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念必生願 之二

不過我底下要說,十念是容易,前頭不容易啊!前頭有一些條件,後頭也有條件,「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你前頭都合了,但是你只念…。這就《阿彌陀經》沒有的,因為《阿彌陀經》要求那個高了,沒有誰能達到,說老實話。因為《阿彌陀經》裡頭少了二十一個字,將來我們以後再說。咱們念的《阿彌陀經》是鳩摩羅什翻譯的,鳩摩羅什的翻譯之後,少了二十一個字。這有什麼證明,六朝有一個石刻的經在南方發現,在古時候宋朝以前就發現了,那個石刻的經文裡頭,六朝,就離鳩摩羅什時代很近了,鳩摩羅什就是那時候的人,那個時候的石刻多二十一個字。所以好幾個大德都主張,像作《圓中鈔》的一個大德,幽溪,淨土宗的祖師,就是他要把這二十一個字添上去啊。是「一心不亂,持念名號。」它就沒有說到,你要做到「事一心」或「理一心」。

總之,不管你是不是「事一心」、「理一心」,你能夠一天一夜老念佛,這不容易啊!何況七天七夜,你老念佛,不睡覺,那個是不容易的事情。這個就容易了。這個就容易,但是也有條件,你「五逆」不行,「五逆」還「誹謗正法」這樣的人。光「五逆」還可以,又是「五逆」又「誹謗正法」,這不行!這就是第十八願的全文。我再讀一遍,「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好幾種解釋,咱們找那個最通俗的,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毀和合僧。」殺父殺母的人,把阿羅漢給殺了,佛身上你給他刮了一下,出了血了,廟裡頭大家僧眾很好,和合僧,你在這兒離間,造謡生事,把大家弄得不安,這叫五逆。

這個五逆是入無間地獄。入無間地獄中就沒有一會兒是你休息的時候,這是一個無間。而且地獄,它是不可思議的,不要說佛國是不可思議,地獄也不可思議。地獄就是說,你在地獄中有多人在裡頭,這地獄也是滿的,你一個人在地獄中,你也是滿的。所有地獄一切刑具在那兒工作的地方,你都在那兒受罪,這叫無間。空間也無間,時間也無間。犯了五逆的罪,殺父母、殺阿羅漢種種的極重的罪,再加上誹謗正法,這樣的人不能生啊。這就是這個願的全文。所以從這個願就出現了三輩往生,成就了極樂世界,種種的一切法,都是以這個為根本。 現在我們就把這個願文簡單的、擇要的解釋一下。

頭一個就是「聞我名號」,這個「聞名」很重要。第十八願之前就是第十七願,阿彌陀佛有這個願哪,讓十方的佛都稱讚阿彌陀佛的名。因為要是不知道有阿彌陀佛,那怎麼念?所以就必須要讓人知道,知道這個法門嘛,知道這個法門你才能念,念了之後才能去往生,所以這個「聞名」就很重要啊。

現在咱們不但都是聞名了,而且是已經在念,而且已經在發願。要知道這個聞名是很不容易啊,能聞到。不要說阿彌陀佛是十萬億佛土以外的佛了,就是當年在印度的時候,在王舍城,這印度大城,很多經典都是在王舍城說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王舍城。佛在王舍城的時候,待了那麼些年,在王舍城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聞佛的名、見過佛的,只有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只是聞了名,沒見過佛,知道有這麼個人;還有三分一,連名都不聞哪。所以聞佛名是很難哪。生的跟釋迦牟尼佛同時,同在一個城裡頭,你都聞不著名。咱們現在能對於十萬億佛土之外的一個佛,咱們能聞名,千萬要重視!這個機會要把握,不要隨便哪,這可不是容易事。所以第一個是「聞名」。

第二就說是「至心信樂」。「至」就是至誠的意思。我們粗淺說,也可以說是登峰造極的心,這個「信」、這個「樂」是登峰造極了,到了頂,沒有能再過於此了。也可以說是,這個至心是什麼心呢?是個清淨的心,這個心中沒有一點夾雜。有的時候我們信佛的人有一些夾雜。還有的是世間的名利我不想要,又想佛教的名利,我要當個法師,當個什麼博士,或者如何如何,這種種的想法,要成為佛教的學者,這都是名利心。出來要人家都知道我,被人尊重,這都不是至心,這就已經是很雜亂的垢心,雜亂而污垢的心,不是清淨心。

再說,就是「一心」。所以說「一心不亂」,一心兩個字很難。一心,咱們用文字也很難表達,但是可以用經典來解經典,一就是不二,《維摩詰經》就是入「不二法門」,一切平等。所以觀世音菩薩最後耳根圓通,先是沒有「動」相,還有「靜」,後來動靜都沒有了,那麼再一步一步都把它破了;還有「空」,還有「覺」,什麼都破了之後,還有「滅」,「滅」也破了之後,真正的「寂滅」,「寂滅」之後,就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得兩種殊勝,「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跟十方的佛同樣的有那麼大的慈悲的力量,可以救度一切;「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我跟六道一切眾生一樣,我這悲仰要求佛加被。他這個就是平等心哪,既是跟佛一樣有那麼大的慈力能夠普救一切,又跟眾生一樣求佛加被,這種就是不二的心,「心佛眾生」沒有差別了。

我們現在當然達到不了這種程度了,所以我們現在怎麼下手呢?我們達到不了觀音菩薩這種「一心」的程度,咱們就是俗話說的,就「一條心」,那就一個心眼,我就是要念佛,我就是求佛力加被,我要見佛聞法。因為見佛聞法之後,我才真正理會了正法,我才能跟別人說出的是正法,我的藥方才能治病,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

往生不是為自己去圖安樂,去找個防空洞,打核戰爭沒我事,你那個往生不了。他是個大悲之心,我要徹底度眾生。我怎麼才能徹底度眾生,最快的、最徹底的度眾生,怎麼能做到?見佛聞法,馬上就分身塵剎。高的就分身塵剎度眾生;不能到這個程度,回到娑婆世界來度眾生,可是你已經聞過法了,再有,你就不退了。這個娑婆世界種種的退緣,你要沒有智慧,沒有定力,你就被這些個所牽染。你來生再來,再來之後你不定怎麼樣。當然,你的定力夠了那又當別論。

如果你定力不那麼夠,你像窺基,他這不咱們眼前哪?唐玄奘的弟子,窺基,他不是跟唐三奘約好了嘛,唐玄奘取經的時候遇見一個老人,他這多少年坐禪,身體都…,他要做玄奘弟子。玄奘說:「你這個身體跟著我去取經,你還受得了?這麼著,你到長安去投胎,你投到皇帝家,等我回來正好你二十來歲,你出家,你正好接我的法嘛。」他就去了,告訴他皇宮什麼什麼樣。結果這個老人他性子急,他看錯了,他投到皇宮旁邊的,投到尉遲恭家裡去,成為尉遲恭的侄子。等玄奘回來一找,玄奘還知道他,叫他出家,他不幹了。不幹了,就讓李世民下聖旨,非出家不可。他就是這樣,他就迷了,這樣的水平都迷了。是跟玄奘約好了的,玄奘來了之後,他不幹了。那李世民就下了聖旨,聖旨你還敢違抗嗎?結果這位先生很有意思,他說:「那這樣,你非叫我出家不可,我聖旨不敢違,可是你也得叫我活著,我就是不能離開這些婦女,我也不能離開我這些講究的廚房,你要讓我帶著我這一班廚子,帶著我這些個歌伎、伎女跟我一塊,讓我出家,那我就出家。」他說:「好,你就帶著。」就帶著!所以一車婦女、一車廚房,後來又帶著一車經書,所以稱為「三車和尚」。後來碰見文殊。文殊說,你這樣不如法吧!他就把那兩車不要了。

所以你不能往生,難保你不退轉。他還跟玄奘有這個約會,你要不定這個約會就很難了,所以就是說其他很難了。我們從這個地方說到淨土法門,我們要至心的信樂,求生極樂。為什麼要求生淨土?這個不是為了個人的一種利益。

「至心」還有一個比方,是鳩摩羅什大師打的,這個我們也能體會。我們這念佛,怎麼能算是至心的十念呢?他說就好像你後頭有強盜追你,你的冤家債主要殺你,拿刀子追你,你在拚命跑,可是前面有條河。你知道前面有條河,後頭他追你追得很緊,這個時候你心裡想的是什麼事呢,你心裡想的事到這個時候還想?他就想怎麼過河,他不會在想,這回加級給我加幾級啊,我家裡頭還有那什麼吃的會不會餿啊,我的小孩哭有人管沒有,他是都沒有了!他就是一個心,我怎麼過這個河。這麼念,這樣十念,這個咱們做得到,這個比方打得很好。實際這個生死的敵人追咱們,比這個強盜還緊哪!我們並不鬆快,就應該想怎麼渡河啊!這樣念,那就是。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