又說前五度如足,像這個腿,可以走路。你般若才是眼睛,般若如目啊。不可以無足啊,現在正果法師足不行,他就不能下床。我們沒有絲毫輕視,就說般若,別的都不重要,那就是魔說。你得有足啊,但是更不可無目。你無目,你尤其是當了領導,你一盲引衆盲,那就真是地獄業了。你自個兒把你自個兒帶到火坑裏去,那你自個兒負責;你把別人也領到火坑裏去呀,你就是造罪了。人家好好的,你把人領到火坑去了。所以沒有般若,沒有眼睛不行啊。所以般若就是這個作用,就是夏老師這句話,「須有般若才能到彼岸。」

【沒有不從法界流,沒有不流歸法界。】

就是沒有不從這個法界流出,沒有不流歸此法界。沒有不從這個般若爲因,才能够從這兒流出來呀。最後你的歸宿還是回到般若上去嘛,因和果是一致的。你初發心發的是菩提心,你最後證果是證的菩提果。沒有不從這菩提中流出,也沒有不流回到這菩提去,這一個道理嘛。

【觀自在】

底下就提到了《心經》頭三個字「觀自在」。所以夏老師這個地方,我聽過夏老師多少次講《心經》,我這兒還冒了生死危險,把我記錄的夏老師講《心經》的這些東西,從紅衛兵那兒我給它弄回來了,這還有,將來有機緣這也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筆記記得很詳細。在我這西屋講的,專講《心經》的有一次,或者將來寫個小冊子也都可以,很殊勝,今天我就不太多說了。

法是廣大呀,我們要發大願,要把這無上光明的法炬照亮法界,救度衆生啊!發起這個大願,那咱們就有這個機會來聽到這些,能信受這些,能理解這些,能奉行這些,都能成就這些。不光是自己成就,最後是一切衆生一齊成就。

先指出「觀自在」。所以夏老師說,一部《大般若經》六百卷,可以歸納到一部《金剛經》裏頭。《金剛經》本來就是《大般若經》的一品,那《金剛經》就是五千字啦。那五千字的《金剛經》可以歸攝在二百多字的一部《心經》裏頭。所以大家不一定要貪多。有的人就想這兒看了也不行,那兒也不行,東找西找,你就苦啊。你要能相信這個話,那六百卷的《般若經》就在這二百字的《心經》裏頭,你研究這二百多字不就等於研究那六百卷嗎?

所以都有個直接的,有個省事的,有個不那麽難,不那麽費勁的。現在你看我就沒有來得及看六百卷的《般若經》啊。因爲什麽?因爲咱們都是過去有工作,那有個正式工作崗位,佛教算是業餘,因爲有正式工作崗位嘛。現在退休了,這才真正是我唯一的專業了,不叫業餘了,時間在那兒。你看雍正連《華嚴》都沒看,沒時間。但是他開悟了,他也不一定要必須看那個,這麽高一摞一摞的。

現在就是夏老師就說,這已經二百多字了;二百多字還可以歸納,就是前頭這幾句話,講這個講得極精,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你看看,六百卷的經就在這幾個字裏頭了。這可不就是這樣嗎!「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度了,這是結果。方法呢?就是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行深的般若。這個理論,修法都有了,果都在裏頭了。這一部佛法也就是這個,就這幾個字就完了。

再要歸納呢,「觀自在菩薩」,剩五個字,剩五個字了。這就在西屋,你們大概那天都在座。這就離文化大革命不遠了。這兒法會都完了,我母親都過去了。春節來的,我臨時把他們都約來,騎了車出去跑。這老師來了,我怎麽也得大夥兒聞法,所以臨時騎了個車出去。我自個兒騎了個車出去轉,讓家人陪老師,吩咐福生請他、陪他來。

就是「觀自在菩薩」。菩薩是什麽呢?菩薩是覺有情,要救度一切有情,這是大悲心。菩薩就是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讓有情都覺悟,悲心哪。「觀自在」就是智慧,悲智並運。

【自己在不在。觀自在,則自己自在。能觀自在才是菩薩。】

觀你那個「自己」在不在,這是大智慧呀。「自」是什麽?自心哪。咱們不是始終講真心、妄心嗎,這就是你這個真心。所以底下夏老師就說,這觀自在就觀自己「自」在嘛,就是要看自己是不是「自」在,能觀自在才是菩薩,此其一。你不能觀自在,不知道「自」,就是整個都是妄心,那你不是菩薩了。你得能觀到這個「自」。

現在大家不能觀到這個「自」,你們不認識這個「自」,你相信有個「自」就很殊勝啊,這個事情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你只要能信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們現在也不能一下就說了,我已經就是跟觀世音一樣是菩薩嘛,是不是?咱們最多要說菩薩也是初發心菩薩,初心菩薩。因爲你那個「自」,你還不清楚。能觀自在才是菩薩。所以就是說,這個就根據我剛才說的,這都是直指人心,是一件事情。

「自」是什麽?就是自心、自性、本有的妙心、咱們的真心;不是分別緣慮的,老要抓一個什麽,妄心就是老要抓一個什麽。咱們這個真心就是靈知寂照,靈知寂照回頭我要講。妄心就是什麽呢,緣慮分別,攀一個什麽,攀緣一個什麽,老要抓一個什麽,靠一個什麽。所以我對於它,還要抓一個什麽。我現在是對於這個,我是沒有什麽客氣的。

因爲你抓來抓去,你還是那個老毛病。你毛病就出在這個「抓」字上了,那何有了期呀!哪天你算完哪?你哪一天算完哪!所以就是說,觀自在啊。底下這個真心和妄心就是不同。妄心就是攀緣,老要攀個東西,緣個東西;真心是靈知寂照,是無念而知。回頭根據《心賦註》咱們再說。什麽叫寂?常寂光、常寂照,是無念而知而照。關鍵就在於一個是有念,一個是無念。

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